#8 失能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第一次知道「失能」是在罹癌後,看到某些病友需要向公司或保險單位申請失能扶助金;第二次是在醫學中心精神科候診區看到海報,關於意外或疾病或長期照護的海報;第三次也是回精神科時看到失智症狀及家人協助資源的刊物。
某次發現自己的雙手嚴重不自主顫抖,觀察幾天無改善便掛了神經內科。第一次會診的時候跟醫師說明我的問題,影響到工作連滑鼠的游標我都無法按準,醫師說其實連在說話時我的下唇都在抖,便安排一系列檢查,約莫一個月後醫師看了各種檢查評估,精神科藥物必須換藥或是減到停止。醫師說是不可逆的,可以減緩但不會消失。
我唯一用來賺錢的技能是在電腦上,如果這也做不好,謀生必須另謀他法。當時的狀況一切不妙,寫字的筆尖都無法落在我要的位置,或是裝了水的杯子會灑出。所以我換了一些與神經可能較不相關,或是目前還沒吃過,劑量應該還不至於囤積到顫抖的藥。
進食,我身體有需要,但腦子不想要;行動,我必須從床上下來,走到浴室盥洗,但我覺得這段路好遠;手機電腦等 3C,其實在待業期間我也都沒有碰了;時間,不需要週九晚五也沒有時限內的任務,我沒有感覺;空間,我不出家門,可以不必先費心;人際關係,簡單了,我已經很久沒有和家人以外的人聯繫;睡眠,我的頭不想睡,生理非常疲累,但反正我有安眠藥。
器質上除了抖不停,其他沒有行動不便之處。我只是管不住我的腦袋,它決定的事情,我身體難以反抗。跟家人解釋我連換一件衣服都很難,或是跟朋友解釋我無法出門也無力網路上通訊交流,亦或是跟公司說我真的想做事情,但我腦子被荒蕪佔據了,這些等等的都是「藉口」,誰在意。
「你不是做不到,是不想做」我同意。
但不是「整個我」不想做,很多事情我比誰都希望我能做。
「不想做但還是做了」,這是現在狀況較好的我。在這之前,「想做也做不到,但我努力過」這種話沒人會在乎。如果只是「不要想」、「那嘗試不要想太多嘛」之類的,早就努力過,只能皮笑肉不笑的回答「笑死」,早就努力讓自己不要想了,有那麼簡單會拖到現在。
這種根本沒人會認同的失能,我就簡單約化為「失能感」這個名詞吧。
休息了一陣子,離開朝九晚五的職場,但完全沒有規劃如何好好休息。別鬧了,什麼規劃,我連下床都無法,我不玩手機也無力去追劇看動畫玩遊戲,只能躺著,感受到的只有對一切無能為力的失望,什麼事情都無法做,我也沒辦法在事後的現在偽造什麼具體的形容或名詞。
我多麼希望人生真的沒有白走的路,但那段時間我真的來不及休息,就為了生活開支強迫自己出門工作了?也因為如此,我的職場生活的每一刻我都像驚弓之鳥。當然也會有快樂有趣的時候,但那些快樂很短暫,也無法撫平我深處的害怕、愧疚與無能。
我多希望自己就忍著普通工作領一般薪水,可以靠購物換來興奮很爽啊!買 PS5 可以享受最新技術的遊戲作品,就算不想玩也可以放在那邊看了開心,偶爾拍照到社群炫耀超讚的!但如果我連下床能力都很困難的話,我連回診的力氣都沒有,即使勉強爬到醫師面前,我也沒辦法繳健保費接受治療,接著門診費和藥費也無法負擔。
幹你娘的,所以我才想離開現在這裡的自己!
avatar-img
8會員
14內容數
診斷證明為躁鬱症疾患,但對我來說從有意識開始,我便是生來如此。 藥物有效,但只是讓我不那麼明顯的「輕躁」與「重鬱」。我想這是我的特質而非精神或心理疾病,但是為了在社會上活下來,服藥後變成另一個我,我得以在現實世界生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Kiw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毫無原因,我又 burnout 了。 上週因為小手術請假一天半,心裡有很深的罪惡感,但也不致於急著彌補這一小段工作。一邊抗拒週一,一邊想著趕快進辦公室把幾天的堆積量給處理掉。 今天才週二,且是節日活動所以在電腦前的時間不多,但中途幾次累到找藉口獨處,假裝補午休實則趴在桌上緩解情緒。
都沒有幫助,於我而言更像是披著優越感的責怪。
我只能說我做不到,現在目前是,以後也沒把握變好。我太爛了。
以一個病友狀態回去職場就是好好把自己本分做完,不要讓別人覺得每一個病友都不適合工作,或是疾病影響表現。我不能成為那樣的人。 三級警戒非必要不出門:實行兩週 自我社交安全距離:實行一輩子
我很容易過敏,吃的穿的都會,別人都沒事只有我呼吸道緊縮或是全身發癢。 但很多藥物對我來說效果不大,所以也有點擔心癌症的藥物治療的藥效會不會打折。
想想這兩週的狀況,猶豫要拿藥就好,還是會談一下呢?有時候想好要和醫師說什麼(常常跑醫院習慣紀錄每次回診間的狀況),但醫師說沒關係的,那些情況都很正常。有時候聽了他說好像懂又好像覺得應該不是我不懂而是他沒聽懂,我要不要再回頭進診所重新說一次。算了,去寶雅看看最新上架的化妝品和文具好了。
毫無原因,我又 burnout 了。 上週因為小手術請假一天半,心裡有很深的罪惡感,但也不致於急著彌補這一小段工作。一邊抗拒週一,一邊想著趕快進辦公室把幾天的堆積量給處理掉。 今天才週二,且是節日活動所以在電腦前的時間不多,但中途幾次累到找藉口獨處,假裝補午休實則趴在桌上緩解情緒。
都沒有幫助,於我而言更像是披著優越感的責怪。
我只能說我做不到,現在目前是,以後也沒把握變好。我太爛了。
以一個病友狀態回去職場就是好好把自己本分做完,不要讓別人覺得每一個病友都不適合工作,或是疾病影響表現。我不能成為那樣的人。 三級警戒非必要不出門:實行兩週 自我社交安全距離:實行一輩子
我很容易過敏,吃的穿的都會,別人都沒事只有我呼吸道緊縮或是全身發癢。 但很多藥物對我來說效果不大,所以也有點擔心癌症的藥物治療的藥效會不會打折。
想想這兩週的狀況,猶豫要拿藥就好,還是會談一下呢?有時候想好要和醫師說什麼(常常跑醫院習慣紀錄每次回診間的狀況),但醫師說沒關係的,那些情況都很正常。有時候聽了他說好像懂又好像覺得應該不是我不懂而是他沒聽懂,我要不要再回頭進診所重新說一次。算了,去寶雅看看最新上架的化妝品和文具好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藏族人家】 在西藏的傳統文化中,有著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但也並非所有西藏人都是這樣。 來到日喀則的藏族人家,一位女孩告訴我們,一夫多妻制大多發生在拉薩;日喀則則是一妻多夫制。 這樣的傳統在台灣人眼裡是難以理解的,卻也令人好奇。 當地有句俗語:「一家分開,乞丐一堆。」所以女孩並不是嫁給不同家庭
Thumbnail
2024 年 9 月 6 日,美國勞工部公布了最新的就業報告。這份報告揭示了就業市場的微妙變化,引發了市場對聯邦儲備局(Fed)可能調整利率政策的猜測。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這份報告的關鍵內容及其潛在影響。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這是一本能拉近你和他人距離的溝通工具書。 日本讀心師在台灣有出版著作的約有兩位較知名: 小羅密歐.羅德里格斯、讀心師DaiGo. 大久保雅士曾在日本第一讀心師比賽拿下冠軍, 使小羅密歐.羅德里格斯破格收他當弟子。 我約在十一年前曾參加台灣讀心高手Erik鄧為中的說明會, 可惜
Thumbnail
為了什麼而活呢 自己的定位點在哪裡呢 好疲憊 好疲勞 全身發抖著 還得繼續向前走 其實我不確定我為什麼要向前了 但是我好想向前 但那是不是長期累積的害怕被淘汰的潛意識呢 會不會其實不是真的我 你們很棒 很了不起 麻煩離我這個廢物遠一點 這是真的距離嗎? 還是不願意理解? 我對專業有要求
❝活著無法擁有動力,陷入無所事事提不起勁的感覺,正是失去自我的警訊。❞ ▌最近生活比較忙亂,各種事情攪在一起、被雜事佔據生活,讓我不太知道自己在幹嘛,一天過一天,以往想做的事也沒什麼動力。 也因為雜事太多了,都會想上班加班的人到底怎麼Cover生活的一切事務,不過在昨天聽護士們聊天時大概
Thumbnail
離職後賦閒在家,我觀察到一件奇怪的事。明明每天都能想睡多久就睡多久,早上起床時也常感覺精力充沛,但沒做幾件事情(甚至還不到中午喔),就又覺得全身疲倦、動不起來。這是什麼身體設計? 昨天,我發現了一個可能原因:不論什麼狀態,我們肩膀上總扛著太多「應該」與「不應該」
Thumbnail
這是一篇自我探索的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在解決了生命中的一個大問題後對生活失去動力的感受,並透過與生命教練的對談重新定義了人生目標。
Thumbnail
在這次介紹道東的文章中,開頭NANA濕婦會先撇除一些特殊團體與路線,針對第一次去的朋友,提供整體的概論簡介以及安排或選擇行程時的小提醒與建議;而後面的重點就會放在NANA濕婦自己的道東回憶,分享一些我自己過去在打工度假、帶攝影團時的特殊體驗與感想。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藏族人家】 在西藏的傳統文化中,有著一夫多妻的婚姻制度,但也並非所有西藏人都是這樣。 來到日喀則的藏族人家,一位女孩告訴我們,一夫多妻制大多發生在拉薩;日喀則則是一妻多夫制。 這樣的傳統在台灣人眼裡是難以理解的,卻也令人好奇。 當地有句俗語:「一家分開,乞丐一堆。」所以女孩並不是嫁給不同家庭
Thumbnail
2024 年 9 月 6 日,美國勞工部公布了最新的就業報告。這份報告揭示了就業市場的微妙變化,引發了市場對聯邦儲備局(Fed)可能調整利率政策的猜測。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這份報告的關鍵內容及其潛在影響。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Thumbnail
這是一本能拉近你和他人距離的溝通工具書。 日本讀心師在台灣有出版著作的約有兩位較知名: 小羅密歐.羅德里格斯、讀心師DaiGo. 大久保雅士曾在日本第一讀心師比賽拿下冠軍, 使小羅密歐.羅德里格斯破格收他當弟子。 我約在十一年前曾參加台灣讀心高手Erik鄧為中的說明會, 可惜
Thumbnail
為了什麼而活呢 自己的定位點在哪裡呢 好疲憊 好疲勞 全身發抖著 還得繼續向前走 其實我不確定我為什麼要向前了 但是我好想向前 但那是不是長期累積的害怕被淘汰的潛意識呢 會不會其實不是真的我 你們很棒 很了不起 麻煩離我這個廢物遠一點 這是真的距離嗎? 還是不願意理解? 我對專業有要求
❝活著無法擁有動力,陷入無所事事提不起勁的感覺,正是失去自我的警訊。❞ ▌最近生活比較忙亂,各種事情攪在一起、被雜事佔據生活,讓我不太知道自己在幹嘛,一天過一天,以往想做的事也沒什麼動力。 也因為雜事太多了,都會想上班加班的人到底怎麼Cover生活的一切事務,不過在昨天聽護士們聊天時大概
Thumbnail
離職後賦閒在家,我觀察到一件奇怪的事。明明每天都能想睡多久就睡多久,早上起床時也常感覺精力充沛,但沒做幾件事情(甚至還不到中午喔),就又覺得全身疲倦、動不起來。這是什麼身體設計? 昨天,我發現了一個可能原因:不論什麼狀態,我們肩膀上總扛著太多「應該」與「不應該」
Thumbnail
這是一篇自我探索的文章,作者分享了自己在解決了生命中的一個大問題後對生活失去動力的感受,並透過與生命教練的對談重新定義了人生目標。
Thumbnail
在這次介紹道東的文章中,開頭NANA濕婦會先撇除一些特殊團體與路線,針對第一次去的朋友,提供整體的概論簡介以及安排或選擇行程時的小提醒與建議;而後面的重點就會放在NANA濕婦自己的道東回憶,分享一些我自己過去在打工度假、帶攝影團時的特殊體驗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