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食物”要的是什麽未來?

更新於 2022/11/10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去年有一陣子“未來肉”很受大家關注,今年因爲疫情德國創立很多生鮮外送平台,也極力推廣未來肉的相關食品,有時從縮圖的包裝上,還真看不出是蔬食,不過一看到價錢,立馬心驚到從購物車裏移除(笑)其實除了未來肉,前年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和康寶(Knorr)編寫了一份關於“未來食物”的報告,一石激起千層浪。今天我就想列出報告裏幾項我覺得比較接近亞洲人口味、但還不到普及的未來食物給大家看看。

在開始之前,我們可以先想想:為什麼我們需要這些未來食物呢?

糧食危機

在極端氣候和貧富差距的夾攻下,全球糧食系統其實正在陷入危機:根據推算,到了 2050 年,全球人口總數將會增長到 100 億,分佈密度會更極端,但因著都市化和農業專業化的關係,目前各國的農業基礎建設將無法保證國人能獲得健康和營養均衡的飲食,而要有根本性的改善,就要從商業化養殖和作物多樣性下手了。

飲食多樣性

WWF 在報告裏列出了 50 種食物,希望能促進人們養成更健康、對地球更友善的飲食習慣。這 50 種裏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蔬菜、穀物、種子、堅果和豆類,就算我出生在有“蔬果王國”之稱的台灣,裏面還是一堆我不認得的,更別説吃過了,而且、我還是個挑食的小孩。
其實從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的標準來看,每個人都是挑食的(不是只有我!),現代人的飲食越來越重複、單一,儘管科學上已知可食用的植物有超過 20,000 種,但全球 75% 的食物供應仍然仰賴其中 12 種植物和 5 種動物。[1]
所以爲了人類健康,飲食應該要囊括更多種類的蔬菜和植物成分,才能增加維生素、礦物質和抗氧化劑的攝取。此外,單一農作也會消耗農地表土的養分,同時造成殺蟲劑和其他污染物的積累,所以爲了“土地”的健康,作物多樣化也是必要的。[1]

降低碳排放

至於爲什麽報告裏沒有推薦肉類呢?這也是公佈這份報告的其中一個目的:如果能夠推動以蛋白質植物為基礎的食品,也能間接降低對環境的衝擊和溫室氣體的排放,因爲肉類、奶製品和蛋類的生產比植物需要更多的水和土地,產生大量碳排放,同時還會導致森林過度開發。

説了這麽多,到底這份報告裏給我們推薦了什麽美食呢?一起來看看吧!
1. 紫薯/香芋(ube):
這是亞洲人比較熟悉的食物,但事實上紫薯被認為是一種被忽視和未充分利用的作物,甚至有人稱它為“孤兒作物”,是 FAO 未來智能食品清單(list of Future Smart Foods)的一項。[2] 和其他根莖類植物一樣,紫薯本身可以忍受乾旱和蟲害等不利條件,所以農業投入如水、化肥和殺蟲劑的量相對比較低,對環境的衝擊也比較小。[3] 類似的作物還有蓮藕、紫山藥、豆薯和印尼紅薯。[1]
2. 海藻(algae)如裙帶菜、羊栖菜、海帶:
海藻產生了世界 50% 以上的氧氣,所有海洋生態系統都建立於它們的存在之上。 同時,海藻就像熱帶雨林一樣,在去除和儲存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方面有著重要作用。[4] 報告中列出了許多海藻食物,如紫菜和裙帶菜。[1] 雖然這些海藻平常就出現在我們的菜餚裏,但很多人不知道,海藻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酸和維生素,特別是蔬食者常常攝取不足的 B12 和鐵。[5] 在養殖方面,海藻是全年收穫,生長迅速,而且生長過程中只需要陽光、鹽水和礦物質,不需要化肥,也沒有污染。只要能在生命週期裏的適當時機切葉收成,就能無間斷地生長,幾乎是 100% 的“永續”。[4]
3. 仙人掌葉/莖(nopales):
這是之前蔬菜英文篇裏提到過的單字(笑)因爲仙人掌可以儲水,在乾燥氣候中也能很好地生長,這使它們在氣候變遷中成為一種相當有適應性的植物。氣候變遷帶來了不可預測的降雨模式和不斷上升的溫度,乾旱地區佔全世界土地的比例正在攀升,因此破壞了可可、咖啡,甚至玉米和小麥的生產。 報告裏提及了許多仙人掌植物,包括可食用的果實、葉子、花和莖。 [1]
其中胭脂仙人掌是自古以來在南美洲最常被食用的一種,它曾經是阿茲特克人飲食的主要組成之一,現在也是墨西哥菜裏的常客,做沙拉或做果醬都很百搭。最讓科學家興奮的是,胭脂仙人掌的生長過程能夠幫助補充受損土壤裏的微生物群,例如在突尼西亞就發現,在大麥中種植胭脂仙人掌有助於提高大麥的產量,類似的現象在高粱和非洲小米的種植中也有觀察到。[6]
4. 福尼奧米(Fonio):
據説福尼奧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穀物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 5000 多年前,考古學家還曾經在埃及金字塔的墓葬中發現它。[7] 福尼奧米是極具抗旱性的作物,可以在沙質土壤中生長,有助於防止沙漠邊界擴展;它也是世界上成熟最快的穀物之一,可以在 6-8 週內收穫,幾乎可以說水稻育苗完成後還沒插進土裏,福尼奧米就已經可以收穫了。[8] 這種穀物以帶有細膩的堅果香氣聞名,不含麩質,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一杯就含有 12 克蛋白質,是白米的三倍。可以用做主食,甚至可以拿來釀啤酒,跟高粱真是有得拼。[7, 9]
5. 辣木(Moringa):
辣木樹你可能沒聽説過,但你可能聽過這段廣告詞:
世界有三寶:中國靈芝、印度辣木、美國西洋參。效果好不好,誰吃誰知道![10]
其實辣木樹因爲生長迅速還抗旱,被稱為“奇蹟樹”。辣木樹的許多部位都可以食用:葉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一年七收,可以煮湯或磨成粉末做煎餅 [7];而辣木的豆莢在菲律賓和印尼則被拿來煮咖哩和燉湯,裏頭的種子富含不飽和脂肪酸,適合提取食用植物油,也有美妝品牌用辣木油來做美容保養,一些傳統醫學裏也會拿辣木樹的不同部位製作藥材,一樹多用。[7, 11]
6. 班巴拉豆(Bambara):
班巴拉豆是一種傳統的非洲豆類,嘗起來像不那麼油膩、更有甜味的花生,可以煮、烤、炸或磨粉。班巴拉豆富含蛋白質和人體必需氨基酸,可以幫助人體免疫系統吸收鋅和硒,有助於調節甲狀腺功能;它的葉子也富含氮和鉀,適合作爲動物的飼料 [12]。在種植方面,除了可以在乾燥貧瘠的土壤中生長,也可以通過“固氮”幫助補充土壤養分,使土壤更肥沃 [13],因此也可以拿來搭配玉米、小米、高粱、木薯或山藥的間作系統種植。[12](注:“間作”是指在同一種植期間、同一田中,同時種植數種作物或品種。)
看完這幾項食物,是不是驚訝於自己居然還沒嘗過這些山珍海味呀?有興趣的話,可以點這裏自己去看看其他未來食物,以後去逛超市時,看到奇怪的食物,説不定就會做出不同的購物選擇囉!

參考資料:
[1] Sally Ho (2019). Future Foods: Here Are The 50 Plants You Will Be Eating In The Future. Green Queen.
[2] Li, X. et al. (2018). Future Smart Food - Rediscovering Hidden Treasures Of Neglected And Underutilized Species For Zero Hunger In Asia. The UWA Profiles and Research Repository.
[3] Chandrasekara A, Josheph Kumar T (2016). Roots and Tuber Crops as Functional Foods: A Review on Phytochemical Constituents and Their Potential Health Benefi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4] MARA SEAWEED: Sustainability.
[5] Abigail Beall. The green sludge that could transform our diets. BBC: Follow the Food.
[6] WeExpats (2019). Nopal Cactus: Sustainable Food of the Future?
[7] Paula McGrath (2019). Five future 'super foods' that are good for you and the planet. BBC News.
[8] Obà (2019). WWF: Fonio food of the future.
[9] Jodi Torpey. Fonio is a New Grain for the Future. Fine Gardening.
[10] 每日頭條:辣木籽功效大揭秘,不是所有人都能吃,不要再相信了!
[11] MoringaNews: Moringa.
[12] 联合国粮农组织:班巴拉豆
[13] 大愛行:豆子正夯!你今天吃豆了嗎?
avatar-img
11會員
36內容數
日常充實自己的筆記,包括外語學習(英語、德語。。。)、外文參考書概念翻譯、留學生活知識等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agu拉古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身為重度飲料依賴症患者,我卻莫名地對果汁沒有愛,頂多偶爾天氣熱到不行,會去買個百香果冰沙。後來在德國讀研究所旁聽了一門食品衛生的課,才知道原來果汁還分那麽多種類:新鮮果汁、非濃縮果汁、濃縮還原果汁、果汁汽水、果露和果汁飲料,還特別有一個《德國軟性飲料指南》。可能台灣沒有分到那麽清楚,且聽我娓娓道來。
這篇文章寫得有點晚了,但還是想記錄一下。雖然疫情還是挺嚴重的,但今年 5 月柏林的 Ice Cream Week 還是照常舉行,從 5 月 6 日到 12 日去指定的 31 家冰淇淋店可以以 1 歐的價錢吃到特定口味的冰淇淋,有些還是很神奇的口味,像是去年就出現過花生咖喱冰淇淋,今年則有蘆筍冰淇淋和
小時候我爸特別喜歡在晚餐之後吃幾片消化餅,有時候我腸胃不舒服,媽媽也會叫我吃點清淡的東西,如果真的嘴饞想吃零食就吃片消化餅,結果長大後,才知道消化餅根本不能助消化(毀童年) 那麽這個誤會到底怎麽來的呢?本來我以爲可能是翻譯上的問題,沒想到一查發現英文還真的直接叫 digestives;原來最開始就是
今天吃飯時看到新的《櫻桃小丸子》有一集在過聖誕節,美環送給花輪一個“聖誕布丁蛋糕”,喚醒了我對布丁的諸多回憶(笑) 説到布丁,小時候的經典肯定就是統一布丁了!因爲家裏只有我跟哥哥,所以小時候總是要特別去記這三個一組賣的布丁上回是誰多吃了一個,兩個吃貨誰也不想吃虧。另一種會吃到的布丁,則是夾在鮮奶油水
身為重度飲料依賴症患者,我卻莫名地對果汁沒有愛,頂多偶爾天氣熱到不行,會去買個百香果冰沙。後來在德國讀研究所旁聽了一門食品衛生的課,才知道原來果汁還分那麽多種類:新鮮果汁、非濃縮果汁、濃縮還原果汁、果汁汽水、果露和果汁飲料,還特別有一個《德國軟性飲料指南》。可能台灣沒有分到那麽清楚,且聽我娓娓道來。
這篇文章寫得有點晚了,但還是想記錄一下。雖然疫情還是挺嚴重的,但今年 5 月柏林的 Ice Cream Week 還是照常舉行,從 5 月 6 日到 12 日去指定的 31 家冰淇淋店可以以 1 歐的價錢吃到特定口味的冰淇淋,有些還是很神奇的口味,像是去年就出現過花生咖喱冰淇淋,今年則有蘆筍冰淇淋和
小時候我爸特別喜歡在晚餐之後吃幾片消化餅,有時候我腸胃不舒服,媽媽也會叫我吃點清淡的東西,如果真的嘴饞想吃零食就吃片消化餅,結果長大後,才知道消化餅根本不能助消化(毀童年) 那麽這個誤會到底怎麽來的呢?本來我以爲可能是翻譯上的問題,沒想到一查發現英文還真的直接叫 digestives;原來最開始就是
今天吃飯時看到新的《櫻桃小丸子》有一集在過聖誕節,美環送給花輪一個“聖誕布丁蛋糕”,喚醒了我對布丁的諸多回憶(笑) 説到布丁,小時候的經典肯定就是統一布丁了!因爲家裏只有我跟哥哥,所以小時候總是要特別去記這三個一組賣的布丁上回是誰多吃了一個,兩個吃貨誰也不想吃虧。另一種會吃到的布丁,則是夾在鮮奶油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這篇科普文章探討了在未來可能面臨的農業資源匱乏情境下,於海底進行植物種植的科學創意。文章分析了相關實驗的設計,包括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比較,並強調了利用先進技術在海洋中生產淡水以促進植物生長的潛能。透過這項研究,科學家們希望找出可行的替代方案來解決全球糧食供應的挑戰。
Thumbnail
由於氣候變遷造成乾旱時常出現,培育出抗旱的農作物已經是近年的顯學了。但是,栽培品系農作物常常都是由少數幾個品系(甚至只有一個)的祖先植物培育而來,所以很難從栽培種中找到足夠的基因資源來做這件事。因此,科學家們常常由栽培品系的野生種去找資源。 最近的研究,就使用野生番茄做材料,找出了幾個新的抗鹽基因!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和環保議題的關注,植物肉逐漸成為餐桌上的新寵。這種以植物原料製成的肉類替代品,不僅在口感上接近真正的肉類,還在營養價值上也提供了不少選擇。對於追求健康飲食的人們來說,植物肉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選擇,尤其是在素食早餐的設計上,植物肉的應用更是為蔬食料理增添了無限可能。
Thumbnail
  指定食材:馬鈴薯   馬鈴薯可是減肥神器,原型澱粉,吃得飽,富有維他命C,增加免疫力,帶皮吃更健康。   這些看似蔬菜的東西,南瓜、地瓜、山藥、玉米、燕麥、栗子……等,都屬於原型澱粉喔!   再科普一個小知識,玉米筍是屬於蔬菜類,長大成玉米,就變……   阿,偏
Thumbnail
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五大穀物之一,全世界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以稻米為主食。東亞是水稻的主要產地,而研究也認為水稻發源自亞洲,可能就是中國。 過去認為水稻馴化的時間點晚於小麥,大約在7000年前,最近透過新定義,中國將水稻的馴化時間點提前到11,000年前。 是什麼樣的定義呢?
替代性蛋白質已成為現今飲食潮流的關注焦點。本文探討了植物性蛋白質、發酵性蛋白質和培養肉等幾種主要替代性蛋白質的類型,並評估了工廠和實驗室生產的替代性蛋白質產品是否能被安全取代傳統農場生產的食品。此外,文章提供了個人感想,並鼓勵臺灣在替代性蛋白質領域進行更多投資,以應對環境和糧食自給方面的挑戰
Thumbnail
一開始茴家夢想要種菜,都種不出來,被蟲啃得只剩草,一氣之下把沒毒的草煮來吃,有的還生吃,那段時間我發現體力反而變很好,身體狀態很清爽。我就想,既然草這麼好長、這麼有生命力,為什麼不吃草就好? 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我們不習慣吃野菜,野菜難道營養價值不高嗎? 我發現也許是因為市場機制,沒有人願意推廣這種
薯條為了誰才能帶饕客們上天堂面紅耳赤 東方有地瓜跟芋頭,是世仇爭個你死我活 西方有馬鈴薯跟山藥,各佔據信仰的山頭 現象界總是具像化無形的能量待原力覺醒 為了僅有的星球資源,未進化的三維生物 總是以有生以來的能力去收割獲利最大化 每個原料都沒有錯,錯在歷史不斷在更新 以舊的思維面對不斷升
Thumbnail
科學食品不僅提供了消費者更多選擇,也帶來了食安風險。透過瞭解產品的保質期、儲存方法、配料和正確烹飪,消費者可以自我保護。適度食用天然食品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此外,透過查看正規渠道銷售的未來肉產品,消費者可以體驗新的飲食體驗。
Thumbnail
大自然真的是生生不息,人類只需要良好的照顧和適當的管理維護,會發現各種產出與需求剛好可以滿足,一切都沒有浪費和消耗,一切都是那麼剛剛好!~這就是我們一直想讓大家感受和體驗到的地球花園的美好~大自然的系統是豐盛的!我們一定是會被好好照顧著的,只要我們能找回與自然共生的智慧!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這篇科普文章探討了在未來可能面臨的農業資源匱乏情境下,於海底進行植物種植的科學創意。文章分析了相關實驗的設計,包括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比較,並強調了利用先進技術在海洋中生產淡水以促進植物生長的潛能。透過這項研究,科學家們希望找出可行的替代方案來解決全球糧食供應的挑戰。
Thumbnail
由於氣候變遷造成乾旱時常出現,培育出抗旱的農作物已經是近年的顯學了。但是,栽培品系農作物常常都是由少數幾個品系(甚至只有一個)的祖先植物培育而來,所以很難從栽培種中找到足夠的基因資源來做這件事。因此,科學家們常常由栽培品系的野生種去找資源。 最近的研究,就使用野生番茄做材料,找出了幾個新的抗鹽基因!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高和環保議題的關注,植物肉逐漸成為餐桌上的新寵。這種以植物原料製成的肉類替代品,不僅在口感上接近真正的肉類,還在營養價值上也提供了不少選擇。對於追求健康飲食的人們來說,植物肉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選擇,尤其是在素食早餐的設計上,植物肉的應用更是為蔬食料理增添了無限可能。
Thumbnail
  指定食材:馬鈴薯   馬鈴薯可是減肥神器,原型澱粉,吃得飽,富有維他命C,增加免疫力,帶皮吃更健康。   這些看似蔬菜的東西,南瓜、地瓜、山藥、玉米、燕麥、栗子……等,都屬於原型澱粉喔!   再科普一個小知識,玉米筍是屬於蔬菜類,長大成玉米,就變……   阿,偏
Thumbnail
水稻(Oryza sativa)是世界五大穀物之一,全世界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以稻米為主食。東亞是水稻的主要產地,而研究也認為水稻發源自亞洲,可能就是中國。 過去認為水稻馴化的時間點晚於小麥,大約在7000年前,最近透過新定義,中國將水稻的馴化時間點提前到11,000年前。 是什麼樣的定義呢?
替代性蛋白質已成為現今飲食潮流的關注焦點。本文探討了植物性蛋白質、發酵性蛋白質和培養肉等幾種主要替代性蛋白質的類型,並評估了工廠和實驗室生產的替代性蛋白質產品是否能被安全取代傳統農場生產的食品。此外,文章提供了個人感想,並鼓勵臺灣在替代性蛋白質領域進行更多投資,以應對環境和糧食自給方面的挑戰
Thumbnail
一開始茴家夢想要種菜,都種不出來,被蟲啃得只剩草,一氣之下把沒毒的草煮來吃,有的還生吃,那段時間我發現體力反而變很好,身體狀態很清爽。我就想,既然草這麼好長、這麼有生命力,為什麼不吃草就好? 我開始思考,為什麼我們不習慣吃野菜,野菜難道營養價值不高嗎? 我發現也許是因為市場機制,沒有人願意推廣這種
薯條為了誰才能帶饕客們上天堂面紅耳赤 東方有地瓜跟芋頭,是世仇爭個你死我活 西方有馬鈴薯跟山藥,各佔據信仰的山頭 現象界總是具像化無形的能量待原力覺醒 為了僅有的星球資源,未進化的三維生物 總是以有生以來的能力去收割獲利最大化 每個原料都沒有錯,錯在歷史不斷在更新 以舊的思維面對不斷升
Thumbnail
科學食品不僅提供了消費者更多選擇,也帶來了食安風險。透過瞭解產品的保質期、儲存方法、配料和正確烹飪,消費者可以自我保護。適度食用天然食品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此外,透過查看正規渠道銷售的未來肉產品,消費者可以體驗新的飲食體驗。
Thumbnail
大自然真的是生生不息,人類只需要良好的照顧和適當的管理維護,會發現各種產出與需求剛好可以滿足,一切都沒有浪費和消耗,一切都是那麼剛剛好!~這就是我們一直想讓大家感受和體驗到的地球花園的美好~大自然的系統是豐盛的!我們一定是會被好好照顧著的,只要我們能找回與自然共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