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的權威課:醫生永遠是對的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這個月開始,我參加了作家朋友帶領的線上讀書會,這一週,她以自己的著作《親愛的,你好》一書中的一篇文章〈我姓白,名老鼠〉為主題,讓大家以醫學這個傳統的權威角色,透過書寫來審視自己的權威議題。


反權威的叛逆份子


權威對我來說似乎從來不是某種自動對號入座的身分或者地位,他必須是我心甘情願奉上崇拜或者力量而認定的人。這樣說來,我從來不信服醫學為權威,而像一個叛逆的學生一樣,總是採取不信任、不合作的消極對抗態度。我總是拖著躲著不想看醫生。非到萬不得已絕不走進醫院,也從來不遵照醫囑,是個很不乖的病人。一言不合就直接消失,再也不回診。甚至在美國居住的期間,我連個家庭醫生都沒有。


偏偏前幾年我在美國生了病,由於沒有固定的家庭醫師,我就這樣被隨機分配的送進了急診室,我想像以前一樣拒絕治療直接走人,但身體的狀況太糟,我沒自信走出醫院後,我能否還能平安搭上飛機回台灣就診。於是,我無奈的接受住院,一個人躺在異鄉的病床上,看著點滴架上準備輸入我體內的血袋,巨大的恐懼向我襲來,我只能一直不停的自我暗示,告訴自己-我是平安的、我是安全的。我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的身體裡會流淌著來自非炎黃子孫的血,然而溫熱的紅血球讓我的身體感受到了力量,那是一股與之前的虛弱感截然不同的生機與活力。我深深的感謝為我貢獻了這一袋鮮血的陌生人。出院後,我告訴自己,也許是時候打開自己的心,讓醫學成為自己的助力而非阻力了。


我告訴自己我一定可以找到願意跟我共同合作,而且尊重我對身體自主權的醫生。就這樣,我克服了對醫院的抗拒,接納了醫療的善意,也找到了我認可的醫生們。


這次事件的一年多後,美國被新冠肺炎席捲,陷入長達半年多的全國居家隔離期。聽著身旁親友分享著有人進了醫院後,毫無選擇的被迫與親友隔離,從此天人兩隔的過程。我心裡想,我根本不怕被感染,我怕的,是要再度被送進醫院,再上一堂在醫療權威中體驗無力感的課呀!這個時候,我突然想起了那次的住院事件,原來,這一切是在幫我預習呢,讓我透過經驗加強了自己的信念,即使面對極力抗拒的醫療體系,自己依然是有選擇與力量的,而不是如朋友書中描述的,不明不白的做了白老鼠。而當時的情況相對單純,只是我個人健康情況與選擇,而今在全球傳染病肆虐的同時,醫療議題已經上升到一個更複雜的群體事件層面,要不要戴口罩或者施打疫苗,都不再是單純的個人抉擇問題。連疫苗護照的是否施行,也在極度重視個人自由的美國社會,引起一陣關於歧視問題的熱切討論。


現在的我,還是不太喜歡看醫生。但我對醫院的敵意已經消失了。我相信,在我需要的時候,我一定可以得到最適合我的幫助!因此,向來拒絕疫苗的我,決定採取更加開放的態度來面對。在不正常的封城常態沒完沒了的同時,我的內心也能更佳的安定而不過分恐慌。


真正的權威議題-完美的典型


既然醫學不是我的權威,那麼,誰才是呢?那些令我感到羨慕、嫉妒、恨的人顯然是的。


我認為自己做不到的,他們做到了;我想擁有卻沒有的,人家通通有。這一切讓我默默地的把自己降等為「次等生物」,把別人自動升等為「比我好的生物」。


習慣尋找答案的我,在學習的道路上,捉住一句話,將我拉出這種與權威位階比較的泥沼,那就是-你以為的權威並不如你所想的那樣完美。而今天,另一句話又赦免了我仰望權威的卑微-那些權威所擁有的特質也許正是你所沒有認出的自己?


我最愛讀的賽斯書中,常常提到要我們認識自己,並在此生擴展自己,發揮能力。除了自己生來就配備好的能力,也許我心中的權威議題,就是要我去發展那些未被承認的自己,因為我是個貪圖舒適的人,若非這些羨慕,嫉妒,恨,我根本不會想要踏出我的心靈舒適圈,也不會想擴張我的力量領土!


但是一直努力有時候真的好辛苦啊!好想像現在流行的那句俏皮話一樣,「躺平」就好!

就這樣,我在動與不動間不停拔河,有時候行動都消耗在矛盾與掙扎裡了,根本一步也沒跨出去…..


啊!原來真正的權威是我內心那個想偷懶,又一直嫌棄自己太懶的自己,而不是外在的任何人。不知道為什麼,明白這一點之後我大大的鬆了一口氣,因為搞定別人很麻煩,搞定自己?嘿嘿,這個我可以!


雖然我很難搞,但我超喜歡探索自己。所以,每當權威這個萬年老梗現身的時候,就是我回來好好搞定自己的時候到了!雖然是老調了,只要有用,重彈一下也沒什麼不可以,賽斯不是都這麼說了嗎:「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eliztopia
12會員
45內容數
Feliztopia我的美好生活
Feliztopia的其他內容
2025/03/19
從換房到居家收納,探討理想生活與空間整理的關係。文章以作者自身經驗出發,分享整理收納的歷程與心得,並強調「思考理想生活」的重要性,而非單純從空間出發,而是達成居家空間整理與家人共處的平衡,最終體悟到家的核心價值在於情感交流與安居的舒適感。
Thumbnail
2025/03/19
從換房到居家收納,探討理想生活與空間整理的關係。文章以作者自身經驗出發,分享整理收納的歷程與心得,並強調「思考理想生活」的重要性,而非單純從空間出發,而是達成居家空間整理與家人共處的平衡,最終體悟到家的核心價值在於情感交流與安居的舒適感。
Thumbnail
2025/03/18
中年危機?人生茫然?本文作者透過自我探索,結合書籍《日日滋養》與Steven Pavilina的「如何在20分鐘內找到人生目標」方法,找到自己人生目標的價值觀:『安住當下,享受過程』。過程中,作者記錄下反思過程,並分享如何透過練習,將此價值觀應用於日常生活,找回內心平靜與篤定。
Thumbnail
2025/03/18
中年危機?人生茫然?本文作者透過自我探索,結合書籍《日日滋養》與Steven Pavilina的「如何在20分鐘內找到人生目標」方法,找到自己人生目標的價值觀:『安住當下,享受過程』。過程中,作者記錄下反思過程,並分享如何透過練習,將此價值觀應用於日常生活,找回內心平靜與篤定。
Thumbnail
2025/03/17
本文探討中年女性因選擇換房而錯失環遊世界的計畫,進而產生的後悔情緒。作者透過內在對話,檢視過去的決定,並分析後悔的原因,最終得出結論:人生的選擇必然有所取捨,不應沉溺於後悔,而應著眼於現在,創造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2025/03/17
本文探討中年女性因選擇換房而錯失環遊世界的計畫,進而產生的後悔情緒。作者透過內在對話,檢視過去的決定,並分析後悔的原因,最終得出結論:人生的選擇必然有所取捨,不應沉溺於後悔,而應著眼於現在,創造更多可能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新的一年有許多新希望,這是我這陣子的生活領悟,想要與大家分享。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醫院實習 儘管已經不是第一次去醫院實習,但每一次都是不同科別,所以我每一次還是非常緊張,我內心非常抗拒實習這件事,因為我不認為自己可以做好護理師的腳色。加上我不只是學生的身分而以還有其他外務在身,又在醫院實習如此
Thumbnail
新的一年有許多新希望,這是我這陣子的生活領悟,想要與大家分享。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醫院實習 儘管已經不是第一次去醫院實習,但每一次都是不同科別,所以我每一次還是非常緊張,我內心非常抗拒實習這件事,因為我不認為自己可以做好護理師的腳色。加上我不只是學生的身分而以還有其他外務在身,又在醫院實習如此
Thumbnail
昨天,在門診時一件特別的事,讓我深有收獲和學習,當我匆匆忙忙搭小黃,趕去看醫生,本以為只是定期看指數,沒想太多,醫生說指數已控制良好。接著,她說昨天在整理我的病歷時,發現我2014年有發現腫瘤,雖當時切片是良性,但是沒看到我有後續追蹤紀錄,提醒我去做追蹤,看我的反應很驚訝!醫生不但有耐心地,再說了一
Thumbnail
昨天,在門診時一件特別的事,讓我深有收獲和學習,當我匆匆忙忙搭小黃,趕去看醫生,本以為只是定期看指數,沒想太多,醫生說指數已控制良好。接著,她說昨天在整理我的病歷時,發現我2014年有發現腫瘤,雖當時切片是良性,但是沒看到我有後續追蹤紀錄,提醒我去做追蹤,看我的反應很驚訝!醫生不但有耐心地,再說了一
Thumbnail
白色是醫治,而封箱的橘紅與咖,是我的藥,相機。 自幼生長在基督徒家庭中,充滿愛與光,兒童聚會讀聖經,一年參加七次的全球特別聚會,故對聲音及與語言方面極為敏銳。國小位於國姓鄉,雖是偏鄉,卻訓練了我早起與規律生活的根基,母親作為此校的教職員,使我在凡事上,學習儆慎小心,不僅為顧及名譽,更為保護身旁脆弱的
Thumbnail
白色是醫治,而封箱的橘紅與咖,是我的藥,相機。 自幼生長在基督徒家庭中,充滿愛與光,兒童聚會讀聖經,一年參加七次的全球特別聚會,故對聲音及與語言方面極為敏銳。國小位於國姓鄉,雖是偏鄉,卻訓練了我早起與規律生活的根基,母親作為此校的教職員,使我在凡事上,學習儆慎小心,不僅為顧及名譽,更為保護身旁脆弱的
Thumbnail
被掌權者分享權力,並成為權力的手腳,不曾用自己的意志去思考過權力要求我執行的行為,為我後續看似自主的判斷與行動增添了許多危險。那不是真的自主。我做決定的時候,是曾經被權力控制的我的腦、曾經從權力那裡得到好處的我的身體反射動作在做決定。那是一個傀儡在說話、在做事,是被威權寄生的那個腦繼續遙控著我。
Thumbnail
被掌權者分享權力,並成為權力的手腳,不曾用自己的意志去思考過權力要求我執行的行為,為我後續看似自主的判斷與行動增添了許多危險。那不是真的自主。我做決定的時候,是曾經被權力控制的我的腦、曾經從權力那裡得到好處的我的身體反射動作在做決定。那是一個傀儡在說話、在做事,是被威權寄生的那個腦繼續遙控著我。
Thumbnail
這個月開始,我參加了作家朋友帶領的線上讀書會,這一週,她以自己的著作《親愛的,你好》一書中的一篇文章〈我姓白,名老鼠〉為主題,讓大家以醫學這個傳統的權威角色,透過書寫來審視自己的權威議題。
Thumbnail
這個月開始,我參加了作家朋友帶領的線上讀書會,這一週,她以自己的著作《親愛的,你好》一書中的一篇文章〈我姓白,名老鼠〉為主題,讓大家以醫學這個傳統的權威角色,透過書寫來審視自己的權威議題。
Thumbnail
       新冠肺炎疫苗的議題其中一個聳動的標題叫做「把全台灣人民當作白老鼠」。        我當白老鼠很久了!不但自願、還心存感激。現在成效如何?副作用怎樣?那我接受高端疫苗OK嗎?說不害怕,是騙人的。但,有時候明明很怕一件事,卻仍然去做,是因為:不去做的話,會發生更不願意見到的後果。
Thumbnail
       新冠肺炎疫苗的議題其中一個聳動的標題叫做「把全台灣人民當作白老鼠」。        我當白老鼠很久了!不但自願、還心存感激。現在成效如何?副作用怎樣?那我接受高端疫苗OK嗎?說不害怕,是騙人的。但,有時候明明很怕一件事,卻仍然去做,是因為:不去做的話,會發生更不願意見到的後果。
Thumbnail
這一本書,獻給在主流意識與自我理想拉扯的我們。 從小到大,在大部分的師長心中,我大概是一個乖巧、安靜、喜歡看書、成績好的小孩,但其實我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曾經跟別人打架,在國中時,也曾被記過警告,高中時,挑染頭髮,考大學時,忽略家人的建議,堅持只填了我理想的校系。以前有人稱讚我是個很乖巧的小孩,我媽
Thumbnail
這一本書,獻給在主流意識與自我理想拉扯的我們。 從小到大,在大部分的師長心中,我大概是一個乖巧、安靜、喜歡看書、成績好的小孩,但其實我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曾經跟別人打架,在國中時,也曾被記過警告,高中時,挑染頭髮,考大學時,忽略家人的建議,堅持只填了我理想的校系。以前有人稱讚我是個很乖巧的小孩,我媽
Thumbnail
喜歡閱讀,那是從小培養的習慣! 我從小不能理解,大人或老師們,叫我唸書,而他們很少自己唸書。 我的學校,鼓勵學生👨🏻‍🎓們寫週記的,但老師自己從不寫下自己的週記! 長大後,我愈來愈明白,尤其是當醫者,我必需大量閱讀醫學知識,我才能知道我的新藥物,如何使用在病人身上才安全。 尤其是在重症病房中
Thumbnail
喜歡閱讀,那是從小培養的習慣! 我從小不能理解,大人或老師們,叫我唸書,而他們很少自己唸書。 我的學校,鼓勵學生👨🏻‍🎓們寫週記的,但老師自己從不寫下自己的週記! 長大後,我愈來愈明白,尤其是當醫者,我必需大量閱讀醫學知識,我才能知道我的新藥物,如何使用在病人身上才安全。 尤其是在重症病房中
Thumbnail
八月做了身體檢查,越南之旅回來後,便到診所去拿報告。以為一切安好,直到護士小姐喊了我的名字,說:請你稍等一下,醫生說需要見你。任憑我再怎麼遲鈍,我都知道醫生要看我一定不會是和我寒暄。任憑我再樂觀開朗,我有那麼一秒的心情,混雜了擔心無助又害怕不安。不消幾秒,我告訴自己:沒事的。。。
Thumbnail
八月做了身體檢查,越南之旅回來後,便到診所去拿報告。以為一切安好,直到護士小姐喊了我的名字,說:請你稍等一下,醫生說需要見你。任憑我再怎麼遲鈍,我都知道醫生要看我一定不會是和我寒暄。任憑我再樂觀開朗,我有那麼一秒的心情,混雜了擔心無助又害怕不安。不消幾秒,我告訴自己:沒事的。。。
Thumbnail
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心理是在2016年。在此之前,很少使用健保卡的我一直是模範乖寶寶,很少生病,更別談說是從來沒走進過的心理衛生科。當時用的是健保門診的家醫科心理衛生。 直到2017的一場情傷勾起心中回憶再度爆發,當時又再度陷入憂鬱傾向的我,無奈之下與資訊不齊全,只好再次前往相同地點報到,但是這次的醫
Thumbnail
我人生中第一次看心理是在2016年。在此之前,很少使用健保卡的我一直是模範乖寶寶,很少生病,更別談說是從來沒走進過的心理衛生科。當時用的是健保門診的家醫科心理衛生。 直到2017的一場情傷勾起心中回憶再度爆發,當時又再度陷入憂鬱傾向的我,無奈之下與資訊不齊全,只好再次前往相同地點報到,但是這次的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