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歲前的 9 個難忘體悟:人生、心態、為什麼寫作,以及賽門是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5 分鐘

關於賽門 Simon

我是一位北科大材料系輟學生,曾在外商做過半年,後來嘗試創業一年後,轉而嘗試寫作、努力接文字相關案子。

曾經覺得做什麼事都很倦怠無力,一度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空有滿腹雄心壯志,卻沒什麼技能專長,直到重拾對寫字的嚮往。

這個契機就是發現了方格子,不過在這之前,是減肥、健身讓我對寫文章這件事逐漸有了動力

最後,這兩件事,我從未變過心:女友還有廣泛閱讀

當我寫作,我通常會專注寫那些讓我非常感興趣的事,像是自我成長( 20 幾歲會有的煩惱 )、創業家精神、還有寫作本身這件事。

對了,如果你對這些主題也感興趣,我想邀請你訂閱我每個禮拜二晚上會送出的電子報:按這裡訂閱

或是在 IG 追蹤賽門 (每日更新內容),歡迎私訊我聊聊。

賽門 Simon 本人

賽門 Simon 本人

11 月的 3 篇熱門文章:

我從 2021 年 7 月開始在方格子上寫作,目前的小小里程碑是在 11 月時,這 3 篇文章進入了編輯嚴選、熱門。


幾位我景仰的方格子作者

  • 承熙目前我雖然沒有任何股票投資的計畫,但寫作初期你會有的任何疑問,承熙無疑是最佳的取經對象、前輩。如果你本身是專業工作者,煩惱如何用白s話寫作的方式向一般大眾解釋你的工作,建立你的個人品牌;如果你對股票投資、寫作這兩個主題感興趣,追蹤承熙無疑是很好的投資!
  • Minz 鄭閔之 │ 蝕鈴閔之本身是文字工作者,又是接案者,剛好跟我目前的狀態非常相似,自然也是我想請教的接案教練。如果你對接案有任何疑問,追蹤閔之就對了。
  • 艾莎解結艾莎姐姐的職場相關文章,幾乎每天都會出現在我的信箱裡,讓我不得不去正視這些職場上會遇到的問題。尤其這篇:「要嘛忍,要嘛滾!」 說到離職,別為了錢而留的3個理由,讓我在第一時間就忍不住點進去閱讀,追蹤了姊姊。
  • Miss艾 :)某次跟家人聊天聊到我小時候的夢想居然是當記者。現在因為一些新聞亂象,許多人會吐槽:「小時候不讀書,長大當記者」這類論調,但殊不知要做一個專業記者,懂的向不同產業的專家提問其實是一種很寶貴的技術。因為個人偏好,加上很喜歡 Emilie 的閱讀書單推薦,自己也是個書蟲,所以忍不住想追蹤了。目前我非常期待 Emilie 的 艾趨勢周報 Weekly Sharing 後續的新動向!(推薦閱讀:想練口條 先從閱讀開始! 成為無往不利溝通者的必讀書單 )
  • Evonne Tsai幸好我在當兵前有先讀過 Evonne 的所有探討商業思維的文章,讓我真的在當兵短短的四個月期間,靠著替鄰兵洗餐盤,賺進超過我上班每個月的薪水。
  • 鴻雁許多關於寫作的觀念,我不但非常同意,也打破了我原本對寫作這件事的認知,我不認識鴻雁老師本人,但我已經把他當作是我的老師。
  • Alvin/林渙恩 - 數位職場觀察者身處新創產業或是作為業務開發的角色,如何有策略的擴展業務、尋找合作、談判等,所有關於 Business Development 的知識,從這裡開始
  • 翁子騏還需要我說嗎?方格子的執行長,不追蹤下去,說不過去吧?沒有他,沒有方格子團隊,哪會有我們?

跟賽門合作

目前對於任何與文字相關的工作機會保持開放心態,主要以接案、遠端為主。

寫信給賽門:minglao747@gmail.com


25 歲前的 9 個難忘體悟:人生、心態、為什麼寫作

20 幾歲的人生階段,門也不敲,就這樣悄悄地來,我嚇壞了,不知所措,未來該做些什麼,實在毫無頭緒。

我知道我得想辦法摸索、嘗試。

問題是要從哪裡開始呢?

我試著回想過去短短幾年發生的事,整理出 9 個反省、體悟 (保證不無聊)

無論我曾犯了哪些錯,做了哪些嘗試,我想都會是讓我在未來能走得更遠的基礎,或許對你也有一些幫助。

1. 有意識的自我覺察

常常覺得什麼道理都聽過,讀過幾本書,就認為自己什麼都懂了,比別人更好。

我還是搞砸一堆事情。甚至同樣的錯誤,不斷重演。

人會反覆犯下同樣的錯誤,大部分是因為少了自我察覺的能力。

你有發現自己時常容易被別人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一切外在的「噪音」干擾,最後失去了方向,感到迷茫嗎?

人會迷茫,是因為少了指引,而指引靠的不是什麼宗教或是偏頗的邪門歪道,正好是自我覺察的能力

在我身上最好的例子是,我一直都知道自己的情緒非常容易浮動,也常常容易因為別人的無心話感到被冒犯。

現在,每當我內心有情緒波動時,我都會問自己:

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感覺?

釐清自己產生情緒的原因,往往都能為我帶來一種我更了解自己了一點。

當你更了解自己一點,接受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那股莫名的焦慮:急於向他人證明自己就已經不是那麼重要了。

2. 保持耐心,但要有截止日期

絕大多數人想要一步登天,卻不願意花時間建立基礎,尤其提到減肥。減肥這件事,是絕大多數人的困境,也是討論不完的議題。

18 歲左右,因為考試壓力,在老師的引領下接觸重量訓練。幾年過後開始出社會工作,很容易受到食物的誘惑,或只是無聊而吃下很多零食,徒增很多不必要的熱量,而且越吃越餓。

從原本 70 KG 吃到 103 KG,真的不需要太久的時間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但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被毀滅。

我厭倦了肥到不行的自己,決定開始做個實驗 — 斷食加上重量訓練。

如果你好奇我到底怎麼短時間內做到,答案是:只有耐心還不夠,還要有截止日期。

為你的目標,設定一個適當的截止日期,或是看看 我從一個月內瘦下 10 公斤學到的 8 件事

raw-image

3. 如果不是:靠!我要,那寧可不要

21 歲左右,我嘗試了交友軟體 ,斷斷續續地在 3 年多之中跟從沒見過面的女生在網路上認識、聊天、見面。

這個過程幫助了我學習如何自然地與陌生人互動相處,知道哪些相處模式,不適合自己。

此外,也因為幾段莫名其妙的豔遇,讓我了解到:如果我對對方沒有想進一步,那就是真的沒有想進一步,也不需要浪費彼此的時間,處在曖昧不清的狀況。

我相信我不是渣男,我的顏值也不適合做一名專業渣男,我想我只是......

不清楚我想要的是什麼?我嚮往的一段感情會是什麼樣子?我現在準備好進入一段新的感情了嗎?

那些我曾經一起共枕,卻沒有打算進一步交往的對象,是幫助我認清自己不喜歡什麼,喜歡什麼的一段重要探索過程。

有時候,我感覺自己似乎有點喜歡對方,然後會嘗試告訴自己:

「雖然我對是否想跟對方進一步交往感到不太確定,或許我只是需要試試看吧?」

這段期間,我讀到美國一位知名創業家、思想家 Derek Sivers ( CD BABY 創辦人) 寫的一篇短文張,是關於他 如何做決定

這篇文章短,但非常有力。我馬上應用在現實生活中,省去了很多面臨「不確定」狀況時的麻煩。

我進一步回想,我是如何知道自己喜歡、愛上前一任女友的?

You’re either in love, or you are not.

我當時很確定,就是她了。仍然記得那份心底的嚮往、澎湃。我們都很忙,忙著應付自己的鳥事,為什麼要做那些浪費寶貴時間的事,強迫自己與沒那麼喜歡的人在一起?

知道你自己想要什麼,就別輕易妥協。還不確定?繼續探索,但別鬧出人命。

4. 學著創作,別只是當個觀眾

這也是為什麼我開始嘗試寫作。

創作,可以是寫一篇部落格文章,可以是錄製、上傳一段 YouTube 影片,甚至是副業,或是加入現在紅遍半邊天的 Podcast 生態成為主持人。

最好的情況是,你可以一邊有輸入,一邊有產出,而產出的意思就是創作,任何形式的創作。

在我開始嘗試寫作前,我平時很喜歡讀國內外各大平台部落格文章,新聞內容,或甚至在一天內就可以讀完有興趣的書籍。

當 Medium 這個寫作平台才剛出來時,我注意到很多國外很有名的創業家會在上面寫下創業心得、經驗教訓,甚至認真的討論各種商業模式、創業想法等等…… 我會注意他們的思考模式、透過文章了解他們在創業路上面對接踵而來的挑戰時,如何反應。

12 歲那年,我父親硬塞一本書,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要我讀看看。沒有這件事的話,到現在我可能都還不會去註冊博客來的帳號。

綜觀古今,我理解到一件事,如果想要為這世界帶來一些影響力,唯一的方式就是:創造/ 創作,無論創作的形式為何。

對我來說,寫字是最快速,最讓我享受其中的方式。

5. 嘗試新想法

人生道路上,未知、茫然一直都會伴隨在身邊,不會因為你找了份「穩定」的工作,就從此幸福快樂美滿,結束。

把每一件你想嘗試的事,當作實驗看待,給它設定時限,看看會發生什麼事。

如果你享受其中,又能不餓肚子,沒有理由不給它一個機會。

或許你會透過接觸新事物,學習新東西進而對這個世界,對自己的人生形塑出與以往非常不同的觀點,而拉開人之間層級的,往往都是觀點所致。

6. 怕被拒絕,就永遠沒機會

我一直都知道,我想要創業,想要做點什麼事,但就是不知道要做什麼題目,深入什麼樣的產業,習得什麼樣的專業。

拿我當兵的例子來看,你會發現一般人都會說當兵很無聊,學不到什麼東西,在台灣當兵,根本是浪費時間。

我不這麼認為。

當兵期間,我看到一個有趣的創業機會:幫同袍洗碗。

他們買的不是我幫他們洗碗的服務,而是讓他們可以做其他想做的事情的時間。

他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打屁閒聊、買零食飲料、趁著人不多的時候洗澡、提早去公共電話亭,撥出那通電話,聽聽遠方那個甜在心的女友撒嬌。

軍中任何金錢交易,是不被允許的,但我還是小規模的測試了這個創業想法。

我硬著頭皮,開玩笑的語氣問了鄰兵:吃完飯,幫你洗一次碗 100 塊,要嗎?

當時我內心超掙扎又覺得很不要臉,後悔地在心裡多罵自己幾句。

因為我覺得我可能會被回絕,還被嗆說是不是瘋了?

「你可以不用跟其他人擠澡堂,提早洗完澡,去滑手機或做你想做的事。」我說。

「太貴了啦」鄰兵猶疑地對我說。

糟糕,我被拒絕了,真丟臉,我不應該問的。後來我理解到,那位鄰兵當下會拒絕我是因為主觀的認為價錢太貴,並不是覺得我這個人,或這個想法很蠢。

經過幾位好朋友鄰兵的宣傳,我的洗碗生意正式開張。後來,連原本那位覺得很貴的鄰兵,也變成我的忠實顧客。

我一天要幫 8 到 10 個人洗 3 餐的碗盤:

8 位顧客 X 每次洗碗 100 元 (一天固定 3 餐) X 一個星期 5 天 = 12,000 元

換算一個月下來,我可以賺到將近 48,000 的月薪。

當時我的獲利,比起我的上一份工作月薪還要多。

因為這段有趣的經驗,我開始意識到:無論你是否有一身本領,如果怕被人拒絕,肯定會失去很多可貴的機會。

學會與「怕被拒絕」的恐懼共處,會是非常強大的能力。

7. 採取行動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長大後,我們開始喜歡把事情過度複雜化,一邊說很多大道理、方法,卻少有實際行動。

很多時候,你只需要開始行動。怎麼說?

你想成為一個作家,方法、途徑非常多,但如果你什麼不寫,你要怎麼成為作家?

你想當個歌手,但你沒有釋出作品,又有誰會知道你有多少潛力?

你說你想成為成功的創業家,但你整天躲在房間構思著改變世界的題目,卻連一樣產品都賣不出去,你要怎麼成為創業家?

承認吧,如果你連基本功都沒有,也不願意花時間培養,你要怎麼成為那個你說你想成為的角色?

說與做一直都是兩回事。

低頭開始行動。

行動,才是保證你進步的最佳捷徑;

只說不動,是保證你原地踏步的聖經。

8. 那些留不住的,就讓它離開

讀書時期的三五好友,各個相繼從人生中「消失」,不再聯繫。

我曾經感到非常憤怒,對於其中一個好友不知從何時開始就此消失,不再接我的任何一通電話、回覆任何一封訊息。

經過後續調查,發現不只我,連其他朋友他也不再主動聯繫。

現在,我開始釋懷。我不能強求任何人留下,待在我的人生當中。

回想曾經的閒聊,他曾透露一些想要幹大事的想法。

我只要知道他現在過得好,也就夠了,滿心祝福。

有時候,我們就是得釋懷,釋懷這些情緒化的反應,尤其對於那些我們無法控制的事情。

Let it be. 我想這就是人生的一部分吧。

9. 人生,充滿可能性

很多人的思維,都有一種限制性。簡單說,就是被無形的框架限制住了。

他們所謂的現實,不過就是過去侷限的生活經驗,形塑而成的。

曾經做不到的,也認為別人做不到,也別想做到。

實際上呢?一般人所認知的現實,是可以被翻轉的。

我曾經聽過一個故事,發生在美國的一個高犯罪率城市。

「你們說說看:未來的夢想,想做些什麼呢?」學校老師在課堂上問。

「我想當披薩外送員!」一個年輕黑人小女孩被學校老師問,這樣回答。

說到這,你也許會想,這又沒什麼!每個人都有各自想追求的事物,大驚小怪什麼?

故事還沒說完,後來,學校老師到了那位小女孩的家裡告訴媽媽這件事,併進一步做家庭訪談。

「前幾年,我先生因為買賣毒品入獄,大部分親戚也曾做過類似的不法勾當,除了我女兒的舅舅,我想她會那樣說是因為舅舅是她的英雄吧!因為只有他負擔了所有應盡的責任,也非常照顧我們,而他就是那位送披薩的外送員。」

人的思維會有局限性,是因為他一直都活在那樣的脈絡下。

但當你試圖放下你過去的成見,改變了你對任何人生「可能性」的認知,或許,我說或許,之後你看待任何事,會有不同的觀點,進而產生不同的做法,你的人生,也會開始一步一步產生變化。

我們的任務,不管是身為教育工作者,扮演著家庭中的父親母親,不就是為下一代展示出人生還有更多可能性嗎?

而不是告訴他們:不能、你做不到。

最後,我相信有了這些經驗教訓,祝福你我這些 20 幾歲的年輕人,在通往 30 歲以前的道路上,會慢慢更好。

That’s It!這就是我,賽門


賽門 Simon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粗臂賽門
105會員
76內容數
給你的文案粗點力,不漏氣,揍爛各種平淡無奇💪
粗臂賽門的其他內容
2025/01/07
收錄幾篇我的日常隨筆笑話,本篇是我個人對自己的外貌、個性、價值觀的詮釋與自我介紹。除了讓你更認識我,也希望你能笑著結束今天這一回合。
Thumbnail
2025/01/07
收錄幾篇我的日常隨筆笑話,本篇是我個人對自己的外貌、個性、價值觀的詮釋與自我介紹。除了讓你更認識我,也希望你能笑著結束今天這一回合。
Thumbnail
2024/12/12
2024/12/12
2023/11/16
利用你厭惡的事,活出你快樂的一天
Thumbnail
2023/11/16
利用你厭惡的事,活出你快樂的一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人生就像坐船,看著天,順著風,隨著波,一直走。
Thumbnail
人生就像坐船,看著天,順著風,隨著波,一直走。
Thumbnail
2022年第二季,公司營運出現狀況,正確來說處於最後的存亡之際。老闆頂著莫大壓力與無奈,內心煎熬但什麼都不說。等忙完《台北甜點節》講座和市集,我們在入口處的大型輸出海報前,拍攝一張將近百萬夜景的團體照。接下來的例行事務,因忽然嚴峻的 Covid-19 大夥順勢在家上班,然後就在五月底結束了這份工作。
Thumbnail
2022年第二季,公司營運出現狀況,正確來說處於最後的存亡之際。老闆頂著莫大壓力與無奈,內心煎熬但什麼都不說。等忙完《台北甜點節》講座和市集,我們在入口處的大型輸出海報前,拍攝一張將近百萬夜景的團體照。接下來的例行事務,因忽然嚴峻的 Covid-19 大夥順勢在家上班,然後就在五月底結束了這份工作。
Thumbnail
今年十一月,在學長 (NOWA 50+ 的風景) 的鼓勵下我加入了方格子,原始動機只是單純想發文,然後配上自己畫的插圖 (作品網站)。一位常年有寫日記習慣的老友一直跟我說,「日子高高低低,有時可以很困難,但不管如何,心裏的聲音要發出來! 」書寫是她發聲的方式......
Thumbnail
今年十一月,在學長 (NOWA 50+ 的風景) 的鼓勵下我加入了方格子,原始動機只是單純想發文,然後配上自己畫的插圖 (作品網站)。一位常年有寫日記習慣的老友一直跟我說,「日子高高低低,有時可以很困難,但不管如何,心裏的聲音要發出來! 」書寫是她發聲的方式......
Thumbnail
或者,與其想著寫作,不如培養其他嗜好、或試點新挑戰。
Thumbnail
或者,與其想著寫作,不如培養其他嗜好、或試點新挑戰。
Thumbnail
徵文活動:我寫故我在 每篇文章都是一場美麗邂逅​ 總要到夜晚時分,整個世界都安靜下來時,才有機會沉澱整理今天,從一起床到進公司再到回到家,整天綿延不絕被無限轟炸的海量資訊,而我習慣透過文字整理。在撰寫的當下就像在與自己溝通,腦海中所有的片段都重新被排列組合,甚至昇華出一些新的好點子時,我總能感到療癒
Thumbnail
徵文活動:我寫故我在 每篇文章都是一場美麗邂逅​ 總要到夜晚時分,整個世界都安靜下來時,才有機會沉澱整理今天,從一起床到進公司再到回到家,整天綿延不絕被無限轟炸的海量資訊,而我習慣透過文字整理。在撰寫的當下就像在與自己溝通,腦海中所有的片段都重新被排列組合,甚至昇華出一些新的好點子時,我總能感到療癒
Thumbnail
我是一位北科大材料系輟學生,曾在外商做過半年,後來嘗試創業一年後,轉而嘗試寫作、努力接文字相關案子。 曾經覺得做什麼事都很倦怠無力,一度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空有滿腹雄心壯志,卻沒什麼技能專長,直到重拾對寫字的嚮往。 這個契機就是發現了方格子,不過在這之前,是減肥、健身讓我對寫文章這件事逐漸了有了動力
Thumbnail
我是一位北科大材料系輟學生,曾在外商做過半年,後來嘗試創業一年後,轉而嘗試寫作、努力接文字相關案子。 曾經覺得做什麼事都很倦怠無力,一度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空有滿腹雄心壯志,卻沒什麼技能專長,直到重拾對寫字的嚮往。 這個契機就是發現了方格子,不過在這之前,是減肥、健身讓我對寫文章這件事逐漸了有了動力
Thumbnail
當你有一些主意浮現於腦海時,立即把它們抓著並寫下來,然後找些零碎時間去搜集資料。我的零碎時間包括等車等人,乘車及步行來回公司上班的時間,漫無目的碌手機的時間等等。搜集資料可以是閱讀書籍,或參考相關網絡文章,藉此了解各種觀點,也可以擴闊知識,及豐富寫作內容。若引用了他人的文句,記得在文章內寫清楚出處。
Thumbnail
當你有一些主意浮現於腦海時,立即把它們抓著並寫下來,然後找些零碎時間去搜集資料。我的零碎時間包括等車等人,乘車及步行來回公司上班的時間,漫無目的碌手機的時間等等。搜集資料可以是閱讀書籍,或參考相關網絡文章,藉此了解各種觀點,也可以擴闊知識,及豐富寫作內容。若引用了他人的文句,記得在文章內寫清楚出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