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 Lab 讀書會筆記】我真的不懂,牠那時候在怕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去年剛進實驗室,忘記在找什麼東西,我意外翻出一個潛水艇
「這是做什麼用的啊?」我問。
學姊回:「那是之前做實驗用來嚇烏賊用的。」
感到新奇又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的我,
前陣子才知道原來是2013年實驗室發表的這篇paper。
今天讀書會由學弟帶來這篇文章的介紹。
--
觀察學習(Observational learning)是一種社會性學習(Scoial learning),透過觀察其他個體習得自己未經驗的事情,之前在大山雀的研究中也有提到,若看到同伴嘔吐的行為,牠們就能依此習得:「那個食物很難吃。」進而避開攝取該食物。

大山雀實驗:

依此動物能減少 試錯(trial-and-error)的次數,降低自己必須承受的風險,也能增加效率,這些效益能體現於攝食策略、迴避風險等方面。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能看得更遠。」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

這跟模仿(Imitation)差在哪邊?

進行觀察學習主要面向包含
注意(Attention)、記憶(Retention)、複製(Reproductive)、動機(Motivation)。

看到別人的經驗後,要記得且判斷那個結果對自己是好是壞。
若是不好就要避開,若是好就可以照做。
面對刺激,不一定每次都會做出一樣的行為,因此觀察學習跟模仿最大的差別在於,前者會選擇要學哪個,後者會連錯誤決策也照單全收。
上次讀書會筆記中的論文也有提到相關研究:
【CCC Lab 讀書會筆記】跨三小啦!看你緣投啦!
--

雖然這個能力被歸納於社會性學習,但其實也有非社會性的物種能夠辦到。

獨來獨往的虎斑烏賊(Sepia pharaonis),雖然存在一些互相溝通的方法,一般來說仍被認為是非社會性動物,這篇研究想檢測牠們是不是也具備觀察學習的能力!
--

實驗是這樣做的

如附圖缸中有四個隔間,中間兩個隔間地板鋪有大方塊、小方塊,烏賊可以隨意選擇自己喜歡的位置,接著潛水艇出動!驚擾烏賊嚇牠,趕到另一個隔間。
實驗裝置
實驗烏賊分為三組,分別是親身體驗組、觀察組、沒事組,親身體驗組會經歷上述被潛水艇追逐的日子,觀察組則看其他烏賊被追的驚悚劇情,沒事組就......真的什麼操作都沒有,是為控制組。
--

到了驗收時間

將潛水艇放於缸子兩側,不過這次它們不會動,
以烏賊待在安全區域(不會被潛水艇騷擾)的時間推論結果。
整體來看,親身體驗組跟觀察組待在安全區域的時間有所增加,但只有親身體驗組的第二次經驗後時間有統計顯著性。
整體數據
有趣的是,若將每隻個體分開來看,可以發現當中只有少數幾隻花枝的表現有顯著差別,且在兩個實驗組別裡都是這樣。
或能說其間存在極大的個體差異,有些做得到有些做不到。
不同個體拆開來看
--

另一種可能性,實驗所能呈現的並非觀察學習

而是狀況觀察(Observational condition),算是一種關聯性學習,
烏賊學到的並非對方烏賊經歷的狀況很可怕,要知道怎麼迴避,而是「會跑來騷擾的潛水艇」很危險。

跟觀察學習看到對方反應,
內化為自己知識(response-reinforcer learning)的過程不太一樣。

此處實驗觀察者是受對方被潛水艇的刺激所刺激(stimulus-stimulus learning)
聽起來有點抽象,但其間仍有差異存在。
--

就結論來說

這次的實驗沒辦法支持烏賊具有觀察學習的能力,不過很可能存在著個體差異。
我自己的疑問是,如果刺激不是潛水艇而是更可怕的東西,或是每次追趕都會到讓烏賊吐墨的程度,這樣是否就有機會讓實驗結果變得更顯著?
avatar-img
2.6K會員
182內容數
寶可夢可能是許多人的兒時回憶,但它不僅是一部卡通,裡面其實蘊含相當多的生物知識,讓我們一起從演化生物學、生態學、發育學、比較解剖學……,一起從頭到腳認識寶可夢,成為寶可夢大師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政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近期學長在《Nature Neuroscience》的文章終於被刊登出來了,雖然早已請他寄檔案給我,本來想搶刊登當下就發文,但偷懶到現在才寫,先在此獻上我的膝蓋。 這篇研究以獼猴視網膜作為研究材料,透過實驗得知視覺訊號的處理過程具有選擇性,而且它們只保留對預測未來有幫助的訊號。
今天讀書會由我報告,選了一篇 review paper,講 「注視方向(Gaze direction)」如何透露無脊椎動物的認知過程。
平常如乙醇(Ethanol)跟受器結合後,開啟離子通道,改變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濃度,調控中樞神經系統(CNS)亦能達鎮痛、麻醉效果。 今天讀書會學姊分享的論文提到:連烏賊也為之神魂顛倒
最新的研究說:「正確的選擇並不只需要資訊。」
這是一篇 Review paper,內容討論到近年來頭足類認知行為研究百花齊放,而作者認為這些 paper 對於複雜認知的解釋過於樂觀,近似於一種看到奇聞軼事的概念。
今天讀書會學長分享的paper 《 Dimensions of Animal Consciousness 》,內容說的就是關於我們要如何「定義意識」,很多關於意識的標準都從人類的研究衍伸而來,然而研究人類跟研究其他物種有一個極大的差別,那就是「我們無法互相溝通」。
近期學長在《Nature Neuroscience》的文章終於被刊登出來了,雖然早已請他寄檔案給我,本來想搶刊登當下就發文,但偷懶到現在才寫,先在此獻上我的膝蓋。 這篇研究以獼猴視網膜作為研究材料,透過實驗得知視覺訊號的處理過程具有選擇性,而且它們只保留對預測未來有幫助的訊號。
今天讀書會由我報告,選了一篇 review paper,講 「注視方向(Gaze direction)」如何透露無脊椎動物的認知過程。
平常如乙醇(Ethanol)跟受器結合後,開啟離子通道,改變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濃度,調控中樞神經系統(CNS)亦能達鎮痛、麻醉效果。 今天讀書會學姊分享的論文提到:連烏賊也為之神魂顛倒
最新的研究說:「正確的選擇並不只需要資訊。」
這是一篇 Review paper,內容討論到近年來頭足類認知行為研究百花齊放,而作者認為這些 paper 對於複雜認知的解釋過於樂觀,近似於一種看到奇聞軼事的概念。
今天讀書會學長分享的paper 《 Dimensions of Animal Consciousness 》,內容說的就是關於我們要如何「定義意識」,很多關於意識的標準都從人類的研究衍伸而來,然而研究人類跟研究其他物種有一個極大的差別,那就是「我們無法互相溝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網路上看到一張照片:一隻海豹的鼻孔裡卡了一條鰻魚。 好奇的我點進去看了針對這現象的相關研究論述,原來,這可能是年輕海豹的一種行為藝術,因為在中老年海豹身上沒看到這種行為。
這篇文章用一種很有趣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了台灣各種各樣不同的老鼠,從外表特徵、生活的環境和生活方式都用簡單很好了解的方式讓大家了解老鼠,還有很多很可愛的老鼠照片,也能很順暢地從一段介紹到下一段介紹,用樣子、印象中和住所來連結各種不同的老鼠的介紹,一個非常可愛也很有趣的老鼠介紹。
Thumbnail
「我看見那受傷的魚兒在籠子裡,感受到他的憤怒及恐懼,而鑰匙就在我手裡。」 近期的催眠在各大的平台,都開始有相關的討論,每每看到我也都會認真的看完分享,鑒於要自己親自嘗試,內心的害怕大過於想要嘗試的新鮮。 我的問題,大概就是擔心..... 催眠會失去意識 (X) 催眠會講出不該講的話(X)
Thumbnail
中搜教練的專業,讓我敢做「違反生物本能」的動作。
Thumbnail
本故事描述了一位實驗室研究人員在實驗進行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他與火山蟲之間奇幻互動的故事。
Thumbnail
主角們在游泳課發生誤會,小虎竟然要教泳將小魚打水,製造許多歡樂。 課堂中小虎不覺霸凌同學,小魚奮力阻止下兩人引爆衝突。小虎的遷怒間接造成家暴,隔天上演一連串奇遇記,而小魚的釋懷與關切也深深感動小虎。 當日放學是個雨天,魚虎開始有些曖昧言語,但在戲謔之餘,小魚卻驚見小虎狼狽求援。 更多發展請待後續⋯⋯
Thumbnail
小魚壓抑已久的情懷意外被喚醒,折騰了一整夜才帶著倦容到校。 靠著搔癢絕技,小魚和同學小虎、小豪很快混熟。不過小虎總喜歡和小魚戲謔打鬧,一下強索重要部位尺寸、一下又用段考分數做賭注。 小魚好不容易賭贏了,可有辦法領賞呢?
Thumbnail
以下是AI摘要:在一所高中的生物實驗室裡,一名男孩與一隻青蛙之間發生了一段有趣的故事。男孩原本要解剖青蛙,而青蛙卻意外地開始說話,最後青蛙在遭受一些意外後回到學校找男孩,表示要完成他的工作。
Thumbnail
神經科學家在實驗室裡觀察到的事:「好奇」這種大腦狀態,既會比「學習」更早出現,也會促進「學習」。簡單來說,當一個人的大腦想要吸收呈現在面前的資訊時,他的主觀感受就是「好奇」。因此,不論情況為何,當你越感到好奇,你的大腦就越準備好記住接下來發生的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網路上看到一張照片:一隻海豹的鼻孔裡卡了一條鰻魚。 好奇的我點進去看了針對這現象的相關研究論述,原來,這可能是年輕海豹的一種行為藝術,因為在中老年海豹身上沒看到這種行為。
這篇文章用一種很有趣的方式向大家介紹了台灣各種各樣不同的老鼠,從外表特徵、生活的環境和生活方式都用簡單很好了解的方式讓大家了解老鼠,還有很多很可愛的老鼠照片,也能很順暢地從一段介紹到下一段介紹,用樣子、印象中和住所來連結各種不同的老鼠的介紹,一個非常可愛也很有趣的老鼠介紹。
Thumbnail
「我看見那受傷的魚兒在籠子裡,感受到他的憤怒及恐懼,而鑰匙就在我手裡。」 近期的催眠在各大的平台,都開始有相關的討論,每每看到我也都會認真的看完分享,鑒於要自己親自嘗試,內心的害怕大過於想要嘗試的新鮮。 我的問題,大概就是擔心..... 催眠會失去意識 (X) 催眠會講出不該講的話(X)
Thumbnail
中搜教練的專業,讓我敢做「違反生物本能」的動作。
Thumbnail
本故事描述了一位實驗室研究人員在實驗進行中遇到的問題,以及他與火山蟲之間奇幻互動的故事。
Thumbnail
主角們在游泳課發生誤會,小虎竟然要教泳將小魚打水,製造許多歡樂。 課堂中小虎不覺霸凌同學,小魚奮力阻止下兩人引爆衝突。小虎的遷怒間接造成家暴,隔天上演一連串奇遇記,而小魚的釋懷與關切也深深感動小虎。 當日放學是個雨天,魚虎開始有些曖昧言語,但在戲謔之餘,小魚卻驚見小虎狼狽求援。 更多發展請待後續⋯⋯
Thumbnail
小魚壓抑已久的情懷意外被喚醒,折騰了一整夜才帶著倦容到校。 靠著搔癢絕技,小魚和同學小虎、小豪很快混熟。不過小虎總喜歡和小魚戲謔打鬧,一下強索重要部位尺寸、一下又用段考分數做賭注。 小魚好不容易賭贏了,可有辦法領賞呢?
Thumbnail
以下是AI摘要:在一所高中的生物實驗室裡,一名男孩與一隻青蛙之間發生了一段有趣的故事。男孩原本要解剖青蛙,而青蛙卻意外地開始說話,最後青蛙在遭受一些意外後回到學校找男孩,表示要完成他的工作。
Thumbnail
神經科學家在實驗室裡觀察到的事:「好奇」這種大腦狀態,既會比「學習」更早出現,也會促進「學習」。簡單來說,當一個人的大腦想要吸收呈現在面前的資訊時,他的主觀感受就是「好奇」。因此,不論情況為何,當你越感到好奇,你的大腦就越準備好記住接下來發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