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視死亡Being Mortal---書摘及心得整理

更新於 2021/08/15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書是一本由美國Atul Gawande(阿圖.葛文德)這位極負盛名的醫師作家所寫的關於人之老死的書。以下整理出本書精華重點,個人心得也加入了。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共賞!
【伊凡.伊里奇之死】
---折磨伊里奇最甚的是欺騙、謊言。他周遭的人不願面對、不願承認他即將死亡的事實。
一個人接近人生的終點時,醫護人員應誠懇地把所有選項都攤在他面前,跟他討論,面對現實,給他安慰,引導他
面對死亡,我們都必須謙遜。死亡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
對一位臨死之人:一生最驕傲的一天:重要!
老人地位下降之因:溝通科技包括書寫和網際網路等知識與智慧不再是老人專屬。曾經我們對這個世界有不了解之處會去請教老人,現在
則靠google解答,如果操作電腦遇到任何問題,我們會求教青少年。
死亡的曲線:生命軌跡的末段常是筆直往下。
老化是身體各器組織的輓歌,使得該硬的不硬、該軟的變僵硬。
◎白內障的主因:老化、紫外線傷害、膽固醇過高、糖尿病、抽菸
人體像複雜機器一樣,有備用系統,DNA也有好幾個修復系統使結構恢復原樣。如果某個重要基因遭受永久損壞,附近通常都有相同的基因可以替代。
●老人診察-宜用40分鐘時間
雙手,雙足。摔倒三大因子:平衡感不佳、服用>=4種藥、肌肉無力
醫師任務:維護病人生活品質<--免於疾病折磨、保有足夠身體功能
老醫專醫師:加強老年生活的resilience韌性
老年醫學科Chad Boult USA研究:此科每照顧一位老人就會虧本1350USD。
老年醫護人力短缺的補救法:訓練基層醫療的醫師和護理師,使之投入照顧老人的行列(2014 Chad Boult,USA)
What’s important to 老人:心靈食糧 (例如席佛醫師的醫學期刊)、看得到自然景觀、獨立生活空間、有人幫忙打掃、有人供餐、希望發揮自己的長處幫助別人、了解其內心真正的願望、能進行美好懷舊(例如:在電腦上逛以前當兵過的中國成都)
老人的特色:對人生諸事的輕重緩急和價值觀有自己的堅持
老人如何獲得人生的平靜:職涯上的波折(有時非己所致)---懂得接受、調適、轉彎;順流的信念-「人生不就是這樣?順其自然吧。如果上帝還要你活著,你又能如何?」;把握上天給的時間,好好過日子。不戀棧原來的身分,重新定義自己。破除所有幻想,直視現實。
只要你曾有瀕臨死亡的經驗,就會以全新的觀點來看人生。
我們如何利用時間,取決於我們覺得自己還有多少時間。
愛麗絲的故事:因一次忘記車停在哪而羞愧再也不開車à沒關係,再開始開就好了!(佩霖says)
老人需要的是照顧、而不只是錢。
現代養老院的起源:1950年代美國社會福利部門負起照顧老弱殘者的責任,就把他們安置在醫院裡。但醫院無法應付這麼多無人照顧的老人或重病者,只好請求政府援助!1954年議員促使政府資助區興建安養機構,以安置需長期照護的病人。因此,醫院的病床就可空出來以收治需要治療的病人。
Medicare:美國在1965通過老人醫療保險計畫Medicare自此老人和殘障人士都得以享受醫療援助,美國健保局想出妥協之道,只要醫院「幾近」符合標準也承諾不斷改進,就能被當局認可為合格醫院。這個方便之門讓養老院趁勢興起,他們聲稱他們已「幾乎符合標準」就獲准成立,但有些沒有駐院護理師、院舍設計不當、缺乏消防設備。後來法規漸趨嚴謹。
輔助生活住宅Assisted living:原始概念(凱倫.威爾森之母):她只是要一間小小的公寓,有個小廚房和浴室。可以在公寓裡擺放她喜歡的東西也可以養貓。至於她自己辦不到的事再請人幫忙。這公寓就是【她的家】,她可以把門鎖上,可以放自己的家具,按自己需求調整空調。沒有人管她幾點起床、關她最愛看的皂劇、或破壞她的衣服、丟掉她收藏的過期雜誌及買的東西。可以擁有隱私,沒有人叫她換掉睡衣或要她做不喜歡的事。她又可以成為自己,在自己的公寓過日子,而不是躺在床上的病人。
老人公寓(輔助生活住宅):能掌控自己的時間表和生活基本規則,決定自己要承擔哪些風險。罹患嚴重憂鬱症的人減少了,所花費用比養老院少20%。
輔助生活住宅assisted living的副作用:2003年後美國房地產開發商濫用此名,服務人員常把入住的老人當成幼兒,對老人所擁有之物品之限制增多了,也必須按照規定參加活動,遷出條件嚴苛。2003年一份調查1500家輔生住宅的報告只有11%能讓老人享有隱私。
「我們自己最重視的是自主權,可是對所愛的人卻最看重安全。」
養老院變革:把有生命的東西放進生活中,除去養老院三害:沉悶、寂寥、孤立無援。------動物、植物、孩童(在養老院旁有幼兒園至小學的學校,與老人互動)
為老人找到生存的理由:讓他們擁有有意義快樂而且滿足的人生(比爾.湯瑪斯USA)
老人照護的文化不應被醫療宰制,(比爾.湯瑪斯USA)
綠屋(比爾.湯瑪斯USA):食物、家居布置和友善氣氛,入住者感覺生活自在、豐富而有趣
標準醫療和安寧療護的差別是優先順序的考量不同。標-延長生命安-過得舒服
安寧:如何說服逞強型的病人使用止痛劑:「大衛,這種疼痛沒有任何人可以忍受。這不是投降。你老婆和女兒都那麼漂亮,在劇痛之下,你如何能享受跟她們相處的時光?」動之以情
安寧:「延長你的生命」的說法是魯莽的。
安寧:最主要的任務:幫助病人因應排山倒海而來的焦慮。(而非把焦點放在事實和選擇上。) 另一任務:了解病人真正的期望(例如寧可死也不願四肢癱瘓地活著)。
請診治500位癌末病人的醫師預估存活時間,63%的醫師高估了病人的存活時間,對病人越熟就越容易估計錯誤。
安寧療護所引出的現象:不執著於生,活得更久。
Ezekiel and Linda Emanuel三種病醫關係:父權式,告知式,詮釋式-幫病人了解他們究竟希望得到什麼。
協助自殺assisted suicide:2012年在荷蘭每35人就有一人尋求協助自殺。葛文德認為那不是一種成功,因為生存的最終目標並非好死,而是好好活到最後。
臨終者的角色:一個人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之時,會想與人分享自己的回憶、心得、紀念品、會想解決過去的恩怨、在意自己能在死後留下什麼,和上帝和好,並且希望親朋好友不會太悲傷。
佛教與印度教裡生者對臨終親人的期盼:了脫生死、離苦得樂、至涅槃岸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匯集了島內和島外的各種旅行心得,分享各地值得一遊一探的事物,帶給大家輕鬆悠閒的愉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第19章  金髮女孩原則:如何在生活與工作中維持動力 金髮女孩原則 (Goldilocks principle) 來自英國童話故事《三隻小熊》,講的是一個金髮女孩不小心闖進了熊屋,在偷吃過三碗粥、偷坐過三把椅子、偷躺過三張床後,她覺得不太冷或太熱的粥最好、不太大或太小的床和椅子最舒適。這個原則簡單
第18章 基因如何影響習慣的養成 以麥可菲爾普斯這位游泳選手、和奎羅伊這名跑步選手為例,我們發現。讓成功機率最大化的祕訣就是選對戰場。當習慣符合你天生的傾向與能力,執行起來就比較容易。 每個人天生擁有的能力不同。以作者詹姆斯為例,問他關於人類行為的問題,他很聰明,扯到編織、火箭推進或吉他和弦,他就比
第17章 問責夥伴作用大 第四法則的反轉:讓後果立即令人不滿。 當結尾令人滿足我們比較有可能重複那個經驗;同理,當結尾令人痛苦,人們就比較有可能避免那個經驗。因為:痛苦是效能卓越的老師。 為任何壞習慣添加立即的代價: 創造一份習慣契約。 【習慣契約】讓違背承諾變成公開且令人痛苦的事。這是一份口頭或文
    從去年-2020年的九月12號開始,我們開始了一個在臺中公園的跑步兼精進英文的聚會。這個聚會能夠開始,是托了充滿執行力、說做就做絕不馬虎的彥傑、以及富有極高度熱忱的豐吉的福。能夠開始這樣的活動聚會,我感到萬分感謝。緊接著,在工作場景中屢遇困難的阿竹,也排除萬難地加入跑步英文會,儘管後來搬回南
2019年,潭子慈濟醫院的小兒病房中,我見到證嚴法師的文字:「做一個能包容的人。」 今年五月的第一個禮拜,由於小孩們都重感冒了,我致力於帶他們跑公園,讓他們接受陽光和運動,治好他們的感冒。去了:舊社、民俗、葫蘆墩、北屯兒童公園。 回到太平娘家振英街度過的一天,看著諸多照片中的自己,母親節比YA!的自
2020年10月6號,我已成為一個一覺到天明的人。五點四十分,天明。 此刻的我,已經運用富蘭克林的方法,坦白解決了自己的煩惱。 也許現階段的我仍需要解勞睡,那麼我也心甘情願接受這樣的做法和狀態,好讓生活平順地運轉下去。 我成為了一個能讓與我同住的家人平靜睡眠到天明的人。
第19章  金髮女孩原則:如何在生活與工作中維持動力 金髮女孩原則 (Goldilocks principle) 來自英國童話故事《三隻小熊》,講的是一個金髮女孩不小心闖進了熊屋,在偷吃過三碗粥、偷坐過三把椅子、偷躺過三張床後,她覺得不太冷或太熱的粥最好、不太大或太小的床和椅子最舒適。這個原則簡單
第18章 基因如何影響習慣的養成 以麥可菲爾普斯這位游泳選手、和奎羅伊這名跑步選手為例,我們發現。讓成功機率最大化的祕訣就是選對戰場。當習慣符合你天生的傾向與能力,執行起來就比較容易。 每個人天生擁有的能力不同。以作者詹姆斯為例,問他關於人類行為的問題,他很聰明,扯到編織、火箭推進或吉他和弦,他就比
第17章 問責夥伴作用大 第四法則的反轉:讓後果立即令人不滿。 當結尾令人滿足我們比較有可能重複那個經驗;同理,當結尾令人痛苦,人們就比較有可能避免那個經驗。因為:痛苦是效能卓越的老師。 為任何壞習慣添加立即的代價: 創造一份習慣契約。 【習慣契約】讓違背承諾變成公開且令人痛苦的事。這是一份口頭或文
    從去年-2020年的九月12號開始,我們開始了一個在臺中公園的跑步兼精進英文的聚會。這個聚會能夠開始,是托了充滿執行力、說做就做絕不馬虎的彥傑、以及富有極高度熱忱的豐吉的福。能夠開始這樣的活動聚會,我感到萬分感謝。緊接著,在工作場景中屢遇困難的阿竹,也排除萬難地加入跑步英文會,儘管後來搬回南
2019年,潭子慈濟醫院的小兒病房中,我見到證嚴法師的文字:「做一個能包容的人。」 今年五月的第一個禮拜,由於小孩們都重感冒了,我致力於帶他們跑公園,讓他們接受陽光和運動,治好他們的感冒。去了:舊社、民俗、葫蘆墩、北屯兒童公園。 回到太平娘家振英街度過的一天,看著諸多照片中的自己,母親節比YA!的自
2020年10月6號,我已成為一個一覺到天明的人。五點四十分,天明。 此刻的我,已經運用富蘭克林的方法,坦白解決了自己的煩惱。 也許現階段的我仍需要解勞睡,那麼我也心甘情願接受這樣的做法和狀態,好讓生活平順地運轉下去。 我成為了一個能讓與我同住的家人平靜睡眠到天明的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身後》歌詞主要訴說著死亡與道別,導演羅景壬採用主觀鏡頭,以鏡頭推進(Dolly in)穿梭密閉隧道的方式,完整地呈現喪事流程的六個場景意象:太平間、遺體冰櫃、喪禮會場、木頭棺材、納骨塔位,以及空曠海邊,而這些對於「身後」的想像,無疑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並且追憶起那些已經離開的人們。
Thumbnail
  凝視死亡封面   「我們誤以為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是安全和活久一點。 」 ——葛文德《凝視死亡》 【概要】 在醫療進步、人口老化的現實下,一位外科醫生探討現行醫療與照護體系的不足,並從自身經歷以及案例中,用自身觀點喚醒人們應該去重視「老、病」到「死」這之間的過程安排。
Thumbnail
《愛X死X機器人》不只是故事的集散地,更也像是運載著各式景色的列車,隨著時間推移,陸續展現不同的世界風味;身為觀眾的我們,則是形形色色的乘客,有人中途上車,也有人中途跳車,當然有人從始至終都坐好坐滿。這沒有對錯,只因我們的人生,促使我們需要在某個時間點相會,然後錯過。
Thumbnail
今年看了很多中老年的書,特別上週一場意外交通事故,人生跑馬燈走一波之後,就更覺得今年生日應該來想想遺書,雖然好像離生日還有很久,但有時就是這種很久的感覺中,一晃眼就到年底。 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會死。邏輯是這樣學的,通常其實也不太有人否認這件事:人都會死。即使是耶穌,那也是死過了又復
Thumbnail
小時候,半夜爬起來上廁所,我常常會突然閃過幾個念頭:「有沒有一個更高層的什麼在監督我?」「如果沒有,是我的意識在控制我的身體嗎?」「如果有一天死掉了,腦中的意識也消失嗎?」一想到連意識都不存在,恐懼便立刻淹沒了我,連呼吸都覺得困難。
Thumbnail
從最表層「失智」的安排來看,在語詞的匱乏的狀態下,詩真的可能存在?但更深一層來看,在死亡而且是善良人無辜遭禍的苦難的陰影底下,詩真的可能存在嗎?在平凡渺小的卑下中,詩真的可能存在嗎?詩要怎麼存在?
Thumbnail
近期,自普悠瑪事件開始,沒幾日,又接獲自己認識的某位老師意外離世消息,今早則是金庸大師告別的新聞。短短十天內,三則與死亡相關的訊息出現在我生命中。尤其以這位老師意外的離開,不知為何,對我造成不小的影響.....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身後》歌詞主要訴說著死亡與道別,導演羅景壬採用主觀鏡頭,以鏡頭推進(Dolly in)穿梭密閉隧道的方式,完整地呈現喪事流程的六個場景意象:太平間、遺體冰櫃、喪禮會場、木頭棺材、納骨塔位,以及空曠海邊,而這些對於「身後」的想像,無疑能夠引起觀眾的共鳴,並且追憶起那些已經離開的人們。
Thumbnail
  凝視死亡封面   「我們誤以為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是安全和活久一點。 」 ——葛文德《凝視死亡》 【概要】 在醫療進步、人口老化的現實下,一位外科醫生探討現行醫療與照護體系的不足,並從自身經歷以及案例中,用自身觀點喚醒人們應該去重視「老、病」到「死」這之間的過程安排。
Thumbnail
《愛X死X機器人》不只是故事的集散地,更也像是運載著各式景色的列車,隨著時間推移,陸續展現不同的世界風味;身為觀眾的我們,則是形形色色的乘客,有人中途上車,也有人中途跳車,當然有人從始至終都坐好坐滿。這沒有對錯,只因我們的人生,促使我們需要在某個時間點相會,然後錯過。
Thumbnail
今年看了很多中老年的書,特別上週一場意外交通事故,人生跑馬燈走一波之後,就更覺得今年生日應該來想想遺書,雖然好像離生日還有很久,但有時就是這種很久的感覺中,一晃眼就到年底。 人都會死、蘇格拉底是人、所以蘇格拉底會死。邏輯是這樣學的,通常其實也不太有人否認這件事:人都會死。即使是耶穌,那也是死過了又復
Thumbnail
小時候,半夜爬起來上廁所,我常常會突然閃過幾個念頭:「有沒有一個更高層的什麼在監督我?」「如果沒有,是我的意識在控制我的身體嗎?」「如果有一天死掉了,腦中的意識也消失嗎?」一想到連意識都不存在,恐懼便立刻淹沒了我,連呼吸都覺得困難。
Thumbnail
從最表層「失智」的安排來看,在語詞的匱乏的狀態下,詩真的可能存在?但更深一層來看,在死亡而且是善良人無辜遭禍的苦難的陰影底下,詩真的可能存在嗎?在平凡渺小的卑下中,詩真的可能存在嗎?詩要怎麼存在?
Thumbnail
近期,自普悠瑪事件開始,沒幾日,又接獲自己認識的某位老師意外離世消息,今早則是金庸大師告別的新聞。短短十天內,三則與死亡相關的訊息出現在我生命中。尤其以這位老師意外的離開,不知為何,對我造成不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