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am | 人物專訪周妍妍:在對話的實踐中,陪伴自己和孩子成長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圖片來源:課程說書人_口才五力 提供
周妍妍,溝通表達講師/陪伴師,專研人際溝通、正向教養和自我對話。

轉職只為了陪伴孩子

圖片來源:課程說書人_口才五力 提供
周妍妍笑著說:「成為媽媽就是有一種任性和韌性」,而這份「陪伴孩子」的初衷一路支撐著她在轉職路上的前進。
原先大公司企業上班十年的妍妍,在歷經懷孕生子的母親角色轉換,內心湧現一股渴求:「我想好好陪伴孩子長大。」妍妍真切的說:「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於是妍妍一邊上班,一邊進修兒童發展的課程。但長期兩邊忙碌的壓力,讓她不得不做出擇一決定,最終「陪伴」的渴望推著她踏入了兒童教育領域。
轉入兒童教育領域後,妍妍感觸地表示孩子真的是老師,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氣質個性,以及教養方式,在跟孩子互動中,妍妍浮現出一個想法:「可能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過程中,也會有不知所措跟傷腦筋的時刻,我想將陪伴孩子的鑽研,發展成一個助人工作。」於是轉職的這十多年期間,妍妍課堂上運用遊戲、活動、角色扮演和團體討論分享,希望透過這些實踐方法協助每個家庭發展和諧的親子關係。

教學推廣理念是陪伴兩個字

圖片來源:故事城堡_新莊分館 提供
當提及如何看待溝通表達,妍妍說先想像一下嬰兒剛出生的場景,為求呼吸的一陣哭嚎,再來肚子餓、尿布濕了的哭喊,嬰兒沒有人教,就懂得用哭聲來表達需求,長大後,則用發音、疊字或句子來表達需求,與大人溝通。「那我怎麼看待溝通跟表達?我覺得這是一個本能。」妍妍的觀點讓人重新省思,或許每個人身上都早已具備溝通表達的能力,只是我們沒發現或是尚未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溝通表達的範圍很廣,妍妍著重在對話層面。她笑說她的年代是「聽話的年代」,但現在是「對話的時代」,成長於這世代的孩子,若大人強壓要求聽話,孩子容易反抗和不滿,關係就容易產生裂痕。因此妍妍在溝通表達的課程裡,放進「對話」的工具,她語氣堅定:「對話也是一個陪伴,而我一直推廣的理念就是陪伴。」對她來說,好的對話,陪伴是整個過程的主要元素。
妍妍分享「陪」這個字,左邊是耳朵,上面是一個立,下面是一個口,所以耳朵要聽,人要在旁邊,嘴巴要回應。對話過程,你要先耳朵打開,不帶任何評價的聽,只是我們慣性反射可能會安慰或是說服對方,但或許對方只需要有人聽完,讓他感受到有人在聽我說話、有被重視的價值感。最後回應的過程呼喊對方的名字,重述對方句尾的話,或是用啟發式的提問。妍妍表示,人與人之間,有「關心」,才會有「關係」的連結和成立。

陪伴孩子接納情緒和自我對話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即便在教學對話,妍妍坦承她也是平凡人,面對孩子也會有情緒跟挫折,於是分享了疫情期間和國小女兒的故事。某天女兒問妍妍數學題目,講解一次兩次,女兒還是不懂,眼看接下來還有個會議要開,妍妍不自覺語氣煩躁,兩個人都被牽起情緒。
當下妍妍詢問:「怎麼了?」女兒沈默以對。於是妍妍說:「好,我們可能情緒都不是很好,那我們冷靜一下,我先去開會,如果你真的很想發洩的話,你可以去媽媽房間,丟任何的東西,但不能丟任何會壞的東西。」等到妍妍開完會,她輕輕敲門問:「妹妹,可以把門打開了嗎?有沒有好一點?」後來門一開,所有棉被跟枕頭都歸回原處,女兒也在發洩的過程處理好自己的生氣。
睡前女兒告訴妍妍:「媽媽,白天我很生氣。」妍妍溫柔回問:「真的喔,妳在氣什麼?」女兒告訴她:「我很氣我數學聽不懂,不是妳教不好。而且媽媽要開會了,妳很緊張,我也很急,可是我還是聽不懂,所以我就很生氣,氣我自己。但後來我打枕頭,丟丟棉被,就好了。」那是孩子覺察和接納的過程,知道自己在生氣,接納生氣,反思為什麼生氣,欣賞自己可以處理情緒,這也是孩子跟自己內在對話的練習。

對話練習的成功或失敗都是過程

圖片來源:倍思數學教室提供
妍妍也提到在對話的練習中,也曾有家長向她求助說用對話跟孩子互動,但當她關心探問,孩子的拒絕,讓她感到挫折。妍妍好奇詢問:「之前的慣性模式對話,你用了幾年?」家長回答:「十二年。」妍妍回答:「如果你覺得挫折,我們要想,我們這個慣性養成多少的時間,那要改變也要多少時間來調整,而孩子也需要時間。」妍妍笑說她也有失敗的經驗,也同樣遇過孩子拒絕對話,妍妍說那我們就先關心他,等時機到了再來對話,成功或失敗都是很寶貴的經驗,都是學習對話的歷程。
妍妍表示慣性確實是很難改變,那該如何去覺察慣性?妍妍分享自己的練習:「我自己很喜歡用自由書寫的方式,每天有一段時間讓自己沒有一定方向的寫,也許是今天的整個過程、經歷的某個事件,不帶任何評價的寫下來。」當回看的過程中,若同樣的事件重複發生,就會意識到這是慣性,並問問自己,有沒有產生不好的影響、想不想去做改變。
妍妍溫柔的鼓勵:「每天寫,或是有階段性的持續寫的話,當你再往前翻的時候,你會發現啊唷!這些不是我都經歷過了嗎?我現在的方式不一樣,就代表我有進步!然後也發現說啊唷!這些之前也發生過,為什麼我還是用一樣的方式在處理呢?那你就知道接下來要如何去做調整。」改變慣性的過程可能有點不舒服,可是當你一次不習慣、兩次不習慣,慢慢做,你會覺得這個不習慣好像也開始習慣了。
在訪談的最後,妍妍真摯的說:「我很想告訴大家,陪伴很重要,陪伴自己對話、陪伴他人對話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照顧好自己,我們才有力量關心和陪伴他人。」在這一路的對話實踐裡,妍妍也從「反省」自我,成長為「反思」自我的人,從批判自己哪裡做不好,成長為調整自己哪裡可以更好、肯定哪裡做很好,長出更多彈性的空間去接納和欣賞自己。
採訪後記
和妍妍老師對談是個舒服的過程,她語調穩定親切,不停地跟我確認語速跟節奏是否太快,並適時的停頓讓我思考跟提問,甚至在談完一個段落後,會體貼的做一個總結,幫助我快速整理剛剛的談話內容。
也可以感受到妍妍老師是個具有好奇與學習眼睛的人,不斷在自我成長,她總能看見孩子、大人、學員,每個人身上值得欣賞的亮點,作為自己的養分,甚至把失敗歷程當作一場改變的冒險,讓內在的力量不斷茁壯。

【後記】
這是我的第二次寫人物採訪文章,妍妍老師總會一直把整個談話內容都聚焦回主軸「陪伴、慣性」這兩個部分,非常的清晰有邏輯,也讓我的這篇文章很明確,這是我很需要和妍妍老師學習的,也很感謝她的部分。
妍妍老師是我在新莊社大口才班認識的老師(雖然我後來退課了哈哈)因為我都會提早到,所以會順勢的聊天,也剛好近兩年我有小小接觸諮商和療癒,所以和妍妍老師會聊起一些心理學的內容,也因此這次邀請了她採訪,真的太開心她願意答應~
avatar-img
107會員
40內容數
療癒跟改變不是某個瞬間或事件的產生,而是累積了一段路自然而然的發生,在這裡我們一起好好記錄,慢慢成長,在生命的黑暗中找到Noam(那)裡有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Noam裡有光 的其他內容
宜潔告訴我:「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只要講到我的感覺,我就會一直哭,無法講話。我才發現我沒有辦法描述出來我怎麼了、為什麼哭,我講不出那個情緒是什麼,我也發現我身上有很多壓抑很久的東西,我不知道怎麼整理跟看待。」當時的組員回饋給宜潔,表示當提到「媽媽」這個關鍵字時,宜潔會特別激動、情緒漲滿。
某次臉書的推薦機制,剛好看到盧美妏心理師的粉專,點進去看到了心理牌卡工作方的資訊,對主題「找到熱愛的職業方向」有點興趣,於是就索性報名,好奇會是怎麼樣的牌卡探索,真的會找到方向嗎?
以下可能牽涉劇透,請斟酌閱讀。 看完電影後,朋友問:「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我說:「方雅各這個角色。他給我感覺好衝突,教育上受過傷、卻成為深愛孩子的老師;看似衝勁很敢,骨子卻是乖乖牌;一直給出能量,卻也不停承接別人的情緒跟責任。而且他的情緒好平、好違和,像是一種壓抑跟害怕。」
張懸站在台上說著:「憤怒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它通常是熱情的前身,在它蛻變之前,所有的熱情都來自一股好奇和憤怒,所以請珍惜你的憤怒,去問問題,也去找答案。這會幫助我們停止不斷去問:『我們到底能做什麼』而是『我們現在能做什麼』憤怒其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力量。
猴子感慨的說著:「人啊,無法跨過自己的痛苦,去理解他人。」 越過自己去理解他人,其實是對自己的不理解,你沒有先同理自己就是被傷害了,然後去理解別人好像真的做不到耶。
「他這樣會不會有創傷啊?」看著電視,妹妹問著。 「一定會有吧」想都沒想,我就這樣脫口而出的回。 總覺得啊,我們家是日本動畫《棒球大聯盟》的忠實觀眾捏(笑),從《棒球大聯盟》的主角茂野吾郎從小學打棒球打到美國大聯盟,一路看著他成長,到現在出了《棒球大聯盟2》兒子茂野大吾的故事。
宜潔告訴我:「我真的不知道為什麼,只要講到我的感覺,我就會一直哭,無法講話。我才發現我沒有辦法描述出來我怎麼了、為什麼哭,我講不出那個情緒是什麼,我也發現我身上有很多壓抑很久的東西,我不知道怎麼整理跟看待。」當時的組員回饋給宜潔,表示當提到「媽媽」這個關鍵字時,宜潔會特別激動、情緒漲滿。
某次臉書的推薦機制,剛好看到盧美妏心理師的粉專,點進去看到了心理牌卡工作方的資訊,對主題「找到熱愛的職業方向」有點興趣,於是就索性報名,好奇會是怎麼樣的牌卡探索,真的會找到方向嗎?
以下可能牽涉劇透,請斟酌閱讀。 看完電影後,朋友問:「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我說:「方雅各這個角色。他給我感覺好衝突,教育上受過傷、卻成為深愛孩子的老師;看似衝勁很敢,骨子卻是乖乖牌;一直給出能量,卻也不停承接別人的情緒跟責任。而且他的情緒好平、好違和,像是一種壓抑跟害怕。」
張懸站在台上說著:「憤怒是非常重要的東西,它通常是熱情的前身,在它蛻變之前,所有的熱情都來自一股好奇和憤怒,所以請珍惜你的憤怒,去問問題,也去找答案。這會幫助我們停止不斷去問:『我們到底能做什麼』而是『我們現在能做什麼』憤怒其實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力量。
猴子感慨的說著:「人啊,無法跨過自己的痛苦,去理解他人。」 越過自己去理解他人,其實是對自己的不理解,你沒有先同理自己就是被傷害了,然後去理解別人好像真的做不到耶。
「他這樣會不會有創傷啊?」看著電視,妹妹問著。 「一定會有吧」想都沒想,我就這樣脫口而出的回。 總覺得啊,我們家是日本動畫《棒球大聯盟》的忠實觀眾捏(笑),從《棒球大聯盟》的主角茂野吾郎從小學打棒球打到美國大聯盟,一路看著他成長,到現在出了《棒球大聯盟2》兒子茂野大吾的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真言、真意、真心、珍惜、真名。》 「欲聽真言,必先靜默」 靜默,說的是騰出一種空間的關係。 人尋求民俗信仰, 握手合掌,拜神祈禱, 得以安心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是真言。 一個受憂鬱多年影響的母親, 每日吃著不等的藥丸, 咬緊牙關,將兩名孩子拉拔到大。 說著「還
以前的她世界很小,總圍繞的父母;現在的她世界寬廣,充滿了驚奇與樂趣,該學習信任,放手讓她盡情探索了!
Thumbnail
那天小瑜的媽媽,帶著3歲剛讀小班小瑜一起走進咖啡廳來找我,特地帶著孩子來的原因是因為孩子在學校不斷被老師反應明明都聽的懂但卻不想配合指令、不斷的試探老師看看老師是否會生氣、當被拒絕的時候就會在教室大發脾氣,家長特別害怕孩子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狀況,一見到小瑜,很安靜,但一雙眼睛很伶俐的不斷觀察環境,嘗
Thumbnail
教育的角色關係,家族中的角色關係,如何透過家庭中的角色關係來說明生活的調適和關懷。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Thumbnail
我能理解先生出於對孩子的疼愛而展現出的 #捨不得,那份對於孩子捨不得的心,身為媽媽的我,其實也完整擁有,身為孩子的母親,我一樣在睡眠調整的過程中,充滿捨不得,更有滿滿的掙扎,這也是為何帶著我走上追逐何謂 #安全依附關係 的起點,因為我真的好想清楚知道,到底,我們真的無恙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Thumbnail
那天你來找我談話,我感受到你呼吸與說話速度稍快,於是邀請你一起先回到呼吸、回到身體的覺察。你很快覺察了自己的身體與呼吸當下是緊繃的,覺察了便能開始讓自己順暢地呼吸,舒緩身體的僵硬。 在談話裡我陪伴你一起探索對於母親的不滿、對於成年孩子的操煩,底層渴望原來是對家人的在乎與愛,同時也有想照顧自己身心的
Thumbnail
《真言、真意、真心、珍惜、真名。》 「欲聽真言,必先靜默」 靜默,說的是騰出一種空間的關係。 人尋求民俗信仰, 握手合掌,拜神祈禱, 得以安心地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是真言。 一個受憂鬱多年影響的母親, 每日吃著不等的藥丸, 咬緊牙關,將兩名孩子拉拔到大。 說著「還
以前的她世界很小,總圍繞的父母;現在的她世界寬廣,充滿了驚奇與樂趣,該學習信任,放手讓她盡情探索了!
Thumbnail
那天小瑜的媽媽,帶著3歲剛讀小班小瑜一起走進咖啡廳來找我,特地帶著孩子來的原因是因為孩子在學校不斷被老師反應明明都聽的懂但卻不想配合指令、不斷的試探老師看看老師是否會生氣、當被拒絕的時候就會在教室大發脾氣,家長特別害怕孩子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狀況,一見到小瑜,很安靜,但一雙眼睛很伶俐的不斷觀察環境,嘗
Thumbnail
教育的角色關係,家族中的角色關係,如何透過家庭中的角色關係來說明生活的調適和關懷。
Thumbnail
「老師,請問妳有沒有課程是開給小孩上的?」 今天在 @基隆 尚仁國小 分享 #薩提爾 主題是:陪伴孩子認識情緒,從自我照顧開始 講座結束後,一位媽媽上前來問我這個問題 媽媽的提問,讓我回想起,在大寶燁2-4歲的時期,那是我在媽媽這個角色上,感到最崩潰的幾年 大寶與我共享了2年多,我被催產素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張敏言!我叫妳幾次了!!是不會回答嗎?! 我坐在公園椅子上,看著嘶吼的媽媽,正在拿下女兒的耳機,然後說著:我講幾遍了⋯⋯我叫妳名字一次就要回答我,每次都要喊那麼多次也不理人!我剛下班也很累耶!不是只有妳上課累,好嗎?!可不可以體諒一下我,我還要工作還要買菜還要接妳放學⋯⋯ 也許公園旁的停車場這條路,
Thumbnail
我能理解先生出於對孩子的疼愛而展現出的 #捨不得,那份對於孩子捨不得的心,身為媽媽的我,其實也完整擁有,身為孩子的母親,我一樣在睡眠調整的過程中,充滿捨不得,更有滿滿的掙扎,這也是為何帶著我走上追逐何謂 #安全依附關係 的起點,因為我真的好想清楚知道,到底,我們真的無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