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老子覺得...宋仲基帥嗎?宋慧喬美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金曲獎、金鐘獎、金馬獎堪稱演藝圈的年度大事,大明星們每每在星光大道上盛裝打扮、爭奇鬥艷。隔天報紙影劇版頭條,除了獲獎明星外,必定有造型師或者網友進行服裝、造型比評,誰是第一名?誰是第二名?往往幾家歡樂幾家愁!被評為造型服裝欠佳者,總成為各節新聞播報重點,抑或是茶餘飯後話題。

  奇怪?明星們不都盡心打扮、身著名牌,不是知名造型師梳化,就是王牌服裝師打理,各個以最適宜服飾亮相於星光大道上,況且藝人們男俊女姝,怎麼會有「欠佳」的呢?

網路圖片,左:宋仲基,右:宋慧喬

網路圖片,左:宋仲基,右:宋慧喬

正言若反

  這讓我想起老子道德經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意思是說,當天下眾人都知道何者是美,那麼醜便產生了;天下都知道何者為善,那麼不善便生成了。一開始接觸這句話時,其實心中有種困惑,似乎違反我們一般人的理解、認知,後來才了解這是老子的語言藝術——正言若反。

  什麼是正言若反呢?就是以一種看似否定的描述方式而對某種價值加以肯定,即所謂的「悖論」(或稱作「詭辭」),利用語言邏輯上的矛盾衝突,而讓是非關係不穩定,從而使我們跳脫語言的範疇,進而理解老子話語中的深層意涵。易言之,老子利用極其兩端上的對比,將正話反說,以明旨意。

做自己,好自在

  因此「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是說當我們認定何者是美麗的(即「皆知美之為美」),諸如身材高挑、皮膚白皙,此時標準即產生,那麼凡不屬於身材高挑、皮膚白皙者,則通通歸別於醜的行列,所以老子才會說「斯惡已」。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對於美有了一定的看法或準繩,那麼凡不屬於我們所認定的美的標準,便屬於醜了!屬於一種二元論的劃分法。

  依我的理解,這句話當有兩個旨意:

  其一是希望我們拋棄繩墨,因為當有標準時,便有了美醜、對錯、長短、善惡等等,所以當我們以「標準」的眼光看待世界時,便無法看到真理與真相,就是所謂的「蔽於一曲」吧!何況所謂的標準真的是標準嗎?所謂的標準真的是通往康莊的坦途嗎?當以更宏觀、更全面的角度觀看之。

  其二,老子強調我們看世界不能「相對」,而是要「絕對」。何謂相對呢?舉例來說,今天我們之所以認為自己長得不帥或不美,那是因為我們與宋仲基、宋慧喬放在一起比較,當然不帥也不美(世人認定宋仲基為帥哥代表,宋慧喬則為公認的美女)。倘若與菜頭、如花(二人為醜男、醜女代表,並無侮辱意涵,純粹說明)放在一起比較,我們會遜色嗎?因為在相對底下,標準便產生了,正因為有標準,所以就會去比較,相互比較之下,我們的心智就不自由了!所以老子才會冀望我們以「絕對」來處世。這裡的絕對並非固執己見,抑或必然如此、必然不如此,而是順著自身的天性。恣本心而為,任自然而行,廣告台詞「做自己,好自在」就是最佳的詮釋,方能不以外物傷害我們內在的本性,距今近一千年的蘇轍在黃州快哉亭記所言「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便是最好的註解。

道家給了我們內在孤獨的自由

  我們常常被世俗的標準所框架,使得自己無法做自己,每天一早起床就是符應社會期待與聆聽自身內在聲音的拉扯,拉扯越劇烈,內心的衝突越大,心靈越不自由,週而復始,即佛洛伊德所言「超我」與「本我」的拉鋸。傳統儒家告訴我們「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符合大眾的期許,卻忘了自身的存在,關心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人倫綱常,自身當然無法獲得解脫,道家則給了我們心中內在孤獨的自由,讓我們有時間與自己的內心對話,以獲得超脫。莊子的「坐忘」,「忘」即「亡心」,是忘記自身與他人的差異,達到齊一,進而獲得內外在的自由,陶潛桃花源記中的漁人不也是因為「忘」而能發現自己心目中的桃花源嗎?

拋棄人為的「標準」

  總歸來說,老子認為「標準」會限制個人自然的本性,所以基本上是反對的。例如老子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可與之互通。「道」在老子眼中無所不在,無形不存,是萬物生成的根源,是思想的主體,亦是萬事萬物當效法、依循的本體,是最高指導原則。那麼為何說大道廢,才會有仁義呢?正因為「道」不存在了,才需要訂定禮法、禮樂,也就是「仁義」,否則國家豈不動亂?如果「道」運行不廢,何須講仁說義?是以,大道是自然的,仁義是人為的。而這裡所講的仁義,不就是是人在社會所應當遵行的標準嗎?崇尚自然,棄絕人為,是老子一貫的主張。緣此,拋棄人為的「標準」亦然!

  所以我總覺得這是處在周文疲敝社會底下的老子所擔心的。於是他便以正言若反的形式,寄寓在那飽含深刻哲理的《道德經》中,看似弔詭,但其實我想更能警醒禮樂崩壞下的世人,乃至於千年後的我們吧!

  最後,呼應一下標題「宋仲基帥嗎?宋慧喬美嗎?」,我想我會回答說「這重要嗎?」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在右邊按下愛心支持,並在下方免費按讚,這些支持會讓我更有動力繼續創作、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教育界走跳的沙龍
346會員
104內容數
國文課大家都上過,國文課本大家都讀過,但你真的有讀懂嗎?或者說你讀的到底是作者要告訴你的資訊?還是編者要你知道的訊息?又或者是國文老師要教你的東西?大家常說求學時最廢的科目就是國文了?真的是如此嗎?這此你可以找到對課文不同的詮釋以及生活上的應用。
2025/04/21
本文提供高中生作文教學,以廖鴻基〈鬼頭刀〉為例,講解並演練散文寫作中「情境法」的技巧,包括時間推移、情境呼應、心境轉變等,並輔以登山、旅行、跑步等主題的範例,最後分析一篇關於大隊接力的例文,說明情境法的運用,並提出改進建議。
Thumbnail
2025/04/21
本文提供高中生作文教學,以廖鴻基〈鬼頭刀〉為例,講解並演練散文寫作中「情境法」的技巧,包括時間推移、情境呼應、心境轉變等,並輔以登山、旅行、跑步等主題的範例,最後分析一篇關於大隊接力的例文,說明情境法的運用,並提出改進建議。
Thumbnail
2025/04/08
從經典選文〈劉姥姥進大觀園〉中,探討劉姥姥展現的三個理財智慧:一、有錢人並非如想像中豪奢,節儉才是致富關鍵;二、計算「真正時薪」,評估消費價值;三、區分消費層次(想要、需要、必要),避免衝動消費。本文並以現代案例佐證,提供實用理財技巧。
Thumbnail
2025/04/08
從經典選文〈劉姥姥進大觀園〉中,探討劉姥姥展現的三個理財智慧:一、有錢人並非如想像中豪奢,節儉才是致富關鍵;二、計算「真正時薪」,評估消費價值;三、區分消費層次(想要、需要、必要),避免衝動消費。本文並以現代案例佐證,提供實用理財技巧。
Thumbnail
2025/03/06
這部2018年中國電影巧妙運用重複技巧,透過對比手法刻畫角色轉變,值得深度欣賞。本文深入分析「老呂的橘子」與「程勇與曹斌互毆」兩個重複意象,闡述其象徵意義和劇情作用,並結合相關文學作品,如賴和的〈一桿稱仔〉、紅樓夢、〈馮諼客孟嘗君〉、〈虯髯客〉等,探討重複的文學技巧在電影與文學作品中的運用。
Thumbnail
2025/03/06
這部2018年中國電影巧妙運用重複技巧,透過對比手法刻畫角色轉變,值得深度欣賞。本文深入分析「老呂的橘子」與「程勇與曹斌互毆」兩個重複意象,闡述其象徵意義和劇情作用,並結合相關文學作品,如賴和的〈一桿稱仔〉、紅樓夢、〈馮諼客孟嘗君〉、〈虯髯客〉等,探討重複的文學技巧在電影與文學作品中的運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本書為作者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以及1993年郭店出土的竹簡摘抄本(此為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約為西元前四世紀末)對通行本進行修訂。
Thumbnail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本書為作者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以及1993年郭店出土的竹簡摘抄本(此為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約為西元前四世紀末)對通行本進行修訂。
Thumbnail
道德經 第二章 永遠不要以固定不變的標準看待事物 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如果天下人都說這件事是美好的,他不美好的一面就會出現了,這是本身就不美好了。 老子這樣說,因為我們為事物貼的標籤都是依照當時的條件所貼的,隨著條件的變化,我們貼上的標籤也會有所變化。例如:美的標準會隨著時代背景不同,而隨之變
Thumbnail
道德經 第二章 永遠不要以固定不變的標準看待事物 天下皆知美為美,惡已:如果天下人都說這件事是美好的,他不美好的一面就會出現了,這是本身就不美好了。 老子這樣說,因為我們為事物貼的標籤都是依照當時的條件所貼的,隨著條件的變化,我們貼上的標籤也會有所變化。例如:美的標準會隨著時代背景不同,而隨之變
Thumbnail
緒論 參考羅大倫博士所出版的"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一書中所探討的老子<道德經>中所分享的觀念。在羅大倫博士書中的解讀,老子並不是消極避世,而是用"出世"的狀態,做好"入世"的事。老子<道德經>的出發點是講管理法則,講領導者如何真正帶領團隊走向成功與幸福。
Thumbnail
緒論 參考羅大倫博士所出版的"人生有點難,老子幫你變簡單"一書中所探討的老子<道德經>中所分享的觀念。在羅大倫博士書中的解讀,老子並不是消極避世,而是用"出世"的狀態,做好"入世"的事。老子<道德經>的出發點是講管理法則,講領導者如何真正帶領團隊走向成功與幸福。
Thumbnail
知「道」,才能正確看待這個世界。 儒道不分家,事實上是對的,學道的人,沒有儒的行儀,就會跟社會格格不入,所以老子只能出函谷關,不然還能去哪? 這無關對錯,是選擇的問題。 孔子深知老子思想、心法,但不選擇走那樣的路,是「術」不同。 許多人說孔子跟老子是完全不一樣的人。 學易經,要對這些批判存疑。
Thumbnail
知「道」,才能正確看待這個世界。 儒道不分家,事實上是對的,學道的人,沒有儒的行儀,就會跟社會格格不入,所以老子只能出函谷關,不然還能去哪? 這無關對錯,是選擇的問題。 孔子深知老子思想、心法,但不選擇走那樣的路,是「術」不同。 許多人說孔子跟老子是完全不一樣的人。 學易經,要對這些批判存疑。
Thumbnail
阿崴閱讀-人生迷惘時,就問老子 不是以道德經內的各個篇章去研讀與應用。而是作者透過他自己的人生不同階段的歷程,困頓與突破,結合了道德經中的些許段落有的人生思考。所以非常容易閱讀,也不經發現竟然是由日本人來著作的書籍,讀來也無違和,同時印證了古老的智慧的確有它歷久不衰的價值。
Thumbnail
阿崴閱讀-人生迷惘時,就問老子 不是以道德經內的各個篇章去研讀與應用。而是作者透過他自己的人生不同階段的歷程,困頓與突破,結合了道德經中的些許段落有的人生思考。所以非常容易閱讀,也不經發現竟然是由日本人來著作的書籍,讀來也無違和,同時印證了古老的智慧的確有它歷久不衰的價值。
Thumbnail
各位朋友好,我是Marco Bau,祝福大家從書中擷取智慧,安住於富足意識下自在生活。 書名: 傅佩榮講道德經 作者: 傅佩榮 教授 透過台大開放課程中的 “哲學與人生”, 初次了解到了精闢的道家哲學; 更幸運的從兩年前開始 傅教授開始在喜馬拉雅講授道德經, 透過音頻120篇與每週問答, 最終的總結
Thumbnail
各位朋友好,我是Marco Bau,祝福大家從書中擷取智慧,安住於富足意識下自在生活。 書名: 傅佩榮講道德經 作者: 傅佩榮 教授 透過台大開放課程中的 “哲學與人生”, 初次了解到了精闢的道家哲學; 更幸運的從兩年前開始 傅教授開始在喜馬拉雅講授道德經, 透過音頻120篇與每週問答, 最終的總結
Thumbnail
  金曲獎、金鐘獎、金馬獎堪稱演藝圈的年度大事,大明星們每每在星光大道上盛裝打扮、爭奇鬥艷。隔天報紙影劇版頭條,除了獲獎明星外,必定有造型師或者網友進行服裝、造型比評,誰是第一名?誰是第二名?往往幾家歡樂幾家愁!被評為造型服裝欠佳者,總成為各節新聞播報重點,抑或是茶餘飯後話題。   奇怪?明星們不都
Thumbnail
  金曲獎、金鐘獎、金馬獎堪稱演藝圈的年度大事,大明星們每每在星光大道上盛裝打扮、爭奇鬥艷。隔天報紙影劇版頭條,除了獲獎明星外,必定有造型師或者網友進行服裝、造型比評,誰是第一名?誰是第二名?往往幾家歡樂幾家愁!被評為造型服裝欠佳者,總成為各節新聞播報重點,抑或是茶餘飯後話題。   奇怪?明星們不都
Thumbnail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Thumbnail
《道德經》 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 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Thumbnail
老子思想的簡單精煉,反而在字與字之間有太多人生經驗,可以比照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這讓簡單精煉的文字變得深遠而且警醒。因為這樣,老子的思想需要引路人的導讀,讓一個前輩用自己的經驗告訴你老子想說什麼,而可能我們還有什麼事情可以多想一些
Thumbnail
老子思想的簡單精煉,反而在字與字之間有太多人生經驗,可以比照思考自己的所作所為,這讓簡單精煉的文字變得深遠而且警醒。因為這樣,老子的思想需要引路人的導讀,讓一個前輩用自己的經驗告訴你老子想說什麼,而可能我們還有什麼事情可以多想一些
Thumbnail
2018年,有一本談老子的書,取名叫《老子不為》,「為」字還注音為四聲,跟我們長年來念第二聲,以為老子之道是「不作為」的觀念,完全相反,並非無為、不爭、消極、避世等一般人以為的那樣。
Thumbnail
2018年,有一本談老子的書,取名叫《老子不為》,「為」字還注音為四聲,跟我們長年來念第二聲,以為老子之道是「不作為」的觀念,完全相反,並非無為、不爭、消極、避世等一般人以為的那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