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大腦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用錯的方法,愛著對的人?
作者:史丹・塔特金
譯者:童貴珊
出版社:橡實文化
出版日期:2018-02-08
ISBN/ISSN:9789579001427
頁數:304頁
「我還沒預備好要進入一段關係中」、「被愛以前,你得先會愛自己」
這兩句話是不是很常見,但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會下這個結論?
我們往往都是先體驗了被愛的經歷,開始有了對愛情與親密關係的理想和期待,但過多的期待感導致失望逐漸累積,心理開始產生了不甘心。因為相較起獲得,我們更害怕失去。這是我們的天性,有助於我們規避風險的存活下來,所以更容易在我們腦中留下深深的印象,這才有了這兩句話。
每個人的腦中都有一位原始人和大使,他們各有擅長的項目,原始人是戰爭專家,而活下來不要被殺是他的終極目標。一旦接收到了壓力訊號,原始人反應很快,會馬上佔據身體的掌控權,開始釋放化學物質影響你的大腦譬如腎上腺素,讓你的身體能夠做出各種反應帶上你所有的裝備迎接一場戰爭。
而大使像是軍師一般,利用自身的智慧,經驗來解決問題,用合適的外交手段和策略,來維持和建立關係,但是必須給他點時間來準備。
他們各有優點,原始人保障你不被欺負,大使則負責維持和諧關係和自我成長,這兩位是缺一不可。要講到維持親密關係,那我們就得派出最合適的人選—大使來負責。
而在關係的維持中,總不可能一帆風順而不受到任何壓力,一旦接受到危險訊號,反應快速的原始人,就是會率先抵達現場,但我們不是想消滅對方,這樣會讓你上社會版頭條,所以不能全讓原始人掌控,只要他幫我們判斷當下是不是真的有生命危險。後續的交給大使接手就好。
孤島和浪潮就像是兩種極端的存在,互相有著對方欠缺的東西,相遇的初期特別容易相吸引,而錨定就像是取中庸之道,結合兩方所長。這三種類型有其各自的優勢,並沒有哪一種類型才是正確,但如果焦點只放在伴侶關係的相處之上,錨定型會是大眾普遍比較喜歡的對象。
對獨處或單身並不焦慮,願意在關係裡付出 普遍來說是個快樂的人,面對需求能夠從容應付
非常獨立、可以把自己照顧得很好,富有生產力與創意 不用特別費心伺候,隨和容易相處
地雷
感覺被侵擾 | 感覺被困住,失控 | 害怕太親密的關係 | 害怕被責怪
慷慨、願意付出。關注他人需求,在群體裏如魚得水,開心享受 能從正反面來看待問題
地雷
害怕被拋棄 | 害怕分離 | 獨處太久會不舒服、不自在 | 覺得自己是別人的負擔
透過前面的自我提問,先了解自己與對方的依戀類型,且不在對方的雷區持續施壓,是維持良好關係的先決條件。而許多人不喜歡面對早晨和就寢的時間,這時善用你的起床與睡前時間,一起嘗試一些兩人共同做的事,來增加兩人間的儀式感。
像是如果能陪伴一起入眠,睡前一起聽個podcast,花些時間,安靜地凝視伴侶的雙眼,都能讓彼此親密度有效提升。
切勿在眼神無法交會的情境下,談論重要議題或涉及情感的敏感性事件,除非你能確保有眼神接觸,並且能同時準確閱讀到對方所有的暗號與提示。尤其是在數位化的現代,更容易使用文字訊息來表達,就會造成許多在判讀上的誤解,而使得你的內在原始人掌控了一切決定。
而在面對衝突時,必須以雙贏的態度來進行有效溝通,不外乎這三點。
開始建立你的感謝清單,請務必讓一跟三的數量都要大於第二項,可以壓制你的原始人,扶植大使上台讓你更理性的思考
《大腦依戀障礙》對我來說是蠻好讀的一本書,這是我第三本研究依戀狀態的書。作者花了很大一部分在介紹神經學和腦科學,來幫助讀者理解自己的大腦。想想為什麼我會有這些行為?再透過觀察身體自然反應,可以有效判斷到底現在是原始人在還是大使在領導我的大腦。
書中有很多的實際案例,來分析不同依戀類型間相處遇到的問題。和大多數克服這些問題的伴侶,他們都做了些什麼行為。像我自己就偏向孤島型,那些地雷點對我來說真的就是壓力源,也曾有過焦慮型的伴侶。那時真像是一場災難,我最不想要的溝通方式反而是他最需要的,想當然兩人關係就是越來越僵,這時候和伴侶的有效溝通就真的非常重要,另外書上特別強調眼神的交流的重要性,也是讓我學習到了新的觀點。裡面有很多增進伴侶關係的小練習,其實都還蠻有趣的非常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