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全身激痛點地圖》(上):破解疼痛問題的新手指南

2021/09/25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原本是因為想幫自己按摩而買了這本書,看完之後真心覺得挺不錯的,就來推薦給大家!標題雖然把「激痛點」擺得又大又醒目,但其實這本書真正想提醒大家的是要正視自己所面臨的疼痛問題,而激痛點不過是其中的一個表徵而已。...好啦!它後半本書都在描述各部位的激痛點,所以把這標題放大應該也算合理。
書中第一章介紹什麼是激痛點、第二章講慢性疼痛的症狀與處理、第三章則是很詳細地解說各部位的激痛點。書中的介紹結構比較鬆散一些,但文風直白簡單,讀來好上手,作為一本衛教書我認為寫得相當到位。非常適合對於想要睡前吸收新知、對於激痛點感興趣的人當作第一本入門書!

疼痛

Photo by Ksenia Chernaya from Pexels

疼痛是什麼?

疼痛是用來保護身體的訊號。
碰到熱水壺時,體內的感覺神經元感受到皮膚傳來的高溫,並將訊息傳至腦幹後再傳遞給運動神經元,要手立刻移開,燙傷的我們仍能感受到能些微的餘痛。跑步跌倒時腳部表皮擦傷,雖然不到緊急的程度,但疼痛要我們要盡快處理傷口。多年來的肩頸痠痛也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長期姿勢不良或者過度聳肩,是時候改改了。不管是前述的哪一種疼痛,都是為了保護身體進而傳達給大腦的警訊
疼痛不需要忍耐,而是要找出原因、找對方法來解決。
而為了梳理這些疼痛的對應方式,人們將疼痛做了分類。
一種是根據急性與慢性,另一種則是根據疼痛的位置與形態。

急性疼痛與慢性疼痛

急性疼痛 Acute pain
急性疼痛幾乎都是因實際受傷而產生的疼痛,舉凡擦傷、割傷等等。大腦通常會建立急性疼痛的邏輯,接收來自受傷部位的疼痛訊息、發現該處細胞發炎,進而調動身體中的其他細胞聚集在傷處進行修復。
慢性疼痛 Chronic pain
造成慢性疼痛的原因很多。一個是隨著年齡漸長使得體內細胞崩解與損壞,造成骨骼與關節的疼痛。另一個是持續性疼痛不去處理,受傷處不斷對大腦回傳疼痛的訊息,進而記憶該處就是會疼痛的感覺,稱之為印痕

疼痛的型態

  1. 皮膚表面痛:表皮擦傷、燙傷。
  2. 傷害痛:身體的組織器官受傷。
  3. 身體痛:肌腱、韌帶、骨骼、血管、筋膜、肌肉組織受傷,常為鈍痛。
  4. 內臟痛:像是胃痛、心臟痛,部分因不同部位神經共用而難以判斷疼痛原因。
  5. 中樞神經痛:因中樞神經受損而引起的疼痛,如中風導致的肢體痛。
  6. 周邊神經性:一般人的姿勢不良而壓到頸椎、腰椎所產生的疼痛。
  7. 觸摸痛:痛覺敏感化後連被撫摸都會感到疼痛。一般分為機械性 / 輕撫、溫度性及動作性疼痛。而會造成撫摸痛的原因有長期慢性疼痛、複雜性區域疼痛症候群、皰疹後神經痛、肌纖維疼痛症、偏頭痛等等......
痛覺敏感化 Hyperalgesia
因為細胞內負責引發疼痛、發炎的前列腺素備大量釋出,造成不成比例的疼痛的症狀,稱為痛覺敏感化。簡單說就是痛覺被放大數倍。長期使用止痛劑或者長期具慢性疼痛者身上常見。這種病徵可當作感覺受器或者疼痛區域神經的過敏或者發炎反應。

疼痛產生者

要處理上述的疼痛問題,一般來說會使用疼痛評估量表來確認疼痛的相關資訊,醫生則試圖從病人回饋的線索中找出疼痛的根源 ─ 疼痛產生者 pain generator。書中舉例一樣都是腰痛,可能的原因有脊椎韌帶拉傷、椎間盤突出、椎弓解離、腰部肌肉緊繃等等的可能,怎麼判斷問題根源就只能有賴醫生的專業知識判斷。

激痛點

代償作用

代償作用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機制,當身體某處有疼痛、無力以致無法正常運作時,會藉由其他肌肉發力來替代完成整體的動作。像是在做捲腹運動時,如果核心不夠力或姿勢錯誤,就可能會依靠脖子、肩膀、下背等部位來出力,造成原本要訓練腹肌,結果最後累的卻是其他地方。然而代償作用並非全都不好,好的運動員可以藉由適度的調動肌肉,以發揮更強大的爆發力或速度等等。

激痛點

按壓肌肉後會引發劇烈疼痛的點稱為激痛點。
激痛點就是代償作用的一個表徵之一。以下節自書中內容:
當人體受到過度的外力刺激時,為了避免重要的軟骨、韌帶或是關節受傷,像肌肉、肌腱等這類能夠收縮的軟組織,便會強力收縮成一團,以避免因過大的外力把重要的軟骨或關節拉壞扯壞了!
為了預防身體受到傷害,部分肌肉持續呈現緊繃狀態,造成肌肉內微循環變差,代謝物質無法運輸,肌肉得不到可以放鬆的養分,就會形成激痛。這些蜷縮在一起、讓肌肉變得又凸又硬的點,就稱作緊繃帶 Taut Band。
緊繃帶又會干擾運動終版 Motor Endplate 的運作,使肌肉無法正確接收並判讀神經訊號,於是肌纖維就會長期處在收縮狀態,造成周邊肌纖維跟著僵化,最終整個肌束都動彈不得。為了維持身體循環,身體嘗試產生激素擴張血管、改善管內壓力,這也造成該部位的壓力受器變得異常敏感。就像擠滿人的帳蓬,原本已經很擠,硬把它撐大後多塞幾個人進來,帳篷只會變得更緊繃。
緊繃的肌束群、代謝廢物持續堆積、局部血液循環不良三者之間形成惡性循環,激痛點所影響的按壓痛面積擴大、該激痛點處按壓的痛感也直線上升。這樣的惡性循環就稱為激痛點的能量危機 Energy crisis。
舉個常見的例子,平常大家使用電腦,如果鍵盤位置擺放過高,則會導致使用者聳肩。一旦使用時間拉長,肩部肌肉長期處於緊繃狀態,該處循環變差、廢物堆積後,緊繃帶原本小小的卻因為影響了附近肌肉接受到的神經訊號,因此導致肩側全部也跟著緊繃了起來,按摩師一讓患者頭部右傾,左肩到脖子就痛到不行就是這麼來的。

肌筋膜與神經

前述所講的激痛點的能量危機針對的是從單塊肌纖維到肌束所產生的影響,但除了肌肉細胞本身緊繃會造成疼痛以外,與其接觸的肌筋膜與神經上都有可能產生激痛點。
肌筋膜 / 筋膜 fascia 的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是包覆在肌肉外的半透明膜狀構造,能夠反映肌肉的收縮後帶出身體整體的動作,也就是筋膜能夠一整個串連起多動作。一旦筋膜過度緊繃,則導致內部肌肉壓力增高,產生激痛點。你可以想像筋膜就像是件緊身衣,平時可以幫助肌肉伸展保持彈性,但是緊繃時身體也會像被勒緊一般感到不舒服。
神經穿梭於筋膜與肌肉之間,如果其他部分擠壓,自然也會壓縮到神經,人們就會感到痠痛,稱之為神經卡壓。而一般患者所感受到的疼痛,問題來源究竟是肌肉痛、神經痛還是筋膜痛?可能原因只有一個,也有可能複合出現。

人體中的激痛點與筋膜炎

人體表面有三大片由白色緻密連結的組織所形成的筋膜,分別是上背肩頸筋膜、腰臀部筋膜與足底筋膜,其容易受到各方拉扯而形成筋膜炎。像是工作姿勢不良所引發的肩頸痠痛、長期彎腰久坐引發的腰疼、走太多路或穿高跟鞋太久引發的腳痛都是筋膜炎。
然而大片的筋膜炎裡頭廣佈著各種按了會疼痛的肌肉,大部分都是疼痛點,只有少部分是至關重要的激痛點。這個「真」激痛點有幾個特點,例如被按的時候會感到強烈疼痛、具有轉移部位或面積、可觸摸到緊繃帶、會影響關節活動度。用針戳後可以讓肌肉快速放鬆,肌肉也會產生局部抽動,有點像被電到,讓肌肉內堆積的廢物得以代謝一些。

引發激痛點的原因與種類

引發激痛點的原因有很多,像老化、運動不足、姿勢不良、運動過度、壓力過大、睡眠不足、缺乏某些營養素、低張兒、關節退化、軟骨退化、外傷等等都有可能是造成的原因。
激痛點依時間區分可分成主要激痛點與次級激痛點,後者就像伴隨主要激痛點而產生的衛星城市一般。
激痛點依照活躍程度也可分為主動激痛點及潛伏激痛點,前者坐著不動就會痛,按壓時會肌肉抽動或者有驚嚇反應,而潛伏激痛點則在身體狀況比較不好時才會轉成主動激痛點。一般那種平時沒感覺,主動去按壓時才會產生痛感的便是潛伏激痛點。
激痛點依照部位大小分有瀰漫性激痛點與超級激痛點。前者常因嚴重姿勢不良,導致一整區的激痛點一起出現。後者則是身體內有幾處肌群位於筋膜交接觸,長期飽受各方拉扯而容易形成主要激痛點。
激痛點有時也會形成轉移痛,常見肌腱激痛點、韌帶性激痛點、關節性激痛點等等,常移轉痛處到附近的部位或表層皮膚。

小結

看完上面內容大家應該對激痛點有些微的了解,下一篇會著重疼痛問題的解決手法。那我們就下週再見!
96會員
138內容數
閱讀能夠充實我們自己的腦袋,筆記是能夠讓自己將讀過的東西融會貫通。在閱讀筆記裡,我希望與你分享我從書中看到的知識,再點綴上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在閱讀的過程中你我都能夠從書中學習更多。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