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筆記:三我系統

2021/10/06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佛洛伊德將自我與本我的關係比喻為騎手和馬:

“只有經常自我與本我之間存在極大地差異時:此時騎手已別無選擇,只能引導馬匹去往它想要前進的方向。”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圖片引自:google藝術)
上篇提到心理結構是由潛意識、前意識和意識,如一個冰山,而根據不同的功能,我們又可以再區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個系統。每個系統都有各自的功能、性質和運作方式,這是一種譬喻而非真的我有三個分開的結構實體。
三我系統經常是連動的,可互動的,共同影響著人格的發展。

一、本我

人格中最早發展的部分稱為本我,本我是生物性的,並由驅力構成的,充滿了驅力的能量,但缺乏組織,沒有共同的意志,本我依循著「快樂原則」去釋放緊張和焦慮。
本我容易受到刺激而有所反應。
本我很單純,他需要被滿足他的願望與需求,他不接受理性和邏輯的約束,也不具價值觀與道德,他是自我中心,而我們有兩個方法去面對本我:
1. 滿足需求:釋放壓力和欲望滿足
2. 壓抑需求:接受自我的約束,把驅力壓抑,不立即釋放
本我這個在許多書籍以及我過去在《穩》的書評提到這個概念,本我就像嬰兒,一切的哭泣、討拍、撒嬌以及幼童的情緒勒索都是本我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的行動。
本我是自私且主觀,但自私不是邪惡,更不是錯誤的,本我反映的是人最原始的需求,不論是性、食慾、被愛、討厭無聊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求,隨著成長,需求會因為生理改變而有所不同,但本我不會因為被自我的壓抑而消失,本我會逐漸退至潛意識。
如果當本我的需求被錯誤解讀時,像是性需求被壓抑,被社會汙名化,甚至性侵,本我的需求被恐懼所掩蓋,驅力與壓抑兩力相撞而形成內心創傷或是陰影,都會讓本我不再純粹,這樣的衝動就可能變成傷人或是傷己的驅力。
任何衝動的背後其實都隱藏的本我的驅力,需要的不是壓抑,而是不帶偏見的理解本我,那掩蓋在許多憤怒、羞愧、恐懼,或是夢境中所出現的畫面及感受,都很有可能是本我所告訴自己的訊息。
因為錯誤的理解驅力,讓我們總是無法完整自己。當你感受到自己有諸多匱乏的感受,不需要感到羞愧,因為這是屬於你自己的一部份,本我是你的力量根源,需要的是理解與接納。

二、自我

本我透過衝動與願望滿足是無法達到許多生存與繁衍的目的,人的需求如果只依靠嬰兒般的衝動和主觀去面對外在的現實世界,人類早該在千萬年淘汰了,我們隨著大腦發展智力後,人與人或人與環境互動交流所發展出的心理系統,當我們的本我發現無法依靠本能去滿足需求後,自我就開始發展。
自我的世界中,可以區分主觀與客觀、具備理性思考,可以區分幻想與現實,並藉由學習去辨認物體、理解抽象概念,區分行動與想法。
他是本我的保護物,可接納外部刺激,他讓本我再盲目追求滿足時,有了實現的可能,並避免了自我毀滅,自我在本我的驅力之下,增加了可以延緩作用的思維,透過思考及經驗的方式來取代了本我的快樂原則,增加我們在現實中的適應。現實原則取代了本我的快樂原則。
佛洛伊德曾用騎士與馬來比喻自我與本我的關係。自我就像騎在馬背的騎士。
如果自我的功能完善,足夠了解本我的需求,就可以駕馭強大本我的力量,如果自我的功能,本我的原始的慾望衝動則會失控。
佛洛依德認為:自我很可憐,要同時服務三個主人,一個是本我、一個是外在世界、一個則是超我,要能夠適應順利,則需要三方達到平衡,同時間兼顧三方。
自我是三我中,最複雜的自己,往往也因為誤解了自己和世界,讓自己痛苦,不過幸運的是,我們都擁有可以向上適應的能力,痛苦只是過程,學會適應且調控本我及外在世界,是我們人生畢生的課題。

三、超我

超我是人格中道德與司法的部分,要求比現實還高的理想,,超我的材料為父母的道德規範,用來約束自己的欲望與言行,儘管父母可能說一套做一套,但他們用獎懲的方式要求父母符合道德標準,他是一種內化的社會制約,可以讓我們更好的適應社會,甚至促使我們更符合父母期待。
超我與本我是道德上是相反的,超我是要求依循外在社會規範,是不允許自私的,是一種超道德,所以超我也會是一種不講道理的驅力,可以成為一種驅力,更容易成為攻擊自己的力量,除了攻擊自己、否定自己,若是他人無法符合自己的期待,這股力也可能攻擊他人,在書中寫,超我描述的得非常暴力。
超我包括兩個次系統,一個是理想我,理想我追求完美的自己,會成為一種信念,豎立自己成為的模板,而理想我的驅力太強,或是實然與應然差異過大,超我則會對自己的價值貶低,認為自己是低價值的人。另一個是良心,良心則是行為要符合善良的規範中,否則超我就會懲罰自己,一種道德上的苛責。
不同於本我,超我則是由自我發展出來的,延續著本我的驅力成為另一種驅力,超我並非無法控制的,他可能隱藏在潛意識中,超我的道德也可能是一種認知失調,孩子可以反思父母過去的道德是否合理,並經過反思與覺察,逐步調整成屬於自己的道德。

結語

三我其實沒有很清楚的界線,了解三我的意義在於認識與覺察我們成長的心理歷程、心理功能與心理機制以及心理動力。
自我是本我發展出來的,而超我則是自我發展出來的,三者成為一種動態調整,自我可以藉由了解本我的需求而改變超我,人格是本我驅力和自我、超我拉力之間彼此角力的結果。
「自我的存在是為了滿足本我的欲望,而非挫折。自我很難去協調有機體的驅力和外在環境的需要」
不論是情緒陰影、內在小孩、內心創傷都是我們在發展時失調所造成的匱乏,他反映了本我的需求沒有被滿足,學會愛自己之前,其實我們都該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麼,這件事情我們無法假手他人。
以上其實都是覺察我們自己的工具,若是有過去的精神風暴的體驗,那會是很好的理解自己的素材,讓我們理解本我真實的需求。
祝各位:
生來體驗、生來完整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愛心、追蹤我及我的精神分析專題,也歡迎來我的臉書與我互動。感謝你的支持,願你找到完整的自我。昆陽 Peace 2021.10.6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