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界線]孩子跟女孩都一樣難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孩子在前面跑,我們在後面追,是不是覺得這種景象似曾相似?   
#界線 #談界線

#所以不要去追

我的原則是,除非有危險或者現在是要限制自由當作行為後果,不然我都不去追小孩。常常會看到一些父母追著小孩跑,但是越追感覺孩子跑得越快,最後變成了追逐遊戲。然後家長體力又差,追到最後自己生起氣來。最後不知道是在氣小孩,還是氣自己追不上。
.

#引發本能

追逐遊戲是一種本能,在大自然中,動物的幼仔們靠著追逐遊戲練習捕食或者逃跑的動作跟技巧。對於人類的孩子而言,追逐遊戲也會讓人興奮,是一種遊戲訊號,也在打鬧中達到各種肌力跟反應能力的訓練。
.

#壓力逃跑

但是追逐的本質其實是壓力反應,所以被追的人其實是會感到壓力的,就像標題舉例的,如果對方過度獻殷勤,你也會感受到壓力(雖然有點刻板印象用女孩,但是標題不想過長我就不想多加註解)。所以壓力下逃跑很正常,所以你的孩子就是不讓你抓到。
.

#那該怎麼辦

講到這邊家長們大概會開始發問
我的習慣還是從原則講起,大方向有了,之後才有辦法隨機應變,不可能什麼都有SOP。
首先,是怎樣的行為導致你想要追小孩?
是衣服不穿亂跑?玩具不收?不願意洗澡?跑到危險的地方?
只有最後一個我認為要馬上阻止跟我們應該緊張,不然其他的事情我們不必進入追逐狀態,或者說不要輕易進入遊戲狀態。
.

#孩子在想什麼

接下來,孩子是不是想跟你玩?對於孩子的想法跟意圖也千萬不要忘記,尊重他的想法,他才會開始尊重人。
.

#回頭問自己

然後尊重自己,問問自己有沒有時間?有沒有體力做追逐遊戲?如果沒有,就果斷地拒絕,就跟拒絕追求者一樣。追逐是兩個人的事情,如果一方果斷拒絕,那遊戲就不會開始。即便孩子在「邀請」你進入追逐遊戲,如果你沒有反應,或者直接說不要,這場遊戲就沒辦法開始。
.

#我們應該要

溫柔而堅定,劃清界線,讓遊戲與日常分開,讓模糊的表達變得具體。遊戲時好好陪伴,平常時好好相處。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想法,不能陪你玩有我的理由,但你的願望我也仔細傾聽。因為開始互相尊重,所以摩擦開始變少。保持距離之後才會真正開始靠近。
.
所以不要去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各種教養相關的內容會在本專題中按照類別分類,方便大家查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如果你身邊的孩子對運動很有興趣,或者已經很認真在從事訓練,身為孩子的爸媽、教練或是學校的老師,你該如何幫助他/她們呢?如果你怕孩子太早對運動失去熱情,或是想避免過度訓練或太早碰到瓶頸,不論孩子從事何種運動,你都該好好閱讀這本《兒童與青少年運動訓練全指南》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兒童分離焦慮的文章,介紹了火車快飛兒歌遊戲以應對幼兒園、小學生的分離焦慮。文章中提及適用時機、目標、持續遊戲的方式,並提供了兒歌的歌詞和建議玩法。遊戲的目的是降低孩子分離焦慮、增加勇敢、強化適應力,培養創造力。
Thumbnail
▍競爭帶來的問題 孩子們喜歡競爭,但家長們更喜歡競爭!為了滿足自己對競爭的渴望,家長和教練可能會讓孩子接觸過於激烈或過於高階的運動項目。即使孩子在體能上尚可負荷,他們也難以在心理上應對訓練和比賽中的情緒壓力。教練和家長常因下列兩種安排帶給青少年運動員壓力,一是太早讓兒童接受高壓的訓練和比賽日程,二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有句話說得好,有一個越能幹的太太,就會有越懶惰的先生。伴侶或親子間也常常出現「你追我逃」的戲碼,像是當媽媽盯孩子盯的越緊,孩子可能反而更抗拒念書。太太覺得先生做家事笨手笨腳,抱怨先生不做家事,太太做的越多,先生更是容易躺在沙發上看電視。 . 大家覺得有道理嗎?我是覺得有喔!尤其是大人與
Thumbnail
別再用「不要跑了!」來對孩子說話,探索如何用愛和理解,讓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充滿意義。 我們來聊聊,如何巧妙的將日常的責備轉化為溝通的藝術,用更有建設性的方式引導孩子,讓他們學會從錯誤中成長,發展出同理心與自我反思的能力。 閱讀全文,讓愛和理解成為你與孩子溝通的橋樑。 轉化責備為溝通的藝術:
躲避球哲學:面對問題,不再躲避。 任職國小以來,發現國小小朋友幾乎沒有不愛打躲避球的。打躲避球時可以看到幾個特殊現象,是我最愛拿來跟小朋友討論的。有一種人是盲目的在場內跑來跑去或者乾脆繞圈圈,跑累了就躲在角落休息。這種人常有一種下場,就是當球不小心滾到場邊時,會被幾乎不可能打到人的球打到。因為
Thumbnail
文章中分享了一段小女孩在玩鞦韆的故事,父親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教導女孩面對同儕需求。同時也提到了父母不願意成長可能導致的傷害,以及在社會中尋求認同感所帶來的影響。最後作者分享了在西方教育環境中體會到的鼓勵獨特與開放性的教育方式。總結,這篇文章呼籲用愛與尊重來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傳統命令式的教養方式。
Thumbnail
有些人就是要你遵照他的意思,那是他生活的重心,你要做的不是對抗,因為身經百戰的他會卯盡全力要你屈服,在這過程他會充滿幹勁與自信,因為那是他證明自己能力和價值的時刻,可是你在與他對抗的過程或耗損太多元氣最後傷痕累累,你不會贏,拖延越久內耗越多,最後你只落得滿盤皆輸更或者得罪一堆人。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如果你身邊的孩子對運動很有興趣,或者已經很認真在從事訓練,身為孩子的爸媽、教練或是學校的老師,你該如何幫助他/她們呢?如果你怕孩子太早對運動失去熱情,或是想避免過度訓練或太早碰到瓶頸,不論孩子從事何種運動,你都該好好閱讀這本《兒童與青少年運動訓練全指南》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兒童分離焦慮的文章,介紹了火車快飛兒歌遊戲以應對幼兒園、小學生的分離焦慮。文章中提及適用時機、目標、持續遊戲的方式,並提供了兒歌的歌詞和建議玩法。遊戲的目的是降低孩子分離焦慮、增加勇敢、強化適應力,培養創造力。
Thumbnail
▍競爭帶來的問題 孩子們喜歡競爭,但家長們更喜歡競爭!為了滿足自己對競爭的渴望,家長和教練可能會讓孩子接觸過於激烈或過於高階的運動項目。即使孩子在體能上尚可負荷,他們也難以在心理上應對訓練和比賽中的情緒壓力。教練和家長常因下列兩種安排帶給青少年運動員壓力,一是太早讓兒童接受高壓的訓練和比賽日程,二
Thumbnail
身為父母,總是想保護孩子,但有時候我們的愛會變成育兒誘惑,硬拗孩子聽從我們的意見。然而,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做決定,是更健康成長的方式。父母不必總是要求自己是對的,而是可以和孩子共同成長,一起面對未知的挑戰。
Thumbnail
有句話說得好,有一個越能幹的太太,就會有越懶惰的先生。伴侶或親子間也常常出現「你追我逃」的戲碼,像是當媽媽盯孩子盯的越緊,孩子可能反而更抗拒念書。太太覺得先生做家事笨手笨腳,抱怨先生不做家事,太太做的越多,先生更是容易躺在沙發上看電視。 . 大家覺得有道理嗎?我是覺得有喔!尤其是大人與
Thumbnail
別再用「不要跑了!」來對孩子說話,探索如何用愛和理解,讓孩子的每一步成長都充滿意義。 我們來聊聊,如何巧妙的將日常的責備轉化為溝通的藝術,用更有建設性的方式引導孩子,讓他們學會從錯誤中成長,發展出同理心與自我反思的能力。 閱讀全文,讓愛和理解成為你與孩子溝通的橋樑。 轉化責備為溝通的藝術:
躲避球哲學:面對問題,不再躲避。 任職國小以來,發現國小小朋友幾乎沒有不愛打躲避球的。打躲避球時可以看到幾個特殊現象,是我最愛拿來跟小朋友討論的。有一種人是盲目的在場內跑來跑去或者乾脆繞圈圈,跑累了就躲在角落休息。這種人常有一種下場,就是當球不小心滾到場邊時,會被幾乎不可能打到人的球打到。因為
Thumbnail
文章中分享了一段小女孩在玩鞦韆的故事,父親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教導女孩面對同儕需求。同時也提到了父母不願意成長可能導致的傷害,以及在社會中尋求認同感所帶來的影響。最後作者分享了在西方教育環境中體會到的鼓勵獨特與開放性的教育方式。總結,這篇文章呼籲用愛與尊重來引導孩子成長,而不是傳統命令式的教養方式。
Thumbnail
有些人就是要你遵照他的意思,那是他生活的重心,你要做的不是對抗,因為身經百戰的他會卯盡全力要你屈服,在這過程他會充滿幹勁與自信,因為那是他證明自己能力和價值的時刻,可是你在與他對抗的過程或耗損太多元氣最後傷痕累累,你不會贏,拖延越久內耗越多,最後你只落得滿盤皆輸更或者得罪一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