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當勵志不再有效》(11.6)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今天是你在昨天所擔心的明天
煩.忙.擁擠的社會如同人心的寫照(取自方格子)


不平靜的起源

不平靜源於胡思亂想,人的煩惱包括負面念頭(例如憂慮、悔恨等)和負面情緒(例如憤怒、悲傷等)。思考未必帶來煩惱,但煩惱必然出自思考。西方的認知療法提出了廣為人知的ABC理論,A代表誘發事件;B代表對該事件的認知;C代表該事件引起的結果,即情緒和行為。同樣的半杯水你認為只剩半杯,我認為竟然還有半杯,結果我們的感受就不一樣了。佛家認為生命不外色、受、想、行、識這五蘊,外界與身體(色)產生了接觸,因此引發了感受(受)、判斷(想)、反應(行),最後形成了整體意識(識)。與ABC理論並無不同。煩惱來源於胡思亂想的念頭。


念頭不是你

意識是分離在大腦不同區域的,因為大腦的不同區域各自負責著不同的功能,這些功能組合起來才能形成你的意識。單以大腦皮層來說,它就包含了與性格和語言有關的額葉,與觸覺和注意力有關的頂葉,與視覺有關的枕葉,與聽覺有關的顳葉。意識到什麼與大腦皮層的不同區域都有關係,這些關係組合起來才形成了你的意識。但你的意識隨著你所看、所聽、所想、所感而變動不已,所以呢?你的意識或念頭不是你。既然我的念頭不是我,所以要擺脫煩惱就很簡單了,把帶來煩惱的東西丟了甩了就得了。如何做呢?一般不外「清」-定點清除;「堵」-外部隔離;「斷」-切斷內部通路。問題是念頭跑來跑去的,難以「堵」,念頭沒有固定位置,不能「清」;所以只剩「斷」可用。
如何「斷念」?佛陀說:「有六觸入處。云何為六?眼觸入處,耳、鼻、舌、身、意入處……」佛陀認為眼、耳、鼻、舌、身、大腦是煩惱的源頭,因為這些器官與外部環境接觸後產生了短期意識,接著引發感受(受)、判斷(想)、反應(行)及後期意識(識);因為與外界接觸會胡思亂想從而產生了煩惱。換句話說,守護好六個門戶-外界進入內部的門戶-才能阻止煩惱的升起。

平靜之道

第一步:覺知

唯有覺知才能控制念頭。別把煩惱當真-它只是幻象。因此煩惱時我們應該與念頭拉開距離。之所以要覺知乃因覺察、知道念頭之後,才能決定是否放行?通過的才放行;是否正確?正確的才批准。煩惱時要覺知念頭,那沒念頭時呢?覺知身體。念頭無法感覺,忽隱忽現,在念頭處我們觀察到幻象(例如我怕,你的怕是真實的東西呢?還是只是你的想像?就跟二祖求安心一樣,心不安求師幫忙安,可是卻找不到心在那裡。你的怕並非實相,只能是幻象);身體可以感覺,真切實際,在身體處我們將觀察何為真象。
六觸引發念頭,但六觸本身沒有煩惱,例如眼睛看到什麼之後會引發好、惡、美、醜的念頭,但我直接覺知眼睛本身,它根本就沒有引發什麼,或還沒引發什麼,它平靜如實的就只是個眼睛,眼睛本身是沒有什麼煩惱的。

第二步:正見:正確的見解。

人生總要有幾個安身立命的依據,沒有這些依據我們就不知道目標是什麼?方向在那裡?但正確的見解千百種,佛陀所說的-無常、苦、無我-值得參考。因為苦,所以感恩;因為無我,所以講和;因為無常,所以珍惜當下。作者提它稱之為美好人生的「三把鑰匙」。
第一把鑰匙:感恩
真正從感恩中受益的首先是自己,然後才是對方。」(87頁)感恩讓人覺得獲得太多,因此容易滿足,也比較快樂。不懂感恩受害的首先是自己,因為;總覺得社會欠自己太多,自然愁眉不展。容易錯過福報,不看重別人的重用,自然不會再受寵;不夠寬容。對人刻薄也搞壞了自己的心。而感恩必然帶來愛,愛己也愛人;感恩必然帶來回饋,別人也將以恩慈待我;感恩必然帶來珍惜,惜人和惜情-親情和友情。
感恩並祈福(取自方格子)
第二把鑰匙:講和(或寬容)
可提高抗壓能力,從而擁有更好的競爭力。首先要和自己講和,原諒自己以往的過錯;其次和人講和,寬容別人的錯誤。最後和世界講和,即使無法對社會做出多大貢獻,起碼不要給社會帶來什麼傷害。
第三把鑰匙:當下
浪費當下就在浪費生命。「諸行無常」因此在要活在當下,珍惜當下。
然而知道了不代表會去做,去做了不代表能堅持,因此,即使有了上述正見,還是沒用,就像你看了許多勵志書籍,看過了「當下的力量」可是你迄今還是你,還是與沒看過那些書的你相類似,為什麼?因為你或許認同、欣賞書中所言,可是你沒去做,或者你去做了,但只做了幾天就不做了。


為何煩惱重來:

我們都知道「憤怒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可是我們卻還是在懲罰自己,為什麼?因為我們習慣了,改不過來。人除了意識外,還有潛意識,而且潛意識的力量遠大於意識,它負責了我們基本的生存功能,而且把這些功能自動化了,例如呼吸,心跳;它讓我們對外界做出與生死有關的,或與情緒有關的最快反應;它比意識承擔更大份額的工作,例如行、坐、臥的大部份動作。所以要想改變,必須改變潛意識,從而才能改變潛意識所建立的習慣。也因此首先正見必須能進入潛意識,轉化原先見解,並且透過此新見解去指導實踐,從而轉化為新的、正確的行動。那習慣是如何建立的呢?重複,重複,重複!那如何改變習慣呢?沒有任何單一的行諸有效的方法。所以要修心。而修心是沒有任何捷徑的


平靜是怎麼煉成的

追求內心的寧靜(取自方格子)
我們已經知道正見和覺知的重要性,但只僅是知而已,那要如何培養成能力呢?作者認為那就要修心-針對心所進行的鍛煉-那如何修心呢?修心目的在提高心理素質。主要的理念有二:覺知和正見。而實際的做法也有二:

正定(此為第三步):

把向外的注意力拉回到身體內部,達到一種清醒而專注的狀態,它是「帶著正見入定」的狀態。方法是靜坐:安靜的坐在那裡,什麼也不想。

正念(此為第四步)

是「專注的覺知」的狀態,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自我感覺」的練習。自我感覺的練習,說得具體些,就是學習做個觀察者,觀察你自己的身體在做什麼?例如,觀察自己的呼吸、心跳、手、腳等等,當然也可以觀察自己的感受,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意識等等。
覺知力增強之後,要改變習慣相對容易且可能。例如你穿褲通常先穿左腳-已經習慣了-,那麼要改變這一習慣,穿褲時你先要覺知到你正在穿褲,接著制止它的習慣性動作,告知它新的指令:右腳先穿。每次穿褲都如此進行,不斷的重複,一段時間後,它就變成新的習慣動作了。問題是覺知往往易心猿意馬的到處亂竄,因此集中注意力就相對重要了。如何集中注意力?活在當下。不想過去,不思未來,就只注意此時此刻的自己。
去除負面情緒或者負面思維也是如此。例如,煩惱,起了煩惱了,我知道,我覺察到自己正在煩惱,然後呢?處理它並放下它。接著追問:我為什麼會為此而煩惱?煩惱有用嗎?例如煩惱兒女的工作,想東想西到不得安寧,因為你已經陷溺在這情緒當中了,要解決,你首先必須覺察到:你在煩惱中,然後才有辦法處理,處理完後就放下了,但要接著自問:我為什麼會為此而煩惱?煩惱有用嗎?才能防止此煩惱的重複出現。那如何處理呢?感恩和講和。
另外除了念頭和情緒外,你也可以再覺察到自己的氣血-你的身體反應-例如煩惱時,你的面部肌肉,你的心跳,你的血壓,你的身體動態等等,然後,放下後再覺察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否已有不同?你的身體放鬆下來了,你就真的平靜了。

第五步:精進

絕對而孤立的平靜是不存在的,世界如此無常,連平靜都無常,如果我們想平靜得久一點,只有一種選擇-精進,繼續努力,並堅持信念。精進的方法,老子說:「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真常應物,真常得性」,意思是日常的煩惱沒什麼可怕,我們按照本性去應對。反過來,日常煩惱也可以鍛鍊我們的本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意思是對生活中的煩惱見到一個就覺知一個,覺知一個就切斷一個,切斷一個就放下一個,這樣就可以心無罣礙,從而實現自我平靜的目標。(266頁)
放慢腳度,放鬆心境,欣賞、體會四周的人事地物的美好一面。目標可以崇高偉大,但每天的日子還是要好好的過。別為了旅程,而忘了沿途的風景。

結論

總之,作者提醒我們:勵志不見得有效,因為光說沒練是不管用的。人生在世,多多少少在求心之所安,求得一顆平靜的心,此目標的達成需要修心,修心有五個步驟,缺一不可,此五步驟乃是:覺知(察覺念頭之所在);正見(美好人生的依據,含:感恩,講程,當下),正定(透過靜坐,把注意力拉回到身體內部),正念(「專注的覺知」,在日常生活中進行「自我感覺」的練習),和精進(持續努力,堅持信念)。
心平如鏡,如實接受
金水木(2017):當勵志不再有效:自我平靜的五步修煉。台北:橡樹林。

後記:

1.事實上,後悔和憂慮無法盡除,有了才正常,沒有則反常,因為沒有憂慮無法預警未來,沒有後悔伙法汲取教訓,因此,人不可能沒後悔,但不能過度後悔;不可能沒憂慮,但又不能過度憂慮,因此,我們只能提醒自己:適可而止。
2.誰都想活在當下,但念頭總會快速的且無意期的把自己自動的帶離當下,因此要想減少憂慮和後悔,只有降低胡思亂想的能力,而這沒有捷徑,只能回到「心的鍛鍊」。
3.每天三次肯定自己,抓住每個時機表揚自己。
4.該書說法與《當下的力量》一書有相通之處,兩者皆認為煩惱源於思維,兩者都強調臨在;但後者也強調臣服,前者則強調正見、正念、心的鍛煉與精進,前者較為艱澀,後者較為通俗易閱,相互參照,或許更能了解靜心喜悅之道
5.連下了幾天的雨,早上張眼即見窗外數朵白雲在陽光照射下的光芒和色彩,然後光芒漸暗,色彩漸淡,終於見到久違的太陽,趕快把窗戶打開,晒起有些濕氣的棉被。有雨就有陽,有喜就有悲,有忙就有閒…,只有一樣就單調了。臣服,臣服。有什麼就接受什麼,不思前,不思後,就處在當下,就置身當下…有空就練習一下「自我感覺」,修心是終身的課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溝通(二)(10.31)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溝通(三)(11.1)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溝通(四)(11.2)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溝通(五)(11.3)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溝通(六)(11.4)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要怎麼好好休息 + 避免工作過量?《黑貓創作報#4》午安,最近累不累? 這篇不是虛假的關心。而是《黑貓創作報》發行以來可能最重要的一篇。 是的,我們這篇講怎麼補充能量,也就是怎麼休息。
    Thumbnail
    avatar
    黑貓老師
    2024-06-29
    防曬產品係數測試報告彙整(2024年)從2014年起,自己對於市售防曬產品的效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當時候發現不少產品的防曬係數其實標示是有問題的,像是原本應該是人體測試的SPF與PA數值,實際上沒有做,只用機器測試的數據來充當,但這兩者卻有很大的差異。像是防曬係數其實有強度、廣度與平均度三個面向需要一起判斷,但多數廠商並沒有完整標示
    Thumbnail
    avatar
    邱品齊皮膚科醫師
    2023-04-27
    [台北旅遊]二十年時間深耕台灣當代藝術為基底的也趣藝廊、以發掘具潛力的年輕當代藝術為名、獨家製作藝文影音 也趣藝廊(英文名稱:(AKI GALLERY)是將生活家飾、咖啡、藝廊做最完整與和諧的結合。透過不同的空間呈現多元的機能,期盼無論是從視覺、味蕾能夠如同享受的咖啡、到令人可以沉澱下來,藝術也能如此近距離在你身邊。 也趣藝廊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大同區民族西路141號 ​營業時間:
    Thumbnail
    avatar
    bravejim
    2023-11-28
    肯尼閱讀筆記(人生勵志) @ 讓不願平凡的你,全力以赴到感動自己本書的作者是全書系列累積銷售破百萬本的醫師作家,同時也是大學老師的何權峰,不諱言小編是第一次接觸何老師的作品,細膩的筆觸卻又如此的平易近人,簡單的智慧卻又蘊含不平凡的哲理。有時,為了活著讓人失去夢想;有時,也能讓人為夢想而努力活著。小編依據本書中所劃分,分別從我們的人生、能力、成就、自尊、價值、智慧
    Thumbnail
    avatar
    人力資源的奇幻旅程 x 肯尼
    2023-10-08
    台南沙發/床墊推薦【坐又銘】舒眠獨立筒床墊好睡好紓壓│當月壽星買沙發/床墊現折1000元│台灣製手工沙發│床墊團購活動最近完全是大撒幣呀~~不僅買了新沙發,還換了新床墊! ▼家裡新添的貓抓布沙發~因為舊沙發被貓咪抓爛了!!剛好趁壽星活動換新沙發,我覺得比之前的舊沙發還好看,更符合我們家的風格,坐起來也更舒服! ​▼這是我收到的壽星簡訊,當月壽星買沙發或床墊享1000元折扣!優惠來得非常剛好,真是想什麼來什麼😆
    Thumbnail
    avatar
    台南大媽走天下
    2023-09-17
    《三大步驟閱讀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英文雜誌,培養跨領域學習的「內在動力」》很多不喜愛語言的學習者,是因為不喜歡學習或工作環境中設定的「獎勤罰懶」制度或政策。當這類「外在動力」無法激發你想學好英文的熱情,你可以試著從自己感興趣的領域下手。找到學習動機就找到驅使自己想念好英文的「內在動力」。
    Thumbnail
    avatar
    Jenny Hsu
    2023-08-10
    精緻午宴華麗登場:獨特餐廳裝潢設計在現代社會,外燴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餐飲服務,更是一種展現品味和風格的方式。隨著人們對美食和用餐體驗的要求不斷提高,外燴場所的裝潢設計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一個獨特而精緻的餐廳裝潢設計,能夠為用餐者帶來全新的視覺和心靈體驗,使整個用餐過程變得更加愉悅和難忘。
    Thumbnail
    avatar
    Jennifer Hunt
    2023-07-27
    書評|《婚姻生活》:婚約不再是一輩子的保障,其實是走入更真實的自由人性最喜歡對別人的婚姻和感情說三道四,看看最近理科太太的新聞,或是過去任何一對知名人物的感情吧,哪一篇討論下方沒有網友和酸民。婚姻的本質到底是什麼?怎樣才更貼近真實?在所有故事都以「結婚」做為完美結局,美國一位作家塔雅莉‧瓊斯(Tayari Jones)以婚姻為「開端」寫了小說《婚姻生活》,竟然賣出
    Thumbnail
    avatar
    禽獸姐
    2021-11-05
    釀影評|《當世界不再下雪》:一場不可能的治療若一切心理問題皆如佛洛伊德所認為,源自於性欲或性驅力,作為一名透過性愛來解決欲求不滿問題的治療師,澤尼亞的無故消失便預示著心靈治療的不可能性──他的出現短暫撫慰了小鎮上眾多寂寞心靈,他與這些人建立的以性為基礎的關係證實了佛氏的理論,可是他的消失,也意味著原先已被解決的問題將因為他的不在而再度浮上檯面
    Thumbnail
    avatar
    太空人 Astronautin
    2021-10-14
    avatar
    艾莎解結-跨界生涯顧問
    2021-10-11
    《最後的太空人》:當孩子們不再夢想長大成為太空人,這本書還記得妳的童年宇宙夢想在人類歷史的某一個世代,「長大要做太空人」是許多小孩子的夢想,那是一個世界強權在宇宙展現國力的年代。而在《最後的太空人》書中背景的 2050 年代,那時因為一起 20 年前的嚴重太空梭爆炸事故,導致全世界已經不再對太空人抱持幻想,連美國太空總署也因為經費逐年刪減而形同虛設。事實上不用等到 2050
    Thumbnail
    avatar
    龍貓大王
    2021-08-03
    《結叛同行》《當挪威不再挪威》 《結叛同行》《當挪威不再挪威》及《叛諜追擊》系列的Paul Greengrass 導演
    Thumbnail
    avatar
    奇連士文
    202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