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的聯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關於「道」,大家在高中時期,都讀過韓愈的古文〈師說〉,文中所謂的「師道」,乃儒家之道;最有名的則是《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之道,此「道」卻玄之又玄,很難說清楚,講明白。概言之,「道」指的是「正確的方法」、「永恆不變的真理」,以及「不朽的價值」。
「道」的極致,就是藝術境界,到達這樣的水準,即以「道」名之,如茶道、花道、棋道、書道、劍道、柔道……等皆是,再以日本料理為例,其師傅若具有專業知識、能力之外,還能不斷地創新、用心,精益求精,做出帶給客人幸福、喜悅的壽司,亦可稱之為發揮了「壽司道」精神。
道,路也。凡是成功者,皆「道」之體現,因為「知道」、「行道」,所以開創了康莊大道。我們如果能虛心探求其「成功之道」,並且切實效法學習,相信我們必定也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吧!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5會員
1.3K內容數
英國哲人暨科學家培根說:「閱讀使人豐富,討論使人成熟,書寫使人精確。」閱讀吸收新知之後,參與討論,腦力激盪,多元思考,還要養成寫作的習慣,才能夠更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星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存在主義認為,世界是荒謬的、痛苦的,人們當以自己的反抗來賦予生活意義。二十世紀二戰之後,存在主義思潮一度非常流行,尼采、海德格、沙特和卡繆都是代表人物。 尤其是法國作家卡繆小說《瘟疫》(1947年)以封城為故事主軸,相對於二十一世紀的病毒SARS、MERS和COVID-19來説,《瘟疫》既是寓言也是
年輕人多的是精力、熱情和時間,少的是金錢、冷靜和經驗。但無論如何,過來人都不會否認,青春正是人生之中,最值得珍惜的一段,應趁年輕,留下青春的印記。
不管高矮胖瘦或美醜,這是天生的,父母賜給我們的,不能接受「我是這樣的我」,就像給自己戴上人性的枷鎖,一輩子都不會快樂。
學生一想到「通識」就想到無關緊要,想到營養學分。這是社會功利化以及校園唯知識化所造成的認知偏差。  一般來說,通識教育指的是通才教育或全人教育。通識教育作為近代開始普及的一門學科,其概念可上溯至先秦時代的六藝教育思想,在西方則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的博雅教育意念。
不論先天條件如何,苦練不一定成功,但成功者必然歷經苦練的過程。  例如二十世紀最傑出的鋼琴家魯賓斯坦,三歲即彈一手好琴,乃舉世公認的音樂神童。擁有盛名後,問他成功之道,他強調的不是天分,而是苦練。因為他即使已經是世界級音樂家,仍然持續不輟,每天練琴六至八小時。
生命到底有無意義?有無價值?人生的目的究竟為何?始終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解答。伊朗導演阿巴斯《櫻桃的滋味》,對此提供了淺顯易懂的答案,可以說充滿智慧。  
存在主義認為,世界是荒謬的、痛苦的,人們當以自己的反抗來賦予生活意義。二十世紀二戰之後,存在主義思潮一度非常流行,尼采、海德格、沙特和卡繆都是代表人物。 尤其是法國作家卡繆小說《瘟疫》(1947年)以封城為故事主軸,相對於二十一世紀的病毒SARS、MERS和COVID-19來説,《瘟疫》既是寓言也是
年輕人多的是精力、熱情和時間,少的是金錢、冷靜和經驗。但無論如何,過來人都不會否認,青春正是人生之中,最值得珍惜的一段,應趁年輕,留下青春的印記。
不管高矮胖瘦或美醜,這是天生的,父母賜給我們的,不能接受「我是這樣的我」,就像給自己戴上人性的枷鎖,一輩子都不會快樂。
學生一想到「通識」就想到無關緊要,想到營養學分。這是社會功利化以及校園唯知識化所造成的認知偏差。  一般來說,通識教育指的是通才教育或全人教育。通識教育作為近代開始普及的一門學科,其概念可上溯至先秦時代的六藝教育思想,在西方則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的博雅教育意念。
不論先天條件如何,苦練不一定成功,但成功者必然歷經苦練的過程。  例如二十世紀最傑出的鋼琴家魯賓斯坦,三歲即彈一手好琴,乃舉世公認的音樂神童。擁有盛名後,問他成功之道,他強調的不是天分,而是苦練。因為他即使已經是世界級音樂家,仍然持續不輟,每天練琴六至八小時。
生命到底有無意義?有無價值?人生的目的究竟為何?始終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解答。伊朗導演阿巴斯《櫻桃的滋味》,對此提供了淺顯易懂的答案,可以說充滿智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十幾歲時,跟學長到大同區孔廟聽演講,有一位李老師講儒家的思想起源。 李老師說,對於天道的理解,儒家的長幼尊卑和倫理,和道家的逍遙或是佛家的解脫自在,是完全不一樣的。道家的道士,詩人,可以到處旅遊,隱居來體會天道;而佛家的和尚,居士在寺院裡隔絕世俗的汙染,修行以達到解脫自在。 而儒家卻是有個
Thumbnail
武道訣: 靈。性。悟。感。逸。靜。道。 靈。天人合一元神通真。 性。天命歸性情性本真。 悟。心電頓悟正心天罡。 感。感而遂通。 逸。輕鬆快速。 靜。仁者樂山。 道。日月寰中止一心斗。古字行日月合抱日月寰中止亙卦(周朝籀文)。 道被竄改。 老子的道。被竄改。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道家的思想精髓之一,無我的境界。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有位哲學教授這樣說過:三十五歲以前學儒家、以後看道家、六十以後讀佛家。分析教授的意思,人生漸次要學會的是:入世、釋懐、解脫。 三十五歲之前,上養老、下養小,是職場工作的奠基期。如何與人為善?如何𣎴走歪道!學儒家經典是有幫助的,但是別學成了腐儒?是叫你自己去學,而不是要求別人跟你一樣!職場有職場自
Thumbnail
未知為「玄」,「道」與「名」乃一體兩面。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十幾歲時,跟學長到大同區孔廟聽演講,有一位李老師講儒家的思想起源。 李老師說,對於天道的理解,儒家的長幼尊卑和倫理,和道家的逍遙或是佛家的解脫自在,是完全不一樣的。道家的道士,詩人,可以到處旅遊,隱居來體會天道;而佛家的和尚,居士在寺院裡隔絕世俗的汙染,修行以達到解脫自在。 而儒家卻是有個
Thumbnail
武道訣: 靈。性。悟。感。逸。靜。道。 靈。天人合一元神通真。 性。天命歸性情性本真。 悟。心電頓悟正心天罡。 感。感而遂通。 逸。輕鬆快速。 靜。仁者樂山。 道。日月寰中止一心斗。古字行日月合抱日月寰中止亙卦(周朝籀文)。 道被竄改。 老子的道。被竄改。
Thumbnail
原文: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儼兮其若容;渙兮其若凌釋;礦兮其若穀;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除清?孰能安以靜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猶兮若四鄰;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這一段的意思是說品行與德行好的人與有智慧的人做起事來,總是深不可測,但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道家的思想精髓之一,無我的境界。
Thumbnail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有位哲學教授這樣說過:三十五歲以前學儒家、以後看道家、六十以後讀佛家。分析教授的意思,人生漸次要學會的是:入世、釋懐、解脫。 三十五歲之前,上養老、下養小,是職場工作的奠基期。如何與人為善?如何𣎴走歪道!學儒家經典是有幫助的,但是別學成了腐儒?是叫你自己去學,而不是要求別人跟你一樣!職場有職場自
Thumbnail
未知為「玄」,「道」與「名」乃一體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