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教堂
學生一想到「通識」就想到無關緊要,想到營養學分。這是社會功利化以及校園唯知識化所造成的認知偏差。
一般來說,通識教育指的是通才教育或全人教育。通識教育作為近代開始普及的一門學科,其概念可上溯至先秦時代的六藝教育思想,在西方則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的博雅教育意念。
「六藝」,是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也泛指中國古代高等教育的學科總稱。《周禮》有謂古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即禮教、音樂、射箭、騎馬駕車、書法、數學,是周朝貴族教育的六門學科,中國古代君子的六項必修課。如同現代之多元教育內容,從德育出發,在此基礎上,同時推展智育、群育、體育和美育,務使五育均衡發展,實現全人教育目標,成為一個文質彬彬的現代君子。
通識教育課程除了語文、運動與健康之外,還包括美學、哲學、公民與全球視野、科技與社會、自然環境生態及其永續等,不但不會與其他專業牴觸,反而是跨學科知識整合,提供學生多元化的認知視野及人文體驗,培養獨立思考的辨析能力及理性價值判斷的智慧,換言之,通識與專業彼此相輔相成,如鳥之雙翼。
透過通識教育,提升人文素養,才能夠像孔子所說的「君子不器」,學識淵博,多才多藝,不像器物一樣,只有一種用途。年輕人應摒除偏見,多方面去學習,不可刻意忽視通識教育,宜以「君子不器」自勉之。
──原刊2021年6月24日《國語日報》文藝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5會員
1.3K內容數
英國哲人暨科學家培根說:「閱讀使人豐富,討論使人成熟,書寫使人精確。」閱讀吸收新知之後,參與討論,腦力激盪,多元思考,還要養成寫作的習慣,才能夠更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星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論先天條件如何,苦練不一定成功,但成功者必然歷經苦練的過程。  例如二十世紀最傑出的鋼琴家魯賓斯坦,三歲即彈一手好琴,乃舉世公認的音樂神童。擁有盛名後,問他成功之道,他強調的不是天分,而是苦練。因為他即使已經是世界級音樂家,仍然持續不輟,每天練琴六至八小時。
生命到底有無意義?有無價值?人生的目的究竟為何?始終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解答。伊朗導演阿巴斯《櫻桃的滋味》,對此提供了淺顯易懂的答案,可以說充滿智慧。  
子曰「四時行焉,百物生焉」,亦即四季運行有序,百物自然滋生。「當令」二字則提醒我們,什麼時候就該做什麼事。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這是先民遺留下來的生活智慧。
 人生在世,不可以也不可能一日沒有朋友。只是,你有交到一輩子的朋友嗎?  
不論先天條件如何,苦練不一定成功,但成功者必然歷經苦練的過程。  例如二十世紀最傑出的鋼琴家魯賓斯坦,三歲即彈一手好琴,乃舉世公認的音樂神童。擁有盛名後,問他成功之道,他強調的不是天分,而是苦練。因為他即使已經是世界級音樂家,仍然持續不輟,每天練琴六至八小時。
生命到底有無意義?有無價值?人生的目的究竟為何?始終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解答。伊朗導演阿巴斯《櫻桃的滋味》,對此提供了淺顯易懂的答案,可以說充滿智慧。  
子曰「四時行焉,百物生焉」,亦即四季運行有序,百物自然滋生。「當令」二字則提醒我們,什麼時候就該做什麼事。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這是先民遺留下來的生活智慧。
 人生在世,不可以也不可能一日沒有朋友。只是,你有交到一輩子的朋友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教育 這幾天大學新生入學,看著小兒成了大學生,心中百感交集,世代在求知的路上,重覆著學院教育的薰習,學習專以就業為導向,對人格與思考的培養,卻付之闕如。 高尚優雅的人格教育,在制式的教學課程中是沒有的,獨立思索的養成,也是希缺的,學生在制式的教育下,只習了一身的匠器,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就隨波逐流
這本《博學者與他們的時代》是我近來讀到最精鍊的、目標明確、廣泛的蒐集並列舉具代表性的資料的研究著作之一。本書開頭就說得很清晰:作者柏克的目標不是要蒐集盡歷史上每一個或大多數的「博學者」的故事;而是要把目光聚焦在「時代」:什麼樣的時代氛圍,什麼樣的環境,有利於孕育出「博學者」的存在?
Thumbnail
在學生時期讀書都會選修課程學習,增加自我的知識學識,在佛教裡也有必須修學的五類學術。 何謂五明 印順法師在《佛在人間》中說:「從前彌勒菩薩,曾總括應該修學的說:『菩薩求法,應於五明處求。』五明,就是大乘佛弟子應該修學的五類學術。 一、聲明:是語言文字學,包括有語言、訓詁學、文法、音韻(也通於音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在十六歲的時候,從基隆到新竹,就知道要遠離某些學校的學生,如今我六十歲了,這些學校還是八加九的聚集地!原來孔子的一以貫之是這樣解釋的,那有教無類是教的沒一個人類嗎? 公司有位員工,也是這樣的高中畢業的,家族有土地、有錢卻沒有小孩的教育方法。記得她來半年時,有次問我為什麼我跟朋友聊天的方式,是她從來
Thumbnail
錢穆在〈中國學術思想之分期〉與〈兩漢博士家法考〉裡提出「王官學」與「百家言」的先秦學術二分模式,如今的人文學科也回到了王官學與百家言的情況⋯⋯
Thumbnail
香港的填鴨式教育常為人垢病,「學會學習」對大部分家長、老師乃至學生而言只是口號而已。但放眼經典,先民早在《禮記·學記》就曾「投訴」當時的老師只會照書讀了!
Thumbnail
前一篇提到維京時代可能有怎樣的教育內容,除了教會學校經典的文科訓練外,還有古北歐硬漢風格的「人格養成教育」。本文更深入一點,帶大家看看這些課綱還包含什麼意想不到的內容?包括瀕臨家暴邊緣的膽識測驗,以及鍛鍊藝文氣息的北歐神話經典導讀。
培根的原意是追求知識,就是追求上帝給予人類的力量。不過這句話在今天已然變成「擺脫傳統、擺脫蒙昧」的金句,連脫離宗教信仰的無神論者也朗朗上口。難道我們要說不信上帝的人,就不能說「知識就是力量」?那也太狹隘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教育 這幾天大學新生入學,看著小兒成了大學生,心中百感交集,世代在求知的路上,重覆著學院教育的薰習,學習專以就業為導向,對人格與思考的培養,卻付之闕如。 高尚優雅的人格教育,在制式的教學課程中是沒有的,獨立思索的養成,也是希缺的,學生在制式的教育下,只習了一身的匠器,離開學校,進入社會就隨波逐流
這本《博學者與他們的時代》是我近來讀到最精鍊的、目標明確、廣泛的蒐集並列舉具代表性的資料的研究著作之一。本書開頭就說得很清晰:作者柏克的目標不是要蒐集盡歷史上每一個或大多數的「博學者」的故事;而是要把目光聚焦在「時代」:什麼樣的時代氛圍,什麼樣的環境,有利於孕育出「博學者」的存在?
Thumbnail
在學生時期讀書都會選修課程學習,增加自我的知識學識,在佛教裡也有必須修學的五類學術。 何謂五明 印順法師在《佛在人間》中說:「從前彌勒菩薩,曾總括應該修學的說:『菩薩求法,應於五明處求。』五明,就是大乘佛弟子應該修學的五類學術。 一、聲明:是語言文字學,包括有語言、訓詁學、文法、音韻(也通於音
Thumbnail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在十六歲的時候,從基隆到新竹,就知道要遠離某些學校的學生,如今我六十歲了,這些學校還是八加九的聚集地!原來孔子的一以貫之是這樣解釋的,那有教無類是教的沒一個人類嗎? 公司有位員工,也是這樣的高中畢業的,家族有土地、有錢卻沒有小孩的教育方法。記得她來半年時,有次問我為什麼我跟朋友聊天的方式,是她從來
Thumbnail
錢穆在〈中國學術思想之分期〉與〈兩漢博士家法考〉裡提出「王官學」與「百家言」的先秦學術二分模式,如今的人文學科也回到了王官學與百家言的情況⋯⋯
Thumbnail
香港的填鴨式教育常為人垢病,「學會學習」對大部分家長、老師乃至學生而言只是口號而已。但放眼經典,先民早在《禮記·學記》就曾「投訴」當時的老師只會照書讀了!
Thumbnail
前一篇提到維京時代可能有怎樣的教育內容,除了教會學校經典的文科訓練外,還有古北歐硬漢風格的「人格養成教育」。本文更深入一點,帶大家看看這些課綱還包含什麼意想不到的內容?包括瀕臨家暴邊緣的膽識測驗,以及鍛鍊藝文氣息的北歐神話經典導讀。
培根的原意是追求知識,就是追求上帝給予人類的力量。不過這句話在今天已然變成「擺脫傳統、擺脫蒙昧」的金句,連脫離宗教信仰的無神論者也朗朗上口。難道我們要說不信上帝的人,就不能說「知識就是力量」?那也太狹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