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魷魚遊戲中談教養-開放與限制的智慧

2021/11/1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兒童需要有區辨幻覺現實的能力、卻又認為兒童需要一個過渡空間,讓來於自身的幻想想像創造力可以在這個空間中開展,讓這個空間中的能力能擴散蔓延至文化與世界中,意思是指藉由這些能力來協助嬰幼兒接納、適應現實
記得我以前看榮格在訴說兒童心理時,看到一個很特別的論點,榮格認為靈性雖然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卻認為不應該對兒童過早提及到神鬼的論點,也因此在榮格本人身上並沒有對兒童有更多的心理詮釋與發展(註一)。
這個觀點放在我心裡沉澱許久,想著為什麼好的事情卻不能和幼兒或兒童談及呢?一直到之後我的實務經驗開展後,我才比較明瞭榮格這一段話背後的涵義。
論及兒童對我最深的影響還是Winnicott,他認為兒童需要有區辨幻覺現實的能力、卻又認為兒童需要一個過渡空間,讓來於自身的幻想想像創造力可以在這個空間中開展,讓這個空間中的能力能擴散蔓延至文化與世界中,意思是指藉由這些能力來協助嬰幼兒接納、適應現實。
這表現出兒童諮商中「遊戲治療」的療效,便也是開啟這樣的空間,讓兒童可以去探索、抒發與修復,藉由遊戲與現實接上軌道,兒童也因在遊戲中體會到自己的能力後,進而有辦法克服外在的不適應性。
依照這段理論看來,就算是一個十分滋養的事物,仍然需要在某種引導下,適當下兒童或孩子的發展狀況給予。
為什麼這麼有感而發呢?在臨床經驗中看過早被給予哲學書的兒童,在面對環境有過多變動無法適應,父母又無法在身邊陪伴時,容易走向極端的路,這並不是說兒童不宜看哲學相關書籍,而是我們需要視兒童的身心發展,協助並篩選當下兒童可以吸收,又不致於過度扭曲或過度詮釋的內容,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反對兒童過早的觀看最近非常火紅的韓劇魷魚遊戲。
這個道理,就像「性」一樣,「性」對於成人來說是美好且健康的活動,但太早給予兒童性刺激與性興奮,往往造成兒童在長大後較容易有負向行為與人際適應困難,因為太早體會到性的愉悅,而性帶來的高強度刺激可能導致兒童對於性和喜歡感覺的混淆與模糊,甚至有成癮的行為(註二)。
拿哲學與性相互比擬,似乎有些不夠恰如其分。
在臨床上有許多成年的當事人認為某些價值或精神被外在認同與追求,不惜將所有東西都放在自己身上,不顧自己是否適不適合,而一昧的迎合所謂「看起來」的高尚的價值,這些人不夠了解自己、不夠珍惜自己,往往盲目地迷失在這些美妙價值的追求裡,靈性也可能也是其中一個看起來高尚的精神選項,最終成為一個拼湊起來的科學怪人,而不是真正的自己。
完全阻擾孩子攝取哲學或相關精神層面的書籍,並非這篇文章的本意,而是話題過於發散或過於哲思的議題、戲劇,在孩子身心尚未成熟之下其實無法適切的吸收,因此這類的作品需要在成人引導陪同下去觀閱(註三)。
與孩子討論他們在其中的看見,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唯有理解孩子們的觀點,我們才有辦法在孩子迷茫時引導孩子。教育不是完全控制封鎖,也不是全然接受的無的放矢,而是在某種「同行」的狀態下,給予當下適合的引導與陪伴。
在兒童工作中,我們成人在「智慧有限下」給予、教導與教育兒童,需適時留些空白與空間,讓生命的智慧可以進來帶領我們這些智慧有限的成人,這個空白,需要我們耐心與費心觀察才可獲得,而當不在我們能力所及提供的資訊與訊息,更應該有所謹慎。
一如我們對待我們的子孫,需要給予觀察和關注的時間,成人也需要時間,用這些時間來觀察、調整與驗証我們的教養方式是否對兒童合宜,以達成對他們好,也對我們好的平衡。
心理工作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對於自我的認識與了解,當我們對自己的有限與能力更加了解,在所謂的教養或教育的工作裡,才能更有節度、彈性的運用生命的經驗去影響與陪伴下一代!
註一:若與兒童相關的沙盤治療,最開始的啟蒙者是Margaret Lowenfeld開始,之後由Dora Kalf融會榮格理論後開始。
註二:心理與負向行為的產生,往往視個案的狀況而定,並非絕對的因果關係,而是有這個可能性或影響性,故兒童過早有性接觸, 因兒童特性或因應不同,也可能導致對性或親密關係有所嫌惡。
註三:若要協助兒童去學習這樣的議題,盡量在某項可以具體的情境去討論,才較為適切;另依照發展階段來看,國中開始逐漸導入哲思、精神性的元素較為合適。

其他出沒的地方 【Facebook PodcastYoutube
相關邀約請至FB粉絲頁私訊~
贊助、訂閱、按讚、追蹤、分享與留言交流,都是支持我下去的最好回饋與動力喔!
Ayni心海的呼喚
Ayni心海的呼喚
Ayni 古印加語,意指和諧。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陰陽流動中的相互和諧與輝映,恰似榮格所說的超越功能,在其作用裡,練習轉化與接納陰暗的能力,自是光明。 吹一口氣,所有氣息納入生命,一位心理師觀察生命納入氣息後的變化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