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科學家兼哲學家帕斯卡(Pascal)曾說「所有的人都以幸福為目的,大家都朝這一目標前進。」真想不到帕斯卡除了在中學課本畫三角形外,還有這麼有哲理的一句話。不過想必鄉民會很大的吐槽,說這句是幹話,因為誰不追求幸福?難道有人生來是想要家破人亡痛苦不堪嗎?
的確,如果大家都想要幸福,也都追求幸福,那為什麼大多數的人還都無法如願以償呢?我們先來思考研究一下,幸福的相反,痛苦到底是什麼吧!
到底什麼是痛苦?
痛苦可以再拆解成「痛」跟「苦」,痛最原本的意思是身體受到外力或疾病影響,導致的不舒服感覺,世界上除了得到「先天性無痛症」患者的人外,大家都感受過身體的痛;而苦,一般來說會是指味覺上嚐到讓人覺得難以下嚥的感受。
如果能沒有痛苦,那人生會不會更好呢?很多人討厭痛苦,認為痛苦這種感受——不管是生理還心理——都是讓我們不幸福的原因。那如果感受不到苦痛,難道我們就能更接近幸福嗎?又或者,痛苦真的就是幸福的另一端嗎?
既然痛苦這麼負面,為什麼還要讓人感受到?這就是一個我最近在思考的問題。
前些日子我的智齒調皮搗蛋疼的很,因為是水平阻生智齒,深埋下顎骨中,幾家診所看來都處理不好,我就回台灣去榮總動個小手術。打完麻藥以後,沒痛覺下拔掉了,不過麻藥還要幾小時才退掉,這時候的嘴唇感覺好像不是自己的。
摸了摸下巴,有種奇妙的感覺,麻掉的感覺就好像那是塊貼在你身上的豬肉。在等麻藥退掉時,我上網 Google 一下拔完以後注意事項。看到有人說嚴重的智齒會傷到三叉神經,下巴失去感覺。
這時候我就緊張了,我一個好朋友就因為拔智齒以後神經受損,所以下巴麻痺,感受不到知覺,因為這樣他常常刮鬍子刮破下巴,或者不小心抓下巴太用力弄破皮,感受不到痛,其實完全不是一件好事。
得到無痛症的小孩,因為感受不到痛覺,常常玩遊戲的過程中,受傷了也不知道,或者咬手指把自己的指頭都吞了也沒感覺,他們在一生中常常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這種危及生命卻沒感覺的情況。
痛的存在,本身就是要趨吉避凶
生物會有痛覺,就是要感知環境,才不會不小心把手用斷了也覺得沒什麼。痛的根本就是要讓我們能更好的活下去,知道什麼東西不要碰,痛過以後,留下烙印記憶,形成恐懼,然後未來避免它。
所以為什麼被群體排拒,或者不被認同時,會有一種扎心的痛,那種感覺是活生生的心臟被一拳灌爆,也有時候因為憤怒,而氣到胃痛等等,這些在演化學上的根本機制都是要形成記憶,學習避免未來重複犯錯,用痛來驅使你不要做這些事情,或接觸這些東西。
而苦這個感覺,也是一樣的道理,過去原始的遊牧漁獵社會,分辨一個東西對人體有沒有害,就是它的味道,通常如果是苦的,代表食物酸敗或者有毒,原始人也用這個苦味來知道哪些能吃,哪些又應該避免。
不過人類演化到今天,已經很難在路上遇到一隻獅子就把你吃了,或者打獵不小心摔下山,但是這種痛苦的機制仍存在我們的大腦中,成為我們行為的一個準則。如果我們知道這個「痛苦」它存在的價值其實是要讓我們能活得更好,避免各種潛在的危機,那就能用新眼光看待他,痛的機制不會危害你,而是要你知道,事情不對了,應該換個方向往前走。
痛苦跟幸福不是一件事情的正反兩面
痛苦跟幸福不是一種二元對立的概念,他們是可以一起出現,甚至互為因果,由痛苦來導引出幸福,變成「痛快」的概念,舉個例子其實運動中產生的愉悅感,就是一種「痛快」。
許多跑馬拉松的跑者,常常能在長跑中進入一種身心愉悅的狀態,即便自己也知道膝蓋大概已經受不了,但這時候卻感受不到痛苦,進入一種平靜的狀態。直到結束,停止跑步,坐下來休息時,才發現大腿小腿疼啊。
這種現象叫做「跑者的愉悅感」(Runner's High),它有可能出現在各種長時間,劇烈訓練下的運動。到底為什麼運動下會造成這種快感,目前學界對於機制還沒有明確的證明,有各種解釋,有一種假說就認為這其實是因為痛苦帶來的幸福。
人類在演化過程中變成持久而非速度型的動物,所以在狩獵或者被追趕的過程中,撐下去就是一大課題,但是長時間的運動消耗能量外,對肌肉骨骼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磨損,如果這時候按照剛剛的痛苦機制,那反而會讓一個被獅子追趕的原始人放棄掙扎,直接投降,老老實實被大卸八塊。
所以大腦為了跟原本的痛苦機制對抗,就釋放出腦內啡,抑制痛苦,這過程中反而讓人感到愉悅,以及成就感,讓人有那個能耐繼續跑下去。而這種機制說到底,還是要讓人「趨吉避凶」,活得更好而已。
痛苦的本質與幸福的根本
因此,如果我們這兩件事情:
- 痛苦的存在是人類生存的機制,它根本的意義在於讓你能趨吉避凶、逢凶化吉。
- 痛苦跟幸福不是二元對立的天使與魔鬼間的關係,而是可以同時存在的,甚至導引出對方的。
這個瞬間我們就能開悟了!啊!原來痛苦是一件好事情啊!那幸福存在的機制是什麼呢?吃到美食讓人心裡滿足喜悅,能跟自己喜歡的人共度春宵也是一樁歡喜美事,最重要的是達到目標時,那種勝利的喜悅。這些幸福的來源,其實也是一種機制,就是讓你去追求更好的狀態,成為活得更好的人的一種獎勵機制。
而痛苦/幸福這種機制,本質上就是要讓我們活得更好,知道如何避免不好的事情,然後去追求幸福的事物。比如生了病身體不舒服,身體健康就容易保持喜悅,這種機制的根本就是希望生物能往最佳狀態去前進。
那為什麼我們不幸福?
講這麼多要回來說我們的題目,那為什麼大家都追求幸福,卻大多數的人都求之不得呢?因為大多數的人或許不知道幸福/痛苦的機制根本的目的是要我們活得更好,同時也是,只有知道自己想要幸福,卻沒思考過怎樣能讓自己幸福。
我們都被困在這個老鼠賽局中,被社會的主流價值制約,認為財富越多,才能有更多幸福,讓大多數的人變得只在追求金錢,誤以為有了錢,就能有幸福,也同時在金錢上不富足的人,也誤以為這就是痛苦。
當然錢比較少會帶來物質上的不充裕,進而影響人生而感到痛苦,但是你知道嗎?這個時代的中下階級,他能享受到的物質或許比兩千年前的中國皇帝還好,至少,你大便完可以不用竹片來插屁股,也不用怕突然得個小流感就掛掉。
大多數的人,已經變成只追求「能活下去」,或者「更多財富」,但這兩者都跟幸福沒有正相關,如果本身就沒有在追求幸福,那又怎麼能找到幸福呢?
所以幸福到底是什麼?又到底在哪裡?
2011年美國《富比士》雜誌曾經報導,芝加哥大學國家研究組織進行的綜合社會調查(General Social Survey),調查出前十大的幸福工作,都不是傳統上認為高收入的:醫師、律師、工程師。反而是牧師、消防員、社工、作家、教師、藝術家等等。
而2016年美國職業資訊網「Glassdoor」將公司高層職位除外,公布了全美前25的高薪工作。雖然教育程度和專業技能跟薪水高低息息相關,優渥的薪水和工作滿意度卻無劃上等號,許多高階管理人的幸福程度反而不如普通階層。
這樣看來,大家傳統價值的賺更多錢,反而是把自己推向不幸福的深淵了?中國首富阿里巴巴集團主席就曾經說過:「每個月賺幾億實在讓他很痛苦。」這時候一堆中國網民嘲諷說,那不如我幫你分憂解勞吧!
但馬雲的痛苦是有來由的,他這些錢不能自己隨心所欲的亂花,相反的他背負的是整個公司的前途,幾萬個家庭都可能因為他的決策而有影響,他反而因為這些財富,讓自己好像被槍抵著頭一樣只能繼續往前。
過去大多數人的不幸福,就是一直誤以為財富會是幸福的泉源,美國的威力球跟英國大樂透都有公布過數據,樂透得主有高達七成幾年後破產,並且希望自己從來沒中過樂透。到底是為什麼呢?因為錢能帶來的只有更好的物質,但更好的物質生活,達到一個限度後,就會產生邊際效用遞減的問題。
就好像你吃一個包子有點飽很爽,但要你一次吃十個包子,大概就開心不起來了。相反的,那些高滿意度,覺得生活幸福的職業,都不是能創造高收入的,而是能實踐自己使命,認為能幫助到別人(比如牧師、消防員、社工),或者創造價值對世界留下影響(像是作家、藝術家)的職業。
幸福的根本,找到你人生的命定並且實踐他
財富並不會帶來幸福,財富本身也不代表成功,因為我們終將會消逝於塵土中,一切就像個夢幻泡影一樣。但是短短的這一生,能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進而在過程中感受到成就感,觸發腦中的回饋機制,那才是幸福的泉源。
而痛苦也不是真的痛苦,為什麼跑馬拉松的人能感受到痛快,因為他知道他艱辛的每一步踏出去,他都離終點更近,而他已經預見了在終點的喜悅,這讓每一個痛苦都成為他前進的動力,而不是阻礙,是他的墊腳石,而不是絆腳石。
然而,我們常常不知道自己的終點在哪,目標是什麼,想要成為怎樣的人,真正想完成的使命,帶來的價值又是如何,這讓我們變成一個不斷跑滾輪的小老鼠,看不到終點,只為了維持基本的生存條件,而看不到幸福。
所以,找到你人生的使命吧!或許你童年有個怎樣的夢,現在你還是有機會去實踐它,做一個超越「只追求生存」的人,創造價值,這樣即便過程每一步可能面對痛苦,那個痛苦也會成為「痛快」,你將在過程跟抵達終點時,享受到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