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法生活練習➤ 《我要的新人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最難放棄的不是金錢、權力、名聲,而是自己過去的努力。—p.62
談到極簡主義,應該沒人不曉得近藤麻理惠。
她教導許多人觀察內心對於物品是否有怦然心動,來決定要不要擁有這件物品,進而體察到心中真正的渴望,建造自己的理想生活。
麻理惠很擅長帶領著個案整理好房間。
而這本書的作者川原卓巳,同時是她的先生與製作人,則是帶領我們探索自己,讓人肯定自己、重新愛上生活。
我將分享我讀完本書後,印象最深刻的5個小章節,以及我喜歡的書中金句,最後也會推薦這本書適合哪些讀者。
5個我最喜歡的小章節
努力討好別人,卻越來越討厭自己?
我擁有非常害怕被討厭的討好型人格。
時間久了,反而越感迷失,開始厭惡這般委曲求全的自己。
沒有人能夠永遠扮演一個與真實自我相悖的人設。
在交友之初,就放心全然展現自我吧!總會有人喜歡這樣自然的你。
②寫下不想做的事
如果不曉得想要什麼,起碼得了解自己不要什麼。
別用想的,用紙筆清清楚楚地列出來吧!
清楚畫出自己的安全界限,勇於拒絕不想做的事!
注意過度給予
付出本是善意,然而只要過度了,反倒會造成對方的困擾與負擔,自己也會因大量付出有了不可避免的得失心。
細心觀察對方的需求,適當地予以幫助,不過多左右他人、不投注給對方不必要的付出,就是最好的關心。
一天最多做五件重要的事
我一直是個閒不下來的人,甚至只要休息就會有負罪感。
我什麼都想做,最好把時間塞得滿滿的;但這樣的結果是我什麼都做得不滿意,也身心俱疲。
最好在一天工作的開始,就將今日的待辦事項通通列出,選出最重要的五件事情優先處理,有多餘的心力,再來處理相對不重要的瑣事。
妥當的規劃時間,也得記得安排喘息回血的時間給自己。
當你知道生活的底線,就能大膽前進
許多人不滿自己的人生,覺得沒救了,不管做什麼都徒勞無功。
但最慘不就是如此了嗎?
當人在最谷底時,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在往上爬。
既然已經是最糟的狀況,那也不怕有什麼好失去的了,好好的放手一搏、為了自己努力吧!
我喜歡的書中金句
❶忍耐比努力更耗神,如果能把忍耐的精力用在努力上,你能做到的事一定更多。
❷不合理的要求是磨耗,不是磨練;不合理的人就是磨人,不可能會成為貴人。
❸勉強來的人際關係只會消耗你的能量,無法產生正向的結果。
這本書適合哪些讀者
這本書必須是讀者在低潮時,才能顯現它的效果。
我們時常對於生活感到不滿,卻又無所適從,那是因為我們根本不了解自己真正的需要,在生活的洪流裡,甚至連自己是誰都搞不清楚了。
幾天前我在工作很不順心時,翻了幾頁,感受到自己被理解、被接納,就立刻鼻酸哽咽了,也進而認真反思生活的本質,以及我想要的我到底什麼模樣。
此書分成許多小章節,沒有艱澀難懂的詞彙,排版也相當,平常少有閱讀習慣的讀者也能輕鬆閱讀,睡前看兩三篇小章節剛剛好。


希望透過人生減法,我們都能停下腳步,重新認識自己、喜歡自己、喜歡生活。

我是Louna,好的原創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記得訂閱按愛心留言
想看更多關於簡單生活、閱讀、自我成長、憂鬱症、手寫字,或者是你想找一個樹洞聊聊天,歡迎來到我的IG@Na個樹洞

若你想寫信給我,也非常歡迎!
lounalee1997@gmail.com
喜歡看書,什麼書都看。再平庸的人愛看書都會變得閃閃發光(自己講) 最喜歡哲學、人文、文學、行銷等主題。想分享好書給大家,也為自己的閱讀留下紀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跑步最難的部分,向來都是跨出第一步。—p.234 出社會後,才發現有不少友人都是月光族,甚至有著鉅額卡債。 有些朋友很苦惱:明明收入不錯,為何帳戶裡數字總是少得可憐?想理財又覺得很難,光是連股票紅字綠字都好難搞清楚。 從小我就是個危機感比較重的孩子,從學生時期就開始有儲蓄的習慣。 但我也不是理財高
處理情緒和治水一樣。 不能圍堵,只能疏導。—p.118 我想許多人遇到許多不如意的狀況都是類似的。 不論是遇人不淑或是社交障礙,縱使自己已經換個環境想要重新開始,結果總是不盡人意,結局總是重蹈覆轍,彷彿一切注定走向安排好的悲劇。 不了解自己時,發生了這樣的無限循環,我總認為是我運氣不好,後來才發現
「人生就是你所有抉擇的總和。」 ——卡繆,法國哲學家。 不論年紀如何增長,人們都時常迷失、懷疑自己的價值,卻不知道怎麼做能夠使自己更好,甚至連好的定義是什麼都不清楚。 最近的我也在這樣的漩渦裡,恰好閱讀這本書,得到了啟發。 這本書範圍很廣,每個人閱讀過後肯定都會有不同的重點和見解,以下是我整理出本
「死一位俄羅斯士兵是悲劇,死一百萬人是統計數字。」 ——蘇聯獨裁者,史達林。 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我們都遇過,明明知道對方說的話很明顯有瑕疵,卻讓許多人信服,而想戳破其矛盾的自己,卻不能說服大家。 長越大越明白「說話的力量」,然而影響說服力的原因包羅萬象,許多時候會因為聚焦的角度不同,而讓我們對於事件
成長過程中,我們總當過那麼幾回他人故事中的反派。—p.48 許多人說追劇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我完全不認同。 看電影、追劇,除了是調劑心靈、還有滋潤文彩的必要。也許不是沒一部劇都能達到教育啟迪的作用,卻能或多或少在每個人心中留下點什麼。 我是個電影狂熱份子,在疫情前每個禮拜進電影院是我的固定行程。
「我們是不是也像蝸牛那樣一點一點地在進化? 就像能藏住傷口的外殼,變得比之前還更堅固。」——p.45 起初看書名以為是一本心靈雞湯,殊不知是充滿寫實的社會縮影。 因為寫實,所以諷刺,然而在這樣的惡趣味之下又會讓人會心一笑,因為那些故事或多或少都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過。
跑步最難的部分,向來都是跨出第一步。—p.234 出社會後,才發現有不少友人都是月光族,甚至有著鉅額卡債。 有些朋友很苦惱:明明收入不錯,為何帳戶裡數字總是少得可憐?想理財又覺得很難,光是連股票紅字綠字都好難搞清楚。 從小我就是個危機感比較重的孩子,從學生時期就開始有儲蓄的習慣。 但我也不是理財高
處理情緒和治水一樣。 不能圍堵,只能疏導。—p.118 我想許多人遇到許多不如意的狀況都是類似的。 不論是遇人不淑或是社交障礙,縱使自己已經換個環境想要重新開始,結果總是不盡人意,結局總是重蹈覆轍,彷彿一切注定走向安排好的悲劇。 不了解自己時,發生了這樣的無限循環,我總認為是我運氣不好,後來才發現
「人生就是你所有抉擇的總和。」 ——卡繆,法國哲學家。 不論年紀如何增長,人們都時常迷失、懷疑自己的價值,卻不知道怎麼做能夠使自己更好,甚至連好的定義是什麼都不清楚。 最近的我也在這樣的漩渦裡,恰好閱讀這本書,得到了啟發。 這本書範圍很廣,每個人閱讀過後肯定都會有不同的重點和見解,以下是我整理出本
「死一位俄羅斯士兵是悲劇,死一百萬人是統計數字。」 ——蘇聯獨裁者,史達林。 在生活中或多或少我們都遇過,明明知道對方說的話很明顯有瑕疵,卻讓許多人信服,而想戳破其矛盾的自己,卻不能說服大家。 長越大越明白「說話的力量」,然而影響說服力的原因包羅萬象,許多時候會因為聚焦的角度不同,而讓我們對於事件
成長過程中,我們總當過那麼幾回他人故事中的反派。—p.48 許多人說追劇是一件浪費時間的事,我完全不認同。 看電影、追劇,除了是調劑心靈、還有滋潤文彩的必要。也許不是沒一部劇都能達到教育啟迪的作用,卻能或多或少在每個人心中留下點什麼。 我是個電影狂熱份子,在疫情前每個禮拜進電影院是我的固定行程。
「我們是不是也像蝸牛那樣一點一點地在進化? 就像能藏住傷口的外殼,變得比之前還更堅固。」——p.45 起初看書名以為是一本心靈雞湯,殊不知是充滿寫實的社會縮影。 因為寫實,所以諷刺,然而在這樣的惡趣味之下又會讓人會心一笑,因為那些故事或多或少都發生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相信每人都曾因選校、選科系感到迷惘. 亦或者在職涯是否該轉職、換跑道,都有許多的問號。《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作者深入點出一些對於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的誤解,引導讀者探索他們的內在潛能,解鎖人生的意義。並用清楚的邏輯架構引領讀者找到自己的天職。 這本書都將成為你探索和實現職業使命的不可或缺的指南。
Thumbnail
「自分らしさ」はいらない - 松浦彌太郎著作。 這本書有點顛覆我以前的想法,一直堅持活得像自己,但讀了之後才發現,原來我只是想用自己以為舒服的方式活下去。書中強調捨棄自我才是做自己的必經之路,唯有丟掉以為的自己,內心才會接納更多的新事物。   節錄第一章節部分文字:   自分ら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你是否也希望,自己的家裡不再看起來亂七八糟?想要體驗一種過著「空無一物」的生活,那你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透過這篇文章,瞭解作者在書中分享的許多具體作法,其中最受用的一點是面對「積極的失敗」,試著不再在購買之前想像太久,直接實際使用,並積極承擔最壞後果的準備。
Thumbnail
壓力大時,心裡充滿買東買西的念頭。然而,紀錄片《極簡主義:簡單就是潮》和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人生整理法》啟發我,學會斷捨離,享受心靈解脫。這篇文章分享我首次進行斷捨離的感受,體會到擁有的少才是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整理並且長時間維持整潔的關鍵,其實在於心態,只要心態對了,一旦收拾整齊,就不會再變亂了。很不可思議,對吧?所以作者才稱之為「整理的魔法」 — 表面上我們整理的是物品,但真正整理的其實是我們自己的人生;當物品歸位時,也是我們重新出發的時刻。
Thumbnail
通過斷捨離讓自己擁有更多空間,消除內心焦慮與繁雜。節奏慢慢悠悠的生活,讓身邊圍繞的都是讓自己感到幸福的事物。
這句話是在今天某報的副刊看到的標題,內文也看了,才深深的體會,這就是我的處境,我的心境,在日本流行這個詞的時候,我就把這位作者的書買了,是麻理惠小姐的著作,但是,看了看根本做不到,有的書是著重收納,有的書提倡極簡,但是一個家庭就有幾位成員,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喜好與收藏,一人一間的房間,有共同區域,說
Thumbnail
丟東西實在好困難,除了捨不得,也覺得浪費! 然而,東西本來就會有進有出,像呼吸一樣~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辭職後的生活經驗,提出三點內容:人生所需不多、空出時間是必要、安心待業的五個方法。文章主要介紹了這些內容,並提及作者個人經驗和看法。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相信每人都曾因選校、選科系感到迷惘. 亦或者在職涯是否該轉職、換跑道,都有許多的問號。《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作者深入點出一些對於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的誤解,引導讀者探索他們的內在潛能,解鎖人生的意義。並用清楚的邏輯架構引領讀者找到自己的天職。 這本書都將成為你探索和實現職業使命的不可或缺的指南。
Thumbnail
「自分らしさ」はいらない - 松浦彌太郎著作。 這本書有點顛覆我以前的想法,一直堅持活得像自己,但讀了之後才發現,原來我只是想用自己以為舒服的方式活下去。書中強調捨棄自我才是做自己的必經之路,唯有丟掉以為的自己,內心才會接納更多的新事物。   節錄第一章節部分文字:   自分ら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你是否也希望,自己的家裡不再看起來亂七八糟?想要體驗一種過著「空無一物」的生活,那你一定不能錯過這本書。透過這篇文章,瞭解作者在書中分享的許多具體作法,其中最受用的一點是面對「積極的失敗」,試著不再在購買之前想像太久,直接實際使用,並積極承擔最壞後果的準備。
Thumbnail
壓力大時,心裡充滿買東買西的念頭。然而,紀錄片《極簡主義:簡單就是潮》和近藤麻理惠的《怦然心動人生整理法》啟發我,學會斷捨離,享受心靈解脫。這篇文章分享我首次進行斷捨離的感受,體會到擁有的少才是真正的幸福。
Thumbnail
整理並且長時間維持整潔的關鍵,其實在於心態,只要心態對了,一旦收拾整齊,就不會再變亂了。很不可思議,對吧?所以作者才稱之為「整理的魔法」 — 表面上我們整理的是物品,但真正整理的其實是我們自己的人生;當物品歸位時,也是我們重新出發的時刻。
Thumbnail
通過斷捨離讓自己擁有更多空間,消除內心焦慮與繁雜。節奏慢慢悠悠的生活,讓身邊圍繞的都是讓自己感到幸福的事物。
這句話是在今天某報的副刊看到的標題,內文也看了,才深深的體會,這就是我的處境,我的心境,在日本流行這個詞的時候,我就把這位作者的書買了,是麻理惠小姐的著作,但是,看了看根本做不到,有的書是著重收納,有的書提倡極簡,但是一個家庭就有幾位成員,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喜好與收藏,一人一間的房間,有共同區域,說
Thumbnail
丟東西實在好困難,除了捨不得,也覺得浪費! 然而,東西本來就會有進有出,像呼吸一樣~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作者辭職後的生活經驗,提出三點內容:人生所需不多、空出時間是必要、安心待業的五個方法。文章主要介紹了這些內容,並提及作者個人經驗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