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的統合-靜坐時會出現的超越感官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收攝三光

靜坐有一個很常出現的動作,是閉上眼睛。這個動作在內丹道裡,被稱作收攝三光:把散出去的能量收攝回來。
透過閉上眼睛這個動作將外散的能量收攝回來,最直接經驗到是,我們原先賴以架構這個世界的方式停止運作。我們的大腦會透過視覺來建立空間感,比如說遠近、前後、左右、高低、明暗等等;平衡覺與視覺也有直接的關係,視覺會影響我們頸椎自我校正的進行,這除了會影響耳蝸內的淋巴液分布,也會影響三半規管。
視覺正常的人通常會非常傾向透過視覺來建構對這個世界的主要認知,描述世界的方式也容易以視覺為出發點。
當眼睛閉上時,所有視覺影像會被眼簾蓋住-就是那種眼前一片黑的情形。這時候會伴隨一種連帶的情形:其他的感官變得比平常眼睛睜開時更加敏銳

次要感官的訊息開始被更清楚地知覺到

這裡說的次要感官訊息,是指這個感官不是平常我們最容易留意到的感官知覺,通常會需要其他人的提醒,我們才會留意到這個感官所產生的知覺。像是皮膚的觸覺,平衡覺,或者是動覺等等。
閉上眼睛以後,這些次要感官訊息會變得更為清晰,比如說聽覺變得比平常更敏銳、更容易聞到平常沒有留意到的味道,或者更容易感覺到肉體裡面比較細微的脈動等等。這也通常是我再次意會到:我裡面的聲音比我認識到的更多的那些時刻。
不過從收攝三光的角度來看,這個過程也可以被理解成:原本從視覺投射出去的能量被收回來,並轉移到別的感官知覺上面,這會有點像下面的圖:
📷收攝三光時發生的事(識覺是另外一種較少被談論的知覺)
白話點講,就是視覺被關閉時,我通常會直接開始經驗到其他比較細微的、沒那麼容易留意到的感官知覺。

感官的統合

而再下來,通常會發生的一件事是:感官與感官之間的分界變得模糊
我們通常學習到一種認識論:視覺是視覺,聽覺是聽覺,味覺是味覺等等。這種認識論在說的是單一定向:好像每一個感官之間的分界非常的明顯,並且我們會非常傾向用特定的單一感官來建構這個世界。但其實我們都有那些經驗:想到味道、聽到顏色、嚐到畫面......。
這種感官分界模糊的情形,通常會被感覺成「這個人的邊界好像沒這麼清楚」「這個人看起來好像糊糊的」(附帶一提,邊界、「看起來糊糊的」其實也是另外一種視覺為主導的描述方式)。
這時候就進到了我想描述的感官統合:所有感官是同一的不同展現。
「所有感官都是同一的不同展現?你是說視覺跟觸覺、聽覺和味覺沒有兩樣?」對,我知道這聽起來很像瘋話,可是靜坐到一定深度時,會很容易經驗到感官統合發生。在那個當下,模糊感會浮現出來,知覺與知覺之間的分界會越來越模糊,越來越不清楚。
但是這種模糊是一種全然清晰的模糊,所有元素會變得清晰可見。感官統合可以說是一個過程,同時也可以說是一個過程的展現結果;感官統合會先發生,然後慢慢變得深化(go deepen)。這個深化的過程會讓更多更細微的感官留意到,比如說佛教講的意根,或者一些更細微的、尚未被命名的感官知覺。
感官統合的浮顯不像是一個新狀態,就是從一堆感官變成一個新的感官,而是所有感官都變成一體那種經驗。

建構的打破

這個過程會打破很多我原先賴已建構世界的方式。
什麼叫做原先賴已建構世界的方式?意思是,我對世界的建構建立在下面幾種元素上:
  • 有一些所謂客觀的知道:顏色、空間感、明暗感、聲音、碰觸感...
  • 我對這些客觀的知道有一些評論:我喜歡、我討厭、我聽到這個就想起來...
  • 這些客觀的知道也可能引動某些感覺:恐懼、高興、傷心、喜悅、鬱悶、爽快...
  • 我對這些引動出來的感覺也有某些評論,比如「我怎麼可以這樣想」
我原先對世界的建構,其實建立在「客觀的知道真的是如同我原先認識論所詮釋出來的,感官知覺能夠被分成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意識、平衡、動覺等等,並且建立在這套認識論上,『我』可以被建構出來」這個前提上。
感官統合會挑戰,甚至直接讓我經驗到所謂的世界的不在
這個過程很有趣,稍微紀錄一下。
avatar-img
16會員
28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的路是種人生的冒險。我們偏離了傳統的工作,偏離了有穩定指標的評估方式,並且轉向不確定的懷抱。 這是一條富含非傳統挑戰的道路,諸如推出產品的方式、建立流程、稅務、現實評估,或者在現實中的困境與自己的想像中達到某種平衡的結果。 有些前輩已在前面走過,這個專題則是一個整理,也是一個試著書寫我自己行於此的過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羅大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讀施泰納(Rudlof Steiner,華德福的創始人)在這本書裡講述腦神經系統的內容時,我有一些新的想法出現。這篇文章便是用來記錄與整理這些新的想法。
我們推出一項產品時,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是,我們開始分享我們所知道的事給其他人。
保羅‧賈維斯,《一人公司》 一人公司不將目標設為營利,而是以客戶成功(customer success)來設立目標。所謂客戶成功是指,我們所推出的產品,是為了要解決某位客戶的某些問題,並且真的能解決某些實際上的問題。客戶不會在意我們的產品有多好,只會在意我們的產品能為他們解決多少問題。
榮格學派是個富含複雜意涵的學派,集體潛意識、原形、個體化、人格類型等概念皆出於此學派,並由此延伸出許多不同的深度心理學工作方式。在許多繁複交錯的概念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是羅伯特.強森在《擁抱陰影》一書中所提及的陰影。
保羅‧賈維斯,《一人公司》 與其說一人公司是商業實體(business entity),毋寧更像是一種對於企業思維的替代性思維。
第一次接觸到一人公司的概念,大抵是從我開始從事個人工作之後一年左右開始。那時候覺得,似乎在生意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了某種我無法料想得到的瓶頸,又覺得我對要以一人進行工作,該處理哪些實務面的項目知道得太少。所以我開始想找找看那些創業家是怎麼開始,怎麼宣傳,怎麼在停滯期繼續前進。
在讀施泰納(Rudlof Steiner,華德福的創始人)在這本書裡講述腦神經系統的內容時,我有一些新的想法出現。這篇文章便是用來記錄與整理這些新的想法。
我們推出一項產品時,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是,我們開始分享我們所知道的事給其他人。
保羅‧賈維斯,《一人公司》 一人公司不將目標設為營利,而是以客戶成功(customer success)來設立目標。所謂客戶成功是指,我們所推出的產品,是為了要解決某位客戶的某些問題,並且真的能解決某些實際上的問題。客戶不會在意我們的產品有多好,只會在意我們的產品能為他們解決多少問題。
榮格學派是個富含複雜意涵的學派,集體潛意識、原形、個體化、人格類型等概念皆出於此學派,並由此延伸出許多不同的深度心理學工作方式。在許多繁複交錯的概念中,一個重要的概念是羅伯特.強森在《擁抱陰影》一書中所提及的陰影。
保羅‧賈維斯,《一人公司》 與其說一人公司是商業實體(business entity),毋寧更像是一種對於企業思維的替代性思維。
第一次接觸到一人公司的概念,大抵是從我開始從事個人工作之後一年左右開始。那時候覺得,似乎在生意成長的過程中遇到了某種我無法料想得到的瓶頸,又覺得我對要以一人進行工作,該處理哪些實務面的項目知道得太少。所以我開始想找找看那些創業家是怎麼開始,怎麼宣傳,怎麼在停滯期繼續前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身體的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這五種感覺,平常就像空氣一般自然,很容易覺得習以為常,甚至變得麻木,通常只有在生病、受傷的時候,才會發現他們的重要性。 在五種感官中,如果必須要失去其中一種感覺,你會選擇哪一種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覺察與生活的關係,從『覺察』到『重新選擇回應』的實踐過程,並提出如何運用覺察技巧改變對世界的回應方式,以獲得更輕盈的生活。作者分享了個人覺察筆記,從感受的覺察到重新詮釋回應方式的概念,並以情境例子說明如何提高個人頻率,引導讀者發現覺察的目的和實踐的方法。
凝視某一點會發現它在後退,不停地收縮,一眨眼又恢復原來的樣子,這個世界的原貌是什麼? 當我們凝視某一點時,會發現它好像在後退,甚至在不停地收縮,但一眨眼又恢復原來的樣子。這個現象提醒我們,這個世界的原貌或許並不是我們眼前所見的那樣。 眼睛的錯覺 首先,這個現象可以解釋為眼睛的錯覺。我們的眼睛和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每個人乙太體感知能量的方式都不一樣,我主要是靠感受去偵測的,嗅覺偵測也佔了蠻重的比例,不過,因為比起視覺的感知,這種感受型的方式很不明確,容易讓人懷疑自己......
Thumbnail
觀照不是頭腦的特質,觀照是靈魂、意識的特質,觀照一點都不是一個心理過程。當你觀照的時候,頭腦停止了,當然,在剛開始的時候頭腦會經常介人,開始玩起它的老把戲,於是你忘了觀照;但每當你想起來的時候,不必覺得愧疚或罪惡,只要回到觀照,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觀照你的呼吸,頭腦會慢慢、慢慢地愈來愈少介人。
Thumbnail
打坐/冥想/靜心/禪修 這活動有很多不同的名字 也有很多不同的方法進行 對我來說 這段時光能讓我可以脫離大腦的控制 可能你會疑問,腦袋不是受我們掌控的嗎?
孩子,人的感覺與知覺,就是一種維度的呈現與表徵。你在書中看到的顏色錐形圖,你也可以套用在你們所謂的長寬高的三維數學當中。而第四維並不是時間,而是意識,也就是你們在研究的知覺,心理感覺的歷程。 視覺是你們的肉體運用光的折射的活動現象,撈取並且建築這個世界的其中一種樣貌展現給你們理解的工具。而看到這些
Thumbnail
寫願望清單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我們從念頭開始分析,答案留給你最後去答   一念不覺,就是從你的心,一開始有一個微小的波動或振動,讓你沒有感覺到的頻率。   這個波動的頻率,就像無線電視接收地上波,開始讓電視螢幕,產生了畫面與聲音,讓你感覺到怎麼電視打開了,有好奇的聲音與變化萬千的影像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可是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Thumbnail
身體的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這五種感覺,平常就像空氣一般自然,很容易覺得習以為常,甚至變得麻木,通常只有在生病、受傷的時候,才會發現他們的重要性。 在五種感官中,如果必須要失去其中一種感覺,你會選擇哪一種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覺察與生活的關係,從『覺察』到『重新選擇回應』的實踐過程,並提出如何運用覺察技巧改變對世界的回應方式,以獲得更輕盈的生活。作者分享了個人覺察筆記,從感受的覺察到重新詮釋回應方式的概念,並以情境例子說明如何提高個人頻率,引導讀者發現覺察的目的和實踐的方法。
凝視某一點會發現它在後退,不停地收縮,一眨眼又恢復原來的樣子,這個世界的原貌是什麼? 當我們凝視某一點時,會發現它好像在後退,甚至在不停地收縮,但一眨眼又恢復原來的樣子。這個現象提醒我們,這個世界的原貌或許並不是我們眼前所見的那樣。 眼睛的錯覺 首先,這個現象可以解釋為眼睛的錯覺。我們的眼睛和
我們的心靈在經歷收回投射中,潛意識和意識的位置漸漸分層出來,此刻,我們的Self已經“看見”了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層次—皆為人類意識進化所需而設計的機制,都能夠被彰顯出來,即便這兩者從眼前看來是如此的矛盾相衝、無法被放置在同一個時空裡,然而,就因為如此,人類的物質與神性、內在與外在、意識與潛意識才能有各
每個人乙太體感知能量的方式都不一樣,我主要是靠感受去偵測的,嗅覺偵測也佔了蠻重的比例,不過,因為比起視覺的感知,這種感受型的方式很不明確,容易讓人懷疑自己......
Thumbnail
觀照不是頭腦的特質,觀照是靈魂、意識的特質,觀照一點都不是一個心理過程。當你觀照的時候,頭腦停止了,當然,在剛開始的時候頭腦會經常介人,開始玩起它的老把戲,於是你忘了觀照;但每當你想起來的時候,不必覺得愧疚或罪惡,只要回到觀照,一次又一次地回到觀照你的呼吸,頭腦會慢慢、慢慢地愈來愈少介人。
Thumbnail
打坐/冥想/靜心/禪修 這活動有很多不同的名字 也有很多不同的方法進行 對我來說 這段時光能讓我可以脫離大腦的控制 可能你會疑問,腦袋不是受我們掌控的嗎?
孩子,人的感覺與知覺,就是一種維度的呈現與表徵。你在書中看到的顏色錐形圖,你也可以套用在你們所謂的長寬高的三維數學當中。而第四維並不是時間,而是意識,也就是你們在研究的知覺,心理感覺的歷程。 視覺是你們的肉體運用光的折射的活動現象,撈取並且建築這個世界的其中一種樣貌展現給你們理解的工具。而看到這些
Thumbnail
寫願望清單是好事還是壞事呢?   我們從念頭開始分析,答案留給你最後去答   一念不覺,就是從你的心,一開始有一個微小的波動或振動,讓你沒有感覺到的頻率。   這個波動的頻率,就像無線電視接收地上波,開始讓電視螢幕,產生了畫面與聲音,讓你感覺到怎麼電視打開了,有好奇的聲音與變化萬千的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