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的統合-靜坐時會出現的超越感官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收攝三光

靜坐有一個很常出現的動作,是閉上眼睛。這個動作在內丹道裡,被稱作收攝三光:把散出去的能量收攝回來。

透過閉上眼睛這個動作將外散的能量收攝回來,最直接經驗到是,我們原先賴以架構這個世界的方式停止運作。我們的大腦會透過視覺來建立空間感,比如說遠近、前後、左右、高低、明暗等等;平衡覺與視覺也有直接的關係,視覺會影響我們頸椎自我校正的進行,這除了會影響耳蝸內的淋巴液分布,也會影響三半規管。

視覺正常的人通常會非常傾向透過視覺來建構對這個世界的主要認知,描述世界的方式也容易以視覺為出發點。

當眼睛閉上時,所有視覺影像會被眼簾蓋住-就是那種眼前一片黑的情形。這時候會伴隨一種連帶的情形:其他的感官變得比平常眼睛睜開時更加敏銳

次要感官的訊息開始被更清楚地知覺到

這裡說的次要感官訊息,是指這個感官不是平常我們最容易留意到的感官知覺,通常會需要其他人的提醒,我們才會留意到這個感官所產生的知覺。像是皮膚的觸覺,平衡覺,或者是動覺等等。

閉上眼睛以後,這些次要感官訊息會變得更為清晰,比如說聽覺變得比平常更敏銳、更容易聞到平常沒有留意到的味道,或者更容易感覺到肉體裡面比較細微的脈動等等。這也通常是我再次意會到:我裡面的聲音比我認識到的更多的那些時刻。

不過從收攝三光的角度來看,這個過程也可以被理解成:原本從視覺投射出去的能量被收回來,並轉移到別的感官知覺上面,這會有點像下面的圖:

raw-image

白話點講,就是視覺被關閉時,我通常會直接開始經驗到其他比較細微的、沒那麼容易留意到的感官知覺。

感官的統合

而再下來,通常會發生的一件事是:感官與感官之間的分界變得模糊

我們通常學習到一種認識論:視覺是視覺,聽覺是聽覺,味覺是味覺等等。這種認識論在說的是單一定向:好像每一個感官之間的分界非常的明顯,並且我們會非常傾向用特定的單一感官來建構這個世界。但其實我們都有那些經驗:想到味道、聽到顏色、嚐到畫面......。

這種感官分界模糊的情形,通常會被感覺成「這個人的邊界好像沒這麼清楚」「這個人看起來好像糊糊的」(附帶一提,邊界、「看起來糊糊的」其實也是另外一種視覺為主導的描述方式)。

這時候就進到了我想描述的感官統合:所有感官是同一的不同展現。

「所有感官都是同一的不同展現?你是說視覺跟觸覺、聽覺和味覺沒有兩樣?」對,我知道這聽起來很像瘋話,可是靜坐到一定深度時,會很容易經驗到感官統合發生。在那個當下,模糊感會浮現出來,知覺與知覺之間的分界會越來越模糊,越來越不清楚。

但是這種模糊是一種全然清晰的模糊,所有元素會變得清晰可見。感官統合可以說是一個過程,同時也可以說是一個過程的展現結果;感官統合會先發生,然後慢慢變得深化(go deepen)。這個深化的過程會讓更多更細微的感官留意到,比如說佛教講的意根,或者一些更細微的、尚未被命名的感官知覺。

感官統合的浮顯不像是一個新狀態,就是從一堆感官變成一個新的感官,而是所有感官都變成一體那種經驗。

建構的打破

這個過程會打破很多我原先賴已建構世界的方式。

什麼叫做原先賴已建構世界的方式?意思是,我對世界的建構建立在下面幾種元素上:

  • 有一些所謂客觀的知道:顏色、空間感、明暗感、聲音、碰觸感...
  • 我對這些客觀的知道有一些評論:我喜歡、我討厭、我聽到這個就想起來...
  • 這些客觀的知道也可能引動某些感覺:恐懼、高興、傷心、喜悅、鬱悶、爽快...
  • 我對這些引動出來的感覺也有某些評論,比如「我怎麼可以這樣想」

我原先對世界的建構,其實建立在「客觀的知道真的是如同我原先認識論所詮釋出來的,感官知覺能夠被分成視覺、聽覺、味覺、觸覺、嗅覺、意識、平衡、動覺等等,並且建立在這套認識論上,『我』可以被建構出來」這個前提上。

感官統合會挑戰,甚至直接讓我經驗到所謂的世界的不在

這個過程很有趣,稍微紀錄一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羅大軒的沙龍
17會員
28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的路是種人生的冒險。我們偏離了傳統的工作,偏離了有穩定指標的評估方式,並且轉向不確定的懷抱。 這是一條富含非傳統挑戰的道路,諸如推出產品的方式、建立流程、稅務、現實評估,或者在現實中的困境與自己的想像中達到某種平衡的結果。 有些前輩已在前面走過,這個專題則是一個整理,也是一個試著書寫我自己行於此的過程。
羅大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1/08
戀愛是如此普遍而常見,這件事似乎具有一種呼喚的特性,似乎有一種拉力或渴望存在,讓我們不斷地朝那個地方尋去。我們尋找,卻又會在戀愛可能出現時開始遲疑。戀愛對我們來說似乎是那麼矛盾:我們對此充滿憧憬,裡面卻又似乎充滿矛盾。 羅伯特‧強森的《戀愛中的人》,是一本從榮格取向出發,從崔斯坦和伊索德的故事,來試
Thumbnail
2022/11/08
戀愛是如此普遍而常見,這件事似乎具有一種呼喚的特性,似乎有一種拉力或渴望存在,讓我們不斷地朝那個地方尋去。我們尋找,卻又會在戀愛可能出現時開始遲疑。戀愛對我們來說似乎是那麼矛盾:我們對此充滿憧憬,裡面卻又似乎充滿矛盾。 羅伯特‧強森的《戀愛中的人》,是一本從榮格取向出發,從崔斯坦和伊索德的故事,來試
Thumbnail
2022/07/29
在傳統佛教裡,一種主要鍛鍊注意力的方式是奢摩它(śamatha)。透過帶領者介紹的方式,不同的修驗者大體上在走奢摩它之路時,會經驗到大體上類似的經驗。雖然說這些經驗並不具必然性-亦即,不一定會經驗到這些;然則,這些經驗通常有個出現的次序。 會這樣講,主要與猴子本身的特性有關。
Thumbnail
2022/07/29
在傳統佛教裡,一種主要鍛鍊注意力的方式是奢摩它(śamatha)。透過帶領者介紹的方式,不同的修驗者大體上在走奢摩它之路時,會經驗到大體上類似的經驗。雖然說這些經驗並不具必然性-亦即,不一定會經驗到這些;然則,這些經驗通常有個出現的次序。 會這樣講,主要與猴子本身的特性有關。
Thumbnail
2022/07/18
讓整個情況變得再更複雜一些的因素是,追逐快樂或開心的行為,常常伴隨著「希望能透過這種方式,好讓自己不用去感覺那些過往的煩躁、苦痛與不適」。我們生命中好像已經有太多的苦難、哀痛、苦痛與心碎。這些過往太過沉重,至少我們透過某些方式,還能夠暫時從這些苦痛與心碎中脫身一會。 喜悅似乎是我們遺忘許久的神話。
Thumbnail
2022/07/18
讓整個情況變得再更複雜一些的因素是,追逐快樂或開心的行為,常常伴隨著「希望能透過這種方式,好讓自己不用去感覺那些過往的煩躁、苦痛與不適」。我們生命中好像已經有太多的苦難、哀痛、苦痛與心碎。這些過往太過沉重,至少我們透過某些方式,還能夠暫時從這些苦痛與心碎中脫身一會。 喜悅似乎是我們遺忘許久的神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當我們注視著世界時,實際上是在窺視我們的心靈。這個觀點可以從科學和神秘兩種角度來理解。科學的觀點認為,無論外在世界如何,我們透過感官接收到的信息會被大腦解釋,然後在我們的心靈中創造出我們所觀察到的事物。 眼睛被形容為通向世界的窗戶,但這一觀點可能存在著一個假設。隨著我們接受更多教育,我們或許會無意識
Thumbnail
當我們注視著世界時,實際上是在窺視我們的心靈。這個觀點可以從科學和神秘兩種角度來理解。科學的觀點認為,無論外在世界如何,我們透過感官接收到的信息會被大腦解釋,然後在我們的心靈中創造出我們所觀察到的事物。 眼睛被形容為通向世界的窗戶,但這一觀點可能存在著一個假設。隨著我們接受更多教育,我們或許會無意識
Thumbnail
不實在的現實:演化如何隱藏真相,塑造我們的時空知覺 作者認為萬物都是一種意識體,沒有客觀物理事物的存在。
Thumbnail
不實在的現實:演化如何隱藏真相,塑造我們的時空知覺 作者認為萬物都是一種意識體,沒有客觀物理事物的存在。
Thumbnail
透過感官,將任何資訊傳遞到大腦,產生感觸,產生我們認識的世界,每個人感觸不同,每個人的經驗體悟不同,以為的世界其實不同,我們都是在瞎子摸象 《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Thumbnail
透過感官,將任何資訊傳遞到大腦,產生感觸,產生我們認識的世界,每個人感觸不同,每個人的經驗體悟不同,以為的世界其實不同,我們都是在瞎子摸象 《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Thumbnail
所謂觀想,即是合攏雙眼,不觀不想,任由身在虛空,用心感受,如此一切該發生之事皆會發生,一切心念將有問必答。
Thumbnail
所謂觀想,即是合攏雙眼,不觀不想,任由身在虛空,用心感受,如此一切該發生之事皆會發生,一切心念將有問必答。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眼睛是靈魂之窗,也都知道透過觀察對方的眼晴就可以知道對方內心的真實想法,但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究竟要怎麼觀察,要注意什麼地方,而且一直盯著對方的眼睛看真的超尷尬的欸。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眼睛是靈魂之窗,也都知道透過觀察對方的眼晴就可以知道對方內心的真實想法,但從來沒有人告訴我們究竟要怎麼觀察,要注意什麼地方,而且一直盯著對方的眼睛看真的超尷尬的欸。
Thumbnail
每個人看出去的世界 都必然不會一樣 除了最基本 五官感受到的光線,觸覺 到更形而上的 “氣” 場 甚至是靈魂此次來的目的 還有各種由經驗,預設立場 所構成的天然濾鏡 感光 就某種程度來說,一個人的感官系統,決定了他看出去的世界,長什麼樣 有種研究提出,眼睛看見外界 或許,不是單純的「看見」 而是光透
Thumbnail
每個人看出去的世界 都必然不會一樣 除了最基本 五官感受到的光線,觸覺 到更形而上的 “氣” 場 甚至是靈魂此次來的目的 還有各種由經驗,預設立場 所構成的天然濾鏡 感光 就某種程度來說,一個人的感官系統,決定了他看出去的世界,長什麼樣 有種研究提出,眼睛看見外界 或許,不是單純的「看見」 而是光透
Thumbnail
靜坐有一個很常出現的動作,是閉上眼睛。這個動作在內丹道裡,被稱作收攝三光:把散出去的能量收攝回來。 視覺正常的人通常會非常傾向透過視覺來建構對這個世界的主要認知,描述世界的方式也容易以視覺為出發點。 白話點講,就是視覺被關閉時,我通常會直接開始經驗到其他比較細微的、沒那麼容易留意到的感官知覺。
Thumbnail
靜坐有一個很常出現的動作,是閉上眼睛。這個動作在內丹道裡,被稱作收攝三光:把散出去的能量收攝回來。 視覺正常的人通常會非常傾向透過視覺來建構對這個世界的主要認知,描述世界的方式也容易以視覺為出發點。 白話點講,就是視覺被關閉時,我通常會直接開始經驗到其他比較細微的、沒那麼容易留意到的感官知覺。
Thumbnail
修煉當下的力量是我在2017年經歷一連串的神秘啟靈經驗之後,第一本接觸的靈性實修書,他讓我破解了,也同時還在闖關所有頭腦在跟我玩的把戲。今年六月開始實修昆達里尼瑜伽,明顯地感受到自身能量的穩定與穩固,從緊縮向內的習慣逐漸向外擴展開來,感覺體內的傢俱、景觀裝修全部都重新升級了一番,窗明几淨的,尤以身
Thumbnail
修煉當下的力量是我在2017年經歷一連串的神秘啟靈經驗之後,第一本接觸的靈性實修書,他讓我破解了,也同時還在闖關所有頭腦在跟我玩的把戲。今年六月開始實修昆達里尼瑜伽,明顯地感受到自身能量的穩定與穩固,從緊縮向內的習慣逐漸向外擴展開來,感覺體內的傢俱、景觀裝修全部都重新升級了一番,窗明几淨的,尤以身
Thumbnail
這兩天開始接觸繪畫理論,試圖理解透視法了解空間概念的本質之後(空間是減法視角的世界,以前我空間概念、準確度很差,就是因為不知道可以用減法、幾何的方式來看待世界)突然學生時代無法理解的數學問題突然懂了,數學的魅力與迷人之處也漸漸得以被自己看見。 然後頭腦就開始星爆。發現原來世界是長這樣的,我竟然以前
Thumbnail
這兩天開始接觸繪畫理論,試圖理解透視法了解空間概念的本質之後(空間是減法視角的世界,以前我空間概念、準確度很差,就是因為不知道可以用減法、幾何的方式來看待世界)突然學生時代無法理解的數學問題突然懂了,數學的魅力與迷人之處也漸漸得以被自己看見。 然後頭腦就開始星爆。發現原來世界是長這樣的,我竟然以前
Thumbnail
「以上詮釋,可以貫徹全篇」的意思是-關於「眼識自性」的詮釋邏輯和概念結構,同樣適用於此篇其他感官意識的詮解。
Thumbnail
「以上詮釋,可以貫徹全篇」的意思是-關於「眼識自性」的詮釋邏輯和概念結構,同樣適用於此篇其他感官意識的詮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