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何則文:活用正向思考,消滅職場中的小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都可以保持正向,我覺得很大一個關鍵是,我有一個處世原則,我會稱他為「假定善意推斷」,就是不管遇到什麼情況,先假設對方的出發點為善意,這也我在工作中學到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有這樣的心態,其實很多問題都能迎刃而解,甚至事先避免發生。常常人們遇到批評時,常常會直接腦中默認成「對自己的攻擊」。
大多數人為了避免自己的自我價值受到貶損,會進行防衛甚至反擊,來證明自己並非不好。
這個防衛可能的形式可能是「怪罪他人」,或者合理化自己行為,或者對對方進行人身攻擊的反擊,比如「你也怎樣怎樣,沒資格批評我」。

思考事情本質

這樣如此的溝通就會變成無效的溝通。很多甚至會因此害怕衝突,或害怕被指責,而不願把情況說出或隱瞞。我覺得這時候可以換個角度思考,就是問題被指出時,真的是壞事情嗎?或許感覺自己做錯事很丟臉,但知道自己的狀況,其實本質上是好事情,這樣才知道調整的方向。
舉個例子,假設小朋友在練體育,教練指出姿勢不對,要求改正時,這時候這個小運動員應該覺得丟臉而不爽教練嗎?不會,他應該要很高興,因為他知道教練的出發點是好的,是要讓自己知道原先沒意識到的問題,然後按照教練的建議立刻改進,調整後,他可以因此跑更快、跳更遠。
那為什麼我們從這個例子來看,會覺得很正常,應用在日常生活與人相處,或者職場上向上或團隊協作卻很難有這樣想法呢。因為許多人會潛意識認為,稱讚才是好的,批評是負面的。被指出錯誤是丟臉的,所以指出自己錯誤的人是想讓自己出糗,出發點是壞的,腦中自動判別為壞人,因而進行反抗。
但如果我們對於批評,都先假定對方為善意,事情就會完全不同的走向。這樣的批評會轉換為自己可以成長的空間,也就是會認知到對方其實是「希望自己更好」,甚至他的態度即便較兇,也可能是基於「對自己的期待」高於自己表現,所以有「恨鐵不成鋼」的情緒。

敢說你問題的都是貴人

我認為,任何會直接當面指出我們不足跟問題的人,都是「貴人」。華人其實還是比較鄉愿的,通常怕得罪人,為了維護關係,所以當面不敢講,私下才在那邊亂噴、亂傳。但我這個人就會反過來,如果我對誰有意見看法,我一定當面去找他講,因為這樣才對事情有幫助(但這樣也容易得罪人就是了),依此類推,願意當面說出我問題的,也才是真正想解決問題的人,才是能深交的人。
我會有這樣的思維,一部分也是來自我職場的許多Mentor。我人生第一個導師Vicky就是一個講話非常直接的人。每次都是一針見血毫不留情地指出我的問題。有次在HR的全球的大會報告我們內部研發的人資系統進度,結束的時候我還志得意滿。結果老闆直接跟我說:「Wenzel你講話太快了,根本沒有人聽得懂你在講什麼,這場簡報其實沒有很成功。」這種模式一開始我也會有點不爽,但後來想想,要是我不知道自己情況,我下一次怎樣調整改進呢?
一般的人都喜歡掌聲,給掌聲其實很容易,就拍拍手說你好棒棒誰都可以,但願意直面說出你問題,反而才需要更多勇氣。這時候我常常想到唐太宗跟魏增的故事,如果我因為別人的當面批評指教而生氣,那跟歷史上諸多昏君有什麼不一樣呢?世界上沒有人是完人,大家都有不足,認知到自己不足才是好事。

自信來自於知道自己的不足

很多人都知道我是很有自信的人,但也很多人跟我問,我是怎樣雖然有自信卻不讓人討厭。因為我的自信在於「跟自己比較」,我相信每一天我都能比過去更好。而自傲則是誤以為自己比別人更強,對他人鄙視貶低。
我的自信的另一面就是,我相信我有不斷的成長空間,這些空間讓我感到興奮,因為讓我能看到自己進步的方向跟可能。如果已經頂天了,那人生這場遊戲也等於全破了阿,但不可能有全破的一天。這同時也是意識到自己是永遠「不足」的,然後因為這個不足的空間,相信自己能不斷往上跨越他,成為更好更強的人。但面對這個不足,很多人是用「減法」在看,覺得自己離自己理想狀態有一定差距,所以是沒有價值的,感到失落跟懊惱。甚至會「遷怒」那些指出自己真實狀態的人。

相信世界的好

如果換種思維,那問題就會反轉,成為助益。也就是因為我知道我有不足,所以我也知道我有成長空間,我相信自己能不斷成長,邁向自己希望的樣式。而指出我的現狀跟不足的人,正在幫助我在這塊道路更加茁壯。他們的批評指教,都是在幫助我。也有人跟我請教,為什麼感覺我這麼幸運能遇到很多貴人,職場上跟社群上很多人都願意幫助我,是怎麼做到的?我覺得這非常簡單,就是你先假設所有人都對你是善意出發,把所有人都先當貴人,那自然你的世界中,就沒有小人了。
但這個善意假設推斷還是有前提的,這個前提就是對方是跟你有強連結的人,他是認識你有密切接觸的人,他是跟你合作過的人。如果那些在不了解你情況下亂批評的,比如你們根本沒見過面或不熟,或者單純網路上鄉民亂噴,或者同行的競爭對手的抹黑,那千萬不要有自虐傾向的以為人家是對你好。至於有沒有可能遇到一些真的要搞你的王八蛋?
有可能,但真正要搞你的人,反而比較會是笑裡藏刀的笑面虎,表面跟你哈哈哈,私底下才桶人一刀。所以對我來說,願意直接講出對我真實看法的人,都是好人。被當面指出問題,也是好事情。如果用這樣「假定善意推斷」的處世原則,我覺得在跟人溝通跟互動之間,就會少很多不必要的誤會跟衝突,同時自己看待世界也會更加正向。也才更有機會不斷成長茁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01會員
48內容數
這是為了推廣職涯探索而發起的一個公益寫作計畫,將跟你分享未來時代下成就更好人生的方法。有效率的高效學習與產出、個人品牌建立 、求職與職場必備軟硬技能、演說寫作與社群經營的獨門內功心法 等等,我將用自身經驗與理論,告訴你怎樣可以把熱情發展成專業,透過專業獲得多元收入。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Ho Tsik Bu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工智能的應用,被許多人視為未來人類生存的機會與威脅。也有很多人害怕,人工智能越來越聰明,未來將取代許多人的工作。當機器越來越會思考,人的優勢與價值到底在哪呢?這的確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人類為什麼會成為這個地球的主宰者,在於人類有社群的特質。這個社群的特質,會讓人能夠⋯⋯
杜維克研究兒童跟成人發展多年,發現不論是智能或性格,都不是根深蒂固、不能改變的。她的研究發現,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可能性,與其未來發展的成果有直接的正相關性,簡單的說就是「你認為自己如何,就如何了」。
但是我們聽過一句話:「興趣不能當飯吃」。怎樣可以讓它變成能夠轉化成實際價值的方案?最重要一點,我們要知道的就是它必須是一個專業價值的技能,很簡單的說,我們要知道一件事情。任何的興趣跟熱情,要透過不斷的練習,讓你在這個領域成為一個佼佼者。
傳統被認為數位轉型不成功的日本企業,就在疫情中被迫加速推進數位化進程。在新冠肺炎之前,許多日本企業仍使用老式的傳真機作為訊息交換的工具,許多文書表單仍習慣使用傳統紙本,也習慣面對面拜訪客戶與會談。但疫情下,數位化轉型迫在眉睫...
人工智能的應用,被許多人視為未來人類生存的機會與威脅。也有很多人害怕,人工智能越來越聰明,未來將取代許多人的工作。當機器越來越會思考,人的優勢與價值到底在哪呢?這的確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人類為什麼會成為這個地球的主宰者,在於人類有社群的特質。這個社群的特質,會讓人能夠⋯⋯
杜維克研究兒童跟成人發展多年,發現不論是智能或性格,都不是根深蒂固、不能改變的。她的研究發現,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可能性,與其未來發展的成果有直接的正相關性,簡單的說就是「你認為自己如何,就如何了」。
但是我們聽過一句話:「興趣不能當飯吃」。怎樣可以讓它變成能夠轉化成實際價值的方案?最重要一點,我們要知道的就是它必須是一個專業價值的技能,很簡單的說,我們要知道一件事情。任何的興趣跟熱情,要透過不斷的練習,讓你在這個領域成為一個佼佼者。
傳統被認為數位轉型不成功的日本企業,就在疫情中被迫加速推進數位化進程。在新冠肺炎之前,許多日本企業仍使用老式的傳真機作為訊息交換的工具,許多文書表單仍習慣使用傳統紙本,也習慣面對面拜訪客戶與會談。但疫情下,數位化轉型迫在眉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如果說不該用是非對錯、善惡去定義任何人。那麼該如何分善什麼是對的環境、對的人。既然不該有二元對立存在,我們接觸的人、所處的環境應該就是所謂的「有益於我」的。「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內心的疑惑。 一切都來自於自己如何看待身邊的人、事、物。分別心也是由既定存在的價值觀形成的。在自己的
Thumbnail
覺得自己為何要被人這樣對待? 很委屈、很生氣、很傷心難過,對與錯和前因後果都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有理說不清..是因為各站各的理, 我無法控制別人,只能全心全意的放在我自己上, 因為這個人根本不值得占據我的心理、影響到我本來的心境。
「是不是我真的哪裡不好、為什麼我這麼衰?那個前輩就這麼當眾指著我破口大罵還對我主管說我態度不好、連我主管都傻眼,只因為我沒有完全照著他意思做事...」 「朋友都說我太和善,我果然還是得學著不要這麼善良...」 要在競爭激烈的地方堅持善良品行確實很困難,所以花點時間心力挑選一個讓自己可以...
你覺得正面思考好,還是負面思考好? 我天生開朗,正面思考,以前我總認為正面思考的人比較"好",所以一直維持著這樣的思維模式。後來因為工作關係上過很多課程,記得有一位講師上課時,詢問大家,你覺得你是正面思考的人,還是負面思考的人?我當然想都沒想就舉手正面的那一方,我以為我的同事大部分都是正面思考的人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好人病可能成為一種心理疾病,讓人在人際互動中過度迎合他人,背離了自己的需求。這本書提供了七步驟解決方案,讓人找到解決好人病的可能性,以及建立健康且平等的人際關係。該書通過導讀者個人反思並提供了行動計劃,旨在幫助讀者找回自我,建立更積極的自我價值觀。
Thumbnail
因為對自己嚴格要求高標準,覺得事情做好是應該的,比起讚美自己更喜歡找到缺點改進,要求自己沒有不對,甚至可因此獲得很好結果,只是很容易把這嚴格標準,也投射在別人身上。 會覺得對方怎麼做不到這點小事,這想法是把自己當主角,自我出發的對話,雙方當然不會感到愉悅。 學會不將自己的標準與價值觀,強加於
透過「明明可以更好」將理想投射之後,當接受到對方是在將更強大的力量,形成故事以便溫暖地給予時,才發現,原來我已經活在對方更好的世界裡。
近來發現有些人可能會用一個詞來形容我這個人:一個精緻利己主義者。 我也不否認,我是個很現實的人,很多事情我會類似用一個稱重的方式去衡量,這樣也給我省去非常多的麻煩,再也不會因為重感情而被佔便宜吃虧。 雖然我最近才很驚訝的發現,其實我沒有真的吃過任何虧,以前的哭訴都只是一時難過而已,可能是這套系統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可能學會用批評的方式來回饋他人,而這種習慣不僅傷害了別人,也讓自己承受痛苦。藉由反思與探索,我學會了以建設性的方式來回應他人,而非以牙還牙。這篇文章分享了我的體悟與實踐,希望打破批評的循環,促進一個更有愛的社會。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如果說不該用是非對錯、善惡去定義任何人。那麼該如何分善什麼是對的環境、對的人。既然不該有二元對立存在,我們接觸的人、所處的環境應該就是所謂的「有益於我」的。「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很好的詮釋了內心的疑惑。 一切都來自於自己如何看待身邊的人、事、物。分別心也是由既定存在的價值觀形成的。在自己的
Thumbnail
覺得自己為何要被人這樣對待? 很委屈、很生氣、很傷心難過,對與錯和前因後果都不是那麼重要, 畢竟有理說不清..是因為各站各的理, 我無法控制別人,只能全心全意的放在我自己上, 因為這個人根本不值得占據我的心理、影響到我本來的心境。
「是不是我真的哪裡不好、為什麼我這麼衰?那個前輩就這麼當眾指著我破口大罵還對我主管說我態度不好、連我主管都傻眼,只因為我沒有完全照著他意思做事...」 「朋友都說我太和善,我果然還是得學著不要這麼善良...」 要在競爭激烈的地方堅持善良品行確實很困難,所以花點時間心力挑選一個讓自己可以...
你覺得正面思考好,還是負面思考好? 我天生開朗,正面思考,以前我總認為正面思考的人比較"好",所以一直維持著這樣的思維模式。後來因為工作關係上過很多課程,記得有一位講師上課時,詢問大家,你覺得你是正面思考的人,還是負面思考的人?我當然想都沒想就舉手正面的那一方,我以為我的同事大部分都是正面思考的人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好人病可能成為一種心理疾病,讓人在人際互動中過度迎合他人,背離了自己的需求。這本書提供了七步驟解決方案,讓人找到解決好人病的可能性,以及建立健康且平等的人際關係。該書通過導讀者個人反思並提供了行動計劃,旨在幫助讀者找回自我,建立更積極的自我價值觀。
Thumbnail
因為對自己嚴格要求高標準,覺得事情做好是應該的,比起讚美自己更喜歡找到缺點改進,要求自己沒有不對,甚至可因此獲得很好結果,只是很容易把這嚴格標準,也投射在別人身上。 會覺得對方怎麼做不到這點小事,這想法是把自己當主角,自我出發的對話,雙方當然不會感到愉悅。 學會不將自己的標準與價值觀,強加於
透過「明明可以更好」將理想投射之後,當接受到對方是在將更強大的力量,形成故事以便溫暖地給予時,才發現,原來我已經活在對方更好的世界裡。
近來發現有些人可能會用一個詞來形容我這個人:一個精緻利己主義者。 我也不否認,我是個很現實的人,很多事情我會類似用一個稱重的方式去衡量,這樣也給我省去非常多的麻煩,再也不會因為重感情而被佔便宜吃虧。 雖然我最近才很驚訝的發現,其實我沒有真的吃過任何虧,以前的哭訴都只是一時難過而已,可能是這套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