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離職的標準不難。看看離開的同事,是好還是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判斷在職的企業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聽外面的人說、也可以裡面的員工說,通常外面說裡面的好,裡面的說外面的不懂,最好的方式,就去看看過去的同事,離開公司後的樣貌,他們是不是過得更好、更神采奕奕了,還是生活品質下滑、負面情緒纏身,他們會給你最好的答案,而且通通會寫在FB、IG上,昭告天下。

若要釐清環境的差異性,有幾個方式去做判斷基礎

首先是薪資上的差異,換了一個工作,薪水條件有沒有提升,還是持平、稍微降低,這個通常比較難得到直接的答案,除非當事人與自己有不錯的交情,不然頂多就是得到一個籠統的回答。

比之前好一點,或是跟之前差不多,這兩句話就可以分辨出好壞了,好一點,基本上不會比之前差,若說了差不多,大多是安慰自己的口吻,其實就是沒有當初來的好,但不想其他人知道,轉換個圓融的說法。

其次的是生活品質的變化,有些工作雖然待遇高,但幾乎沒有生活品質而言,

這點可以從私領域的自媒體去觀察,看看離職後的生活是不是變得更活躍了,更多出遊的分享,更多的生活樣貌曝光。還是變得沒有以前來的樂觀,心情文變多了,總想著過去的美好。

看看那些離開的同事過的是不是比以前更好了,看看那些讓他們變得快樂的原因,是不是同樣也是你追求的內容,或許錢變多了,又或許生活壓力變小了,每個人快樂的來源都不同,面對壓力的程度也不同,沒辦法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只有你自己的感受才是真的。

我們總是放大了外面的好,忘了原本擁有的優勢,仔細想想、評估看看,高薪的工作是不是真的就是你要的,但別忘了壓力也不同。

薪資少了,會比較不開心嗎,還是反而擁有了更多自己的時間與生活空間,兩者之間沒有衡量標準,別被社會衡量的標準所影響,許多人扛著企業的高階主管頭銜,卻過得沒有比你來的快樂,先找到自己生活與工作的核心價值,才有辦法決定哪個才是你的下一個目標。

排除自我主觀的想法,多觀察其他同事離開後的狀態,大數法則會告訴你,從這個企業出去的員工優秀程度如何,未來的你也大概會是這個樣子,趁還沒走到轉職的階段,把欠缺的技能補上,或許不到最好,但起碼不是白紙一張。

離職不是壞事,是認清自己的重要時刻,有的人越換越好,有些人則越換越差,差別在於是否善用這些關鍵時刻去做點改變。

每轉換一次,就累積一點成效,數次的轉職後,這些差異性會滾動累積,成為市場評斷一個人的職場價值。

職場轉換,要在最巔峰的狀態

認清自己目前正處於哪個階段,若在最巔峰、最輝煌的狀態上,選擇轉換跑道,會有許多的市場機會。將職場轉換的規畫藍圖放在心中,在最顛峰的狀態上進行,會讓你得到更好的效益,通常也會更為順利。千萬不要走到無路可退時,才開始評估這個選項,求職市場不會給你太好的臉色看。

沒有人可以永遠保持在最好的狀態,隨時觀測自己的職場現狀,了解自己的優劣勢與機會。在低潮時,保持穩定、減少決策,找到突穿現況的方法,也降低錯誤評估的可能,或許你認為自身具有相當的競爭優勢,但實際的市場機會不一定會給你對等的回饋,錯誤的決策,會讓自己身陷泥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葛捷思品牌經營學的沙龍
153會員
273內容數
職場嘛,就是一個賺錢生活的地方,沒這麼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去說服我們該怎麼做,決定要怎麼做的只有自己。 老闆的思維在我們身上不一定有效,誰說每個人都嚮往當著大老闆的生活,其實你的日子通常比這些人更精采,我們,只是不想炫耀。
2025/04/23
在職場上,每個人也都是一路經歷各種考驗跟磨難,合理跟不合理,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要能熬得過,才能達成成就。這些成就,會成為自己未來在職場上的判斷標準,誰真誠、誰有實力,又是誰唬爛、誰阿諛奉承,未來都很難逃出自己的觀察,看破不說破,是我們成為大人後的溫暖。
Thumbnail
2025/04/23
在職場上,每個人也都是一路經歷各種考驗跟磨難,合理跟不合理,都不是重點,重點是要能熬得過,才能達成成就。這些成就,會成為自己未來在職場上的判斷標準,誰真誠、誰有實力,又是誰唬爛、誰阿諛奉承,未來都很難逃出自己的觀察,看破不說破,是我們成為大人後的溫暖。
Thumbnail
2025/03/31
現在的職場環境,不太適合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若單一薪資收入夠高,或許可以孤注一擲,拚個幾年就閃人脫身。 愛把共體時艱、草創時期放在嘴邊的企業,或拿分潤股權的大餅來當員工努力的目標。還是先顧好自己,談到應得的薪酬,拿到該有的獎金。所謂的股權分配、激勵制度,通常都不會實現,抑或是被稀釋到很無感。
Thumbnail
2025/03/31
現在的職場環境,不太適合把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若單一薪資收入夠高,或許可以孤注一擲,拚個幾年就閃人脫身。 愛把共體時艱、草創時期放在嘴邊的企業,或拿分潤股權的大餅來當員工努力的目標。還是先顧好自己,談到應得的薪酬,拿到該有的獎金。所謂的股權分配、激勵制度,通常都不會實現,抑或是被稀釋到很無感。
Thumbnail
2025/02/18
回頭看看自己在職場一路上的軌跡,想想,曾幾何時,被看好過? 年輕人爛草莓,抗壓性不足,有點成績了,不免得到只是運氣好矇到了的評價。 第一次找工作、第一次面試、第一次到職、第一次換工作,每一個過程都歷歷在目,哪怕到現在過了快20年,都忘不了當初的心情,無論好與不好,都是永遠的記憶,我相信,你也是。
Thumbnail
2025/02/18
回頭看看自己在職場一路上的軌跡,想想,曾幾何時,被看好過? 年輕人爛草莓,抗壓性不足,有點成績了,不免得到只是運氣好矇到了的評價。 第一次找工作、第一次面試、第一次到職、第一次換工作,每一個過程都歷歷在目,哪怕到現在過了快20年,都忘不了當初的心情,無論好與不好,都是永遠的記憶,我相信,你也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好想離職……」你有過這個念頭嗎? 近幾個月以來,同事陸續提出了辭呈,有人是為了創業,有人是為了準備國家考試,也有些人是對於現況感到不滿意,儘管抱持著祝福的心,感性上還是難免失落。 隨著物價不斷跳漲,薪水卻幾乎沒有調整,錢包變薄了,心也委屈了。 離職從來不是一件壞事,然而,在選擇離開一段職場之前,我
Thumbnail
「好想離職……」你有過這個念頭嗎? 近幾個月以來,同事陸續提出了辭呈,有人是為了創業,有人是為了準備國家考試,也有些人是對於現況感到不滿意,儘管抱持著祝福的心,感性上還是難免失落。 隨著物價不斷跳漲,薪水卻幾乎沒有調整,錢包變薄了,心也委屈了。 離職從來不是一件壞事,然而,在選擇離開一段職場之前,我
Thumbnail
經過瘋狂的十天連假後,接下來最大的社群活動,大概就是上班族開始「找工作」的戲碼。 好不容易領到了忍耐一整年的遮羞費,終於可以抬頭挺胸,拿著離職申請書走到老闆的辦公桌旁,用力一扔,「老闆,那個…不好意思…,我家裡有點狀況,可能必須先離開了,但是我真的很喜歡這裡,更感謝老闆與公司的栽培」。
Thumbnail
經過瘋狂的十天連假後,接下來最大的社群活動,大概就是上班族開始「找工作」的戲碼。 好不容易領到了忍耐一整年的遮羞費,終於可以抬頭挺胸,拿著離職申請書走到老闆的辦公桌旁,用力一扔,「老闆,那個…不好意思…,我家裡有點狀況,可能必須先離開了,但是我真的很喜歡這裡,更感謝老闆與公司的栽培」。
Thumbnail
上半年其中一個盛大的事件就是畢業季啦。越接近畢業季,各場校園徵才說明會跟就業博覽會就開始開跑了。每家公司都卯足全力宣傳自家公司的好,但招募宣傳的內容和真實狀況符合度到底有多少呢? 內部的團隊又有各自的風格,到底要怎麼在實際加入前先知已知彼? 這篇就提供幾個判斷的方式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上半年其中一個盛大的事件就是畢業季啦。越接近畢業季,各場校園徵才說明會跟就業博覽會就開始開跑了。每家公司都卯足全力宣傳自家公司的好,但招募宣傳的內容和真實狀況符合度到底有多少呢? 內部的團隊又有各自的風格,到底要怎麼在實際加入前先知已知彼? 這篇就提供幾個判斷的方式給大家參考!
Thumbnail
2-3月的年後轉職潮、跟6月畢業生一起找工作的畢業季,我相信很多人不管是轉職或是單純離職,心裡都會有點害怕被扣上抗壓性不足、草莓族的大帽子🎩 不過我覺得以下情況,離開有毒的環境才是治療自己的開始⭕ 這樣想好了,現在你的角色是幫公司"打工",真的不需承擔這些風險🤔 情況三和四,請看以下:
Thumbnail
2-3月的年後轉職潮、跟6月畢業生一起找工作的畢業季,我相信很多人不管是轉職或是單純離職,心裡都會有點害怕被扣上抗壓性不足、草莓族的大帽子🎩 不過我覺得以下情況,離開有毒的環境才是治療自己的開始⭕ 這樣想好了,現在你的角色是幫公司"打工",真的不需承擔這些風險🤔 情況三和四,請看以下:
Thumbnail
找新工作時,該好好思考的三個問題 [公司的規模重要嗎?] [薪水與福利的問題] [行業的選擇]
Thumbnail
找新工作時,該好好思考的三個問題 [公司的規模重要嗎?] [薪水與福利的問題] [行業的選擇]
Thumbnail
大缺工時代,人人都很容易找到工作。但求職者該如何善用大缺工時代,為自己的職涯建立有意義的經驗呢?該如何做出好選擇,讓每次異動都不只是薪酬進階,更是職涯進階呢? 身為招募者,也身為三不五十就會被獵頭找來問意願的受僱者,我想分享一點自己的觀察。
Thumbnail
大缺工時代,人人都很容易找到工作。但求職者該如何善用大缺工時代,為自己的職涯建立有意義的經驗呢?該如何做出好選擇,讓每次異動都不只是薪酬進階,更是職涯進階呢? 身為招募者,也身為三不五十就會被獵頭找來問意願的受僱者,我想分享一點自己的觀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