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離職的標準不難。看看離開的同事,是好還是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判斷在職的企業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聽外面的人說、也可以裡面的員工說,通常外面說裡面的好,裡面的說外面的不懂,最好的方式,就去看看過去的同事,離開公司後的樣貌,他們是不是過得更好、更神采奕奕了,還是生活品質下滑、負面情緒纏身,他們會給你最好的答案,而且通通會寫在FB、IG上,昭告天下。
若要釐清環境的差異性,有幾個方式去做判斷基礎
首先是薪資上的差異,換了一個工作,薪水條件有沒有提升,還是持平、稍微降低,這個通常比較難得到直接的答案,除非當事人與自己有不錯的交情,不然頂多就是得到一個籠統的回答。
比之前好一點,或是跟之前差不多,這兩句話就可以分辨出好壞了,好一點,基本上不會比之前差,若說了差不多,大多是安慰自己的口吻,其實就是沒有當初來的好,但不想其他人知道,轉換個圓融的說法。
其次的是生活品質的變化,有些工作雖然待遇高,但幾乎沒有生活品質而言,
這點可以從私領域的自媒體去觀察,看看離職後的生活是不是變得更活躍了,更多出遊的分享,更多的生活樣貌曝光。還是變得沒有以前來的樂觀,心情文變多了,總想著過去的美好。
看看那些離開的同事過的是不是比以前更好了,看看那些讓他們變得快樂的原因,是不是同樣也是你追求的內容,或許錢變多了,又或許生活壓力變小了,每個人快樂的來源都不同,面對壓力的程度也不同,沒辦法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只有你自己的感受才是真的。
我們總是放大了外面的好,忘了原本擁有的優勢,仔細想想、評估看看,高薪的工作是不是真的就是你要的,但別忘了壓力也不同。
薪資少了,會比較不開心嗎,還是反而擁有了更多自己的時間與生活空間,兩者之間沒有衡量標準,別被社會衡量的標準所影響,許多人扛著企業的高階主管頭銜,卻過得沒有比你來的快樂,先找到自己生活與工作的核心價值,才有辦法決定哪個才是你的下一個目標。
排除自我主觀的想法,多觀察其他同事離開後的狀態,大數法則會告訴你,從這個企業出去的員工優秀程度如何,未來的你也大概會是這個樣子,趁還沒走到轉職的階段,把欠缺的技能補上,或許不到最好,但起碼不是白紙一張。
離職不是壞事,是認清自己的重要時刻,有的人越換越好,有些人則越換越差,差別在於是否善用這些關鍵時刻去做點改變。
每轉換一次,就累積一點成效,數次的轉職後,這些差異性會滾動累積,成為市場評斷一個人的職場價值。
職場轉換,要在最巔峰的狀態
認清自己目前正處於哪個階段,若在最巔峰、最輝煌的狀態上,選擇轉換跑道,會有許多的市場機會。將職場轉換的規畫藍圖放在心中,在最顛峰的狀態上進行,會讓你得到更好的效益,通常也會更為順利。千萬不要走到無路可退時,才開始評估這個選項,求職市場不會給你太好的臉色看。
沒有人可以永遠保持在最好的狀態,隨時觀測自己的職場現狀,了解自己的優劣勢與機會。在低潮時,保持穩定、減少決策,找到突穿現況的方法,也降低錯誤評估的可能,或許你認為自身具有相當的競爭優勢,但實際的市場機會不一定會給你對等的回饋,錯誤的決策,會讓自己身陷泥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職場嘛,就是一個賺錢生活的地方,沒這麼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去說服我們該怎麼做,決定要怎麼做的只有自己。 老闆的思維在我們身上不一定有效,誰說每個人都嚮往當著大老闆的生活,其實你的日子通常比這些人更精采,我們,只是不想炫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每一段的努力都少不了身旁的夥伴,這是職場上最珍貴的回憶與經歷,尤其剛出社會,或是仍在基層奮鬥的階段,是最容易累積這樣的特殊情誼。 當年資越深、職位越高時,責任重了、競爭目標更明確了,每一個決定帶來的利益也越來越多,所有的人際交流上都會蒙上一層面紗,讓人霧裡看花,不僅保護自己,也盡量不讓人看穿底牌。
巴菲特的投資法則不見得適合你 身邊常常有人在討論,你的理想工作是甚麼? 其實答案很簡單,我的理想就是不用工作。我想這個答案是所有人都認同的答案,但除非中樂透,否則也不太可能達成。 
每當我們到了一個新環境、新團隊,對於主管、老闆往往都帶著尊敬的心態,並以公司的營運目標為重,曾幾何時會隨著時間一步一步、一點一滴慢慢的轉變為怨懟,通常其來有自,並不會因個人觀點或少數人說了甚麼去影響了大多數人的觀感,而是主管自身的行事風格,決定了同仁的生存應對模式。
DISC四種人格屬性的特質 D型特質-領導支配、I型特質-人際影響、S型特質-穩健安定、C型特質-謹慎分析。
雙重標準這個詞通常給人不好的觀感,不公平、不平等、不夠讓人信服而成為眾矢之的。但在職場上的評分標準與帶人準則,當只有唯一標準的時候,基本上只會讓團隊流動率不斷攀升、不斷的製造出更多的問題,這個標準就成為沒有意義的規範,往往只是主事者的一個自我防護罩罷了。 
職場上回答問題,有一定的技巧與陳述方式,身邊總是有些人講話常常聽不到重點,提出的問題也聽不懂在問甚麼,而且越聽會越讓人沒耐心,只想趕緊請對方結束這個話題。 但少數懂得回答問題的人,總會有辦法勾起聽眾的興趣,願意靜下來慢慢聽取內容,甚至進一步直接認同結果。 
每一段的努力都少不了身旁的夥伴,這是職場上最珍貴的回憶與經歷,尤其剛出社會,或是仍在基層奮鬥的階段,是最容易累積這樣的特殊情誼。 當年資越深、職位越高時,責任重了、競爭目標更明確了,每一個決定帶來的利益也越來越多,所有的人際交流上都會蒙上一層面紗,讓人霧裡看花,不僅保護自己,也盡量不讓人看穿底牌。
巴菲特的投資法則不見得適合你 身邊常常有人在討論,你的理想工作是甚麼? 其實答案很簡單,我的理想就是不用工作。我想這個答案是所有人都認同的答案,但除非中樂透,否則也不太可能達成。 
每當我們到了一個新環境、新團隊,對於主管、老闆往往都帶著尊敬的心態,並以公司的營運目標為重,曾幾何時會隨著時間一步一步、一點一滴慢慢的轉變為怨懟,通常其來有自,並不會因個人觀點或少數人說了甚麼去影響了大多數人的觀感,而是主管自身的行事風格,決定了同仁的生存應對模式。
DISC四種人格屬性的特質 D型特質-領導支配、I型特質-人際影響、S型特質-穩健安定、C型特質-謹慎分析。
雙重標準這個詞通常給人不好的觀感,不公平、不平等、不夠讓人信服而成為眾矢之的。但在職場上的評分標準與帶人準則,當只有唯一標準的時候,基本上只會讓團隊流動率不斷攀升、不斷的製造出更多的問題,這個標準就成為沒有意義的規範,往往只是主事者的一個自我防護罩罷了。 
職場上回答問題,有一定的技巧與陳述方式,身邊總是有些人講話常常聽不到重點,提出的問題也聽不懂在問甚麼,而且越聽會越讓人沒耐心,只想趕緊請對方結束這個話題。 但少數懂得回答問題的人,總會有辦法勾起聽眾的興趣,願意靜下來慢慢聽取內容,甚至進一步直接認同結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由心證制度可能導致的司法危機,特別是當法官的判斷基於主觀而非證據時,如何侵蝕公平與正義的根本價值。透過虛構案例,分析法官偏見對判決影響,並強調在司法過程中,確保證據為裁決基礎的重要性。文章呼籲改善裁判透明度及強化對法官的問責機制,以推動公正的司法環境。
Thumbnail
在夫妻離婚後,如何有效變更未成年子女的親權行使是許多父母關心的議題。本文探討了根據民法第1055條及第1055-1條,離婚後如何依據子女的最佳利益來聲請變更親權的程序與標準,並提供相關的法院案例分析,幫助讀者理解在何種情況下可以向法院請求改定親權的內容與方法,確保未成年子女的權益不受傷害。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我們在工作中往往有可能遇到推力,包含人際相處的挑戰、老闆/主管的領導風格不適應、工時與壓力議題、個人的成長空間受限、薪資遇到天花板等等。 由於我們假定自己已經汲取了現職工作的教訓與限制,並且將其設定為條件,用來篩選下個工作,以避開過往的教訓與限制,也因此我們很容易認為下一個工作會更好。
Thumbnail
對於經常換工作的人來說,雖然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但穩定度不高卻不代表能力不好。累積良好職場名聲和人脈可以成為未來職涯發展的助力。 確保履歷中能彰顯過去的亮眼職場表現和良好的職場聲譽,並且建立資歷調查人選清單和拓展未來求職機會,以消除常換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破碎的感情回憶故事,描述了一段曾經的感情經歷和往事回憶。通過這篇文章,作者分享了對過去感情的反思和成長。
在職場上,時常看到有些已經離職的或是退休的,很喜歡回原工作崗位,有些不懂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態? 昨天已經過去了,舊人早就換成了新人,何必去找不痛快?人家一聲廠長,喊的到底是誰?不是你,你心情不好,是你,新廠長不爽!所以對於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我向來是不聯系的,除非是老同事換了工作。不是我太過現實
Thumbnail
在職涯諮詢的經驗中,當碰到需要轉職的求職者,我習慣先聆聽他們一路走來的路徑跟選擇,藉以了解在每個選擇背後,那些推動職場轉換的主觀、客觀的驅動力,無論是薪酬、福利、通勤時間、彈性的工作條件、管理風格,或是內部升遷與學習的管道。這些條件都合理,也很平常。但不平常的是,如果問一百個人,這些答案都不太一樣。
Thumbnail
最近有遇到轉職失敗的案子,其實我也很常面試失敗,但有時候不是你的問題。 在現代快速變化的職場中,感到一時迷茫是很正常的。 如果你也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確定下一步該怎麼走,別急, 我們來一起利用下面6點來解清這個狀況。 1. 回歸自我 首先,停下來,深呼吸,然後問問自己:我真正想要什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由心證制度可能導致的司法危機,特別是當法官的判斷基於主觀而非證據時,如何侵蝕公平與正義的根本價值。透過虛構案例,分析法官偏見對判決影響,並強調在司法過程中,確保證據為裁決基礎的重要性。文章呼籲改善裁判透明度及強化對法官的問責機制,以推動公正的司法環境。
Thumbnail
在夫妻離婚後,如何有效變更未成年子女的親權行使是許多父母關心的議題。本文探討了根據民法第1055條及第1055-1條,離婚後如何依據子女的最佳利益來聲請變更親權的程序與標準,並提供相關的法院案例分析,幫助讀者理解在何種情況下可以向法院請求改定親權的內容與方法,確保未成年子女的權益不受傷害。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我們在工作中往往有可能遇到推力,包含人際相處的挑戰、老闆/主管的領導風格不適應、工時與壓力議題、個人的成長空間受限、薪資遇到天花板等等。 由於我們假定自己已經汲取了現職工作的教訓與限制,並且將其設定為條件,用來篩選下個工作,以避開過往的教訓與限制,也因此我們很容易認為下一個工作會更好。
Thumbnail
對於經常換工作的人來說,雖然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但穩定度不高卻不代表能力不好。累積良好職場名聲和人脈可以成為未來職涯發展的助力。 確保履歷中能彰顯過去的亮眼職場表現和良好的職場聲譽,並且建立資歷調查人選清單和拓展未來求職機會,以消除常換工作帶來的負面影響。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破碎的感情回憶故事,描述了一段曾經的感情經歷和往事回憶。通過這篇文章,作者分享了對過去感情的反思和成長。
在職場上,時常看到有些已經離職的或是退休的,很喜歡回原工作崗位,有些不懂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種心態? 昨天已經過去了,舊人早就換成了新人,何必去找不痛快?人家一聲廠長,喊的到底是誰?不是你,你心情不好,是你,新廠長不爽!所以對於曾經工作過的地方,我向來是不聯系的,除非是老同事換了工作。不是我太過現實
Thumbnail
在職涯諮詢的經驗中,當碰到需要轉職的求職者,我習慣先聆聽他們一路走來的路徑跟選擇,藉以了解在每個選擇背後,那些推動職場轉換的主觀、客觀的驅動力,無論是薪酬、福利、通勤時間、彈性的工作條件、管理風格,或是內部升遷與學習的管道。這些條件都合理,也很平常。但不平常的是,如果問一百個人,這些答案都不太一樣。
Thumbnail
最近有遇到轉職失敗的案子,其實我也很常面試失敗,但有時候不是你的問題。 在現代快速變化的職場中,感到一時迷茫是很正常的。 如果你也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確定下一步該怎麼走,別急, 我們來一起利用下面6點來解清這個狀況。 1. 回歸自我 首先,停下來,深呼吸,然後問問自己:我真正想要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