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秘密是有代價的。保守別人的秘密常會帶來很大的心理壓力,但也有可能讓人際關係更緊密。守住自己的秘密也會付出代價,會在腦海不斷徘徊,影響我們的正常思緒。

鑽研「秘密」,發表許多研究的心理學家Slepian在二〇一九年有個很有意思的研究,蒐集了1000個人講述6000個自己的秘密,發現「羞辱」(shame)的秘密,比「懊悔」(regret)的秘密更讓忘懷,會帶來更多負面影響。
平常我們不會對這些問題思考那麼多,當心理學家提醒我們時,回頭想想,咦,好像真的是這樣喔!粗略地說,「羞辱」是被傷害,「懊悔」是傷害人或造成別人的損害居多。「羞辱」是「自我」的問題,「懊悔」是「行為」的問題。「羞辱」牽涉到自己的存在價值與存在意義,至於「懊悔」的行為,嗯,以後避免再做就好啦!
人類的大腦比較注重的,畢竟還是「自己」。跟自我形象有關的悲戚往事,會在大腦一直纏繞,成為我們不想要卻大量轟炸的強迫意念。至於不小心被自己傷害的其他人,就很容易被擱到一邊去了。
Slepian所說的"shame",是指會讓人覺得微小、無力、沒有價值、充滿無助感的秘密回憶。"Guilt"則是讓我們覺得懊悔、自責、寢食難安的秘密事件。有別於「憤怒」、「恐懼」等指向外界世界的基本情緒,「羞辱」與「懊悔」則牽涉到「自我意識」。
因為一些心理問題造成的唐突與困窘、罷凌與排擠帶來的創傷經驗、因為外表身材體能帶來的不愉快經驗,這些,屬於「羞辱」。至於「懊悔」呢?傷害他人、欺騙某人、辜負別人的信賴。我們對自己遭遇的「羞辱」難以忘懷,但曾經傷害別人的過往就很容易合理化。這,就是人性。
保住秘密要付出龐大代價,常會惡化憂鬱、焦慮,讓幸福感降低,也會讓身體健康變得更糟糕。不過,有些秘密真的就會藏在腦海裡,會造成「秘密傷身」,往往是因為我們接觸到秘密相關的人事物,讓這些秘密又浮現出來,但我們又什麼都不能講。
既然如此,能怎麼辦呢?選擇遠離、逃避也是個辦法,不要接觸會想起過往不堪回憶的人群,就不會想起然後一直難過。或者也可以轉化,為過去的屈辱與弱小找出正面意義,然後在適當的場合說出來,讓這些往事不再是秘密。要不然,就要找有經驗的心理師好好談談了。把自己的私密故事告訴好朋友,有時會造成好友的心理負擔,付錢買時間的心理師,有時就能成為很棒的樹洞,還能以專業能力改善你的心理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