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是跳脫出令人厭惡的迴圈了,在強迫自己好好逃避之後。每次跟好友GJ聊到情緒這些事,就覺得自己很笨(笑)。他問我還想學什麼。我說,你之前好像都說過了。那不就是你都會了嗎?可是,知道跟做得到是兩件事啊(哭)。
又笑又哭,不敢相信自己的想法,才一直找人去驗證這些事情的真實性,怕自己所感受的東西不構立體。有些人遇到一樣的事,會找書來讀,找戲劇來看,找些音樂來認同自己的情緒和想法。也許,我需要開始找些方式來減少打擾你們的次數,我想這樣會更好(但確實還需要點時間。)
羞恥心,羞恥感,羞恥。試圖去理解厭惡迴圈中心的結,也許就是這看起來無趣跟自己毫無關聯的標題。不曾去主動接近,便覺得無趣;無法去接受自己身上存有,便下意識覺得與我無關。但實際上,卻引導著人們做出與理想背道而馳的行動。
古英文scamu,sceomu
"painful feeling of guilt or disgrace; confusion caused by shame; state of being in disgrace; dishonor, insult, loss of esteem or reputation; shameful circumstance, what brings disgrace; modesty,"
The best guess is that this is from PIE *skem-, from *kem- "to cover" (covering oneself being a common expression of shame).
__解釋來源: etymonline
一種使人因做錯事,而痛苦的感受。通常會有希望將事物/自我掩蓋起來的行為。確實,小時候打破玻璃杯,第一反應愣住,哭,有可能會把它們藏到沙發底下。(我是沒做過拉,通常在哭的關卡就被發現了哈哈。)長大後,做錯事也一樣,愣住,但不會哭,會開始思考有什麼方式可以讓這一切看起來沒那麼糟,或者乾脆裝作不在意(但心裡卻自責得要命。)
從中文來討論也挺有趣。
《說文解字》:「羞,進獻也。從羊,羊,所進也;從丑,丑亦聲。」
會意兼形聲。據甲骨文,以手持羊,表示進獻。小篆从羊,从醜,醜亦聲。「醜」是手的訛變。本義:進獻。
進獻時需要將自己身段壓低,以卑姿向神奉獻。以羞自謙,呈現出高低位階之差。
然而後來因古音「羞」與「丑」相近,假借其義後產生羞恥、羞赧一類的詞語使用。仍是一種位階高低差的呈現,卻從原意的「打從心底的自願」成了「不願面對的自動」。意識到自己因某事不理想的呈現,而「將自己」拉向低處的心態。其實從頭到尾都沒有人被迫感到羞恥,都是大腦開啟了自動模式。
羞恥感是『掌控』情緒(master emotion)。每當羞恥出現的時候,我們對其他情緒的表達就會受到抑制。
__Thomas Scheff,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社會學家
由上述中英文字義解釋我們可以得知,羞恥感是由外部刺激引誘內在產生的感受。而這個外部刺激通常來自於社會,我們超出甚至違背了社會規範時,會感到不自在與擔心自己無法被認同,複合產生自我懷疑與自我貶低行為。受到自我貶低的自己,會先於外部真實回饋之前,給予自己痛苦,也就是羞恥感。為的是減輕自己實際受傷時的高低落差。
如果不願面對羞恥感,或者外部回饋是立即性時,人們會採取反抗、爭辯、退縮等方式,來維護自己的自尊與名譽。
不論是自我撻伐或向外爭辯,為的都是防止自我被社會拒絕,盡可能促成自我受社會接受。
再挖深一點,可以發現羞恥的來源,是不想被社會排拒在外,是希望被接納,是希望自己被認同。然而很奇怪的是,有些人(我)在社會並沒有排拒、反對,甚至明明活在和平的環境下,仍時刻擔心自己所作所為會造成羞恥。
我想原因很明顯,我對自己極度的不自信,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行為能被認可。這種不自信來自於生命經驗中挫敗的累積,在情緒管理上、學術技能上、人際溝通上都欠缺自我肯定,儘管偶而能被讚許,但對我的大腦而言,這些都只是「運氣好」而已。
喬治梅森大學的瓊·唐尼(June Tangney)與休斯敦大學的 Ronda L. Dearing 等人的合作中,發現易感到羞恥傾向者往往自尊心較低,相反的,一定程度的自尊可以保護我們免受過度的羞恥感。羞恥傾向也會增加一個人出現其他心理問題的風險。與抑鬱症的關聯尤其密切。__By Annette Kämmerer on August 9, 2019
我懷疑自己,懷疑自己活著的這個世界。打從心底的覺得生命的可憐。但又能如何,一再地羞恥。我能做些什麼?繼續自己打壓著自己嗎?如果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何必如此可憐?
阿....真是困難。讓我來看看其他人怎麼解決。
來自choosingtherapy的克服羞恥感的五種方法:
第一點,接受自己的羞恥感,與我昨日試圖接受自己失敗,是同樣的意思。我知道我這樣做造成了你的困擾,我感到抱歉、羞愧,也許誤會了你,我覺得很難堪,但不是你的錯,也不是我的錯。我可以接受自己做錯事,我因此更好了,那我做錯的事也許也是好事。(但這樣的自我安慰不知道是否又栽入另一個反向迴圈,之後再來討論。)
情緒紀錄追蹤的部分,我現在做的心情書寫能算嗎?聽說最近iOS17系統有加入情緒追蹤的功能?但手上的設備好像還無法。再研議如何進行。
第二點正念。好的,我會把僧人心態好好讀完,並實踐QQ(我)不要再唸我了。
第三點我想我已經做太多了。要收斂。
第四點,自我同情,是諮商師過去要我去嘗試做的,我發現我很不擅長安慰人或安慰自己,告訴自己「沒事的~」「你已經很棒了」「這沒什麼啦」「你又不是做不到」對我來說批評會先於這些自我安慰與同情。太過嚴苛了。
諷刺的是,嚴苛對待自己的內心並沒有讓自己更好,逼向另一種極端了(選擇先逃避)。
第五點,關注在自己能做的事情。例如寫這篇文章。我並沒有想到我可以寫超過千字,如果是依舊使用IG大概無法這樣放寬心的寫文章吧。蠻高興的。
我想我會在未來每一次遇到困境時,先想到VOCUS,一個可以盡情抒發自己情緒與想法的平台。練習運用手上的資源,學著寫一篇感覺能對除了我自己以外的人有幫助的文章。從此開始累積自己的自信也許不錯。
希望今晚能睡個好覺。希望我接下來一周都能順利的生活。希望我不會被公司開除(笑)。
參考資料:
常常貶低自我價值,或許源於你的羞恥感 by KnowYourself 2019/02/24
Shame: Causes, Effects, & How to Overcome, Headshot of Hailey Shafir, LCMHCS, LPCS, LCAS, CCS, Written by: Hailey Shafir, LCMHCS, LPCS, LCAS, CCS, Published: November 12, 2020
The Scientific Underpinnings and Impacts of Shame, By Annette Kämmerer on August 9,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