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十二月,《國語日報》推出一個徵文活動,請學生為自己的2022年構思,想想自己期盼新的一年是怎麼樣的一年。班上有一個高年級的孩子寫得實在是太有趣了,我忍不住一邊改一邊笑。他的文章如下:
我請他媽媽將作品投稿後,直到昨天仍然沒有收到錄取通知,在報上也沒見到他的作品,看來是沒有獲得青睞--好吧,雖然無法見報,但如此難得一見的傑作不能只有我看到,所以將它分享在我的粉絲專頁上。
萬萬沒想到,以前我分享學生登報的作品頂多二、三十個讚;這一篇沒有登報的作品,卻在短短不到一天的時間,居然已經破一百二十個讚,而且到此刻還在攀升當中!(
貼文連結)
看完之後,我們笑y歸笑,但一個很殘酷現實擺在眼前,值得我們思考:
無論你作文寫得再好,分數再高,閱卷師再喜歡,如果沒有像這個孩子一樣,得到讀者的賞識,那有什麼用呢?
或許,對老師和家長來說,學生寫作文只要分數高,有助於升學就好。可是,學生畢竟要出社會,出了社會要面對的不是「一個閱卷老師」,而是「成千上萬的讀者」,那該如何是好呢?
啊……這真是一個大哉問,不小心點出台灣作文教育的盲點,當然不是本文所能處理的課題。我們暫時把這個課題晾在一旁,回到這篇文章,談談它之所以吸睛的原因,也許會從中得到一些實用的(非考試目的)寫作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