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被世人遺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老子講「死而不亡者壽」,說的好像是不世出的聖人,境界奇高。傳統儒家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也像樹起只許仰望的豐碑,出奇偉大。總而言之,我們這些凡人就只有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的分。皮克斯出品的動畫電影《尋夢環遊記》卻採用墨西哥的傳說,以極其親切的方式詮釋了「不朽」。
追念先祖,中國有清明節,墨西哥則有亡靈節。亡靈節當天,未被遺忘的亡靈會從靈界回到人間,與思念的親友團聚。
生死的定義是什麼?一般意義的死亡只是肉體的消亡,亡靈依然活著,只是換了存在的空間。那個世界一如人間,依然有生有死--一旦被世人完全遺忘,那就是終極的死亡,再無存在的可能。
中國的不朽常被解釋成驚天動地的偉業,轉換到墨西哥亡靈節的觀點,通過愛,通過一點小小的善意,因此活在某些小眾的心裡,依然是不朽。如是觀點,其實普遍存在中國民間的善書。試看〈文昌帝君陰騭文〉如何勸善:「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
日常小小的良善就足以成就福田,何其平凡,可就在平常中顯現自然的偉大。
如是觀點,同樣也存在佛教。
佛教有位大禪師在圓寂之前,回應眾弟子殷殷勸請,留下的心傳卻只有尋常不過的兩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白居易也曾向鳥窠大師請益:「如何是佛法大意?」大名鼎鼎的大師給出的版本還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佛學素養極高的白居易很不滿意,當場便回說這幾個字連三歲小孩都知道,哪須大師珍而重之地言說?
鳥窠大師不以為忤,笑著說:「三歲小兒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
沒錯,它聽起來的確尋常不過。但以為它至簡至易只是一廂情願的認知,真想付諸實踐,即使活到七老八十,恐怕都做不到。
知行不能合一,不管有心或無意,說一套做一套始終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話說從頭,是善是惡,究竟如何區辨?世人習知的善,真就是所謂的善嗎
日常法師評斷善惡,「現在對他好,以後對他好」的事,當然要做。如果是「現在對他不好,以後對他好」呢?一樣得做。至於如何預判日後對他好?憑藉的還是《奮鬥真經》那句絕妙的經文「壘望絕觀」。
《了凡四訓》論善惡,打人罵人看似惡,可若存心是善,依然可能生出善果。
讀的大學雖然是全公費,仍得仰賴家教貼補開支。有一天上完家教回來,室友說國中校長來訪未遇,囑咐我到下榻的校友樓會面。我匆忙趕去,汪校長早已盥洗完畢,換上一身老式的睡衣。一眼瞥見我臉上掩蓋不住的倦容,立刻開罵:不好好讀書,跟著教授作研究,準備日後考研究所,跑去家教做什麼?
忘了汪校長還說了什麼,只記得他怒不可抑,我被訓得無地自容,連一聲大氣也不敢吭。我不敢跟他解釋這個白白胖胖的女生其實家境清寒,更不敢說我從來不敢妄想繼續深造,只等著一畢業馬上就業,好幫老父分攤食指浩繁的重擔。
這個場景一留三十年,在我取得博士學位之際又鮮明地浮起。我沒忘記汪校長當時已調離母校,轉往澎湖馬公高中;也沒忘記他到台北開會,居然還惦記幾年前畢業的學生;更不敢忘記他對那個小女生的殷殷期許。取得博士學位的時候,知道他已然仙逝多年,我在心裡悄悄對他說:親愛的汪校長,您期待的學位,我這個老學生終於拿到了。
avatar-img
35會員
169內容數
深信汲引經典,可以灌溉生活;回首傳統,足以應對當下。如此信仰究竟是只能仰望的星空,還是腳下踏實的土壤?一系列當代生活的實例正是此一信念的註腳。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田心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信仰的宗教非常另類。都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偏偏天帝教一再宣說的都是「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乍看悖反人性的教誨,導師涵靜老人有另一種補充說法:「你不為自己設想,仙佛自然會為你設想。」真是如此?
存好心,可能做成壞事。存心不良,也有可能成就好事。 轉到文華,如魚得水,直到已經退休的今天都覺得它是上天的恩賜。而如此恩賜,緣於有人惡整。跨海讀北大博士,如果不是先前被某大學拒絕,就是另一種局面了。
聖修伯里的《小王子》說的不錯:「有些東西,眼睛是看不見的。」不僅是人際對應,對於事態的發展,我們需要的不只是當下一般的眼,更需清明的智慧之眼,才能看清未來,以免存好心,卻做出壞事。
真能站在對方的立場,看進對方的需要,大抵就不會把自以為是的想法硬套在別人身上,錯以為自己的鞋子穿在別人腳上也同樣舒適。那是「恕」的體現。 明知鞋子穿在別人腳上會磨腳,還硬要別人套上。強加的意志,控制的慾望,背後是強大的貪念作祟--說穿了,就是悖離了「廉」。
看不清真相,看不清人情,有時因為既有的偏見,有時則是受限於閱歷。自以為是的體貼,也有可能抹煞了對方真正的需要。 學會看見,人生未必就此圓滿,卻有可能少卻一點遺憾。
「恕」與「怒」宛如雙生子,非彼即此:不能「恕」─做不到將心比心,必然「怒」-淪為「心」之「奴」,變成情緒的奴隸。要想學會將心比心,還得學會「看見」。看見了什麼,也就決定了感受到什麼。
信仰的宗教非常另類。都說「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偏偏天帝教一再宣說的都是「不為自己設想,不求個人福報。」乍看悖反人性的教誨,導師涵靜老人有另一種補充說法:「你不為自己設想,仙佛自然會為你設想。」真是如此?
存好心,可能做成壞事。存心不良,也有可能成就好事。 轉到文華,如魚得水,直到已經退休的今天都覺得它是上天的恩賜。而如此恩賜,緣於有人惡整。跨海讀北大博士,如果不是先前被某大學拒絕,就是另一種局面了。
聖修伯里的《小王子》說的不錯:「有些東西,眼睛是看不見的。」不僅是人際對應,對於事態的發展,我們需要的不只是當下一般的眼,更需清明的智慧之眼,才能看清未來,以免存好心,卻做出壞事。
真能站在對方的立場,看進對方的需要,大抵就不會把自以為是的想法硬套在別人身上,錯以為自己的鞋子穿在別人腳上也同樣舒適。那是「恕」的體現。 明知鞋子穿在別人腳上會磨腳,還硬要別人套上。強加的意志,控制的慾望,背後是強大的貪念作祟--說穿了,就是悖離了「廉」。
看不清真相,看不清人情,有時因為既有的偏見,有時則是受限於閱歷。自以為是的體貼,也有可能抹煞了對方真正的需要。 學會看見,人生未必就此圓滿,卻有可能少卻一點遺憾。
「恕」與「怒」宛如雙生子,非彼即此:不能「恕」─做不到將心比心,必然「怒」-淪為「心」之「奴」,變成情緒的奴隸。要想學會將心比心,還得學會「看見」。看見了什麼,也就決定了感受到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廣場的這棵大樹, 從青翠走向枯黃, 再由凋零回歸茂盛, 就這麼輪迴著, 我總會想起白先勇的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Thumbnail
《地藏經》云:「復次,普廣!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乃及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嘆、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屬,在於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願離惡道。」
Thumbnail
本文將透過《論語》和《孟子告子上》等文獻,探討儒家思想對生死觀的影響,提出孔子對生死觀的沉思。儒家思想主張「不談鬼神」和「生與死的隔絕」,並強調「殺身成仁」以及「捨生取義」的觀點,對古代中國百姓產生重大影響。現代人的生死觀仍受儒家思想影響,值得大家深入研究。
老實說,次生佛法的構思哪裏來的?我問內在聲音,我的佛性了。佛性說:極樂世界吃喝玩樂不求上進,老大不喜歡,老天爺不給了,因此有了次生思考。老大?一個還沒有出現在我們字典的人,因為和我們裟婆世界豪無關係,所以沒有記錄在線。和我們有關係的付責人是阿彌陀佛。 大家不要殺我,是我的內在聲音阿彌陀佛說的。老大
原罪如果要消滅,次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惡的念頭全殺,善的念頭就不是根本,是不是很怕?不用怕。只要原罪和次功合一,就是人。有人動念:消滅原罪、惡念全殺,不做最好的人,做最好的和尚。願意被人殺的和尚也不殺人。不願被殺的人,願自我防衛。這就是最好的和尚和最好的人之分別。 善惡到頭終有報?和尚真的願意被人
老朋友其實就象徵著過去,他們是我活過的痕跡和證明,事物會被抹面,但人不會,在人們心中的記憶不會,除非等到認識你、記得你的人都不存在在這個世界上了。 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什麼叫做活著?
Thumbnail
佛陀開示:「超渡祖先是不能中斷的,每年還是要請出家眾為他們做超渡及布施,即使他們都已轉世,投生各道,都能因你的超渡獲得利益;相對的你們現世者也能得到事業順利、閤家平安。」 為什麼觀音山定期舉辦超渡法會?因為死亡,並不是終點,而是靈識會再輪迴於六道中,只有讓先人離苦得樂了,我們現世者才能夠平安順利。
Thumbnail
清明追思祭祖,觀音山 4月3日(三) 晚上7:30,舉辦「觀音山 2024清明祭祖──大悲觀音超渡法會」,禮請臺灣薩迦寺法師修持金剛乘特有「觀世音菩薩超渡法」。可為歷代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地基主等,恭立「超薦蓮位」,使現世者長壽安樂,亡者離苦得樂、往生善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古羅馬時代的拉丁文名言「勿忘你終有一死」的意義,作者引用了古今中外哲學家對於死亡的看法,提醒讀者不要在生活中糾結於無關緊要的瑣事,而是要珍惜生命中值得守護的時光。這篇文章通過引用名言和哲學家的見解,提醒讀者要懂得放下世俗的慾望,以更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廣場的這棵大樹, 從青翠走向枯黃, 再由凋零回歸茂盛, 就這麼輪迴著, 我總會想起白先勇的 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Thumbnail
《地藏經》云:「復次,普廣!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或夢或寐,見諸鬼神乃及諸形,或悲或啼、或愁或嘆、或恐或怖,此皆是一生、十生、百生、千生,過去父母,男女弟妹,夫妻眷屬,在於惡趣,未得出離,無處希望福力救拔,當告宿世骨肉,使作方便,願離惡道。」
Thumbnail
本文將透過《論語》和《孟子告子上》等文獻,探討儒家思想對生死觀的影響,提出孔子對生死觀的沉思。儒家思想主張「不談鬼神」和「生與死的隔絕」,並強調「殺身成仁」以及「捨生取義」的觀點,對古代中國百姓產生重大影響。現代人的生死觀仍受儒家思想影響,值得大家深入研究。
老實說,次生佛法的構思哪裏來的?我問內在聲音,我的佛性了。佛性說:極樂世界吃喝玩樂不求上進,老大不喜歡,老天爺不給了,因此有了次生思考。老大?一個還沒有出現在我們字典的人,因為和我們裟婆世界豪無關係,所以沒有記錄在線。和我們有關係的付責人是阿彌陀佛。 大家不要殺我,是我的內在聲音阿彌陀佛說的。老大
原罪如果要消滅,次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惡的念頭全殺,善的念頭就不是根本,是不是很怕?不用怕。只要原罪和次功合一,就是人。有人動念:消滅原罪、惡念全殺,不做最好的人,做最好的和尚。願意被人殺的和尚也不殺人。不願被殺的人,願自我防衛。這就是最好的和尚和最好的人之分別。 善惡到頭終有報?和尚真的願意被人
老朋友其實就象徵著過去,他們是我活過的痕跡和證明,事物會被抹面,但人不會,在人們心中的記憶不會,除非等到認識你、記得你的人都不存在在這個世界上了。 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什麼叫做活著?
Thumbnail
佛陀開示:「超渡祖先是不能中斷的,每年還是要請出家眾為他們做超渡及布施,即使他們都已轉世,投生各道,都能因你的超渡獲得利益;相對的你們現世者也能得到事業順利、閤家平安。」 為什麼觀音山定期舉辦超渡法會?因為死亡,並不是終點,而是靈識會再輪迴於六道中,只有讓先人離苦得樂了,我們現世者才能夠平安順利。
Thumbnail
清明追思祭祖,觀音山 4月3日(三) 晚上7:30,舉辦「觀音山 2024清明祭祖──大悲觀音超渡法會」,禮請臺灣薩迦寺法師修持金剛乘特有「觀世音菩薩超渡法」。可為歷代祖先、六親眷屬、冤親債主、墮胎流產嬰靈、地基主等,恭立「超薦蓮位」,使現世者長壽安樂,亡者離苦得樂、往生善趣。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古羅馬時代的拉丁文名言「勿忘你終有一死」的意義,作者引用了古今中外哲學家對於死亡的看法,提醒讀者不要在生活中糾結於無關緊要的瑣事,而是要珍惜生命中值得守護的時光。這篇文章通過引用名言和哲學家的見解,提醒讀者要懂得放下世俗的慾望,以更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