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小朋友對這些內容沒概念、說不出口,但他們總是能給出意想不到的答案!如果有同伴一起上課,聽到同儕有不同的想法,也能夠開啟視野,試著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家教日文。這天的學生卻特別不想上課(不是第一次上課)。
待他情緒稍微釋放後(就是在家裡漫遊),又自己回到了座位。
我說:「好啦,你不想上日文我們就先不要上了,我們來『講故事』吧!」
這是我的另一門家教課程──「思辨課」,每次以一個故事為主軸,再從裡面衍伸議題與疑問,讓學生進行思考與激盪。
「我們今天來講浦島太郎的故事......」
「我聽過了!」
「好,那你來告訴我它在講什麼。」
故事聽過又何妨呢?孩子的口述內容,正是他記憶重整、組織、產出的過程,總有遺忘或不知該怎麼表達的地方,就是最適合引導進步之處。
學生:「有人在欺負烏龜,浦島太郎救了被欺負的烏龜。」
「他們怎麼欺負烏龜?」
「嗯......用樹枝打?」
「還可能有其他的嗎?他們在海邊......」
「石頭、竹竿......釣魚竿!」
「很好!然後呢......」
故事結束,真正的思辨課才要開始。
「如果你是浦島太郎,會去救烏龜嗎?」
「不會,我怕被打啦!」
「嗯,保護自己是很重要的!你不用自己去救烏龜,你覺得可以找誰幫忙?」「......大人?......爸爸媽媽......還有......」
接下來,我提問了海洋環境保育、流浪貓狗議題、浦島太郎故事接續的想像......很多人認為小朋友對這些內容沒概念、說不出口,但他們總是能給出意想不到的答案!如果有同伴一起上課,聽到同儕有不同的想法,也能夠開啟視野,試著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至於最後有沒有回來上完日文課?
「你知道為什麼我們要再晚十分鐘下課嗎?」
「我知道,因為我剛剛跑走了。」
這一次,他沒有不耐煩或喧鬧,而是認認真真的聽講,甚至自己在一旁練習,終於讓這天的課程圓滿收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