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可、無不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有位老前輩說過:儒家思想讀多了,是要讀一些老莊的。
何解呢?
過去講孔孟,講多了,大家都會以為儒家思想積極進取,當仁不讓,先天下之憂而憂,以天下為己任,甚至雖千萬人吾往矣。不錯,這些都是儒家講過的話。問題在:「不讓」,它的前題是「當仁」啊!「先天下之憂而憂」,是提醒咱們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有憂患意識啊!孟子說「雖千萬人吾往矣」,它的大前題必須「自反而縮」啊!是要經過深切的反省,良心告訴自己:這樣做是合理的,而且自己會承擔一切後果的,這才勇往直前。
孔子的中心思想——仁,大家都知道;但,仁的妙用——無可、無不可,卻要好好地參悟,這與老子的「無為而無不為」,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問:什麼事可、什麼事不可呢?
那就要「持經達變」,找到心安的合理點。
「經」是恆久不變的原則,該有所為則為,該有所不為則放下。該行則行、該止則止。該激進時,擇善固執,積極進取,視死如歸。該收斂時,放下成見,君子不立危牆之下。簡而言之,要秉持原則而變通。但求心安,不怨天、不尤人。如果在作抉擇時,而懷有怨尤的,這就不是心安的合理點。這就要暫時放下,再反求諸己啦!
共勉!
(寫於2021年7月17日)
下一講:談《論語》中的「邦有道」與「邦無道」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2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寫文,提出一句術語——心安的合理點。什麼意思呢?因為合理不合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物、不同的時、不同的位,但看法未必盡同,是否合理,那要看是否心安。 記得六年前,在某教會講【中華文化】。「中華」,是什麼意思? 故此,「中華」,是指合理的變通。 以上所言,僅屬個人愚見,不必拘泥。
《大學》本出自《禮記》的第四十二篇,宋儒從《禮記》抽出,以配《中庸》、《論語》、《孟子》為四子書,後簡稱為四書。 《大學》開宗明義曰: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什麼叫做「大學」呢? 傳統的解釋有二:(1)博大的學問,(2)大人之學。 親民,才能急民之所急啊!
(由於俄烏起戰,特再寫此文,以作反思。) 前文《湯武革命的反思》,點出孟子是認同的,理由很簡單,這要視乎被征伐當地的人民意願。如果民悅,就是仁義之師;相反的,若百姓不悅,這個軍事征伐,就是侵略,就是逆天而行! 以上是以仁義之師來反思征伐之道;以下再從是否天意來判準。 以上是孟子對征伐之道的反思。
上文講到「善教養民」與「保民而王」。 孔子初到衛國,看到人來人往,一片繁榮的景象,孔子就回應冉有的提問。 夫子說:人口多了,要使人民富起來;與此同時,要大興教化;否則,人民富了,就會腐化,就會往利走。 然則,孔孟所講的「善教養民」與「保民而王」,是否只是一紙空言,理論多於實際?當然不是。
(一) 親民愛物。 要親民愛物,當然必先親親。要親愛親人,要以仁厚之心對待老百姓;推而廣之,也要愛惜天地萬物。孟子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二) 親賢急務 孟子也說,以堯舜的賢德與才智,尚且無法一一遍及百姓,而當務之急的,就是要招賢、納賢、親賢,讓賢才執行德政。 (三) 善教養民
首先得交代怎麼樣叫「王」?又怎麼樣叫「霸」? 三代時稱王,春秋時稱霸。王是天子之稱,霸是諸侯之主。一般而言,以德服人者王,以力制人者霸。 《孟子•公孫丑上3》有一則講到王霸之分: 提到「率獸食人」這典故,大家在中化科也聽過。《孟子•梁惠王上4》 梁惠王對孟子說:寡人願安心承受你的指教。
最近寫文,提出一句術語——心安的合理點。什麼意思呢?因為合理不合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物、不同的時、不同的位,但看法未必盡同,是否合理,那要看是否心安。 記得六年前,在某教會講【中華文化】。「中華」,是什麼意思? 故此,「中華」,是指合理的變通。 以上所言,僅屬個人愚見,不必拘泥。
《大學》本出自《禮記》的第四十二篇,宋儒從《禮記》抽出,以配《中庸》、《論語》、《孟子》為四子書,後簡稱為四書。 《大學》開宗明義曰: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什麼叫做「大學」呢? 傳統的解釋有二:(1)博大的學問,(2)大人之學。 親民,才能急民之所急啊!
(由於俄烏起戰,特再寫此文,以作反思。) 前文《湯武革命的反思》,點出孟子是認同的,理由很簡單,這要視乎被征伐當地的人民意願。如果民悅,就是仁義之師;相反的,若百姓不悅,這個軍事征伐,就是侵略,就是逆天而行! 以上是以仁義之師來反思征伐之道;以下再從是否天意來判準。 以上是孟子對征伐之道的反思。
上文講到「善教養民」與「保民而王」。 孔子初到衛國,看到人來人往,一片繁榮的景象,孔子就回應冉有的提問。 夫子說:人口多了,要使人民富起來;與此同時,要大興教化;否則,人民富了,就會腐化,就會往利走。 然則,孔孟所講的「善教養民」與「保民而王」,是否只是一紙空言,理論多於實際?當然不是。
(一) 親民愛物。 要親民愛物,當然必先親親。要親愛親人,要以仁厚之心對待老百姓;推而廣之,也要愛惜天地萬物。孟子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二) 親賢急務 孟子也說,以堯舜的賢德與才智,尚且無法一一遍及百姓,而當務之急的,就是要招賢、納賢、親賢,讓賢才執行德政。 (三) 善教養民
首先得交代怎麼樣叫「王」?又怎麼樣叫「霸」? 三代時稱王,春秋時稱霸。王是天子之稱,霸是諸侯之主。一般而言,以德服人者王,以力制人者霸。 《孟子•公孫丑上3》有一則講到王霸之分: 提到「率獸食人」這典故,大家在中化科也聽過。《孟子•梁惠王上4》 梁惠王對孟子說:寡人願安心承受你的指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孔子的思想,尤其是對仁的提倡,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影響力。仁不僅是簡單的人性德行,更是對人與人之間最合理關係的探討。儒學強調感同身受、同理心,而這些價值在現代社會依然適用。儘管面臨快速的社會變遷,儒家核心思想仍需繼承,並隨著時代調整,繼續引導我們探索人生的意義與人際關係的價值。
Thumbnail
諸子百家的儒家,一直是中國人的思想主流,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字,《論語.顏淵篇》中,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孟子.離婁下》進一步解釋:「仁者愛人。」易言之,儒家講仁愛,且「仁」字由人、二合體而成,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強調所謂的生活倫理。 仁字何其重要,偏偏道家的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傅佩榮:「人生只有一件事情是我要就可以做到的——『我欲仁,斯仁至矣』,真誠地由內而發去行善。」
Thumbnail
最近在研究老子的道德經,裡頭有關於經營事業、感情、還有人際關係的寶藏。 道德經裡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無為‘’,意思就是一個人能坦蕩心胸、無目的性、無私去做任何事,而這樣的內在境界,會自然散發出一股有魅力氣場。 擁有無為心態的人也會影響周遭環境,讓大家都願意把事情做好,或是也跟隨他的腳步成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孔子的思想,尤其是對仁的提倡,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影響力。仁不僅是簡單的人性德行,更是對人與人之間最合理關係的探討。儒學強調感同身受、同理心,而這些價值在現代社會依然適用。儘管面臨快速的社會變遷,儒家核心思想仍需繼承,並隨著時代調整,繼續引導我們探索人生的意義與人際關係的價值。
Thumbnail
諸子百家的儒家,一直是中國人的思想主流,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字,《論語.顏淵篇》中,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孟子.離婁下》進一步解釋:「仁者愛人。」易言之,儒家講仁愛,且「仁」字由人、二合體而成,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強調所謂的生活倫理。 仁字何其重要,偏偏道家的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
Thumbnail
《道德經》闡述了道與德的關係,主張柔弱勝剛強和無為而治。該書強調適性發揮、慈愛、節儉、謙虛等修行方法,可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和生活的和諧。
Thumbnail
傅佩榮:「人生只有一件事情是我要就可以做到的——『我欲仁,斯仁至矣』,真誠地由內而發去行善。」
Thumbnail
最近在研究老子的道德經,裡頭有關於經營事業、感情、還有人際關係的寶藏。 道德經裡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無為‘’,意思就是一個人能坦蕩心胸、無目的性、無私去做任何事,而這樣的內在境界,會自然散發出一股有魅力氣場。 擁有無為心態的人也會影響周遭環境,讓大家都願意把事情做好,或是也跟隨他的腳步成
Thumbnail
我們明白要效法道來行,保持道心是最為重要的,並且要致力於實踐,從實踐中體悟與反省,時刻去警覺自己是否有離開了道。老子常以天地、聖人作為以道行事的表率。前六章,循序了解如何走進道,以及保持在道中,並讓自己深耕在道心中,如此即能如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七章,老子以天地為例,更具體的說明如何行道。
Thumbnail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裡仁第四)。  適:適合,適從;莫,不肯;比,親近,靠近。  孔子說:『君子對於天下,沒有一定要適從的,也沒有一定要拒絕的,朝著義去做就對了』。  孔子所謂天下,就是指天下世道,講君子對於世道應當採取
Thumbnail
『裡仁第四』這一篇主要是孔子關於『仁』的論述。『仁』是儒學中很重要的一個概念,主要由孔子所闡發。在孔子之前,忠孝悌這些價值和相應的禮儀早已存在,但人們為什麼應當忠孝悌呢?並沒有更深層面的解釋;是孔子為忠孝悌等價值提供了一個共同的根本,就是『仁』。孔子認為人的本性是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