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走路是一種將心理、生理與世界鎔鑄於一爐的狀態,彷彿三者終於有了對話的機會,亦彷彿三個音符突然結合成一個和絃。走路使我們能存在於我們的身體與世界中,而不致被身體與世界弄得疲於奔命。
行走,可以是散步、漫遊、晃蕩的休閒,也可以是實用性的從一個方到另一個地方求生存的拓荒;當然,行走更可以從養生健身到心靈禪修的一種方式,同時,自古以來一直有沿街托缽,甚至用幾跪幾叩的苦行化身為暮鼓晨鐘來敲醒世人。甚至,在現代,流浪已是打開眼界讓生命寛廣與更有韌性的必要養分了!
在「浪遊之歌」書裏這麼說:「…走路是一種將心理、生理與世界鎔鑄於一爐的狀態,彷彿三者終於有了對話的機會,亦彷彿三個音符突然結合成一個和絃。走路使我們能存在於我們的身體與世界中,而不致被身體與世界弄得疲於奔命。」
的確,在追求速度的現代,許多人都開始警覺到「慢下來」其實對我們的心靈精神或生理,都更為健康,也體會到慢一點,才可以讓我們感受多一點,體會一點,享受也多一點。
當我們以好奇愉悅的心情在城市裏散步,發現城市中的綠光,聽聞大街小巷的故事,這會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探索。
台灣現階段,不管是社區發展或認識鄉土重要的工具之外,透過自然田野散步或城市內的步行探訪,對個人日常生活 (其實每天點點滴滴的生活累積起來不就是我們的生命嗎?) 與我們居住的土地及生命與生命之間的連結感才會建立起來。
這些年,有很多單位提倡健走及騎單車,同時結合認識319鄉鎮以及千里步道等等運動,讓健身之餘,也增加了人文及生態保護的概念,我想應該可以讓更多人身體力行的友善地球。
這些從個人健康角度切入,乍看之下似乎與環保沒有直接關係,但是,好習慣的養成,從照顧自己的身心靈開始,最後也會減輕環境及物質消費的負担。
曾經看過讀者文摘有一篇報導,對於煙癮者的戒斷要求,居然只是要求他們每天到戶外散步一段時間,結果有做到的人,不知不覺煙也戒掉了!我想,這是藉由建立一個好的習慣來取代另一個習慣的功效吧,不浪費精力直接去對抗惡習,而是用另一種新的習慣來取代。
前一陣子我也買了一個希望基金會推薦的計步器,開始別在腰間,記錄自己一天走了多少步。紀政女士這些年透過希望基金會推動「日行萬步,走出健康台灣」的運動,此外康健雜誌持續推動健走也非常多年了!
的確,健走是最方便的運動,也比較沒有身體狀況的考量,場地限制也不大,幾乎只要一雙輕便舒適的走路鞋,人人都可以隨時隨地輕鬆健走起來。
現代人因為科技進步,也因為生活型態改變,所以我們身體活動量日益減少,這對許多慢性病,甚至憂鬱症的盛行都有影響,因此,配戴個計步器,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有知覺地提醒自己每天走上一萬步,達到身體的基本活動量。
其實,每天要走到一萬步並不容易,因此,你必須不搭電梯改走樓梯,甚至不開車改走路上班,或許無形中也節省下能源了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今年學測國寫(作文)題目是「當我打開課本」,我想,用意或許是要學生思考讀書的意義吧? 不過題目所標明的「課本」,似乎又跟廣義的讀書很不一樣。在我學生時代,台灣曾經有漫長的時光,學生上課用的都是由國立編譯館出版的教科書,全國都用同樣的版本,而大考出題基本上都是以教科書為根據來考。 為什麼要讀書?
春天到了,家裏陽台不時就有好幾隻蝴蝶飛舞著,雙胞胎女兒在陽台看書,偶爾會盯著蝴蝶看。 姊姊A寶突然問我:「去年我們到南部玩,好像在高速公路有一個地方做了圍籬給蝴蝶走?」 B寶接著連問了好幾個問題:「只有紫斑蝶會過冬嗎?那麼其他蝴蝶怎麼過冬?這種現象很難得一見嗎?世界上還有什麼地方有這種現象?」
今天看到一則被定位為有趣的國際花邊新聞。 英國格林斯比大教堂的大時鐘壞掉許久,教會工作人員最近想維修,估價須要花新台幣一百八十七萬元,教會沒有這筆額外的預算,打算發起募款籌措經費。 迎接樂活新時代 因此,如何確定自己吃的東西是來自哪裏,用什麼方式生產出來的,也成為保持我們身體健康的重要條件了。
真正的改變必須來自於自己內心主動,而不是在壓力下或被威脅才勉強改變,因此有自知之明與願意反省是改變的前提,再來就是適應與找到解決之道的能力,這跟我們生命中其他階段的學習歷程一樣,首先要有意願,這是態度問題,再來就是要能找到方法,這是技巧與能力的問題。 至於對男生呢,也有這麼段比喻:
耽溺、專心(專注)、癡迷、深戲(名作家探險家艾克曼發明的詞句,她的一本書的書名。) 這四者之間有共通也有相異,程度情境也不同。 以癡迷及專心兩者而言,專心是一種自我要求,念茲在茲,癡迷卻是一種自我放棄,渾然忘我。兩者最大差異是一個無我、一個有我。 閱讀的無限可能
今天收到靜宜大學課程研發中心寄來的「在世界的每一天」,這是他們為108課綱實施後第一批進大學的學生所編選的國文教科書,書裡收錄了我的一篇文章「我不敢做個熱愛大自然的人」,選自2019年11月,九歌出版社幫我出版的「走在山海河間的沉思」書中。 我不敢做個「熱愛大自然的人」 這是一個失落的年代。
今年學測國寫(作文)題目是「當我打開課本」,我想,用意或許是要學生思考讀書的意義吧? 不過題目所標明的「課本」,似乎又跟廣義的讀書很不一樣。在我學生時代,台灣曾經有漫長的時光,學生上課用的都是由國立編譯館出版的教科書,全國都用同樣的版本,而大考出題基本上都是以教科書為根據來考。 為什麼要讀書?
春天到了,家裏陽台不時就有好幾隻蝴蝶飛舞著,雙胞胎女兒在陽台看書,偶爾會盯著蝴蝶看。 姊姊A寶突然問我:「去年我們到南部玩,好像在高速公路有一個地方做了圍籬給蝴蝶走?」 B寶接著連問了好幾個問題:「只有紫斑蝶會過冬嗎?那麼其他蝴蝶怎麼過冬?這種現象很難得一見嗎?世界上還有什麼地方有這種現象?」
今天看到一則被定位為有趣的國際花邊新聞。 英國格林斯比大教堂的大時鐘壞掉許久,教會工作人員最近想維修,估價須要花新台幣一百八十七萬元,教會沒有這筆額外的預算,打算發起募款籌措經費。 迎接樂活新時代 因此,如何確定自己吃的東西是來自哪裏,用什麼方式生產出來的,也成為保持我們身體健康的重要條件了。
真正的改變必須來自於自己內心主動,而不是在壓力下或被威脅才勉強改變,因此有自知之明與願意反省是改變的前提,再來就是適應與找到解決之道的能力,這跟我們生命中其他階段的學習歷程一樣,首先要有意願,這是態度問題,再來就是要能找到方法,這是技巧與能力的問題。 至於對男生呢,也有這麼段比喻:
耽溺、專心(專注)、癡迷、深戲(名作家探險家艾克曼發明的詞句,她的一本書的書名。) 這四者之間有共通也有相異,程度情境也不同。 以癡迷及專心兩者而言,專心是一種自我要求,念茲在茲,癡迷卻是一種自我放棄,渾然忘我。兩者最大差異是一個無我、一個有我。 閱讀的無限可能
今天收到靜宜大學課程研發中心寄來的「在世界的每一天」,這是他們為108課綱實施後第一批進大學的學生所編選的國文教科書,書裡收錄了我的一篇文章「我不敢做個熱愛大自然的人」,選自2019年11月,九歌出版社幫我出版的「走在山海河間的沉思」書中。 我不敢做個「熱愛大自然的人」 這是一個失落的年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日一萬步,免得上藥鋪」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養身觀念。有些人很努力地堅持著,有些人走著走著覺得無趣便中斷了,也有人因為沒有注意到安全措施而造成身體傷害,只好作罷。
Thumbnail
城市可以「是」怎樣?可以「變成」怎樣? 騎車、開車、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各有不同風景,這也是現代性所帶來的視覺景觀變化。但在此之前,我們都是步行者。尤其當我們閒散漫步時,將看到生活日常習焉未察的驚喜。也就是尋求『再魅』......
Thumbnail
已經連著好多天下午,我都直接出門走一走步道,運動不但可以消耗我的體力,更可以讓浮動的心穩定,不那麼躁動。 隨著溫度越來越高,我的話越來越多、心越來越野,現階段的我,好像很難感覺悲傷的情緒,聽什麼都順耳,看什麼都順眼,我知道,我一定要好好運動才能調節現在對世界過度美化的的正向。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探討了走路對健康的重要性。一萬步的建議源自日本保健公司廣告,但並非適合所有人。走路有助於提升心肺功能、強化肌肉骨骼,並改善心理健康。建議每天步行7000-10000步,步行速度和姿勢也影響效果。正確的姿勢和技巧可減少關節壓力。
Thumbnail
在城市的喧囂中,散步是一種與自己對話的方式。當城市的車水馬龍逐漸遠去,只腳步留下聲音和心跳聲共舞,在近午的靜謐中,我踏上了我那曬太陽的旅程。 每一步,都是對過去的追憶,也是對未來的期許。河堤上的風吹來,吹散了我心中的忙碌和焦慮,帶走了我身上的塵埃,讓我重新守護生命的美好。 路邊的花草,微微綻放出
Thumbnail
將走路視為一種修行,讓身體回歸到最本真的狀態,這便是身體與心靈的對話。這種體驗與爬山、騎單車十分相似,肉體上的疲勞常常與心靈上的自我對話交織不斷。「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在這裡的目的是什麼?」、「這樣做的意義在哪裡?」、「我是誰?」⋯⋯ 幾年前隨著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的經驗,讓我更深刻地體會
Thumbnail
在還沒有汽機車、甚至腳踏車也不普及的時代,走路是唯一普遍且多數人皆可選擇的交通方式。過去的街道、城鎮規劃,多是以行人的尺度與行走的品質作為依據,相較於近代以汽機車為主的都市規劃方式,因應汽機車的交通而拓寬道路甚至徵收道路用地,除了改變了以行人為尺度的空間,在追求更快更便利的交通方式之外,相較於自然天
Thumbnail
走路是一種特別的閒暇活動,能夠讓人重新思考自己的內心世界。在城市裡悠閒地走路,觀察周圍的環境,可以讓人放慢腳步,享受自由的感覺。這種活動不需要太多的準備,也不需要太多的物質,只需靜心聆聽城市的聲音,並且獨自感受其中的美好。這是一種深度的心靈體驗。
Thumbnail
愛上走路、感受當下的美。每一步都要像「國王在奏摺上蓋印章」一樣謹慎仔細、全神貫注。「提起腳。吸氣。向前踏步,先放下腳跟,然後是腳趾。呼氣。感受腳底穩定地踏在大地上。」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日一萬步,免得上藥鋪」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養身觀念。有些人很努力地堅持著,有些人走著走著覺得無趣便中斷了,也有人因為沒有注意到安全措施而造成身體傷害,只好作罷。
Thumbnail
城市可以「是」怎樣?可以「變成」怎樣? 騎車、開車、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各有不同風景,這也是現代性所帶來的視覺景觀變化。但在此之前,我們都是步行者。尤其當我們閒散漫步時,將看到生活日常習焉未察的驚喜。也就是尋求『再魅』......
Thumbnail
已經連著好多天下午,我都直接出門走一走步道,運動不但可以消耗我的體力,更可以讓浮動的心穩定,不那麼躁動。 隨著溫度越來越高,我的話越來越多、心越來越野,現階段的我,好像很難感覺悲傷的情緒,聽什麼都順耳,看什麼都順眼,我知道,我一定要好好運動才能調節現在對世界過度美化的的正向。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探討了走路對健康的重要性。一萬步的建議源自日本保健公司廣告,但並非適合所有人。走路有助於提升心肺功能、強化肌肉骨骼,並改善心理健康。建議每天步行7000-10000步,步行速度和姿勢也影響效果。正確的姿勢和技巧可減少關節壓力。
Thumbnail
在城市的喧囂中,散步是一種與自己對話的方式。當城市的車水馬龍逐漸遠去,只腳步留下聲音和心跳聲共舞,在近午的靜謐中,我踏上了我那曬太陽的旅程。 每一步,都是對過去的追憶,也是對未來的期許。河堤上的風吹來,吹散了我心中的忙碌和焦慮,帶走了我身上的塵埃,讓我重新守護生命的美好。 路邊的花草,微微綻放出
Thumbnail
將走路視為一種修行,讓身體回歸到最本真的狀態,這便是身體與心靈的對話。這種體驗與爬山、騎單車十分相似,肉體上的疲勞常常與心靈上的自我對話交織不斷。「我為什麼要這樣做?」、「我在這裡的目的是什麼?」、「這樣做的意義在哪裡?」、「我是誰?」⋯⋯ 幾年前隨著白沙屯媽祖北港進香的經驗,讓我更深刻地體會
Thumbnail
在還沒有汽機車、甚至腳踏車也不普及的時代,走路是唯一普遍且多數人皆可選擇的交通方式。過去的街道、城鎮規劃,多是以行人的尺度與行走的品質作為依據,相較於近代以汽機車為主的都市規劃方式,因應汽機車的交通而拓寬道路甚至徵收道路用地,除了改變了以行人為尺度的空間,在追求更快更便利的交通方式之外,相較於自然天
Thumbnail
走路是一種特別的閒暇活動,能夠讓人重新思考自己的內心世界。在城市裡悠閒地走路,觀察周圍的環境,可以讓人放慢腳步,享受自由的感覺。這種活動不需要太多的準備,也不需要太多的物質,只需靜心聆聽城市的聲音,並且獨自感受其中的美好。這是一種深度的心靈體驗。
Thumbnail
愛上走路、感受當下的美。每一步都要像「國王在奏摺上蓋印章」一樣謹慎仔細、全神貫注。「提起腳。吸氣。向前踏步,先放下腳跟,然後是腳趾。呼氣。感受腳底穩定地踏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