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性格內向不適合當業務?」個性真的是工作選擇的重要因素嗎? | 518熊班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初入職場時,挺相信個性決定職業論,因為大家都這麼說。業務就是要外向、很會說話;行銷就是要有創意;客服就是要討好客戶…。直到用錯人、摔過跤、看走眼,才知道事情不是憨人想得那麼簡單。

【個性內向的業務新人】

記得從事電銷業務工作時,曾經來一個新人,個性內向靦腆,講話時眼睛不敢跟你對視、和大家自我介紹時講得七零八落。天啊,這個人要來當業務?當初到底怎麼通過面試的?

raw-image

我們幾個很壞的老鳥,都在偷偷賭他熬不過3個月,應該就會哭著離開了。畢竟,這裡可是壓力奇大、每天都被公布業績排行榜的地方啊。看他打電話給客戶,不到10秒就被掛電話,一整天業績掛蛋。每天都這樣,他到底要怎麼撐下去?

職場的歷練與觀察,讓我看見「個性」和「職業」的適配,時常出現不一致的結果-例如很外向會講話的業務,業績不一定高;內向口才平平無奇的,業績反而常有驚喜,這到底是怎麼回事?要怎麼解釋這種現象,方能避免HR或主管老是煩惱適合的員工怎選,才不會看走眼的問題?

【工作性格 vs. 人格特質】

在心理學上,性格被定義為「有一致性、穩定不變的人格特質」。但,在顧問公司使用性格心理測評為企業做人才診斷時,發現人的工作性格會隨著進入不同產業/職務、經驗/時間的催化後,產生變化。

簡而言之:

工作環境會陶塑你的工作性格」,難以改變的,是一個人的核心價值觀和本質。

這也可以解釋我們常常聽到的:某某藝人在台上話多、奔放、活潑得緊,下台之後仿佛變成另外一個人-沉默寡言、不喜社交。那是因為工作環境和屬性,使個人為了求生存也好、為表現出彩也好,因應而生的工作性格。

而我們都知道,「人職適配」沒有百分之百的。在工作中,一定會有自己很不喜歡、或很不擅長的任務出現,和個性內外向、會不會講話沒有太大關係,和你的企圖心、動機、堅毅性等這些核心本質,反而高度相關。

企業求職,技能固然很重要,但在某些專業入門檻相對之下沒那麼高的行業:例如業務、客服等等,人格的核心本質或價值觀更加重要。一個有企圖心、不服輸、夠敬業的人,這些精神自然能帶他學會成交術、溝通表達等這些工作上必備的「技能」。


📌業務和客服適合的人格特質大解密請看這篇:「我適合的到底是業務還是客服」?


大家或許已經猜到,那位內向的業務新人後來怎麼樣了?


【內外向不是能不能做好工作的理由,企圖心才是】

半年後,他成為那一整個團隊的銷售冠軍,打敗一票厲害老手,跌破大家眼鏡。當然,也害得我們掏錢請客(笑)。

他怎麼辦到的?

這半年來,我看到的,是他每次被掛電話,都立馬筆記,寫下自己講了什麼,然後一條條到處去問有經驗的主管、資深同事怎麼解;一次又一次模仿銷售高手怎麼講話;努力了半天不成交,也沒看他洩氣太久,拿起電話又下一位。

當初被詬病的內向,反而因為不急躁成交、也沒有油膩的技巧,用擅於傾聽贏得客戶的喜歡與信任,走出了自己的風格。

不是我們給的教育訓練救了他,而是上進心、企圖心、和不放棄的堅持救了他,使他自己成為更好、更強大的人。


你還在為自己的個性適不適合做什麼工作而困擾嗎?

〰〰〰〰〰〰〰〰〰〰〰〰〰〰〰〰〰〰〰〰〰〰〰〰〰〰〰〰〰〰〰〰〰〰〰

🌹我是艾莎解結。
經歷過職涯的追尋與大轉彎,目前一次比一次接近自己想要的人生。
「全力以赴在人生軌道奔跑,不是為追求別人定義的成功,而是為自己想要的自由。」-艾莎解結_To Be Free Group

👉歡迎留言、按讚或追蹤我的粉專:艾莎解結的人生研究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艾莎解結-生涯諮詢師的養成之路
194會員
210內容數
我是一名畢業於心理所的資深生涯諮詢師。在這裡除了專業文,更希望分享原生家庭如何影響我對世界、對職涯的看法,從對職涯追尋、對育兒教養的過程中,找到真正的自我。
2024/12/27
將吃的虧化為自己的真實能力
Thumbnail
2024/12/27
將吃的虧化為自己的真實能力
Thumbnail
2024/11/26
當你掌握住自己的價值,公司和市場自然會重視你。
Thumbnail
2024/11/26
當你掌握住自己的價值,公司和市場自然會重視你。
Thumbnail
2024/07/09
職場上的主管難為,面對Z世代總總與自己年代不同的價值觀,究竟該如何面對? 閱讀完整文章,請看 這裡
Thumbnail
2024/07/09
職場上的主管難為,面對Z世代總總與自己年代不同的價值觀,究竟該如何面對? 閱讀完整文章,請看 這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個性比較內向,但內心深處也渴望挑戰業務工作,請問我有機會嗎?」 近期接到這樣的諮詢,諮詢後對方堅定且充滿信心地接受了業務工作的挑戰,在此將我跟他分享的內容做了些整理,提供給跟這位夥伴有一樣疑問的您,希望能讓您的職涯選擇多一份參考的依據。
Thumbnail
「我的個性比較內向,但內心深處也渴望挑戰業務工作,請問我有機會嗎?」 近期接到這樣的諮詢,諮詢後對方堅定且充滿信心地接受了業務工作的挑戰,在此將我跟他分享的內容做了些整理,提供給跟這位夥伴有一樣疑問的您,希望能讓您的職涯選擇多一份參考的依據。
Thumbnail
我最近才體悟到,原來職場中人設這件事情是存在的。也就是說,你一開始怎麼設定自己的形象就會決定日後職涯的發展。 通常我們都會率性而為,就是如果我是一個謹小慎微的人,我在職場上面就是凡是都要檢查跟確認,如果我是一個大剌剌的人,那我在職場上面就是凡事都無所謂。但是這樣率性而為的結果,將會導致你做事的效率大
Thumbnail
我最近才體悟到,原來職場中人設這件事情是存在的。也就是說,你一開始怎麼設定自己的形象就會決定日後職涯的發展。 通常我們都會率性而為,就是如果我是一個謹小慎微的人,我在職場上面就是凡是都要檢查跟確認,如果我是一個大剌剌的人,那我在職場上面就是凡事都無所謂。但是這樣率性而為的結果,將會導致你做事的效率大
Thumbnail
你是內向者嗎? 我是! 還記得小學的時候有一位班導師給我的學期末評語是『性格內向, 有自閉傾向』, 因此從小就覺得內向是一個需要改善的問題。這樣的我後來居然能在鼓勵外向文化的外商公司做著需要很多外向特質的行銷工作長達20年。基於親身經驗, 這篇文章想分享的是內向者可以如何在鼓勵外向的職場裡做出表現!
Thumbnail
你是內向者嗎? 我是! 還記得小學的時候有一位班導師給我的學期末評語是『性格內向, 有自閉傾向』, 因此從小就覺得內向是一個需要改善的問題。這樣的我後來居然能在鼓勵外向文化的外商公司做著需要很多外向特質的行銷工作長達20年。基於親身經驗, 這篇文章想分享的是內向者可以如何在鼓勵外向的職場裡做出表現!
Thumbnail
六月下旬應邀到擺渡人生學校,錄製了我人生第 一 場Podcast首秀。 ►立即收聽: 【 Podcast 做業務⼀定要外向嗎📷業務、客服別傻傻分不清楚📷】
Thumbnail
六月下旬應邀到擺渡人生學校,錄製了我人生第 一 場Podcast首秀。 ►立即收聽: 【 Podcast 做業務⼀定要外向嗎📷業務、客服別傻傻分不清楚📷】
Thumbnail
你也是「內向人」嗎?在職場上被定義成總是默默替別人做事的工作者,沒有嶄露頭角的機會,甚至能力被低估。難道內向的人一定無法出頭天嗎?有些人會告訴你,你就強迫自己變成「外向」的人吧!但本性難移「我就是無法成為外向的人!」然而內向的人並不是一定吃虧,其實是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讓自己"演好"外向的人。
Thumbnail
你也是「內向人」嗎?在職場上被定義成總是默默替別人做事的工作者,沒有嶄露頭角的機會,甚至能力被低估。難道內向的人一定無法出頭天嗎?有些人會告訴你,你就強迫自己變成「外向」的人吧!但本性難移「我就是無法成為外向的人!」然而內向的人並不是一定吃虧,其實是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讓自己"演好"外向的人。
Thumbnail
外向活潑、喜歡和人聊天,更適合的職務叫「客戶服務」,不是業務。 你知道自己更適合從事業務,還是客服嗎?
Thumbnail
外向活潑、喜歡和人聊天,更適合的職務叫「客戶服務」,不是業務。 你知道自己更適合從事業務,還是客服嗎?
Thumbnail
各種環境因素讓我們開始思考轉職的可能性,然而當開始嘗試踏出舒適圈、到要執行的地步時,卻又會因為各種藉口打退堂鼓而放棄。  
Thumbnail
各種環境因素讓我們開始思考轉職的可能性,然而當開始嘗試踏出舒適圈、到要執行的地步時,卻又會因為各種藉口打退堂鼓而放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