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隱忍下的美好幻想: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常常在新聞事件、網路文章或自己的生活中聽到這句話:「我想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而背後的故事往往是夫妻不和、家庭紛爭,但雙方遲遲無法對這種狀況進行處理,覺得離婚就是崩解,會讓孩子成長在「不健全」的家庭裡,於是不斷地隱忍、忽略。這種近乎「自以為」的付出,有時反而會對沒有話語權的孩子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
圖 / 排排林
我的家庭狀況比較複雜,自有印象以來,只要爸媽同時出現的場景就少不了爭吵,最初的記憶可以回溯到3歲。我總是裝作沒有聽到,自顧自地玩著玩具,等到幻想世界再也不足以壓制矛盾帶來的恐懼時,便會衝到他們面前大喊「不要吵了!」儘管年紀尚小,但我能清楚地感受到每一句話中夾雜的惡意。雖然爸媽單方面還是對我很和善,我也裝作什麼都沒有發生,但對那個生活環境始終存在強烈的恐懼與擔憂。父母總是天真地認為,孩子還小,聽不懂也不會記得。
後來父親退出了我的生活,其他家人們為了讓我比較好過,編撰了一個「父親在美國工作」的故事,只要天空中有飛機經過,他們就會說「爸爸在飛機上,快對他揮揮手!」也不知道為什麼,我從一開始就知道這是個彌天大謊,不過為了滿足家人們的善意,不讓他們擔心,我還是每次都會對飛機招手。我們對彼此的微笑裡面,都藏著不想被對方發現的秘密。
長大後偶然跟幾個朋友聊到家庭,才發現自己並不是個例。大多數家庭出現狀況的孩子,從很小就清楚地了解父母的「真實狀況」,把自己包裝在彷彿沒有受到影響的假象下,假裝什麼都沒有發現,在他們的「將就」下安心成長。這種家庭矛盾帶來的沈悶與壓抑,少則幾年,多則幾十年。很多友人在長大後詢問父母「為什麼不離婚」時,他們得到的回答大多是「還不是為了你們」、「我想讓你有個完整的家」、「我想說等你們長大」...。
這些話一出來,彷彿是所有忍讓、爭吵與不快的原罪,那時友人悠悠地開口跟我說:「所以我就在想,那原來他們的不快樂,是怪我嗎?是我讓他們失去了選擇的權力嗎?」隨之我們在餐桌上陷入了一陣靜默。一開始人們組建家庭是為了互相扶持以度過人生在世的漫長歲月,當這種陪伴消失,演變成委屈跟將就,大家反而忘記了家庭原本存在的意義,好像只要大家都還在,即便是一盤散沙,無論有多少不快、過錯、情緒勒索等一切都可以被忽視。
我相信大多數的父母在說出這些話的時候,都沒有先去瞭解孩子的感受及他們對父母婚姻目前的理解,那麼這樣「我是為了孩子好」的付出,是否也是種一廂情願?或許孩子長大之後能夠理解父母的選擇,但他們是否真的該承擔這種犧牲?婚姻本是兩個有選擇的人所做出的決定,有時卻讓無法選擇的第三人走進這場風暴。更重要的是,也許應該要讓孩子們知道婚姻本來就不是綁住誰的枷鎖,家庭的美好不來自於完全喪失自我的犧牲,父母現在對他們的愛更不會因為婚姻存續與否而發生改變。
我曾聽一位前輩友人訴說她婚姻的不快,經濟、情感、生活、爭吵......彷彿一切都已經失控,當我問她為何不離婚時,她話語間透露出對離婚官司的恐懼,對未來的焦慮,總結到最後,就是「為了孩子,我可以忍」,她對孩子有著無盡的愛,這份忍讓背後我想也有一小部分是屬於自己的膽怯與退縮。
「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這大概是對家庭最廣泛又精確的描述,寫出這篇文章不是要抨擊哪種人或哪種選擇、做法,畢竟自己的難處只有自己知道,這世界上有太多不得已。只是希望我們在以家人之名為他人犧牲或奉獻的時候,不要只是從自己的角度出發,畢竟我們認為的好,有可能對他人來說是種負擔或潛在的傷害。
最後分享一個有趣的回憶:
外婆是個很傳統的人,我國中二年級的時候她曾哭著打給我媽逼她跟我父親復婚,給我一個「完整的家」,媽媽受不了把電話轉交給我,我記得當年的我對外婆說:「我需要的不是完整的家,我需要的是平靜、安定、快樂的家。」外婆接下來的回應我已經記不太清,不過從那之後她再也沒提起這件事。
avatar-img
24會員
14內容數
就當作是人生做後一次減肥,為自己好好努力一次!所有的過程、心得、經驗都在這裡和大家一起分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排排林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是不是真的想離開?必要的「捫心自問」 1.為什麼會有這個念頭? 2.想要的是什麼? 魚跟熊掌雖不可兼得,最重要的是能夠達到自己內心的平衡。 沒有時間表!轉職時機怎麼抓? 離職到底該怎麼開口?
「清醒夢」(lucid dream)最早由荷蘭醫師 Frederik van Eeden 在1913年提出,意指做夢者於睡眠狀態中保持意識清醒,在夢中擁有思考與記憶能力,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
踏入職場至今已整整三年,在寫這篇文章之前,還很矯情地算出了1109這個數字,其中一半的日子是在電視台度過的,成為職場生涯中最難忘的記憶。在成長跟蛻變中,我開始不斷思考自己究竟想要怎樣的人生,處於轉捩點時是否有勇氣賭一把?即便這些問題至今尚未有最確切的解答,但也就是這樣不斷地思考與磨練,才能讓未來逐漸
我最後一次看見我的鎖骨是在我國小一年級的時候,那時體弱多病,家人費了很多心力幫我吃中藥進補、煮很多好吃的菜,讓我的健康狀況在兩年的時間內迅速提升,但我也就此開啟了橫向發展的人生...... 減肥對我來說是人生的課題,對我的家人來說則是飯桌上少不了的話題。小到吃餅乾大到吃年夜飯,我手上拿著的食物,都逃
我是不是真的想離開?必要的「捫心自問」 1.為什麼會有這個念頭? 2.想要的是什麼? 魚跟熊掌雖不可兼得,最重要的是能夠達到自己內心的平衡。 沒有時間表!轉職時機怎麼抓? 離職到底該怎麼開口?
「清醒夢」(lucid dream)最早由荷蘭醫師 Frederik van Eeden 在1913年提出,意指做夢者於睡眠狀態中保持意識清醒,在夢中擁有思考與記憶能力,相信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
踏入職場至今已整整三年,在寫這篇文章之前,還很矯情地算出了1109這個數字,其中一半的日子是在電視台度過的,成為職場生涯中最難忘的記憶。在成長跟蛻變中,我開始不斷思考自己究竟想要怎樣的人生,處於轉捩點時是否有勇氣賭一把?即便這些問題至今尚未有最確切的解答,但也就是這樣不斷地思考與磨練,才能讓未來逐漸
我最後一次看見我的鎖骨是在我國小一年級的時候,那時體弱多病,家人費了很多心力幫我吃中藥進補、煮很多好吃的菜,讓我的健康狀況在兩年的時間內迅速提升,但我也就此開啟了橫向發展的人生...... 減肥對我來說是人生的課題,對我的家人來說則是飯桌上少不了的話題。小到吃餅乾大到吃年夜飯,我手上拿著的食物,都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我可能只是想哀悼我內心那個受傷的孩子,她沒有獲得她內心想像幸福的家庭。 擁有情緒穩定的父母,是一個孩子能夠擁有最大的富足。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我們第一次約出來見面是去烘爐地看夜景,聊了很多這失去的11年彼此發生過的事,之後他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他說媽媽跟爸爸吵架,爸爸把媽媽跟姊姊還有孫子趕出家門
Thumbnail
你有想過如何在生命的風浪中保護最脆弱的心嗎?當家庭的航向需要改變,對話的方式成為了溫柔的力量。 談論離婚這件事時,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是一個無比艱難決定,同時,也產生愛的不同面貌。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在風浪來襲時,如何用愛為孩子指引一片安穩的海域。 和孩子溝通父母離婚:溫柔的力量 在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一直認為我父母是為了結婚生子而結婚,沒有感情基礎、沒有共識和信任,婚後也不願意去經營和溝通,我爸甚至將外遇行為視為理所當然,父母常為了錢的事情不快,不太吵架都是冷戰居多。 在學生時期經濟仰賴父母的我,一直很怕會被我爸拋棄,但除此之外,我爸對我們很好,對家裡經濟依舊付出,表面上是個外人都說好的丈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我可能只是想哀悼我內心那個受傷的孩子,她沒有獲得她內心想像幸福的家庭。 擁有情緒穩定的父母,是一個孩子能夠擁有最大的富足。
Thumbnail
失望性情感隔離是一種對父母期待一直落空產生的心理防禦機制。作者發現每當必須回娘家的當天自己整個人都會變得很煩躁,一點都不期待與爸媽相聚,對作者來說,這跟孝順無關,單純的只是因為親情關係很淡薄,淡到產生了納悶的情緒。而父母親從小的忽視也讓作者感覺與原生家庭的互動十分尷尬,卻也慶幸仍有能力愛自己的孩子。
我們第一次約出來見面是去烘爐地看夜景,聊了很多這失去的11年彼此發生過的事,之後他接到媽媽打來的電話,他說媽媽跟爸爸吵架,爸爸把媽媽跟姊姊還有孫子趕出家門
Thumbnail
你有想過如何在生命的風浪中保護最脆弱的心嗎?當家庭的航向需要改變,對話的方式成為了溫柔的力量。 談論離婚這件事時,對每個家庭來說都是一個無比艱難決定,同時,也產生愛的不同面貌。 閱讀全文,讓我們一起探索,在風浪來襲時,如何用愛為孩子指引一片安穩的海域。 和孩子溝通父母離婚:溫柔的力量 在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一直認為我父母是為了結婚生子而結婚,沒有感情基礎、沒有共識和信任,婚後也不願意去經營和溝通,我爸甚至將外遇行為視為理所當然,父母常為了錢的事情不快,不太吵架都是冷戰居多。 在學生時期經濟仰賴父母的我,一直很怕會被我爸拋棄,但除此之外,我爸對我們很好,對家裡經濟依舊付出,表面上是個外人都說好的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