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4.26 良因法師 隨筆
明教曰:
「太史公讀《孟子》,至梁惠王問:
何以利吾國?不覺置卷長歎,嗟乎!利,誠亂之始也。
故夫子罕言利,常防其原也。
原者,始也,尊崇貧賤,好利之弊,何以別焉?
夫在公者,取利不公則法亂;在私者,以欺取利則事亂。
事亂則人爭不平,法亂則民怨不服。
其悖戾鬪諍,不顧死亡者,自此發矣,是不亦利誠亂之始也。
且聖賢深戒去利,尊先仁義。而後世尚有恃利相欺,傷風敗教者何限。
況復公然張其征利之道而行之。欲天下風俗正,而不澆不薄,其可得乎。」
【演蓮法師譯文】
明教大師說:
「從前太史公司馬遷讀《孟子》一書,讀到
梁惠王問孟子說:『你老人家不遠千里來到敝國,想必有什麼高明的辦法,能為我國謀利?』太史公不覺把書卷放在一邊,無限慨歎地說:『哎!梁惠王一開口便提出一個利字,豈知這個『利』字,正是天下禍亂的根源啊!』
所以,從前孔夫子教學,很少說到『利』這個字,也就是為了常常提防,避免產生禍亂的本原。
所謂原,也就是始的意思。要知道,無論是位居尊崇的帝王,或者是貧賤的百姓,如果一味的謀求私利,都將產生出各種不同程度的弊病,決不會有什麼區別和例外。
比如那些為公執政的人,如果取利不公正,國家的政策法令就會產生混亂。從個人方面說,若是懷著欺詐之心以謀取私利,處事就不可能公平合理。
處事不能公平合理,人與人之間就會爭鬧不休。國家的政策法令混亂,百姓就會對當今執政的人怨恨不服。
於是,所有叛逆、造反、暴動、鬪爭,甚至不顧死活的事,都由此而發生出來了。這樣說來,『利』這個字不正是一切禍亂的根源嗎?
所以聖賢總是深刻地警戒人們要去除利慾之心,而尊崇仁義。然而後世卻有許多人不但不肯遵行聖賢的教誡,而且還恃著自己的權勢,為謀取私利,做出許多有傷風化,敗壞禮教的事。
更何況還有人公然想以征利的辦法來治理天下,這樣,要使天下風俗純正,而不致於澆漓衰薄,又如何能夠呢?」
良因贊曰:
理論上知道爭名奪利不對,尚且控制不住習氣;
何況給自己千百個理由,將它合理化;
則不免敗家亡身,乃至國無寧日而已。
「生前枉費心千萬 死後空持手一雙 悲歡離合朝朝鬧 富貴窮通日日忙
休得爭強與鬥勝 百年渾是戲文場 頃刻一聲鑼鼓歇 不知何處是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