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 廣告又死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大三上學期的研究方法課程上,我們針對 YouTube 廣告做了些研究,主要調查觀者對於廣告的觀看以及點擊意願,此篇為研究案中的摘錄。我們透過問卷進行調查,時間為 2021/12/31~2022/01/04。

總回收問卷:113

有效問卷數:112




在此,先針對各類廣告專有名詞進行簡短的介紹。

raw-image

片頭影音廣告

投放在使用者觀看影片前,可再細分為

  • 可略過的串流內廣告(In-Stream ads. 60秒內,5秒後可略過)
  • 不可略過的串流內廣告(In-Stream ads. 15秒內,5秒後仍不可略過)
  • 串場廣告(Bumper Ads. 6秒內,無法略過廣告)

raw-image

展示型廣告

可再細分為

  • 刊頭廣告 ( YouTube Masthead)
  • 影片內嵌廣告(In-Video Banner)

「刊頭廣告 」位於 YouTube 首頁上方;「影片內嵌廣告」位於影片中間跳出於影片下方。

raw-image

探索廣告(TrueView Discovery)

常見於三個地方,分別是影片搜尋頁推薦、YouTube 首頁、右側推薦影片牆介面。


raw-image

在本次問卷中採用李克特五點量表(Likert scale)作為分析依據,每題皆有五個選項可填答,分別為:

  • 1:非常厭惡
  • 2:有點厭惡
  • 3:普通
  • 4:有點喜愛
  • 5:非常喜愛
raw-image

本研究發現

出現於影片內的廣告,皆會讓填答者厭惡程度偏高,因此長條圖會往左傾(越靠左厭惡程度越高)。其中,以「可略過與否」作為分類標準則可以分為兩類。分別為,「不可略過的串流內廣告」以及「可略過的串流內廣告」、「影片內嵌式廣告」。不可略的廣告會讓觀看者產生最大的逆反心理,因此最多填答者對此感到厭惡(48人),而可略過的廣告分類中,內嵌式廣告所造成的厭惡程度比可略過的串流廣告高(25人 、20人),會造成此差異在於內嵌式廣告皆是於觀看影片中途跳出,剝奪了觀看者原本沉浸的氛圍,因而產生逆反心理(Brehm,1981)。

raw-image

出現在欲觀看之影片外的廣告對觀看者所造成的厭惡程度偏低,由於這類型的廣告並不會直接干擾觀看者的觀影過程;因此,刊頭式廣告(以電腦觀看時,該廣告會出現於首頁最上側)以及探索式廣告(以電腦觀看時,該廣告會出現於觀看影片右側的推薦欄目)兩者對觀看者所造成的心理逆反不及出現於影片內的廣告。


在廣告研究的領域經常說「第一次廣告的死亡」是在美國的數位影音公司 TIVO 首次推出了電視錄像機(引進台灣時偶爾稱其為數位機上盒)。使用者可以將想看的電視節目錄製下來後觀看,若中途遇到廣告只需要跳過或是快轉即可。在後續的廣告發展中,只要有新媒介一出現,基本上就會讓廣告再度被宣告死亡;如,網際網路、YouTube、社群媒體、線上影音串流平台(OTT)......等。不過,商人們以及廣告投手也會捲土重來,以新型態的廣告繼續出現在觀眾的眼前,數位廣告中的 YouTube 廣告可說是命運最乖舛的一支。

自 2007 年,YouTube 開放了廣告置入於網站的功能後,便開有商人嘗試在這個新興的網路平台上投放廣告;不過,這時候的商人仍然是以電視廣告的思維製作廣告,效果當然不怎麼好〔1〕。2009 年,YouTube 提供了七種不同的廣告形式可供選擇,同年的十月,官方計算網站上每日的瀏覽量已超過十億。同年十二月,網路廣告攔截的軟體 “AdBlock” 發布,同時也允許將其新增至 Google Chrome 的網頁擴充功能。至 2010 年時,YouTube 上的廣告數量已經比前一年還要多出了將近十倍〔2〕,商人也絞盡腦汁打造新的廣告形式、內容,想盡辦法競逐可貴的注意力貨幣。


新功能?

在這一份研究案進行到一半時,我發現 YouTube 的更新發布了新功能,而這次發布的新功能可說是讓 YouTube 廣告又再度死了一次。這個功能便是,不必點入影片就能播放影片。手機板的頁面只需要將影片至於當前的畫面便可自動播放,電腦版的頁面則是將滑鼠游標至於影片上方即可自動播放;更重要的是,以這樣的形式觀看影片時完全不會有廣告干擾,使用者也能手動調整音量、字幕、以及影片進度。

raw-image
raw-image

這個功能的更新對於需要點進影片才能跳出的廣告(如,可略過廣告、不可略過廣告、內嵌式廣告)而言,無疑是一大打擊。使用者沒有點擊影片,商人便無法從點擊次數中獲利、分析觀看行為;然而,使用者卻可以看整段影片,觀影過程中也不怕遇到突然劫持眼球的廣告。

注意力商人們該如何在這個功能下存活呢?我很期待看到 YouTube 廣告如浴火鳳凰般,再度以更創新的型態迎向未來的更多變的 YouTube 平台。

參考資料:

〔1〕Mark Sweney. (2007). First ads appear on YouTube clips. The Guardian. Retieved from: https://www.theguardian.com/media/2007/aug/22/advertising.digitalmedia

〔2〕Nicholas Jackson. (2011). Infographic: The History of Video Advertising on YouTube. The Atlantic. Retieved from: https://www.theatlantic.com/technology/archive/2011/08/infographic-the-history-of-video-advertising-on-youtube/242836/

TiVo digital video recorders. Retrieved from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iVo_digital_video_recorders

AdBlock. Retrieved from Wikiped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dBlock

贺远琼、唐漾一、张俊芳(2016)。消費者心理逆反研究現狀與展望。取自:https://qks.sufe.edu.cn/mv_html/j00002/201602/f70d0159-72bf-4835-a542-a3f0a309a561_WEB.ht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132會員
282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2025/03/25
切卡指出,我們正處於一個由演算法塑造的文化生態中,這些所謂「個人化」的推薦機制,其核心邏輯並非拓寬大眾的文化視野,而是加強可預測性與舒適性。
Thumbnail
2025/03/25
切卡指出,我們正處於一個由演算法塑造的文化生態中,這些所謂「個人化」的推薦機制,其核心邏輯並非拓寬大眾的文化視野,而是加強可預測性與舒適性。
Thumbnail
2025/02/25
合成數據並未能緩解數據缺乏的焦慮,隨著模型幾代的演算,生成的作品愈趨同質、失去多樣性;甚至,最後陷入模型自嗜的狀況。
Thumbnail
2025/02/25
合成數據並未能緩解數據缺乏的焦慮,隨著模型幾代的演算,生成的作品愈趨同質、失去多樣性;甚至,最後陷入模型自嗜的狀況。
Thumbnail
2024/11/12
因為 Spotify 的推薦機制,當代歌曲的副歌都有往前的現象;甚至,現在歌曲的時長也正在縮短。
Thumbnail
2024/11/12
因為 Spotify 的推薦機制,當代歌曲的副歌都有往前的現象;甚至,現在歌曲的時長也正在縮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現在自媒體廣告投放很難有突出的效益,就是穩定的轉換,不會大好、但也壞不了,這種莫名其妙的成效,來自於各個小眾轉換的結果。  回想一下,這一兩年來你追蹤自媒體、你訂閱的YOUTUBER,身邊的朋友是不是都開始不太熟悉,有時候話題都不一定能
Thumbnail
現在自媒體廣告投放很難有突出的效益,就是穩定的轉換,不會大好、但也壞不了,這種莫名其妙的成效,來自於各個小眾轉換的結果。  回想一下,這一兩年來你追蹤自媒體、你訂閱的YOUTUBER,身邊的朋友是不是都開始不太熟悉,有時候話題都不一定能
Thumbnail
不論是網路還是傳統媒體,廣告對社會和我們都有相當的重要性。這篇文章將討論為什麼我們應該正面看待廣告,以及如何鑑別好的廣告。此外,提供了方法來避免受到惱人的廣告幹擾。
Thumbnail
不論是網路還是傳統媒體,廣告對社會和我們都有相當的重要性。這篇文章將討論為什麼我們應該正面看待廣告,以及如何鑑別好的廣告。此外,提供了方法來避免受到惱人的廣告幹擾。
Thumbnail
🎙 前言 「欸,我懷疑我的手機會偷聽我說話欸!」 「真的~為什麼可以一直出現我們在聊天的東西啊!」 如果你也曾經跟朋友聊過這樣的話題,來擊著掌吧✋🏻 ...繼續閱讀
Thumbnail
🎙 前言 「欸,我懷疑我的手機會偷聽我說話欸!」 「真的~為什麼可以一直出現我們在聊天的東西啊!」 如果你也曾經跟朋友聊過這樣的話題,來擊著掌吧✋🏻 ...繼續閱讀
Thumbnail
Paramout 計畫統一衡量標準,唯獨 YouTube 反對;Meta 新增 IG 廣告版位、Messenger 回歸臉書、自動化廣告現隱憂;Google 增專屬自動化廣告、本地服務廣告擴增五大產業;生成式 AI 風暴!Canva 發表全新體驗、Adobe AI 結合 CDP 創造多元應用。
Thumbnail
Paramout 計畫統一衡量標準,唯獨 YouTube 反對;Meta 新增 IG 廣告版位、Messenger 回歸臉書、自動化廣告現隱憂;Google 增專屬自動化廣告、本地服務廣告擴增五大產業;生成式 AI 風暴!Canva 發表全新體驗、Adobe AI 結合 CDP 創造多元應用。
Thumbnail
時序到了 2022 年底,今年也為大家整理好行銷趨勢大禮包。本次要帶給大家,將不只是今年已知現象的彙整,更是我認為會在明年延續發燒的趨勢。因此,希望大家在閱讀本篇時也可以順便檢查自己目前的實踐程度,如果有還沒有開始採取行動的,別再拖延,立刻開始吧!
Thumbnail
時序到了 2022 年底,今年也為大家整理好行銷趨勢大禮包。本次要帶給大家,將不只是今年已知現象的彙整,更是我認為會在明年延續發燒的趨勢。因此,希望大家在閱讀本篇時也可以順便檢查自己目前的實踐程度,如果有還沒有開始採取行動的,別再拖延,立刻開始吧!
Thumbnail
你是消費者,第一次聽到 Rich Media?或者你是行銷人,正在思考運用 Rich Media,創造更好的聯播網廣告體驗?TenMax 近期發布一篇最新報告,以 2021 年資料為基礎,橫跨台灣、馬來西亞、越南三個國家,綜觀 10+ 產業、上百位客戶共 1658 份廣告素材⋯⋯
Thumbnail
你是消費者,第一次聽到 Rich Media?或者你是行銷人,正在思考運用 Rich Media,創造更好的聯播網廣告體驗?TenMax 近期發布一篇最新報告,以 2021 年資料為基礎,橫跨台灣、馬來西亞、越南三個國家,綜觀 10+ 產業、上百位客戶共 1658 份廣告素材⋯⋯
Thumbnail
2010 年時,YouTube 上的廣告數量已經比 2009 年還要多出了將近十倍,商人也絞盡腦汁打造新的廣告形式、內容,想盡辦法競逐可貴的注意力貨幣。
Thumbnail
2010 年時,YouTube 上的廣告數量已經比 2009 年還要多出了將近十倍,商人也絞盡腦汁打造新的廣告形式、內容,想盡辦法競逐可貴的注意力貨幣。
Thumbnail
我們常遇到廣告視窗的出現,給你的第一個想法是什麼呢? 對於網路世界的商機,這篇與大家分享,我所了解的廣告效益,分別用“付費”和“收費”的角度去探討。
Thumbnail
我們常遇到廣告視窗的出現,給你的第一個想法是什麼呢? 對於網路世界的商機,這篇與大家分享,我所了解的廣告效益,分別用“付費”和“收費”的角度去探討。
Thumbnail
這個問題有兩個不同的角度:一方面是觀察這些「網路平台」多年來如何逐漸取代傳統媒體在廣告方面的地位;另一方面要看的,則是傳統媒體如何在網路上學到新把戲,讓自己在未來更有競爭力。
Thumbnail
這個問題有兩個不同的角度:一方面是觀察這些「網路平台」多年來如何逐漸取代傳統媒體在廣告方面的地位;另一方面要看的,則是傳統媒體如何在網路上學到新把戲,讓自己在未來更有競爭力。
Thumbnail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只要看到網路文章中置入廣告,再好的文章都容易給負評。我在十年前就有在網路上寫文章的習慣,最早是以紀錄的方式流水式的寫,後來開始會寫與工作相關的文章,除了文字還會放圖片和排版。不知道是不是最早的流量不多,沒什麼廣告置入。流量出來後,一篇文章常會切入許多廣告,再加上原本的圖文章己經
Thumbnail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只要看到網路文章中置入廣告,再好的文章都容易給負評。我在十年前就有在網路上寫文章的習慣,最早是以紀錄的方式流水式的寫,後來開始會寫與工作相關的文章,除了文字還會放圖片和排版。不知道是不是最早的流量不多,沒什麼廣告置入。流量出來後,一篇文章常會切入許多廣告,再加上原本的圖文章己經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