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被那種隱微的透過貶低他人、抬高自己的聲音弄得不太自在,常聽到不曉得全貌的情況下批評的聲音,其實滿沒意思的。我可以理解,有些時候這種模式是在競爭有限資源的情況下,有效極大化自己利益的方式,或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又或者因為內在的不自信,所以需要如此防衛。
然而我更相信,每個人的技能點都不一樣,而且我們所能夠觀察的到的他人,可能只是他各個面向的一小部分,硬是將自己的標準完全套入其他人身上,失真也對他人沒有特別好的正向回饋。
第一次碰到我在碩士實習時,牛津畢業的老闆,是一次他來學校講評我們小組專案的課程上,那時候他是跟另一位學校學長一起來,我印象很深刻的是,那位學長相較於我後來的老闆,在介紹他們公司時,特別令人想繼續聽下去,而我老闆面對這群碩士門外漢,在表達的時候反而比較沒有記憶點。課程結束後,我選擇到他們公司面試實習機會,卻是在面試場上和我的老闆有比較深入而過癮的對事情的討論,我老闆相較起來,有的是一種對於專業領域或問題點更深刻的領悟與執著。
我大學時候的微積分老師,在教學上其實是滿玄學的,但在跟他對談的過程中,仍然可以感覺到他是大師級的人物。
我認為是這樣的,這個世界需要有非常專精的人才,也要有面向大眾、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讓其他領域的人可以快速理解一門領域的人才,至於是不是能做到同時專精又溝通能力強,那都是個人選擇罷了,而這些人才也會有他們各自適合的位子。
回到工作上,沒有一個人可以成為另外一個人,團隊裡面每個人都各有所長,有些人溝通能力特別強,適合跟客戶討論事情,有些人理解與同步能力強,適合作為老闆與員工之間的橋樑,有些人雕磨細節,適合將不容出錯的事情處理的一絲不苟。
所以欣賞別人的長處,他人的長處能補足自己不想做的任務,甚至是與自身不相干的業務,少點負面評論,大多數時候只是自己沒有看到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