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君子與小人」這個話題,之前分享過不少了。小人,不是永遠都是小人的;君子,也不是永遠都是君子的。故有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之說。同理,一念君子,也可一念小人;一念小人,也可一念君子。但無論如何,孔子就從沒有說對小人要口誅筆伐,而只是遠之避之而已。不過,有一種人,孔子卻要聲討的,就是現今的所謂老好人。
好人,好不好?好。最好就是連壞人都說你好,那才是真的好呀!
老好人,好不好?未必好。此處的老,不一定指年紀老,用作副詞,「總是」的意思,即老是扮好人。
何解孔子要聲討哪些老好人?
因為哪些老好人不問是非,但又要生端是非。不管黑白,但又要講黑講白。無論是生端是非也好,講黑講白也罷,他都以同情其他人的姿態出現,戥對方不值,頗有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這種人膽小怕光,但喜歡看風頭,帶風向,搞屎棍,偷著樂。總之,就是偽善,不甘寂寞。這種人,孔子稱之為「鄉愿」。
子曰:「鄉愿,德之賊也!」【陽貨13】
孔子唯一深惡的就是「鄉愿」。「鄉愿」,是指那些在鄉里族群中表面「憨厚老實」的老好人,實則是個是非不分、言行不副、偽善欺世的圓滑之人。大圍說好的,他也逢迎說好;大圍說壞的,他也跟著打落水狗,沒有獨立人格,沒有是非原則。貌似憨厚,實則圓滑;表面利人,實則為己。故此,孔子斥之為道德中的敗類。
由此得知,孔子對是非善惡,旗幟鮮明,絕不含糊,絕不姑息。他說:「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只有仁者,能公正地欣賞人的善,能公正地批判人的惡。
後人不解何謂中庸,以為不左不右,走中間路線,左右逢源,這完全違背孔子的道德底線,亦違背人之所以為人的基本原則。
老好人,還算是個人嗎?
(寫於2022年4月25日)
下一講:聖人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