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體驗過不好的,又怎麼知道什麼是好,又怎麼知道自己過得有多麼豐盛,多麼幸福。就算去與別人相比,沒有經歷過類似的經驗,依舊無法體驗到什麼叫做「感同身受」。在別人訴說的同時,勾起了我們的回憶,才發現原以為好的傷,其實根本沒有好,甚至是根本沒發現自己受傷了。
「恐懼」
這詞自從COVID-19以來,每天都在上演。囤貨的婆婆媽媽、真正有需要買快篩卻買不到的民眾、說要與病毒共存卻又沒有做好配套措施的政府、Youtube界的風波、網路上充斥NFT的亂象、以及資金盤詐騙。
搶疫苗、搶口罩、現在搶快篩,我都分不清楚是真的需要,還是只是覺得「我應該擁有?」我只知道,早上出門時,藥局還未開門,卻看到藥局前面長長的人在排隊,一大疊健保卡,似乎也不是什麼怪事。
我算是幸運,因為照顧生病的母親,那時候經常出入醫院,也擔心著空汙,時常就備著口罩,在那波口罩之亂時,並沒有受到影響。後來母親走後,疫情就爆發了,而那些留下來的口罩,也成為我們那時買不到口罩的救命符。
我們總以為是「理性」在幫我們做決定,殊不知常常在幫我們做決定的是「感覺」,可以明白在配套措施不夠完善情況下,會有許多情緒產生,但到底是需要還是必要,我想我們該好好的思考一下。
如果我們再做任何決定的時候不是被情緒所掌控,或是只取需要的,替別人著想,這也是一種愛的延續。
我們所有的情緒其實都源自於愛,在我們來到這世界的人生旅途,意義是什麼?我也還在尋找,所有的體驗以及經驗,背後都藏著滿滿的愛,以及很多我們需要去克服的課題。
沒有比較,我們不知道現在過得多麼豐盛。我想如何去發現自己的情緒,只要多問自己「為什麼」就是一個很棒的練習,希望大家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多多認識自己、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