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生-自行車訓練台 首部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四月初是受重傷後首次上公路車外騎,仍在恢復中的右腳阿基里斯腱,已經是術後2.5月,但右腳踩踏上產生許多奇奇怪怪的感覺,腳踩踏的力量與角度都得重新適應中,卡鞋上卡於車子的踏板還好,但"脫卡"時,便脫得戰戰兢兢,右腳不敢用力扭,只怕出現意想不到的意外,但自己又是習慣右腳脫卡。
雖然已特地選騎沒坡的一般道路,但是一路卻是騎得心驚肉跳,深害摔車,整個運動上,時間與內容效率真的很差,眼看著騎公路車的基本功,岌岌可危,但想想若再這樣在外面騎,上卡脫卡太危險了!但又不甘心,看看自己的體能,已經頹廢許久,與日漸發福的體態,還不太能好好走的腳,走起路來都還一跛一跛的,加上日益嚴峻的疫情,已經好久沒心跳加速汗水淋漓的感覺。
買個自行車訓練台一直是心中的渴望,目前變成唯一選項,現在變成十分迫切,若接近真實騎乘的經驗,想到都是要需要"拆"或"架"後輪的訓練台,很不方便,便讓我縮手:
  • 喜歡的價格直上四五萬的直驅式訓練台,貴鬆鬆,且又要拔後輪,但透過軟體無線控制自行車訓練台,讓訓練台隨的路線產生大小等的阻力(不同斜度的上坡),甚至推力(模擬斜坡),以致於十分貼近真實外騎的路面
  • 用固定式的訓練台一方面很陽春且容易磨耗輪胎另一方面無智能阻力的功能,雖然不用拔後輪,但也得架起後輪,阻力全由大盤與飛輪自行變換。總之是克難型的訓練台
沒想到突然間看到自行車訓練台大品牌wahoo推出"智能型"滾輪型訓練台,只要把整台車搬到訓練台,夾前輪,上電,即可上路,太方便了,加上與高檔的訓練台相較,雖然性能參數均少了一半,最重要價格只有一半,是電磁式的阻力,對於業餘中業餘的我,已經足夠,於是便毫無念,咬著牙入手了。但正逢嚴峻的疫情,藉由在家上班的機會,讓我天天騎到它(待續)
avatar-img
1會員
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ine y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由於長期反反覆覆地受傷,高強力的運動,可說是完全荒廢,核心肌群正完全走鐘中,好久好久沒來"閃到腰"夢靨再度襲擾,某天早上起床時,正要挪動身體時,天啊,中了,結果這一次,四處求醫了三個星期,才緩解下來。
光看到這本書名,不禁就吸引我的眼球,心中很好奇作者被委託的事由有哪些,看了後,委託事項真是琳瑯滿目,令人不可思議(不知道是否與日本民族性有關-"壓抑")
由於長期反反覆覆地受傷,高強力的運動,可說是完全荒廢,核心肌群正完全走鐘中,好久好久沒來"閃到腰"夢靨再度襲擾,某天早上起床時,正要挪動身體時,天啊,中了,結果這一次,四處求醫了三個星期,才緩解下來。
光看到這本書名,不禁就吸引我的眼球,心中很好奇作者被委託的事由有哪些,看了後,委託事項真是琳瑯滿目,令人不可思議(不知道是否與日本民族性有關-"壓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冠疫情期間,因緣際會之下學會騎單車,對一般人而言不算什麼,不過對我來說,卻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因為我很羨慕騎著單車旅行的人,渴望自己也能騎著它悠遊於田野與大街小巷;隨著年紀的增長,住在都市的我,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有幸能得到老天的眷顧,讓老大不小的我學會了,當然要好好把握。
Thumbnail
45歲的我,最近開始學習騎腳踏車。絕大多數的人在8歲以前就學會的事情,我現在才初次摸索。據說平衡感隨年紀越大,越不好掌握。兩個孩子陪我試了幾個禮拜,果然跌跌撞撞,沒有起色。
Thumbnail
接觸公路車一段時間,都會遇到要不要上卡的選擇,上卡是藉由卡鞋和卡踏讓腳和踏板連在一起,進而達到增進騎乘效率和穩定性等好處,但對我來說,看起來帥是最大的吸引力,用卡鞋看起來就是厲害,就是這麼膚淺。
Thumbnail
正式邁入術後的一個月,據說四至六週是一個重要的階段。 最明顯的是手術傷腳能踩放地上了,腳掌平放在地板上的感覺好不真實且有種恐懼,會這麼說是因爲無法出力去控制腳,好像不是自己的,比較有感覺的是練習走路可以把腳跨出去踩在地面上,雖說不能出力撐它,但感受上
Thumbnail
5/15 看著網路上的資訊,覺得應該要在腳能接受的範圍內做點運動,於是動動腳指是每天必要的 至於腳踝幫浦運動,只敢小小動一下 畢竟有時候勾起來,有感覺到裡面板子微刺感 好可怕呀😵‍💫所以不太敢太激烈🫣 畢竟欲速則不達。。。 也因為膝蓋有深傷口,所以我也不好做空中騎腳踏車的運動 等
Thumbnail
開刀後的第一次下床,宛如初生嬰兒重新學習走路,感受到了無力感。
Thumbnail
版主是一名喜愛高強度競技球類運動(羽球、排球),一周運動次數約1-2次,期間約2-3小時,屬於激烈短暫運動型態,平常無重訓、心肺鍛鍊習慣,故非常不擅長有氧、心肺需耐力之活動。本文即將公開自行車菜鳥,從大湖山莊街上風櫃嘴之初體驗。
Thumbnail
你曾經有駕駛無動力方向盤或是輪胎有問題的汽車後,就開始發生肩膀痠痛的問題嗎?在之後的生活歲月裡,發現不管做什麼運動,肩膀都容易產生不舒服 到醫院檢查時,通常會做一些肩膀動作的檢查,你會發現你疼痛的手在雙手抬高時,疼痛的那一邊手臂無法碰到耳朵。 有時候肩膀痛的人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50肩,特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騎乘自行車到臺中的心得,透過這次的體驗過程瞭解到自己的問題與弱項,並思考如何調整,才能夠持續進步與前行。同時透過騎行活動與人生經驗提出在工作與學習上的思考。
Thumbnail
我不知道為了騎腳踏車生氣多少次,有些事不會就是不會,生氣也沒用! 確認這是會讓我動怒的事之後,就交給他爸了。但他的理念就是讓她摔啊!摔一摔就會了~然後常常自己也跟著她一起摔,到底!! 這兩次不知道是否是時機成熟了?我確認自己不會發脾氣,好好的陪她練習,設法找出原因,分享我自己的學習經驗。討論後發現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新冠疫情期間,因緣際會之下學會騎單車,對一般人而言不算什麼,不過對我來說,卻是件了不得的大事。因為我很羨慕騎著單車旅行的人,渴望自己也能騎著它悠遊於田野與大街小巷;隨著年紀的增長,住在都市的我,沒有抱太大的希望, 有幸能得到老天的眷顧,讓老大不小的我學會了,當然要好好把握。
Thumbnail
45歲的我,最近開始學習騎腳踏車。絕大多數的人在8歲以前就學會的事情,我現在才初次摸索。據說平衡感隨年紀越大,越不好掌握。兩個孩子陪我試了幾個禮拜,果然跌跌撞撞,沒有起色。
Thumbnail
接觸公路車一段時間,都會遇到要不要上卡的選擇,上卡是藉由卡鞋和卡踏讓腳和踏板連在一起,進而達到增進騎乘效率和穩定性等好處,但對我來說,看起來帥是最大的吸引力,用卡鞋看起來就是厲害,就是這麼膚淺。
Thumbnail
正式邁入術後的一個月,據說四至六週是一個重要的階段。 最明顯的是手術傷腳能踩放地上了,腳掌平放在地板上的感覺好不真實且有種恐懼,會這麼說是因爲無法出力去控制腳,好像不是自己的,比較有感覺的是練習走路可以把腳跨出去踩在地面上,雖說不能出力撐它,但感受上
Thumbnail
5/15 看著網路上的資訊,覺得應該要在腳能接受的範圍內做點運動,於是動動腳指是每天必要的 至於腳踝幫浦運動,只敢小小動一下 畢竟有時候勾起來,有感覺到裡面板子微刺感 好可怕呀😵‍💫所以不太敢太激烈🫣 畢竟欲速則不達。。。 也因為膝蓋有深傷口,所以我也不好做空中騎腳踏車的運動 等
Thumbnail
開刀後的第一次下床,宛如初生嬰兒重新學習走路,感受到了無力感。
Thumbnail
版主是一名喜愛高強度競技球類運動(羽球、排球),一周運動次數約1-2次,期間約2-3小時,屬於激烈短暫運動型態,平常無重訓、心肺鍛鍊習慣,故非常不擅長有氧、心肺需耐力之活動。本文即將公開自行車菜鳥,從大湖山莊街上風櫃嘴之初體驗。
Thumbnail
你曾經有駕駛無動力方向盤或是輪胎有問題的汽車後,就開始發生肩膀痠痛的問題嗎?在之後的生活歲月裡,發現不管做什麼運動,肩膀都容易產生不舒服 到醫院檢查時,通常會做一些肩膀動作的檢查,你會發現你疼痛的手在雙手抬高時,疼痛的那一邊手臂無法碰到耳朵。 有時候肩膀痛的人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50肩,特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作者騎乘自行車到臺中的心得,透過這次的體驗過程瞭解到自己的問題與弱項,並思考如何調整,才能夠持續進步與前行。同時透過騎行活動與人生經驗提出在工作與學習上的思考。
Thumbnail
我不知道為了騎腳踏車生氣多少次,有些事不會就是不會,生氣也沒用! 確認這是會讓我動怒的事之後,就交給他爸了。但他的理念就是讓她摔啊!摔一摔就會了~然後常常自己也跟著她一起摔,到底!! 這兩次不知道是否是時機成熟了?我確認自己不會發脾氣,好好的陪她練習,設法找出原因,分享我自己的學習經驗。討論後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