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二 11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5.4.25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謂妙喜曰:
「大凡舉措,當謹終始。
故善作者必善成,善始者必善終。
謹終如始,則無敗事。
古云,惜乎衣未成,而轉為裳,行百里之半於九十。斯皆嘆有始而無終也。
故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昔晦堂老叔曰:『黃檗勝①和尚,亦奇衲子,但晚年謬耳。觀其始得不謂之賢。』」
《雲門菴集》
【注釋】
①黃檗勝:宋朝黃檗山・惟勝真覺禪師潼州人,俗姓。嗣黃龍慧南禪師。居講聚時,偶以扇勒窗櫺有聲,忽憶教中道:「十方俱擊鼓,十處一時聞。」因大悟。後因瑞州太守委龍遴黃檗主人,龍遴集眾垂語曰:「鐘樓上念贊,床腳下種菜。若人道得,乃往住持。」師出答曰:「猛虎當路坐。」龍遴大悅,遂令師往。由是諸方宗仰之。

【演蓮法師譯文】
圓悟克勤禪師妙喜宋杲禪師說:
「大凡每做一件事情都要謹始慎終。所以高明的人做事必能達到圓滿的成就,有好的開端必有一個好的結果。能夠自始至終保持謹慎,才不至於敗事。
古人說:『比如縫製衣服的人,上衣剛做一半卻改做褲子,這樣浪費布料不覺得可惜嗎?又如一百里的行程已走九十里,卻又返回』這都是慨嘆那些有始無終、半途而廢的人。
所以《詩經》上說:『起初都能好好去做,但很少能堅持到最後。』
從前晦堂祖心師叔曾說:『黃檗惟勝和尚初參黃龍慧南禪師時,挺特卓立,人們都稱他奇才,然而到了晚年作事差謬,便不如了。如果單看他在早年的表現,誰能說他不是一位很有賢德的人。』」
良因贊曰:
以前佛學院有位老法師常提醒我們:「行百里路半於九十」,
這意思是說就著行百里路,走了九十里其實只等於走了一半。
為什麼呢?因為在最後十里處,往往很容易放鬆心態,而終至失敗。
只有常常觀照內心,讓心專注而放鬆的安住於佛號或者正念中,不隨妄念起舞;
這樣才能「謹終如始,則無敗事」矣!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5.4.18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謂元布袋①曰: 「凡稱長老之職,助宣佛化。 常思以利濟為心,行之而無矜,則所及者廣,所濟者眾。 然一有矜己逞能之心,則僥倖之念起,而不肖之心生矣。」 《雙林石刻》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圓悟禪師對布袋和尚景元禪師說: 良因贊曰:
2015.4.11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曰: 「住持以眾智為智,眾心為心。 恒恐一物不盡其情,一事不得其理。孜孜訪納,惟善是求。 當問理之是非,詎論事之大小。若理之是,雖靡費大,而作之何傷。若事之非,雖用度小,而除之何害。 蓋小者大之漸,微者著之萌,故賢者慎初,聖人存戒。 《與佛智書》 良因贊曰:
2015.4.4 《禪林寶訓》 隨筆 圓悟謂隆藏主①曰: 「欲理叢林,而不務得人之情,則叢林不可理。 務得人之情,而不勤於接下,則人情不可得。 務勤接下,而不辨賢不肖,則下不可接。 務辨賢不肖,而惡言其過,悅順其己,則賢不肖不可辨。 惟賢達之士,不惡言過,不悅順己,唯道是從。 所以得人情而叢林理矣。
2014.12.25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曰: 「先師言作長老,有道德感人者,有勢力服人者,猶如鸞鳳之飛,百禽愛之; 虎狼之行,百獸畏之,其感服則一,其品類固霄壤矣。」 《贅疣集》 【演蓮法師譯文】 圓悟克勤禪師說: 良因贊曰: 在《尊者阿迦曼傳》中記載,尊者有次到沙裡卡洞中靜修,
2014.12.24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曰: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從上皆稱改過為賢,不以無過為美。 故人之行事,多有過差。上智下愚俱所不免。 惟智者能改過遷善。而愚者多蔽過飾非。 遷善則其德日新,是稱君子。飾過則其惡彌著,斯謂小人。 《與文主薄》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2014.12.23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禪師曰: 「學道存乎信,立信存乎誠。 存誠於中,然後俾眾無惑。存信於己,可以教人無欺。惟信與誠,有補無失。 是知誠不一,則心莫能保;信不一,則言莫能行。 古人云:『衣食可去,誠信不可失。 惟善知識當教人以誠信。且心既不誠,事既不信,稱善知識可乎?』
2015.4.18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謂元布袋①曰: 「凡稱長老之職,助宣佛化。 常思以利濟為心,行之而無矜,則所及者廣,所濟者眾。 然一有矜己逞能之心,則僥倖之念起,而不肖之心生矣。」 《雙林石刻》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圓悟禪師對布袋和尚景元禪師說: 良因贊曰:
2015.4.11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曰: 「住持以眾智為智,眾心為心。 恒恐一物不盡其情,一事不得其理。孜孜訪納,惟善是求。 當問理之是非,詎論事之大小。若理之是,雖靡費大,而作之何傷。若事之非,雖用度小,而除之何害。 蓋小者大之漸,微者著之萌,故賢者慎初,聖人存戒。 《與佛智書》 良因贊曰:
2015.4.4 《禪林寶訓》 隨筆 圓悟謂隆藏主①曰: 「欲理叢林,而不務得人之情,則叢林不可理。 務得人之情,而不勤於接下,則人情不可得。 務勤接下,而不辨賢不肖,則下不可接。 務辨賢不肖,而惡言其過,悅順其己,則賢不肖不可辨。 惟賢達之士,不惡言過,不悅順己,唯道是從。 所以得人情而叢林理矣。
2014.12.25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曰: 「先師言作長老,有道德感人者,有勢力服人者,猶如鸞鳳之飛,百禽愛之; 虎狼之行,百獸畏之,其感服則一,其品類固霄壤矣。」 《贅疣集》 【演蓮法師譯文】 圓悟克勤禪師說: 良因贊曰: 在《尊者阿迦曼傳》中記載,尊者有次到沙裡卡洞中靜修,
2014.12.24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曰: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從上皆稱改過為賢,不以無過為美。 故人之行事,多有過差。上智下愚俱所不免。 惟智者能改過遷善。而愚者多蔽過飾非。 遷善則其德日新,是稱君子。飾過則其惡彌著,斯謂小人。 《與文主薄》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2014.12.23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禪師曰: 「學道存乎信,立信存乎誠。 存誠於中,然後俾眾無惑。存信於己,可以教人無欺。惟信與誠,有補無失。 是知誠不一,則心莫能保;信不一,則言莫能行。 古人云:『衣食可去,誠信不可失。 惟善知識當教人以誠信。且心既不誠,事既不信,稱善知識可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說「若有菩薩,儻聞說此勸助教者,即能奉持、諷誦、講說,如是不久皆當滅盡一切罪蓋,令無罣礙。」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薩無央數——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逮得總持,攬十方慧,立三脫門,曉了三世,無所罣礙頒宣三寶救濟三界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Thumbnail
第七、《楞嚴經》的功德無量。因為《楞嚴經》的功德講不完,太殊勝、太多了,有限的時間在此舉個例子。例如:有人身犯了小乘的四重罪和大乘的十波羅夷罪,瞬息之間要經過這方那方的阿鼻地獄,要遍歷地獄受苦,「乃至窮盡十方無間地獄」沒有不經歷的十方的無間地獄,都要經歷去受苦。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朗日塘巴尊者大師的《修心八偈》並解釋了修心的重要性,並提到人生即使充滿著對錯苦樂,也能透過積極行為來改善前世所累積的業報。文章還提醒人們在行善時需審慎選擇,避免‘假善’,以免福報減少。
Thumbnail
「禪」在古印度翻譯過來叫「靜思惟」,當靜思惟到相當寂靜,會有定境。一念不生的時候,不起妄念,它就入定。當然後面還有它的次第和領域。在密宗呢?它也稱「禪修」。但是禪修以後所證悟的境界給它的名稱就不大一樣,有的叫做「證得空正見」證悟空性,或者是講「證大手印」,或者「證大圓滿」。
活動說明: 透過禪的智慧,超越表象,洞悉生命的奧妙,找到心靈的寧靜。 在書裡老禪師說道:「有了問題,面對問題;沒有問題 ,何苦製造問題?!」 白雲老禪師的著作如同智慧的指南,引領我們發現生命中深層的安寧和滿足。 徵文主題 閱讀白雲老禪師著作《老僧常譚》讀後心得。 可以透過「千佛
Thumbnail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釋迦牟尼佛說「若有菩薩,儻聞說此勸助教者,即能奉持、諷誦、講說,如是不久皆當滅盡一切罪蓋,令無罣礙。」 西晉 月氏國三藏 竺法護 譯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俱,比丘千二百五十,菩薩無央數——一切大聖神通已達,逮得總持,攬十方慧,立三脫門,曉了三世,無所罣礙頒宣三寶救濟三界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Thumbnail
第七、《楞嚴經》的功德無量。因為《楞嚴經》的功德講不完,太殊勝、太多了,有限的時間在此舉個例子。例如:有人身犯了小乘的四重罪和大乘的十波羅夷罪,瞬息之間要經過這方那方的阿鼻地獄,要遍歷地獄受苦,「乃至窮盡十方無間地獄」沒有不經歷的十方的無間地獄,都要經歷去受苦。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朗日塘巴尊者大師的《修心八偈》並解釋了修心的重要性,並提到人生即使充滿著對錯苦樂,也能透過積極行為來改善前世所累積的業報。文章還提醒人們在行善時需審慎選擇,避免‘假善’,以免福報減少。
Thumbnail
「禪」在古印度翻譯過來叫「靜思惟」,當靜思惟到相當寂靜,會有定境。一念不生的時候,不起妄念,它就入定。當然後面還有它的次第和領域。在密宗呢?它也稱「禪修」。但是禪修以後所證悟的境界給它的名稱就不大一樣,有的叫做「證得空正見」證悟空性,或者是講「證大手印」,或者「證大圓滿」。
活動說明: 透過禪的智慧,超越表象,洞悉生命的奧妙,找到心靈的寧靜。 在書裡老禪師說道:「有了問題,面對問題;沒有問題 ,何苦製造問題?!」 白雲老禪師的著作如同智慧的指南,引領我們發現生命中深層的安寧和滿足。 徵文主題 閱讀白雲老禪師著作《老僧常譚》讀後心得。 可以透過「千佛
Thumbnail
老子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但,不爭不是躺平啃老,是精進自己,不再與人爭論是非對錯。 不論是家庭工作,很多時候事緩則圓,不決定也是一種決定。當下若有情緒,任何決定都是錯。 經典中一段記載,引人深思。 「世尊,你如何渡過(輪迴的)暴流呢? 「朋友,不滯留也不掙扎,我便渡過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