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記憶

2022/05/2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陣猝不及防的疫情,把我們都關回了家裡,我又開始了「整日都是工作時間」的模式。
每天把時間花在線上課的教材製作、線上作業的批閱、學校政策的布達與解釋、不斷家長確診訊息的安撫與處理,追殺學生作業…這鬼一般的日子。
隨著遠距教學一週又一週的延後,一段時間的分隔,我以為小朋友會很想念同學,因此特地在星期五唯一的一節線上課,開了七人一組的小教室,給異質化分組的學生能一起開麥克風「聊聊天」。
為了能順利的進行這樣的課程,我還特地花了時間去學習如何「開小教室」,進行測試,做足了備課的準備工作。為了讓這群四年級的學生壓力小一點,我還特地選了「介紹在家裡最常玩的玩具」這種我以為接地氣的主題,想著對他們來說,玩具總是最輕鬆的主題吧!
等到我真正實施的時候,四個組別都一樣,完全一片靜默!即使組長願意出聲請他們發言,但是在十幾天的分隔後,好像大家都不知道如何開口,如何跟同學說話…最後,連組長都靜默了…
在這個失敗的分組活動後,我發現現在的四年級孩子,很多已經不玩「玩具」了,取而代之的,是線上遊戲,以及一堆連老師都看不懂的數碼代號與網路用語…GOD,他們,才四年級啊!
除了這個令人震驚的發現之外,十天以上居家隔離對於孩子「社交功能」的弱化,在我的班上表現得很明顯。雖然我是採取異質化的分組,男生女生混合,對於已經相處了一年半的同學,居然可以「完全說不出話」,這件事本身也令我十分震驚。
其實之前我就有隱約的感覺,這個世代的孩子,在電視式微,YOUTOBE興盛之後成長的這個世代,是沒有什麼「共同的記憶」的!
以前的我們資訊來源單一,電視、新聞,電影、歌曲…等很容易帶起風潮,大家很容易便能形塑共同的價值與回憶,當然,也很容易被洗腦。
我們那時代的「四大天王」、「歌神」、「政治金童」、「台灣之光」、置入性的廣告…許多的共同話題很快地便可以引起大家的共鳴。
一直到我開始教書的前十年,即使已經漸漸地跟相差數十歲的學生脫節,但是我仍能掌握住這群孩子關注的事物:比如五月天的歌曲、水果冰淇淋的歌曲、QOO的廣告歌等,只要開個頭,全班就可以知道那是什麼!有共同的體驗經歷,對於彼此的生活環境與生命經歷,也比較容易有同理與共鳴。
但是到了近幾年來YOUTOBE興盛,一堆直播主百家爭鳴,我開始發現現在的小孩連電視都不看了,每個人關注的點都不一樣,看的影片不一樣,想找個共同關心的事物突然找不到了。
我剛認識他們的時候正是「鬼滅之刃」最風行的時候,即便我們覺得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流行,因為年齡未達,班上還是有約三分之一的孩子沒有看過「鬼滅之刃」。前陣子在大人界裡很流行的「天竺鼠車車」,對這群十歲的孩子來說,吸引力也還好。連YOUTOBE貓皇「皇阿瑪」也不是這群孩子關注的對象,孩子們的關注焦點開始渙散,
要找一首大家都知道的歌,只剩下國歌、國旗歌等這些每週聽一遍的歌,代課老師來幫我代課時實在找不到可教唱的歌,最後只能教唱「校歌」。
這林林總總的現象顯示這群孩子跟我處在完全不同思維的世代。他們的資源多,素材多,機會多,擁有比我們當時更多更豐富多樣的社交媒體,但是,卻更不知道如何跟別人相處,也更寂寞…
觀察到這樣的現象,我也在思考我能如何提供他們協助。已經年屆半百的我當然知道社交是一門一輩子都在學習的功課。要與人經營穩定的關係,沒有什麼捷徑,就是必須花時間去傾聽,去磨合,才能理解與同理。以前很容易透過共同的視角去破冰的媒介突然變少了,關係的經營又更加困難了…
後來我有問自己家裡的國中生,國中生的狀況更嚴重,大家都有著不同的偶像、不同關注的YOUTOBER,你都怎麼跟同學聊天?
我家的國中生告訴我:聊天氣啊!美食啊!這些最安全、最接地氣的話題。
是啊,人類是群居的動物,有與人互動的需求。生命,總是會自己找到出口的。每個世代都有最好的機會,我能做的,也就是陪伴他們,適時的在適當的時機,點他們一下。
我欣賞現在多元化的世代,但我也懷念以前一元化的時代。現在發現,能有共同的記憶,是好幸福的事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會員
    5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