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永遠吃不飽、身高矮小,恐罹患小胖威利症?醫師圖文解說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阿姨,我肚子好餓,爸爸、媽媽都不讓我吃東西。」一位胖嘟嘟的小男孩站在便利商店門口楚楚可憐地說,吸引了路人的目光。
從明顯過胖的體型看起來,小男孩顯然吃了很多東西,但是因為飽食中樞的問題,讓他永遠吃不飽。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內分泌暨遺傳科羅福松醫師指出,這是普瑞德威利症候群的特徵,患者會一直吃、一直吃,吃完家裡的東西後,還可能到附近遊蕩、找東西吃,讓家屬被誤會在虐待兒童。
俗稱「小胖威利」的普瑞德威利症候群會造成發展遲緩,必須及早介入,進行飲食管理、早期療育、生長激素治療等。照顧普瑞德威利症候群的家屬非常辛苦,經常得面對各種情緒、行為、學習的問題,所以需要全方位的幫忙,包括醫院、社區、社福、病友團體等。
影響身心的普瑞德威利症候群
我們的染色體總共有23對,每對染色體有兩個,一個來自父親,一個來自母親,前22對是屬於體染色體,第23對是性染色體。羅福松醫師指出,普瑞德威利症候群(Prader-Willi syndrome)是因為第15對染色體長臂15q11至q13出現缺陷所造成的疾病,致病原因包括染色體小片段缺失、單親源二倍體、染色體重組等。約75%是源自父親的染色體具有小片段缺失,約24%是因為第15對染色體皆源自於母親,稱單親源二倍體(Uniparental Disomy)。據估計,大約每一萬到三萬人會有一位普瑞德威利症候群患者。
普瑞德威利症候群在不同年紀的表現不太一樣,羅福松醫師說,6個月以下的嬰兒常有餵食困難的問題,需要使用鼻胃管來幫忙,所以出生前幾個月,會營養不良,肌肉張力也比較弱。
到了1至6歲的時候,普瑞德威利症候群的特徵就是永遠吃不飽,羅福松醫師解釋,這是下視丘飽食中樞的問題,所以變成很會吃、胃口超級好,即使一直餵,還是吃不飽,導致孩童體重開始快速增加。
「我們會建議家屬,別在冰箱放太多食物,或將冰箱上鎖,而且可能需要先知會鄰居、社區的商店、小吃攤,」羅福松醫師提醒,「因為小朋友永遠吃不飽,會一直吃,或跟陌生人講說『我吃不飽,我肚子很餓,我爸媽不給我吃東西』。有些國外的研究發現他們會去社區繞,使用苦肉計,而讓鄰居誤以為爸媽虐待兒童。」
普瑞德威利症候群的特徵是杏仁眼、小嘴、小手、小腳、前額窄、身高較矮,有輕度到中度智能不足,大部分會有語言方面的問題。因為是屬於下視丘的問題,所以普瑞德威利症候群除了生長激素缺乏之外,男生也容易有隱睪症。
由於缺乏生長激素,普瑞德威利症候群患者的生長速率較慢,家長要定期記錄孩子的身高、體重,繪製生長曲線,若發現曲線低於第三百分位、六個月內下降兩個百分線,或一年內生長高度小於4公分,都是生長遲緩的現象,便要盡快就醫。
年紀更大之後,患者會更積極、侵略式的找食物,而且越來越沒有飽足感,羅福松醫師說,他們會越吃越多,所以得跟鄰居講好,如果患者要東西吃的時候務必盡量拒絕。
到了15歲以後,吃東西的狀況會稍微改善,比較沒有那麼侵略性,但依舊會有情緒、行為、學習的問題,而且因為體重過重,容易出現高血壓、高血脂、第二型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症、脊柱側彎等狀況。
早期發現、早期療育,全方位治療
普瑞德威利症候群患者會缺乏生長激素,所以能用生長激素治療,羅福松醫師說,台灣健保會根據生長速率、骨齡等,有條件給付生長激素治療,補充生長激素對骨骼、肌肉有幫助,能讓患者長高正常化、提升肌肉張力、改善活動力、降低體脂肪。使用生長激素治療時,要留意睡眠呼吸中止症、糖尿病的狀況。
普瑞德威利症候群患者的青春期發育、性腺功能會比較低下,若是女孩子在12-15歲、男孩子在15-17歲,還沒有進入青春期,有時候會分別使用男性賀爾蒙、女性賀爾蒙治療。如果不處理的話,日後容易有骨質疏鬆的問題。
普瑞德威利症候群患者因為肌肉張力低又過度肥胖,較容易出現脊柱側彎,羅福松醫師說,30至70%患者有脊柱側彎的狀況,需要骨科、復健科的介入,穿背架或手術治療。
除了吃不飽、個性固執之外,普瑞德威利症候群患者比較容易衝動、大發脾氣,有時需要兒童心智科用藥物來幫忙。
普瑞德威利症候群的影響層面廣,需要各個專科的團隊合作,包括兒科、內科、骨科、耳鼻喉科、復健科、神經科、身心科、牙科等。早期療育方面需要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心理師的協助。台灣有普瑞德威利病友關懷協會,家屬能夠分享彼此經驗,並獲得支持與協助。
貼心小提醒
日常生活中,建議讓患者生活規律、按表操課。羅福松醫師說,預先規劃每天起床、進食、運動的時間,維持穩定作息。準備食物時,建議做成像快餐一樣,根據營養師的建議,每餐提供固定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質,以免因為沒有飽足感而過度進食。可以吃不加糖的愛玉、仙草、蒟蒻,千萬別喝含糖飲料,果汁也不可以。
照顧普瑞德威利症候群患者很辛苦,家屬要與醫療團隊密切配合,適時尋求協助!
TW2205234191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2會員
61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才不會永遠活在別人的答案中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avatar
細讀慢品
2024-05-17
想當孩子永遠的朋友上一輩的父母總是威嚴十足,說一是一,孩子絕對不敢提出異議,他們跟父母有很強烈的從屬關係,必須聽命於父母,完全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這樣的親子關係通常不會太親密,尊敬大於關愛,威嚴蓋過暖意。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當時覺得家人就是這麼一回事,供我飲食,照顧起居,而父母也認為能填補肚子就好,心靈的需要有沒有被
Thumbnail
avatar
梁淑淇
2024-04-10
永遠熱情天真的大孩子──客家籍本土畫家潘朝森潘朝森筆下的女子,總是低頭斂眉,含蓄而謙卑,而且大部分都沒有嘴巴,潘朝森笑著說:「這就是我的正字標記,女子的臉上沒有嘴巴,反而更具張力。」笑容中有種孩子般的天真。
Thumbnail
avatar
小日光
2024-03-02
繪本《我永遠愛你》說愛要及時!陪著孩子一起面對「死別」課題!如果有一天家裡寵物永別了怎麼辦?? 這個問題,從決定收編Luna喵成為家裡的一員開始,每每一想到心就會揪一下…。但是現在與其說擔心自己無法面對和Luna喵永別的那一天,更擔心女兒小雲朵如何面對那一天的到來!因為Luna是陪著他長大的,也是他的最佳玩伴。 難解的課題,就讓繪本來解解題吧!
Thumbnail
avatar
小雲朵噠噠噠
2023-11-14
我不是永遠都是你們的「孩子」我曾經在職場上聽過很多阿姨輩的同事,老是勸年輕的我們,能住家裡就盡量住在家裡。沒錯,在台灣這種高房價高租金高物價,慣老闆太多,薪水死不漲的年代,重要是能「省錢」真的很重要。
Thumbnail
avatar
tsai
2023-09-16
高敏感的孩子最不需要虎媽,需要的是一位「諧星」媽媽!我覺得身為父母,很需要的一個特質是學會「幽默感」,並且最好讓孩子認為父母是一個有趣的人,因為一個有趣的人能看到事情的另一面,並且用充滿幽默的方式去化解,尤其在孩子擔憂、焦慮、難過的時候特別能發揮效用。
Thumbnail
avatar
射手媽咪婷婷
2022-05-14
性別教育永遠不嫌早!建立孩子的【身體自主權】一起學會保護自己!許多父母沒有意識到從小建立孩子身體自主權的重要性, 導致孩子身體界線被侵犯時,感到不舒服卻不敢表達, 別以為小朋友還小,性別教育永遠都不嫌早,別讓壞人有機可趁了! ✨作伴✨要來分享建立孩子的『身體自主權』的小方法, 認識身體界線,學著尊重別人,同時也要學會保護自己,在不舒服時要勇敢做出回應!
Thumbnail
avatar
作伴 ZuoBann
2022-05-04
孩子身高發育中的“木桶效應”,不補齊這塊“短板”,無濟于事可能大家都有聽說過“木桶效應”,它主要指的是,一個水桶到底能夠裝多少水,關鍵取決于組合成木桶的所有板塊中最短的那一塊。如果想要裝滿水,那么就必須要保證每一個木板都一樣高,如果其中有一塊較短,或是出現破洞等情況,那么就無法裝滿。 更多寶寶長高方法
Thumbnail
avatar
babyclub
2022-03-10
從李靚蕾身上學到「你不可能永遠是另一個人的唯一,但你絕對可以當唯一的自己」 王力宏「唯一」的歌詞,寫的卻是前妻的心聲,多麼的諷刺啊!這些年你牽著我的手,我仰望著你的笑,卻從來看不清你的心,我用心建立和諧美滿家庭的願望早已被你拋棄,你就是我的唯一,而我只是你的之一。
Thumbnail
avatar
人生修煉場
2021-12-24
EP41.成績好=薪水高?分數換不到孩子的品格與價值觀。每個孩子原本都很喜歡回家,很喜歡自己的父親、母親,但為何隨著年紀增長,心卻離家越來越遙遠呢? 以下是此次深夜節目的文字稿,如果想直接收聽,歡迎點擊以上影片。》   聽眾朋友們晚安,這個周末意外聽見一段有趣的對話,是發生在太太和孩子身上,時間約莫傍晚,應該要準備開飯,但卻因為剛從外頭忙完回來,所以
Thumbnail
avatar
家政夫的悄悄話
2021-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