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慾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聖諦有四項,亦即「苦、集、滅、道」。意思為,由於慾望的緣故,所以生命終究是「苦」。為了滿足慾望,而無知地想要玩樂、想要得到、想要擁有、想要成為什麼等等,這就是導致生命痛苦的原因,也就是「集」。能夠停止想要的慾望,也就是「滅」。而慾望乃從內心產生,所以要在心中消滅它。一旦能夠止息慾望了,就能夠證「道」,能夠見「道」,亦即走在通往涅槃的正道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會員
219內容數
泰國法身寺是全世界最大的佛教寺院, 而法身寺的導師法勝大師是一位修行有成的長老, 他在知名佛教有線電視節目"夢中夢幼兒園''中自稱是不大老師, 而這個專題便是將法勝大師的禪修開示語錄翻譯成中文, 與全世界的華人分享. 翻譯來源取自於泰語書籍แด่นักรบกล้าแห่งกองทัพธรรม 第26-50的禪修開示卡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ukmane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明白了因果之律以後,就要採用正確的準則,為生命中所發生的問題去奮鬥。在遇到痛苦的時候,必須要先站穩腳跟,再設法尋找出路。千萬不要去喝酒、賭博、縱情慾樂或是上吊自殺,應當要憶念到佛法,練習將心靜定下來,忍耐並且不斷行善,積極布施、持戒與靜坐,以逃脫此惡業。
功德多的人,生命的障礙就少;功德少的人,生命的障礙就多。這是真實的道理,我們必須認真地學習。我們何其有幸,能夠從正等正覺佛陀那裡學習到這樣的知識,所以我們必須不斷地累積功德,因為功德乃快樂與成功之根源。
心力已經存在了,在每個人的體內;智慧也已經存在了,不必到處去尋找。如果我們經常拿出來用,就會使心力更加充沛、智慧更加圓滿。士氣也在我們體內,想要讓士氣高昂,就必須累積善行,累積功德波羅蜜。當功德提升時,士氣與心力也會同時一起提高起來。
明白了因果之律以後,就要採用正確的準則,為生命中所發生的問題去奮鬥。在遇到痛苦的時候,必須要先站穩腳跟,再設法尋找出路。千萬不要去喝酒、賭博、縱情慾樂或是上吊自殺,應當要憶念到佛法,練習將心靜定下來,忍耐並且不斷行善,積極布施、持戒與靜坐,以逃脫此惡業。
功德多的人,生命的障礙就少;功德少的人,生命的障礙就多。這是真實的道理,我們必須認真地學習。我們何其有幸,能夠從正等正覺佛陀那裡學習到這樣的知識,所以我們必須不斷地累積功德,因為功德乃快樂與成功之根源。
心力已經存在了,在每個人的體內;智慧也已經存在了,不必到處去尋找。如果我們經常拿出來用,就會使心力更加充沛、智慧更加圓滿。士氣也在我們體內,想要讓士氣高昂,就必須累積善行,累積功德波羅蜜。當功德提升時,士氣與心力也會同時一起提高起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四聖諦是佛教中四個最基本的真理,釋迦牟尼佛在悟道後將其分享給弟子們。這四個概念分別是:人生有痛苦(苦)、痛苦有原因(集)、原因可消除(滅)、消除有方法(道)。透過理解這些真理,我們可以像破解遊戲中的難關一樣,逐步擺脫生活的煩惱,找到解脫的道路。本文將深入探討這四聖諦的意義與應用。
貪求五欲就好像舔刀口上的蜜,雖然只有一點點甜味,卻不知不覺地傷了舌頭,「如蜜塗刀,舐者貪甜,不知傷舌」。 另外又說,我們貪求五欲,求不到很痛苦;得到的時候,卻又很恐懼、苦惱隨時都可能再失去;失去的時候又很懊惱。甚至有的人為了貪欲而失去了寶貴的性命,就好像飛蛾撲火一樣。
瞋恚之五過失與修忍之五德 人們貪愛某物,得不到的很想得到,得到以後又怕它損壞、遺失,或被人搶奪。所以,佛陀說八苦都是來自於貪著。對外物的貪著而產生「求不得苦」;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貪著,就有「愛別離苦」;有的是一看就討厭,再看更傷心,自己怨恨的人卻天天要見面,這是「怨憎會苦」。
Thumbnail
教典是離苦得樂的舟航, 每一條理路, 都會消滅我們 內心中的非量、 建立合量的理路。 所謂的合量, 就是什麼是快樂、什麼是痛苦; 什麼是快樂的因、快樂的果, 什麼是苦因和苦果, 教典中廣泛無謬地 宣說這些真理。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
Thumbnail
佛陀教誡我們: 實際上痛苦是源於 我們內心深處的無明! 無明是內心對事物顛倒的認知, 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而導致種種痛苦。 如果內心這根無明之刺不拔掉, 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無苦的快樂。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變 !
宗教,各有各的信仰,能延續千年以上,且能跨國傳播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沒有必要去論好壞或者誰對誰錯! 佛教的八苦,就算不是佛教徒,也得承認那是世間存在的情緒。分別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蘊疾甚!而我追根究底,就是情字在苦! 因為有了情,才會捨不得,因為有了情,才會被勒索!如果真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佛陀說,所有痛苦的因都在我們心中。 所以必須把內心深處的問題解決之後 痛苦才不會再發生。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真如老師                                
Thumbnail
我在之前文章中說過,《楞嚴經》中說:純想即飛,純情即墮,情多想少要墮入三惡道,而人道則是處在情想平衡的狀態。 因此,一旦你此生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情多想少的狀態,來世必墮入三惡道,根據你的惡業報,重則投生地獄道,輕則投生畜牲道。 相對的,你此生大部分時間處於情少想多的狀態,甚至能在禪定中進入純想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四聖諦是佛教中四個最基本的真理,釋迦牟尼佛在悟道後將其分享給弟子們。這四個概念分別是:人生有痛苦(苦)、痛苦有原因(集)、原因可消除(滅)、消除有方法(道)。透過理解這些真理,我們可以像破解遊戲中的難關一樣,逐步擺脫生活的煩惱,找到解脫的道路。本文將深入探討這四聖諦的意義與應用。
貪求五欲就好像舔刀口上的蜜,雖然只有一點點甜味,卻不知不覺地傷了舌頭,「如蜜塗刀,舐者貪甜,不知傷舌」。 另外又說,我們貪求五欲,求不到很痛苦;得到的時候,卻又很恐懼、苦惱隨時都可能再失去;失去的時候又很懊惱。甚至有的人為了貪欲而失去了寶貴的性命,就好像飛蛾撲火一樣。
瞋恚之五過失與修忍之五德 人們貪愛某物,得不到的很想得到,得到以後又怕它損壞、遺失,或被人搶奪。所以,佛陀說八苦都是來自於貪著。對外物的貪著而產生「求不得苦」;對人與人之間關係的貪著,就有「愛別離苦」;有的是一看就討厭,再看更傷心,自己怨恨的人卻天天要見面,這是「怨憎會苦」。
Thumbnail
教典是離苦得樂的舟航, 每一條理路, 都會消滅我們 內心中的非量、 建立合量的理路。 所謂的合量, 就是什麼是快樂、什麼是痛苦; 什麼是快樂的因、快樂的果, 什麼是苦因和苦果, 教典中廣泛無謬地 宣說這些真理。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
Thumbnail
佛陀教誡我們: 實際上痛苦是源於 我們內心深處的無明! 無明是內心對事物顛倒的認知, 產生了錯誤的判斷,而導致種種痛苦。 如果內心這根無明之刺不拔掉, 我們永遠都體會不到無苦的快樂。 ✨《希望.新生》轉動內心之眼,大千則隨之改變 !
宗教,各有各的信仰,能延續千年以上,且能跨國傳播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沒有必要去論好壞或者誰對誰錯! 佛教的八苦,就算不是佛教徒,也得承認那是世間存在的情緒。分別是生、老、病、死、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五蘊疾甚!而我追根究底,就是情字在苦! 因為有了情,才會捨不得,因為有了情,才會被勒索!如果真
Thumbnail
人們通常養成以知、欲過生活的習慣,但在道裡,使民無知無欲,是要放下知、欲的,要放下個人的想法、習性、個性等。在知道如何走入道後,第四章則是說明我們要如何真正在道裡,而能體驗到道帶給我們什麼力量。
Thumbnail
【希望新生‧ 四季法語】 ​​佛陀說,所有痛苦的因都在我們心中。 所以必須把內心深處的問題解決之後 痛苦才不會再發生。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真如老師                                
Thumbnail
我在之前文章中說過,《楞嚴經》中說:純想即飛,純情即墮,情多想少要墮入三惡道,而人道則是處在情想平衡的狀態。 因此,一旦你此生大部分時間都處於情多想少的狀態,來世必墮入三惡道,根據你的惡業報,重則投生地獄道,輕則投生畜牲道。 相對的,你此生大部分時間處於情少想多的狀態,甚至能在禪定中進入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