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腦學】憂鬱症的自殺警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憂鬱症的自殺警訊。(圖: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發表日期:2022/06/15
本文彙整自精神科門診的診間絮語、認知行為治療與正念認知心理治療的經驗,所有對話皆已改寫,去除所有可以標示出特定身分的描寫。若有巧合,請勿對號入座。
對憂鬱症患者來說,自殺是非談不可的議題。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會談談憂鬱症患者的主要陪伴者,可以如何評估患者的自殺基本風險、變動的自殺警訊。我們也整理了一些臨床憂鬱症陪伴者對於自殺治療的一些迷思。

對憂鬱症患者來說,自殺是非談不可的議題
之前我們曾經在《【憂鬱腦學】自殺的「生物-心理-社會-環境」模型》文章中介紹過自殺的「生物(B)-心理(P)-社會(S)-環境(E)」模型,了解了自殺與憂鬱症之間並沒有絕對關聯,在憂鬱症之外,一個人要進展到自殺,中間面對很多BPSE的非直接因素與直接因素調節。
但對於憂鬱症患者來說,自殺的確是一個非談不可的議題。憂鬱症的憂鬱情緒、思考反芻與災難化思考形式,很容易構成憂鬱漩渦,進而衍伸出嚴重的無助無望感。而無助無望感,和一般的憂鬱情緒不同,代表憂鬱程度更為嚴重,一旦內化形成個人特質,就不是藥物治療可以輕易解決,也會增加自殺的風險。
有關憂鬱症的治療,都是越早治療,預後越好
在陪伴憂鬱症患者治療的過程中,我們是不是有甚麼證據或跡象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個案的處境或自殺風險呢?
從憂鬱症的臨床特徵了解患者的自殺基本風險值
有關憂鬱症患者的自殺背景風險值,我們可以參考之前的《【憂鬱腦學】自殺的「生物-心理-社會-環境」模型》,非直接因素越多或直接因素越多,對於患者而言,其背景風險值越高。
在背景風險以外,患者憂鬱症的臨床特徵會進一步影響到其自殺基本風險。
在重度憂鬱症患者身上,研究發現如果:
  1. 合併焦慮特徵(在憂鬱症患者中,約29~31%)
  2. 合併混合特徵(有一群憂鬱症患者在憂鬱症發作時,仍保持愉悅與享樂能力,同一日內情緒起伏大,除了憂鬱,可能在當日出現情緒高昂、愉悅、自信、思緒異常靈光、講話滔滔不絕、精力旺盛、睡眠需求減少等現象;重度憂鬱症患者,有混合特徵者佔9%;在憂鬱症自殺者中,佔據將近12~40%)
  3. 合併精神病特徵(重度憂鬱症患者,有精神病特徵者佔18.5~20%;在憂鬱症自殺者中,佔據將近15.1%)
的特質,嘗試自殺風險顯著升高。
一般來說,憂鬱症合併混合特徵者,必須考量患者是否有雙極性特質(Bipolarity),可能實際上不是憂鬱症,而是雙相情緒障礙症(又稱躁鬱症)。躁鬱症患者的自殺基本風險,原本就比憂鬱症患者的自殺基本風險高。一方面是疾病本身風險,另一方面是躁鬱症患者對於躁症的抗拒,比憂鬱症還高,在躁鬱症治療期間,情緒穩定劑的服用穩定性比抗憂鬱藥物更不穩定,維持治療的意願偏低。
在基本自殺風險以上,關注憂鬱症患者的自殺警訊
研究發現,「焦慮」會增加衝動,憂鬱症、躁鬱症合併焦慮症狀者,其衝動控制能力皆會下降。
躁鬱症患者,在躁症期間,常有衝動控制能力下降的問題。
單極性憂鬱症患者,在憂鬱期間,也有衝動控制能力下降的情形。嘗試自殺可以是「縝密計畫」或是「衝動引發」的,並不是所有自殺成功者,都經過縝密自殺計畫階段。值得注意的是,和衝動性自殺最相關的憂鬱症症狀,不是主觀的憂鬱情緒,而是「無望感」、「喜樂不能」兩項症狀。
除了衝動,學者也發現,「猶豫不決(缺乏決策能力)」、「高迴避傷害特質」、「自我認同感低落」是導致焦慮特質、缺乏生活目標、無助感進而導致一個人嘗試自殺的原因。
因此當憂鬱症患者出現「人生無希望感」、「從事原本可以開心的事卻開心不起來」,「衝動控制能力變差」時,其自殺風險已然增加。
憂鬱症陪伴者的注意事項
綜合上述的各種自殺研究,我們可以明白幾件事:
  • 自殺不一定與憂鬱症有關。
  • 自殺是「生物-心理-社會-環境」複雜作用下的產物。
  • 衝動性自殺難以預防,可以注意憂鬱症患者的「無望感」、「喜樂不能」兩項主要症狀。
  • 憂鬱症患者有焦慮情緒特徵、混和特徵、精神病特徵者,自殺風險較高。
  • 缺乏決策能力、高迴避傷害特質、自我認同感低落者,間接增加自殺風險。
  • 邊緣型、反社會型、自戀型、戲劇型人格者,自殺風險較其他人高。
回應各種憂鬱症的治療迷思
下面是一些常常在診間被民眾詢問的憂鬱症治療迷思與答覆:
  • 「為什麼吃藥了,他還是自殺?」
    衝動性自殺很難被預防,即便服用對抗衝動的藥物,也很難阻止。
  • 「自殺不能吃藥治療或接受rTMS治療就好嗎?」
    與精神心理相關的非直接作用因子,像是缺乏決策能力、高迴避傷害特質、自我認同感低落與人格特質,需要的是心理治療,不是單靠藥物與非藥物治療(精神營養、非侵入腦刺激治療)可以治癒的。
  • 「為什麼我吃藥1個月了,憂鬱好了一些,但還是開心不起來。」
    憂鬱與開心並非反向關係。憂鬱症狀中的無望感與喜樂不能兩項症狀已屬中重度症狀,藥物治療時,需花費較久的時間。其中,有些無望感須要合併心理治療,有些無望感屬於人格特質或思考模式,藥物治療無法治癒。有些喜樂不能須要同時開展生活調整與練習。
  • 「為什麼吃藥對他的憂鬱都沒有效?」
    憂鬱症治療,越早治療療效越好。部分憂鬱症患者自殺後才開始就醫,此時憂鬱症已影響患者數年,頭腦生理功能已受到影響,對藥物與非藥物治療反應差,患者也容易出現治療挫折。」
  • 「為什麼我家長輩的憂鬱藥物一停,就又開始憂鬱了?」
    老年憂鬱症個案,即便治療後,主觀憂鬱症狀改善,頭腦影像顯示其頭腦血液循環有部分改善,但仍與健康對照組不同,在腦部血流影像件檢查上,發現可能與微小缺血與白質訊號增強有關。
  • 「他已經住院好幾次了,每次住院都說好了,一出院又說憂鬱要自殺。」
    門診追蹤、藥物與非藥物治療是有限的。高自殺風險者,住院接受藥物治療、環境治療為第一優先,超短期住院(3~4天出院)是不夠的。
  • 「我們一開始以為他只是不開心而已,沒想到是憂鬱症復發。不是自殺才是憂鬱症復發嗎?」
    憂鬱者患者,若出現兩週以上的憂鬱低落情緒,思考與言談顯著與平日不同,思緒內容集中在負面事件或經驗,生活作息開始混亂,即便尚未出現自殺意念或嘗試自殺,代表病情有所改變,建議提早返診與長期追蹤的醫師討論病情與藥物調整。
avatar-img
121會員
73內容數
情緒腦學,彙整與精神科、身心科相關的腦科學論文,幫助讀者透過腦科學來理解自身或親朋好友遭遇的情緒障礙或情緒疾病(憂鬱、焦慮、強迫等等)。與公開的文章不同,情緒腦科學專欄,將更深入解釋腦部與情緒的關聯,幫助希望進一步理解情緒在頭腦間運作機轉的讀者。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醫療心空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自殺本身不是疾病,不是單一疾病的證明,是「生物(B)-心理(P)-社會(S)-環境(E)」交錯影響的結果。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也說明了臨床上在精神科醫院急診與身心科門診的自殺樣態。希望未來能夠幫助大家理解自殺,不要將所有自殺舉動歸咎於個案罹患憂鬱症。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每一個世代都有每一個世代的壓力與重大議題。「COVID-19世代母親」和以前的新生兒母親完全不同,她們焦慮、憂鬱,又擔心被家族給汙名化。 這一波Omicron病毒帶來的幼兒與兒童急性腦炎,更讓她們憂心忡忡,產後憂鬱症的診斷率正在增加。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臺灣傳統觀念認為女性的義務是成為母親。而擁有母親這個角色,代表在女性的生命中,同時也要失去屬於自己的一部分時間。不管結婚前、懷孕前有多少準備或想像,甚至是生產完後覺得自己好像甚麼都已經準備好,生活還是跟以前完全不一樣。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談談產後低潮與產後憂鬱症。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在憂鬱症的治療過程中,藥物就像是一到天塹。憂鬱這種情緒,在臺灣社會,即便是21世紀的現在,也被許多年輕人當作是負面的經驗。從「憂鬱」到「憂鬱症」之間,充滿許多自我懷疑與抗拒。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簡單討論一下憂鬱症治療的三個基礎。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對於憂鬱症的理解與看法,公元2022年的熟齡世代和耆老世代,和公元2022年的青少年世代與輕熟世代有著完全不同的看法,在男性與女性身上也有著不同的特色。承接上次第一部份的文章,接下來,讓我們進一步閱讀他們不同的憂鬱。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憂鬱症五顏六色,在不同年齡層有不同風貌,在男性與女性身上也常有不同的特色。雖然每個憂鬱症個案都有其獨特的表現,但不同世代對於性別與身心健康有著不同的理解,大致上,還是可以觀察出一些微妙的差異。接下來,我們將使用兩章文章篇幅,展現這些五顏六色的憂鬱。 (接續下文)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自殺本身不是疾病,不是單一疾病的證明,是「生物(B)-心理(P)-社會(S)-環境(E)」交錯影響的結果。在這篇文章中,我們也說明了臨床上在精神科醫院急診與身心科門診的自殺樣態。希望未來能夠幫助大家理解自殺,不要將所有自殺舉動歸咎於個案罹患憂鬱症。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每一個世代都有每一個世代的壓力與重大議題。「COVID-19世代母親」和以前的新生兒母親完全不同,她們焦慮、憂鬱,又擔心被家族給汙名化。 這一波Omicron病毒帶來的幼兒與兒童急性腦炎,更讓她們憂心忡忡,產後憂鬱症的診斷率正在增加。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臺灣傳統觀念認為女性的義務是成為母親。而擁有母親這個角色,代表在女性的生命中,同時也要失去屬於自己的一部分時間。不管結婚前、懷孕前有多少準備或想像,甚至是生產完後覺得自己好像甚麼都已經準備好,生活還是跟以前完全不一樣。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談談產後低潮與產後憂鬱症。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在憂鬱症的治療過程中,藥物就像是一到天塹。憂鬱這種情緒,在臺灣社會,即便是21世紀的現在,也被許多年輕人當作是負面的經驗。從「憂鬱」到「憂鬱症」之間,充滿許多自我懷疑與抗拒。在這篇文章中,我們簡單討論一下憂鬱症治療的三個基礎。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對於憂鬱症的理解與看法,公元2022年的熟齡世代和耆老世代,和公元2022年的青少年世代與輕熟世代有著完全不同的看法,在男性與女性身上也有著不同的特色。承接上次第一部份的文章,接下來,讓我們進一步閱讀他們不同的憂鬱。
(作者:精神科專科醫師 簡婉曦) 憂鬱症五顏六色,在不同年齡層有不同風貌,在男性與女性身上也常有不同的特色。雖然每個憂鬱症個案都有其獨特的表現,但不同世代對於性別與身心健康有著不同的理解,大致上,還是可以觀察出一些微妙的差異。接下來,我們將使用兩章文章篇幅,展現這些五顏六色的憂鬱。 (接續下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憂鬱症常常被形容為心理感冒了,有時候卻也痛苦到想要傷害自己!所以要怎麼評估自己是不是需要幫忙呢?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的定義及其相關名詞,並詳細分析自殺的危險因子,如過去的行為、心理狀態和人際關係等。同時,文章也提出了自殺的保護因子,包括支持系統、心理健康治療和家庭功能等,旨在提高大眾對自殺議題的認識,並鼓勵大家成為一位關懷的傾聽者。透過有效的支持與理解,有助於減少自殺行為的發生。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危機評估的重要性,分析危機的定義、影響及類型。文章詳細闡述如何偵測危機的信號,特別是自傷和自殺行為的風險因素,並提供對個體及環境的全面性評估方法。透過理解個案在面對壓力時展現的情緒與行為變化,本文旨在促進對心理健康的關注與介入,幫助有需要的人尋求支持與專業幫助。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憂鬱症仍存有過去錯誤的觀念及態度,甚至不懂得憂鬱症的人在想什麼。瞭解憂鬱症的發作原因,包括生理、心理和環境等多重因素,能夠幫助及早發現並治療。透過憂鬱症自我檢測方式,您可以早期發現憂鬱症的症狀。除了專業治療外,培養正向思考也是重要的。若您或身邊的親友發現異常情緒,積極就醫,提前預防才能有效控制症狀。
Thumbnail
瞭解躁鬱症與恐慌症的共病性,以及一位患者的真實經歷。醫師提到治療目標,並分享對健康生活的渴望,希望給其他病友帶來力量。
Thumbnail
  依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大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有憂鬱症狀(有憂鬱症狀不代表就有憂鬱症,文後會說明),也就是說在我們身邊其實有很多人受到憂鬱的影響,只是我們不一定知道,他們自己也不一定知道。有些人出現憂鬱症狀後可以自行調適,有些人則需要專業人員的協助...
Thumbnail
面對憂鬱症患者,這一次,我們就靜靜的當個聽眾就好。 剛開始真的很難接受,覺得世界天崩地裂,如同夜晚降臨,慘淡的月光照映著大地,荒寂的雜草在冷清的照耀下,生出無數神秘暗影,遠遠望去,像是寂幽森林的亡靈火焰,生生不息。而我認為,憂鬱症就像飄忽不定的罪孽之影,是雙重枷鎖,在交錯的時光和黑暗中浮現,於生死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憂鬱症常常被形容為心理感冒了,有時候卻也痛苦到想要傷害自己!所以要怎麼評估自己是不是需要幫忙呢?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的定義及其相關名詞,並詳細分析自殺的危險因子,如過去的行為、心理狀態和人際關係等。同時,文章也提出了自殺的保護因子,包括支持系統、心理健康治療和家庭功能等,旨在提高大眾對自殺議題的認識,並鼓勵大家成為一位關懷的傾聽者。透過有效的支持與理解,有助於減少自殺行為的發生。
Thumbnail
本文探討自殺危機評估的重要性,分析危機的定義、影響及類型。文章詳細闡述如何偵測危機的信號,特別是自傷和自殺行為的風險因素,並提供對個體及環境的全面性評估方法。透過理解個案在面對壓力時展現的情緒與行為變化,本文旨在促進對心理健康的關注與介入,幫助有需要的人尋求支持與專業幫助。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憂鬱症仍存有過去錯誤的觀念及態度,甚至不懂得憂鬱症的人在想什麼。瞭解憂鬱症的發作原因,包括生理、心理和環境等多重因素,能夠幫助及早發現並治療。透過憂鬱症自我檢測方式,您可以早期發現憂鬱症的症狀。除了專業治療外,培養正向思考也是重要的。若您或身邊的親友發現異常情緒,積極就醫,提前預防才能有效控制症狀。
Thumbnail
瞭解躁鬱症與恐慌症的共病性,以及一位患者的真實經歷。醫師提到治療目標,並分享對健康生活的渴望,希望給其他病友帶來力量。
Thumbnail
  依據衛福部統計,台灣大約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有憂鬱症狀(有憂鬱症狀不代表就有憂鬱症,文後會說明),也就是說在我們身邊其實有很多人受到憂鬱的影響,只是我們不一定知道,他們自己也不一定知道。有些人出現憂鬱症狀後可以自行調適,有些人則需要專業人員的協助...
Thumbnail
面對憂鬱症患者,這一次,我們就靜靜的當個聽眾就好。 剛開始真的很難接受,覺得世界天崩地裂,如同夜晚降臨,慘淡的月光照映著大地,荒寂的雜草在冷清的照耀下,生出無數神秘暗影,遠遠望去,像是寂幽森林的亡靈火焰,生生不息。而我認為,憂鬱症就像飄忽不定的罪孽之影,是雙重枷鎖,在交錯的時光和黑暗中浮現,於生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