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與焦慮的差異:心理健康中的兩大情緒挑戰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即使,目前大眾對憂鬱的污名化越來越減少,仍有許多人害怕被貼上憂鬱的標籤,因為憂鬱似乎代表著無能、抗壓力低、想太多、不努力…等。以社會主流來說,患有憂鬱的人是社會的不適應者、淘汰者,甚或是拖累他人的累贅。
當一個人說:「我患有憂鬱」意思可能是已對自己判了死刑,具顯著的社交退縮,成為家裡蹲;或是達到可以間接,或直接消失在這個世界的狀態。
對身邊的人來說,常會有一種反應:「怎麼可能?沒想到會是這樣!」到了這地步,周遭支持的人會感到無力,直到好不容易轉介到心理專業人士手上時,很可能已到了極度危機,需要花費大把時間於危機處遇,能真正做到深度心理治療實為不易。
 
「憂鬱與焦慮的差異」
以核心的本質來說,憂鬱是來自於對生命與生活的「無望」,認為沒有希望,覺得我再努力也沒什麼用了,做再多也沒有任何的價值;焦慮則是「失控」,失去對生活的掌控感,我很想做但很擔心做不到,渴望抓取生命當中的一絲希望。
我們很難承認自身的無能,對於被環境打敗所帶來的憂鬱,我們更願意相信焦慮。至少,我不會被貶為這社會的淘汰者,面對困境、困難、失敗我應然微笑面對,即使,為了憂鬱的情緒在身體上割了許多的傷疤,但我不會說自己是"憂鬱"。
其實,憂鬱和焦慮有極大比例是共患存在的。我們很多人都是在「無望」與「希望」間掙扎,試圖在這社會中得到存有的價值,找到安生立命的所在。
倘若我們無法擁抱對世間的無望,只承認焦慮情緒時,我們將被推進這個社會文化所賦予的無意義軀殼中。當能量耗盡,連焦慮都失去時,剩下的僅有無盡的深淵,失去攀爬動力,被迫選擇在此消亡。
 
「憂鬱帶來生命意義」
當憂鬱走到盡頭,我們便會接觸死亡。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如果我能向死而生,承認並且直面死亡,我就能擺脫對死亡的焦慮和生活的瑣碎。只有這樣,我才能自由地做自己。」直面死亡所帶來的效果,才可於此生獲得生存的意義。
在經濟、文化發展停滯的社會,傳統社會價值下所帶來的焦慮,恐無法支撐自我前行。因再多的努力,盡頭也不過是如此。追求社會眼光的價值,儼然不像過去可以給自己有很大的原動力。
承認自身的脆弱與憂鬱,才可能在現今重新定向、展獲新生。
 
文:吳景濱 心理師
【現職】
.身心精神科診所-合作心理師
.大專院校-合作心理師
【其他經歷】
.漢聲廣播電台-社會新鮮事心理師開講 合作主持人
.Wu心理師的心情點播 Podcast節目主持人
.WuSa療心室 Podcast節目主持人
.科技部心理專家訪談計畫(人文.島嶼) 合作作者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東西能失去的人,真的很強大。」   地獄樂是一部直面生死的漫畫,以主角「畫眉丸」為中心展開故事。畫眉丸是石隱村歷代最強的忍者,然而卻遭受陷害,被送往死刑。他本以為自己能安然赴死,但在行刑時,身體卻下意識地躲避;劊子手「佐切」的提醒讓他意識到自己並不想死。   故事發生在日本朝廷幕府,為尋求長生不
遭遇創傷的人都會有這種經驗:在夜深人靜、獨自一人時,創傷的記憶會一次次重複湧上心頭。那些影像、聲音、味道,甚至觸碰的感覺,都以如此真實的方式再次展現,而我們卻無法擺脫這些痛苦的回憶。
這是我最近從同業那裡聽到的一則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年輕女性。案主曾經跟他說過:「我的家人需要我,我需要賺錢;希望在渡過這些難關之後,我能夠去我經常光顧的麵攤,讓老闆多加一顆滷蛋給我。」   這位案主非常年輕,她還是一位大學生,正處在無憂無慮、花樣年華的時光。 然而,她的故事並沒有完美的結局。
回顧這一年的工作狀態,發現,親友離世、意外及自殺離開,是我常接到的主題,除承接此議題的情緒壓力外,我也被迫去思考人生的意義。 其實,在我就讀研究所時,有一部戲劇讓我特別有感,叫做「出境事務所」,由客家電視台出品,主要在講述身為葬儀社的禮儀師,命對生與死之間的故事。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遇過類似的情境?初入職場的你,在家族聚會中很熱切地想要分享剛到工作環境的酸甜苦辣,你也很期待家人們能與你一同討論,並給予正向的回饋,但你卻聽到……   「這有什麼呀!當初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呀,有什麼好在意的。」 「拜託,這件事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我那時候就這樣做的……」
「如果我能做多一點就好了,或許…他就不會離開了。」小強難掩失落的情緒,但又像自我隔離般,面無表情地講述這一切。   在聽他的故事時,他無意識地拉了一下衣袖,我注意到了他在手腕上一道一道的傷疤。   面對至親摯友驟然離世,如同自我的一部份也跟著突然消逝;即是內心空了一塊,頓時怎麼修補都補不回來。
「有東西能失去的人,真的很強大。」   地獄樂是一部直面生死的漫畫,以主角「畫眉丸」為中心展開故事。畫眉丸是石隱村歷代最強的忍者,然而卻遭受陷害,被送往死刑。他本以為自己能安然赴死,但在行刑時,身體卻下意識地躲避;劊子手「佐切」的提醒讓他意識到自己並不想死。   故事發生在日本朝廷幕府,為尋求長生不
遭遇創傷的人都會有這種經驗:在夜深人靜、獨自一人時,創傷的記憶會一次次重複湧上心頭。那些影像、聲音、味道,甚至觸碰的感覺,都以如此真實的方式再次展現,而我們卻無法擺脫這些痛苦的回憶。
這是我最近從同業那裡聽到的一則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年輕女性。案主曾經跟他說過:「我的家人需要我,我需要賺錢;希望在渡過這些難關之後,我能夠去我經常光顧的麵攤,讓老闆多加一顆滷蛋給我。」   這位案主非常年輕,她還是一位大學生,正處在無憂無慮、花樣年華的時光。 然而,她的故事並沒有完美的結局。
回顧這一年的工作狀態,發現,親友離世、意外及自殺離開,是我常接到的主題,除承接此議題的情緒壓力外,我也被迫去思考人生的意義。 其實,在我就讀研究所時,有一部戲劇讓我特別有感,叫做「出境事務所」,由客家電視台出品,主要在講述身為葬儀社的禮儀師,命對生與死之間的故事。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遇過類似的情境?初入職場的你,在家族聚會中很熱切地想要分享剛到工作環境的酸甜苦辣,你也很期待家人們能與你一同討論,並給予正向的回饋,但你卻聽到……   「這有什麼呀!當初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呀,有什麼好在意的。」 「拜託,這件事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我那時候就這樣做的……」
「如果我能做多一點就好了,或許…他就不會離開了。」小強難掩失落的情緒,但又像自我隔離般,面無表情地講述這一切。   在聽他的故事時,他無意識地拉了一下衣袖,我注意到了他在手腕上一道一道的傷疤。   面對至親摯友驟然離世,如同自我的一部份也跟著突然消逝;即是內心空了一塊,頓時怎麼修補都補不回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醫學會進步,我也會進步。 一次一小步,回頭看我已經走出了一條路。 說在前面:我不是專家,只是一個因為工作壓力失眠、飲食失調,後來被診斷為焦慮症、憂鬱症的患者,在為個人的職業倦怠和過勞找解方的紀錄,如果你也有相同的困擾,希望你也能從中得到新的啟發。(有任何疑問,一定要先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
Thumbnail
★串流平台、社群媒體、無法停下腳步的工作與生活… 為什麼我們看似擁有、連結一切,卻仍感覺孤獨, 心裡總有揮之不去的無力與低落?
Thumbnail
前言 今天,偶然接觸了一下網路文章及社群平台,又看見一堆詭異的東西,忽然一陣震怒襲來,原本真的沒心情來寫這種身心健康議題,但冷靜想想,動怒不僅無法解決敵人,反倒還會延誤破壞真正重要的事情,做大事,有時得控制情緒 因此,我還是決定先收回那些想批評的能量,專心將原先計畫想表達的議題做好,現今,越來越
Thumbnail
《連我都不瞭解自己內心的時候:韓國90萬人的線上心理師,陪你重新理解不安、憂鬱與焦慮,找到痛點,正視內心的求救訊號내 마음을 나도 모를 때》 📝2022年9月的時候,就已經在IG看過@閱讀小姐的書評介紹,直到這個月(都2023年了呢!)才在圖書館的新書區看見它。 這是一本「很好閱讀」的書,就是屬
Thumbnail
身心科醫生說: 每5個女生就有一個有憂鬱症 每10個男生就有一個有憂鬱症 此篇分享給有此困擾或你身邊朋友正經歷憂鬱的人 「一天3分鐘,擺脫憂鬱!」
★你會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你沒有錯。而且,你是正常的。 ●當我羞愧與罪惡,怎麼辦?罪惡感推動我們補償與修復,羞愧讓我們想把自己藏起來。因此面對羞愧與罪惡最具有建設性的方式,就是「承擔起責任」。讓新的自己,慢慢更新過去那個不滿意的自己。 ●降低自我傷害的5個練習:
Thumbnail
依據胡塞爾的研究,賓司汪格認為:對「憂鬱症」的處理或治療,可以是在患者失去了時間感知能力的情況,透過「事物的共通性」,讓患者與我們維持在一種真正的溝通中。
Thumbnail
依據賓司汪格(Ludwig Binswanger),「憂鬱症」與「狂躁症」的原因,是因為患者「對時間的經驗」遭到了破壞。人類對時間的體驗,基本上是以「未來-過去-現在」的模式展開;而「憂鬱症」的形成,即在於患者的時間模式出現異常,把「未來」的優先性轉移給了「過去」。
Thumbnail
  嘻哈文化緣起於美國黑人族裔社區之中,並於80年代發揚於日本、台灣以及歐洲各地。並於2017年由中國有嘻哈節目 颳起華人圈的嘻哈旋風。年輕人穿著寬鬆長板T-Shirt,頭戴鴨舌帽,滿口的”Skr””單押X1”,從此嘻哈與饒舌文化從華人圈一躍躍上了主流文化地位。嘻哈文化於1980年代發揚於日本,成
Thumbnail
原本預期錄製170分鐘,但滿多人反應希望能夠多講解一些,因此也根據當初邀請大家填寫的問卷修改講綱。而在實際錄製時,又再補充了一些情緒困擾的核心因素與實際案例。最後每一堂課大約15-25分鐘,共300分鐘左右,較完整地解析了負面情緒和精神疾病的整體狀況。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醫學會進步,我也會進步。 一次一小步,回頭看我已經走出了一條路。 說在前面:我不是專家,只是一個因為工作壓力失眠、飲食失調,後來被診斷為焦慮症、憂鬱症的患者,在為個人的職業倦怠和過勞找解方的紀錄,如果你也有相同的困擾,希望你也能從中得到新的啟發。(有任何疑問,一定要先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
Thumbnail
★串流平台、社群媒體、無法停下腳步的工作與生活… 為什麼我們看似擁有、連結一切,卻仍感覺孤獨, 心裡總有揮之不去的無力與低落?
Thumbnail
前言 今天,偶然接觸了一下網路文章及社群平台,又看見一堆詭異的東西,忽然一陣震怒襲來,原本真的沒心情來寫這種身心健康議題,但冷靜想想,動怒不僅無法解決敵人,反倒還會延誤破壞真正重要的事情,做大事,有時得控制情緒 因此,我還是決定先收回那些想批評的能量,專心將原先計畫想表達的議題做好,現今,越來越
Thumbnail
《連我都不瞭解自己內心的時候:韓國90萬人的線上心理師,陪你重新理解不安、憂鬱與焦慮,找到痛點,正視內心的求救訊號내 마음을 나도 모를 때》 📝2022年9月的時候,就已經在IG看過@閱讀小姐的書評介紹,直到這個月(都2023年了呢!)才在圖書館的新書區看見它。 這是一本「很好閱讀」的書,就是屬
Thumbnail
身心科醫生說: 每5個女生就有一個有憂鬱症 每10個男生就有一個有憂鬱症 此篇分享給有此困擾或你身邊朋友正經歷憂鬱的人 「一天3分鐘,擺脫憂鬱!」
★你會憤怒、憂鬱、焦慮、嫉妒、羞愧、絕望、恐懼,你沒有錯。而且,你是正常的。 ●當我羞愧與罪惡,怎麼辦?罪惡感推動我們補償與修復,羞愧讓我們想把自己藏起來。因此面對羞愧與罪惡最具有建設性的方式,就是「承擔起責任」。讓新的自己,慢慢更新過去那個不滿意的自己。 ●降低自我傷害的5個練習:
Thumbnail
依據胡塞爾的研究,賓司汪格認為:對「憂鬱症」的處理或治療,可以是在患者失去了時間感知能力的情況,透過「事物的共通性」,讓患者與我們維持在一種真正的溝通中。
Thumbnail
依據賓司汪格(Ludwig Binswanger),「憂鬱症」與「狂躁症」的原因,是因為患者「對時間的經驗」遭到了破壞。人類對時間的體驗,基本上是以「未來-過去-現在」的模式展開;而「憂鬱症」的形成,即在於患者的時間模式出現異常,把「未來」的優先性轉移給了「過去」。
Thumbnail
  嘻哈文化緣起於美國黑人族裔社區之中,並於80年代發揚於日本、台灣以及歐洲各地。並於2017年由中國有嘻哈節目 颳起華人圈的嘻哈旋風。年輕人穿著寬鬆長板T-Shirt,頭戴鴨舌帽,滿口的”Skr””單押X1”,從此嘻哈與饒舌文化從華人圈一躍躍上了主流文化地位。嘻哈文化於1980年代發揚於日本,成
Thumbnail
原本預期錄製170分鐘,但滿多人反應希望能夠多講解一些,因此也根據當初邀請大家填寫的問卷修改講綱。而在實際錄製時,又再補充了一些情緒困擾的核心因素與實際案例。最後每一堂課大約15-25分鐘,共300分鐘左右,較完整地解析了負面情緒和精神疾病的整體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