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社群媒體不告訴你的3大難看黑幕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信仰小叮嚀:成癮是一種嚴重的偶像崇拜

社科小常識:只要用戶滑IG的時間越多、越多注意力遭挪用,就會吸引越多商家下廣告,媒體平台的業績就一直上漲

應用小撇步:成癮叫我們反思自由的可貴

1.按讚讓人中毒

(續上回)除了引起負面的比較之外,社群媒體還會造成虛假的認同感,「點讚」的設計可謂罪魁禍首。IG等社群媒體的獲利模式也是這樣。只要用戶滑IG的時間越多、越多注意力遭挪用,就會吸引越多商家下廣告,媒體平台的業績就一直上漲,這樣就讓大老闆朱克伯格繼續富可敵國。既然用戶停駐在平台的時間跟營收成正比,那麼IG工程師就必須用盡各種辦法,吸引人滑IG越久越好,其中一個方法就是設計「點讚」功能。這功能營造一種積極、舒服的氣氛,讓用戶貼圖或影片後,輕易獲得即時、可量化的認同感。我們在社群媒體貼文或貼圖之後,也會三不五時留意獲得幾個讚、好朋友有沒有給我讚,這是很自然的反應。如果行為主義的解釋有一定道理的話,那麼我們貼文、貼圖之後,獲得點讚,然後感到被認同,這整個過程就是一個正向回饋機制,會吸引我們繼續貼文、貼圖,以獲得更多正向回饋。

2.讚=虛假的認同

可是,我們的貼圖獲得十個讚和十萬個讚有差嗎?量化的點讚也許給人一種可預測、可操控的感覺,我們只要貼「美圖」過的照片、在「有質感」咖啡廳拍的照片,就會獲得一定數量的認同。這樣,我們就有辦法隨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得到認同感。不過問題在於,點讚的認同是重量不重質的認同,是似乎實在卻十分虛假的認同。理由是我們根本不知到別人為什麼給我們點讚。有的人可能心腸慈悲,滑到每一張圖都會點讚;有的可能心疼我們缺乏自信,沒有被點讚就會「玻璃心」碎一地;有的可能想討好我們,於是頻頻點讚。因為我們難以了解別人點讚的理由,所以事實上,我們就難以確認這些認同是否真的認同,也不會知道這些認同的內涵是什麼。

3.刷存在感的誘惑

同樣道理,別人用負面的emoji來回應我們的貼圖,我也不知道這些否定的用心和內涵。至於留言功能,正面的留言不見得會帶動深入的意見交流,負面的留言往往釀成對罵,然後以刪文和移除朋友告終。對於得到十個讚就拍拍手的孤僻宅男,或者是一小時十萬個讚起跳的天王巨星,「點讚」這種認同象徵都是一樣空洞,所帶來的認同感都一樣虛假。兩者的分別只是在於,十個讚代表宅男無人認識、沒有商業價值;一小時十萬個讚則代表天王巨星很受歡迎, 開演唱會、拍電影肯定大賺(前提是沒有被「毀滅式爆料」,沒有被祖國刪除帳號)。還有一個分別:天王巨星在舞台上看見台下萬千「粉絲」手舞足蹈、忘我呼喊,日常生活有司機、管家、助理等,前後簇擁照顧,他的認同感倒是比較實在;經營社群媒體對他而言是瑣碎小事,反正請個工讀生小編代勞就綽綽有餘了。相反,孤僻宅男甚少跟人實體互動,終日流連網路,在社群媒體上所獲得的每一個讚都彌足珍貴,給予他在實體人際關係所得不到的存在感和認同感。這樣宅男怎麼可能不會對社群媒體、網路世界成癮?他怎麼可能不樂而忘返?

上癮神學

精神科醫師梅傑晚年擔任全職屬靈導師,發展出有關成癮問題的一套靈性論述:成癮是一種嚴重的偶像崇拜,令我們上癮的東西成為我們的假神(甚至到迷信的地步,無法自拔)。我們為之付出時間和精力,以之取代神作為我們最終極愛的對象。基督教思想發展兩千年以來,其中一個歷久彌新的主題是,愛神和自由是息息相關的。主耶穌表示最大的誡命是盡心、盡性、盡意愛主(太二十二37),其中「盡意」牽涉運用我們的意志(類似我們說「決志」信耶穌)。中世紀神學家、方濟會修士董思高(John Duns Scotus)和歐坎(William of Ockham)則探討人的本質、「人何以為人」,最後發現運用意志是人類重要的特質之一,對於愛神這個行動也是十分重要的。

自由很重要

在日常信仰語境,我們最常聽見的說法是:「神給我們自由是很重要的,這樣我們雖然會有犯罪的可能,但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夠愛神。假如神把我們創造成沒有自由的機器人,讓後會永遠愛祂,這種愛是沒有意義的。」這個論述大概是受魯益師啟發,大家可以參考校園出版的《我如何思考基督教》(Mere Christianity)。魯益師的思路更直截了當――自由是愛神的條件。這系列文章的結論很簡單,就是社群媒體有可能侵蝕我們的自由,即損害我們愛神的條件。從心理的層面,社群媒體讓我們或多或少上癮,消耗我們的時間和精力,讓我們沒有餘裕安靜祈禱、聆聽神的聲音、經營與祂的關係。從靈性的層面,社群媒體可能是誘惑我們的假神,妨礙我們運用意志來選擇愛神。

**KK傳道貼地聖經錄音室**(粵語)Podcast已經上架,收聽可以到以下連結~

SoundOn版https://player.soundon.fm/p/kkyim

Apple版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1617953348

Google Podcast版(直接google就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K傳道神學社科通識課
55會員
133內容數
社會科學經典原著讀,人類學方法切入,基督教神學對話。用民族誌的手法,討論台灣宗教、社會、人文現象。
2022/12/21
作為國際精神分析心理學會的資深會員,長期心理治療服事的經驗,讓尤蘭諾得出一個結論:心靈與靈性水乳交融,精神健康與宗教經驗是一體兩面的。一個成年男性迷戀少女至出現強迫性症狀,於是來尋求心理治療。
Thumbnail
2022/12/21
作為國際精神分析心理學會的資深會員,長期心理治療服事的經驗,讓尤蘭諾得出一個結論:心靈與靈性水乳交融,精神健康與宗教經驗是一體兩面的。一個成年男性迷戀少女至出現強迫性症狀,於是來尋求心理治療。
Thumbnail
2022/12/18
人類心靈健康發展史 ,呈現一股存在於「心靈問題作為靈性問題」與「靈性問題作為心靈問題」之間。奧古斯丁、精神科醫師梅傑、心理學家昆柯比較認同前者;自文藝復興時代以來崇尚科學、哲學,卻否定基督信仰的人,則比較認同後者。
Thumbnail
2022/12/18
人類心靈健康發展史 ,呈現一股存在於「心靈問題作為靈性問題」與「靈性問題作為心靈問題」之間。奧古斯丁、精神科醫師梅傑、心理學家昆柯比較認同前者;自文藝復興時代以來崇尚科學、哲學,卻否定基督信仰的人,則比較認同後者。
Thumbnail
2022/12/14
奧古斯丁在卷二記述一件年少輕狂的事件。有一天深夜,他跟幾個朋友走到鄰居所栽種的梨樹下,猛力把所有梨子搖下來,然後偷走,拿去餵豬。他回憶起這件事,發現自己不是為了梨子而偷梨,乃是為了明知故犯。
Thumbnail
2022/12/14
奧古斯丁在卷二記述一件年少輕狂的事件。有一天深夜,他跟幾個朋友走到鄰居所栽種的梨樹下,猛力把所有梨子搖下來,然後偷走,拿去餵豬。他回憶起這件事,發現自己不是為了梨子而偷梨,乃是為了明知故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通往地獄的路總是順遂、甜蜜的讓我們沉淪。 是不是花在手機的時間越來越多?是不是覺得時間不夠用?是什麼讓我們被綁架還感恩戴德? 毒癮、賭癮導致家破人亡,那手機之癮呢?當年佛洛伊德都逃不過毒癮,現在越來越多上癮的方式,我們卻渾然不覺! 上癮不是我們的罪,而是設計著們的專業,從廣告行銷、數位設計
Thumbnail
通往地獄的路總是順遂、甜蜜的讓我們沉淪。 是不是花在手機的時間越來越多?是不是覺得時間不夠用?是什麼讓我們被綁架還感恩戴德? 毒癮、賭癮導致家破人亡,那手機之癮呢?當年佛洛伊德都逃不過毒癮,現在越來越多上癮的方式,我們卻渾然不覺! 上癮不是我們的罪,而是設計著們的專業,從廣告行銷、數位設計
Thumbnail
追求讚數和分享數是蜜糖,但也是毒藥 不知道你有沒有因為自己寫的文章沒有愛心、沒有讚、沒有分享,也沒有流言而感到失落呢? 我有的,而且還維持一段時間。
Thumbnail
追求讚數和分享數是蜜糖,但也是毒藥 不知道你有沒有因為自己寫的文章沒有愛心、沒有讚、沒有分享,也沒有流言而感到失落呢? 我有的,而且還維持一段時間。
Thumbnail
信仰小叮嚀:成癮是一種嚴重的偶像崇拜 社科小常識:只要用戶滑IG的時間越多、越多注意力遭挪用,就會吸引越多商家下廣告,媒體平台的業績就一直上漲 應用小撇步:成癮叫我們反思自由的可貴
Thumbnail
信仰小叮嚀:成癮是一種嚴重的偶像崇拜 社科小常識:只要用戶滑IG的時間越多、越多注意力遭挪用,就會吸引越多商家下廣告,媒體平台的業績就一直上漲 應用小撇步:成癮叫我們反思自由的可貴
Thumbnail
信仰小叮嚀:宗教生活有可能讓人上癮嗎? 社科小常識:醫師梅傑(Gerald May)認為,對於吃止痛藥上癮的人,對於追星、上網上癮的人而言,成癮很可能是個心理問題。 應用小撇步:可見的社群媒體使用,會影響不可見的心理健康
Thumbnail
信仰小叮嚀:宗教生活有可能讓人上癮嗎? 社科小常識:醫師梅傑(Gerald May)認為,對於吃止痛藥上癮的人,對於追星、上網上癮的人而言,成癮很可能是個心理問題。 應用小撇步:可見的社群媒體使用,會影響不可見的心理健康
Thumbnail
經過了121天,第三次恢復使用社群軟體。 IG登出,臉書限制一天使用3分鐘的時間(因為偶爾想寫寫東西) 理由是,擔心自己用不好的方式攝取多巴胺,反而產生更多的焦慮。 看著一篇篇的網路貼文,我沒有在理解文字,也沒有想要社交。 我只是享受著,指尖滑過螢幕的快感,對我來說那是一種制約。
Thumbnail
經過了121天,第三次恢復使用社群軟體。 IG登出,臉書限制一天使用3分鐘的時間(因為偶爾想寫寫東西) 理由是,擔心自己用不好的方式攝取多巴胺,反而產生更多的焦慮。 看著一篇篇的網路貼文,我沒有在理解文字,也沒有想要社交。 我只是享受著,指尖滑過螢幕的快感,對我來說那是一種制約。
Thumbnail
吃飯、睡覺、上廁所都抱着手機 隨時查看所有訊息,朋友動態 當手機長時間沒有響,便會懷疑自己手機是不是壞了 你開始檢查自己的手機,擔心會錯過消息 突然一下訊息通知聆聲,你知道手機沒有壞 不安的心終於.........
Thumbnail
吃飯、睡覺、上廁所都抱着手機 隨時查看所有訊息,朋友動態 當手機長時間沒有響,便會懷疑自己手機是不是壞了 你開始檢查自己的手機,擔心會錯過消息 突然一下訊息通知聆聲,你知道手機沒有壞 不安的心終於.........
Thumbnail
有人會很焦慮讚賞公民2.0的訂閱功能是不是需要「更加強自己的社交能力」去攀談拉攏訂閱者、讀者?「使用者付費」已經是項難題了。還要去考慮「別人訂閱我,我要不要跟他有社交互動」,光想這些,怎麼寫得出來東西呢?把思考這些問題的時間拿去閱讀跟書寫,比較實在啊!
Thumbnail
有人會很焦慮讚賞公民2.0的訂閱功能是不是需要「更加強自己的社交能力」去攀談拉攏訂閱者、讀者?「使用者付費」已經是項難題了。還要去考慮「別人訂閱我,我要不要跟他有社交互動」,光想這些,怎麼寫得出來東西呢?把思考這些問題的時間拿去閱讀跟書寫,比較實在啊!
Thumbnail
行為上癮和藥癮不同,不會產生撤除後引起生理痛苦的戒斷症狀。但任何一款能使人行為上癮的產品或系統,都充分利用了人類大腦的特點,設計了一套讓人欲罷不能的獎勵系統。 這套獎勵系統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多巴胺獎勵與躲避減敏反應。
Thumbnail
行為上癮和藥癮不同,不會產生撤除後引起生理痛苦的戒斷症狀。但任何一款能使人行為上癮的產品或系統,都充分利用了人類大腦的特點,設計了一套讓人欲罷不能的獎勵系統。 這套獎勵系統的原理其實很簡單,可以分成兩個部分:多巴胺獎勵與躲避減敏反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