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教練指導老年人該注意什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參考資料:ACSM’s resoucre for the personal trainer第六版
近幾年幾位資深老師大力推廣重量訓練的重要性,漸漸地在健身房裡慢慢看得到年長者在做訓練,就美國運動醫學學會(ACSM)的標準,老年人的定義,如下:
  1. 不管男女,年紀超過65歲以上,或
  2. 年齡介於50-64歲之間合併有慢性或功能性狀況,『限制』體適能或日常活動
*『限制』:沒有能力或是困難執行走路400公尺或是提起約4.5公斤的東西

超過六十五歲有較高的慢性疾病風險,身體的每個系統老化時也會產生不同的變化,即使同年齡的老人也存在著不同的身體狀況,因此運動能力也就不同,儘管生理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是不可避免的,但變化的速度和幅度取決於遺傳、個體健康、疾病、受傷和運動史的複雜組合。
身為健身教練要先知道安排老年人訓練計畫,要先知道老化會產生理上的現象有哪些:
  1. 心臟系統:最大心跳、輸出血液、最大氧氣消耗皆為下降,休息時和運動時心跳皆為上升
  2. 環境影響:對冷、熱耐受度下降
  3. 肌肉骨骼系統:肌肉量、肌力、柔軟度、骨密度皆為下降,體脂肪上升
  4. 新陳代謝:血糖耐受度、胰島素敏感度皆為下降(主要幫忙平衡血糖)
  5. 平衡力下降、執行動作時需要的反應時間上升

另外要知道的事,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力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30 到 80 歲之間肌肉量下降約30-50%,主要快縮肌(負責產生力量與爆發力的肌肉)比慢縮肌(收縮慢,可長時間工作,不易疲勞的肌肉)減少更多且下肢肌力比上肢肌力下降更快,這代表一件事:爆發力比單純肌力減少得更快,老年人不只訓練肌力,更需要訓練爆發力
而女性在 35 歲後每年損失約 1% 的骨密度,停經後數年加速至每年 2%–3%

開始運動,會產生怎樣的不一樣?
實際上的生理性衰老只佔了50%,另外的50%來自於坐式生活、營養不均衡、菸酒習慣,這些都可以藉由運動來改變,尤其是減少久坐可以減少慢性疾病的產生,近期研究加入有氧運動、肌肉肌力訓練、平衡訓練,可以顯著減少老化的變化,甚至可以增加20-30%的有氧和肌力適能
與年輕人相比,老年人加入有氧訓練可以更大程度提高運動效率,但肌力訓練,下肢增加幅度就不能與年輕人相比

老化是正常的,但我們希望老化的有品質
訓練不僅可以改善與健康相關的生活品質和心理健康,還可以延緩壽命,缺乏身體活動是老年人身體失能的最主要預測因子之一
定期參加有氧、無氧、阻力、柔軟度和功能訓練是成功老化的關鍵因素,這些都有助於在日常生活中,從椅子上起身、爬樓梯、買東西、打掃等日常功能性任務所需要的能力

在開始運動之前,健身教練要知道什麼?
  1. 老年人有很高的機率有慢性疾病,因此訓練老年人之前,建議取得健康檢查資料、疾病史、運動史等
  2. 久坐、無症狀的老年人可以在沒有醫學評估的情況下開始低到中等強度的運動
  3. 已知有心血管、代謝或腎臟疾病和/或這些疾病症狀,久坐不動的老年人,建議在開始訓練之前進行體檢。運動測試確定身體能力(請找專業醫療人士)
健身教練安排課表最主要的目標
1. 預防或延緩慢性疾病的進展,甚至逆轉症狀,例如:血糖正常化
2. 維持或增強心肺適能能力
3. 防止身體功能限制和失能

老年人的有氧計畫
  1. 運動模式選擇:走路對大部分老年人是很好的運動,不會造成關節壓力,水中運動、室內腳踏車、踏步機是個不錯的選擇,以客戶喜愛為優先,先增加對運動黏著度
  2. 運動強度選擇:從低強度開始根據客戶能力,有慢性疾病盡量保守,不一定要持續高強度才會進步,有服用心臟藥物會影響心率(有可能不準),中等強度約在5-6分,高強度為7-8分(0-10分當標準)
  3. 運動持續時間:為了避免受傷跟運動黏著性,調整持續時間比運動強度重要,如果客戶持續三十分鐘有困難,以十分鐘為一個小單位,多做幾個回合也是有效的,每天累積三十分鐘的中等強度,每天大於六十分鐘的中等運動效益更大
  4. 運動頻率:每週中等強度應該執行五天,高強度至少三天,如果中高強度混合,一週執行3~5天

老年人的阻力計畫
  1. 運動模式選擇:執行8-10個動作以大肌群為主,自由重量、機械式器材、體操、彈力帶皆可以
  2. 運動強度選擇:執行10-15反覆次數,從輕強度過渡到中高強度,中等強度努力5-6,高強度7-8
  3. 運動持續時間:每個動作至少一組,需要安排組間休息,避免疲勞
  4. 運動頻率:一週執行至少兩次,非連續天

老年人的柔軟度訓練
  1. 一週至少兩天,可作動態或靜態伸展皆可以
  2. 伸展時間:10-30秒,以大肌群為主
  3. 如果有骨關節炎或是骨質疏鬆,要避免動作是彎曲太多或是扭轉及壓迫而造成損傷、骨折

老年人的平衡感訓練
跌倒發生對老年人會產生嚴重的問題,隨著年齡的增長,平衡的下降可歸因於多種生理和心理系統的一系列衰退。這些包括關節和肌肉的減少
教練應該在老年人的訓練計劃中加入平衡課比。一週至少兩次靜態和動態平衡活動,必須在安全環境,即使跌倒也有墊子做安全防護,可以透過減少動態或靜態支撐來練習,一週至少2-3次,可以放在暖身、主訓練或是收操時
  1. 站姿:單腳站立平衡且/或是非站立腳做移動,平衡的同時可以跟客戶說話
  2. 動態:腳跟對腳尖直線走路、兩隻腳交替做分腿蹲或是小跳躍(單腳或雙腳)
  3. 訓練進程:改變支撐的面積、改變支撐表面(平衡墊、瑜伽球)、改變視覺(睜眼閉眼)、多重任務(平衡+接球)

工商一波
第一手資訊都在官方LINE:@250dgdbl
連結:https://lin.ee/bisETr3
一對一教學招生中,早上九點到下午三點
一般民眾、教練對我的教學興趣,歡迎報名
歡迎贊助,支持我寫文章幫助你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阿茗師從呼吸治療師轉職健身教練七年的時間,累積許多一對一教學經驗,想傳承這些經驗給一般大眾,希望少走一些冤枉路,希望是越練越健康,而不是越練身體越不舒服或著緊、卡卡的,這其中包含一些運動的思維、想法,還有動作訓練 為什麼要這樣練,這樣練可以幫助到什麼,讓身體自在的動,才是真正的健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演化的角度,以前我們擅長手部高舉過頭做出懸吊擺盪的動作,到現在我們大多時間手臂都是垂放向下,隨著活動量減少,關節使用的角度也少,慢慢產生抬手卡卡的,問題有可能來自肩膀、脊椎、肋骨、骨盆
學生來上課的時候,大多時候教練都會滿足學生目標跟需求,但是有些學生總是喜歡做自己喜歡的訓練 不可否認,做自己擅長而且感覺良好,是一種內在獎勵,尤其是肌力訓練,重量上的進步,總是讓人有成就感 但是如果想要訓練長久,活動自如,動作健康,好用的身體,請不要忽略自己的弱點
上一篇茗師練法,介紹了槓鈴臥推如何執行,如果還沒有看文章的可以去翻一下喔,今天要介紹的單手划船,上肢活動度比槓鈴臥推差不多,除了上半多了身體的旋轉,以及下肢髖鉸鏈的動作設定
應該不少人在運動前會做拉筋伸展,但不應該耗費太多時間在這上面 常常看到滾筒按摩+拉筋+肌肉啟動就花費約一小時的時間 然後再肌力訓練一小時,有氧三十分鐘,最後再收操拉筋 除非時間超多,不然運動一次要花個三小時,我也會覺得很麻煩或懶散,就算時間很多,效率也很差 ⭐️為什麼要做活動度練習?
今天要教大家讓身體前側彎曲的肌群如何協調,包含脖子的彎曲肌群,可以避免下背過度伸直或著減少過多的下背張力 大部分的動作訓練,舉凡:臥推、划船、引體向上、肩推,總是強調脊椎挺直的能力,甚至都變成過度挺胸和挺腰的狀態,明明脊椎可以很正常的向前彎曲,結果被練成一條直線,甚至連彎都不會彎…
在健身房裡比較少看到有人特別會練側蹲,就算有練側蹲會採用上下的方式去做推蹬,但是實際上側蹲因為角度上的需求,會需要更多橫向的推力,例如溜冰者,打籃球轉換方向,甚至折返跑快速轉換方向,所以除了一些運動項目上的需求,我建議如果你的訓練方式永遠只有直線或著是上下方向,也要讓身體習慣不同面向的動作
從演化的角度,以前我們擅長手部高舉過頭做出懸吊擺盪的動作,到現在我們大多時間手臂都是垂放向下,隨著活動量減少,關節使用的角度也少,慢慢產生抬手卡卡的,問題有可能來自肩膀、脊椎、肋骨、骨盆
學生來上課的時候,大多時候教練都會滿足學生目標跟需求,但是有些學生總是喜歡做自己喜歡的訓練 不可否認,做自己擅長而且感覺良好,是一種內在獎勵,尤其是肌力訓練,重量上的進步,總是讓人有成就感 但是如果想要訓練長久,活動自如,動作健康,好用的身體,請不要忽略自己的弱點
上一篇茗師練法,介紹了槓鈴臥推如何執行,如果還沒有看文章的可以去翻一下喔,今天要介紹的單手划船,上肢活動度比槓鈴臥推差不多,除了上半多了身體的旋轉,以及下肢髖鉸鏈的動作設定
應該不少人在運動前會做拉筋伸展,但不應該耗費太多時間在這上面 常常看到滾筒按摩+拉筋+肌肉啟動就花費約一小時的時間 然後再肌力訓練一小時,有氧三十分鐘,最後再收操拉筋 除非時間超多,不然運動一次要花個三小時,我也會覺得很麻煩或懶散,就算時間很多,效率也很差 ⭐️為什麼要做活動度練習?
今天要教大家讓身體前側彎曲的肌群如何協調,包含脖子的彎曲肌群,可以避免下背過度伸直或著減少過多的下背張力 大部分的動作訓練,舉凡:臥推、划船、引體向上、肩推,總是強調脊椎挺直的能力,甚至都變成過度挺胸和挺腰的狀態,明明脊椎可以很正常的向前彎曲,結果被練成一條直線,甚至連彎都不會彎…
在健身房裡比較少看到有人特別會練側蹲,就算有練側蹲會採用上下的方式去做推蹬,但是實際上側蹲因為角度上的需求,會需要更多橫向的推力,例如溜冰者,打籃球轉換方向,甚至折返跑快速轉換方向,所以除了一些運動項目上的需求,我建議如果你的訓練方式永遠只有直線或著是上下方向,也要讓身體習慣不同面向的動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健康對每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而其中保持運動習慣是關鍵之一。作為一個中年人,我深刻體會到隨著年齡增長,體力與肌肉量逐漸下降的現實。這不僅影響生活品質,還帶來了所謂的「肌少症」——當肌肉流失而力量衰退時,連簡單的動作都變得困難。我最近嘗試了一種看似簡單卻挑戰極大的運動——有氧舞蹈,而這個過程讓我對自己身
Thumbnail
老化帶來的健康問題如肌少症和骨質疏鬆症讓許多老人需仰賴他人照顧。研究顯示,大重量訓練能有效逆轉這些退化,提高肌肉力量與骨密度。透過正確的自由重量訓練,不僅能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還能延長自主行動的能力。因此,45歲之前開始大重量訓練,能為晚年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讓生活質量保持在良好的水平。
Thumbnail
相信現在大家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經歷過在家或戶外,簡單徒手運動的過程。今天要來探討,比較輕鬆簡單的,室內或室外的徒手運動,為何對於身體抗老化的效果不佳? 一、便利生活的隱憂 : 身體退化失能潮 首先想說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超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也就是說年紀超過60歲以上的長輩是越
Thumbnail
運動對於維持高齡者生活品質至關重要。要保持自主生活能力,這些肌力、柔軟度、平衡感、心肺功能的訓練皆須持續運動。運動可幫助減緩肌力、耐力、骨骼活動度的退化速度。瞭解5種適合高齡者的運動可以幫助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選擇適合和喜歡的運動是持之以恆建立良好運動習慣的關鍵。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中老年人訓練動作的選擇,以及進退階的重要性。介紹了符合人體自然規律的動作選擇原則、具備大負重潛力的多關節動作的重要性,以及動作的進退階安排。此外文章也提到了有關動作的學習推薦閱讀何立安老師的《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
Thumbnail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身體運動自然會變慢。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現象,並且有多種潛在的解釋。新陳代謝的減慢、肌肉質量的喪失以及日常活動的減少,都是導致老年人運動速度減慢的常見因素。然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人員提出了另一個重要的原因:老年人的移動速度較慢,可能是因為這樣做比年輕人花費更多的精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大重量訓練與公園散步、甩手、游泳、騎腳踏車等運動的差異,以及為什麼不能單靠這些運動來抗老化,最後會列舉一些導致老人家抗拒大重量訓練的誤解和迷思,並且做出一些可供大家參考的澄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抗老化與大重量訓練的關聯,從老化引起的問題,現代生活對於老化的影響,以及大重量訓練的定義和意義進行探討。
Thumbnail
老年時期,保持肌肉力量對於整體健康和獨立性至關重要。一項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揭示了一種有效增強老年人肌肉力量的方法。通過深入探索無監督、以身體重量為基礎的抗阻力訓練,研究人員揭示了運動速度對肌肉表現和結構的影響,這為老年人重拾青春活力帶來了關鍵性的啟示!💪🏋️‍♂️
Thumbnail
根據國內調查資料顯示,65歲以上國人罹患「肌少症」比例為7-10%,80歲以上男性罹患率更高達近30%。醫學專家表示,要預防及改善「肌少症」,就必須從飲食與運動這兩方面著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健康對每個人來說都至關重要,而其中保持運動習慣是關鍵之一。作為一個中年人,我深刻體會到隨著年齡增長,體力與肌肉量逐漸下降的現實。這不僅影響生活品質,還帶來了所謂的「肌少症」——當肌肉流失而力量衰退時,連簡單的動作都變得困難。我最近嘗試了一種看似簡單卻挑戰極大的運動——有氧舞蹈,而這個過程讓我對自己身
Thumbnail
老化帶來的健康問題如肌少症和骨質疏鬆症讓許多老人需仰賴他人照顧。研究顯示,大重量訓練能有效逆轉這些退化,提高肌肉力量與骨密度。透過正確的自由重量訓練,不僅能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還能延長自主行動的能力。因此,45歲之前開始大重量訓練,能為晚年健康打下堅實的基礎,讓生活質量保持在良好的水平。
Thumbnail
相信現在大家因為疫情的關係,已經經歷過在家或戶外,簡單徒手運動的過程。今天要來探討,比較輕鬆簡單的,室內或室外的徒手運動,為何對於身體抗老化的效果不佳? 一、便利生活的隱憂 : 身體退化失能潮 首先想說這個主題是因為,我們正處於一個超高齡少子化的社會,也就是說年紀超過60歲以上的長輩是越
Thumbnail
運動對於維持高齡者生活品質至關重要。要保持自主生活能力,這些肌力、柔軟度、平衡感、心肺功能的訓練皆須持續運動。運動可幫助減緩肌力、耐力、骨骼活動度的退化速度。瞭解5種適合高齡者的運動可以幫助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選擇適合和喜歡的運動是持之以恆建立良好運動習慣的關鍵。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了中老年人訓練動作的選擇,以及進退階的重要性。介紹了符合人體自然規律的動作選擇原則、具備大負重潛力的多關節動作的重要性,以及動作的進退階安排。此外文章也提到了有關動作的學習推薦閱讀何立安老師的《抗老化,你需要大重量訓練》。
Thumbnail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身體運動自然會變慢。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現象,並且有多種潛在的解釋。新陳代謝的減慢、肌肉質量的喪失以及日常活動的減少,都是導致老年人運動速度減慢的常見因素。然而,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研究人員提出了另一個重要的原因:老年人的移動速度較慢,可能是因為這樣做比年輕人花費更多的精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大重量訓練與公園散步、甩手、游泳、騎腳踏車等運動的差異,以及為什麼不能單靠這些運動來抗老化,最後會列舉一些導致老人家抗拒大重量訓練的誤解和迷思,並且做出一些可供大家參考的澄清。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抗老化與大重量訓練的關聯,從老化引起的問題,現代生活對於老化的影響,以及大重量訓練的定義和意義進行探討。
Thumbnail
老年時期,保持肌肉力量對於整體健康和獨立性至關重要。一項具有突破性的研究揭示了一種有效增強老年人肌肉力量的方法。通過深入探索無監督、以身體重量為基礎的抗阻力訓練,研究人員揭示了運動速度對肌肉表現和結構的影響,這為老年人重拾青春活力帶來了關鍵性的啟示!💪🏋️‍♂️
Thumbnail
根據國內調查資料顯示,65歲以上國人罹患「肌少症」比例為7-10%,80歲以上男性罹患率更高達近30%。醫學專家表示,要預防及改善「肌少症」,就必須從飲食與運動這兩方面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