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逃避
其實,我到底在逃避甚麼?就像是一種本能反應,遇到困難就不想解決,選擇放棄。
但也好像不是如此。
知道自己有抑鬱症傾向,卻是如此堅決地正面面對,果斷做了決定,頭也不回地選擇辭工。我是因為害怕犯錯、責罵,所以選擇逃避,還是因為不是我想要的東西,覺得做得多好也沒意義?是因為我預示到失敗,所以不想處理?沒法思考透徹,我更是需要時間整理和緩衝。停一停,想一想,但還是理不出頭緒。是不是這樣,慢慢形成拖延,最終形成逃避?
不想當一個逃兵,想好好地解決,卻又治不好拖延的習性。
是的,當做好工作,升職加薪不再是動力的時候,解決問題就成了不可能的任務。慢慢地,當看不見一個能追逐的目標的時候,漸漸失去了耐性。可能早已看透一切,高處不勝寒,問題並不在於你有沒有處理,而在於選擇去解決那一個。或許,我內心早已經給不同的問題排了序,不想立刻解決的,排到不知何年何日,成了逃避。
或許我想要的是一把大剪刀,可以快刀斬亂麻,而無需一一梳理。直接像炮彈一樣炸到粉身碎骨,寧願用最硬碰硬的方法,殊不知在那之前已經頭腦風暴多少次了。
當事情我沒有辦法完全掌握大局,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時候,我總覺得失去了自我,沒法從問題的本身去解決。
或許我羨慕工匠的原因,並不是想學一門手藝,而是可以自身一直鑽研和琢磨。找尋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事情,我卻一直沒有逃避,甚至為了考究而多番追查。是不是我太認真而不合適做這行業呢?如果有一個標準,可以知道要做些甚麼,按著既定的標準去做,只有明確的對和錯,我卻能直接去解決。
就像咖啡和葡萄酒,按著既定的標準評判好壞,沒有中間地帶。
所以,有那些大眾占卜說的分辨能力,就是這種從既定標準判斷好壞的職業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0會員
4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30之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有問題需要找人求助。看似簡單,做起上來卻很困難。問對問題和找到合適的人幫忙,才是最困難的事。經常都會有人說,不懂就要問,但如果不知道自己那裡不懂,又怎會知道怎樣去問問題呢?
暑假,雖說是學生最期待的日子。但隨著疫情,暑假也隨之逝去。還有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暑假?悠長的假期,自由自在可以盡情玩耍的日子。就像是疫情下的暑假一樣,假期早已變成工作的一部份。Block Leave的原意也不是讓員工盡情享受假期,只是確保員工不會在同一位置上從不放長假而可以鑽了漏洞。
天使與魔鬼 是不是我腦補過多,或許對方沒有那樣的意思,在我聽來卻是做漏事情的意思?不擅長處理空白,也不擅長處理質問,是不是我自己太沒勇氣去表達自己?然而,在自己的知識範疇之內卻能侃侃而談,自信而流暢。就像這種翻來覆去的思考,不停反芻,也沒法想通。跟別人談,又能否理解這種得不到共鳴的落寞感?
嘗試規律地記下所有要做的事情,減少突如其來的干擾。雖然沒有完全做完要做好的事,但總算做了一部份了。
寫作,就像是一劑麻藥,不寫不自在。
我找不出答案。
有問題需要找人求助。看似簡單,做起上來卻很困難。問對問題和找到合適的人幫忙,才是最困難的事。經常都會有人說,不懂就要問,但如果不知道自己那裡不懂,又怎會知道怎樣去問問題呢?
暑假,雖說是學生最期待的日子。但隨著疫情,暑假也隨之逝去。還有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暑假?悠長的假期,自由自在可以盡情玩耍的日子。就像是疫情下的暑假一樣,假期早已變成工作的一部份。Block Leave的原意也不是讓員工盡情享受假期,只是確保員工不會在同一位置上從不放長假而可以鑽了漏洞。
天使與魔鬼 是不是我腦補過多,或許對方沒有那樣的意思,在我聽來卻是做漏事情的意思?不擅長處理空白,也不擅長處理質問,是不是我自己太沒勇氣去表達自己?然而,在自己的知識範疇之內卻能侃侃而談,自信而流暢。就像這種翻來覆去的思考,不停反芻,也沒法想通。跟別人談,又能否理解這種得不到共鳴的落寞感?
嘗試規律地記下所有要做的事情,減少突如其來的干擾。雖然沒有完全做完要做好的事,但總算做了一部份了。
寫作,就像是一劑麻藥,不寫不自在。
我找不出答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每到一週的尾聲,心力總覺得到了極限,想逃避卻不得不面對,壓力驅動著我在最後一刻完成工作。即使躺下,也無法真正休息。我知道這樣的循環不健康,但卻只能硬著頭皮面對。我反思自己總是被罪惡感所驅動,努力「遠離問題」卻感到筋疲力竭。當我改為「專注目標」時,便能看見自己的小小進步,這是我仍在學習調適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當現實情況過於嚴苛或充滿挑戰,個人可能會選擇逃避,放棄追求自我實現的目標。這種逃避可能帶來一時的輕鬆,但長期來看,會導致內心的不安和悔恨。 那麼就會產生以下這幾種狀況的發生: 內心不安和悔恨: 逃避困難雖然一開始會讓你覺得輕鬆一點,但時間久了,你會開始感到內心的不安和悔恨。這種感覺就像是一個小石
Thumbnail
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 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有的人在遇到困難時,會選擇逃避或放棄;而有的人則會勇敢面對,積極尋求解決辦法。那些選擇逃避或放棄的人,往往是因為害怕失敗,擔心自己無法克服困難。他們認為,與其冒著失敗的風險,不如乾脆不去嘗試。 逃避並不能解決問題 然而,逃避並不能解決
人為什麼會自我放棄,成為一個連自己都討厭的人? 「在我因為看不見未來、感到徬徨而無動於衷的當下,我正在不斷地成為那個我所厭惡的、一成不變的未來的自己。」 肯定有什麼原因阻擋我成為自己想成為的自己,那個原因大概與恐懼有關,有我不願去面對、去改變的事情。 陷入困境時,想斬斷綑綁自己雙腳的鎖鏈首先..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面對恐懼的困難,過去因逃避習慣,現在在面對時感到痛苦並想逃。作者認為逃避只會減少轉換的時間,但也是一個生存模式。他描述了內心的狀態和麵對自我的挑戰,並提到了接納自己是一生的功課。這篇文章充滿了自我覺察和成長的內容。
Thumbnail
身為曾經患有拖延症,遇到讓自己不知所措、不想面對,或還沒有找到好的解決方式,就會想用先放放來面對的前拖延症(如今也不敢說已經完全好了)患者,我感覺「逃避雖可恥但有用」這句話和我的經驗是完全不符的。甚至反過來,事情通常都是在放著放著的過程中逐漸爛掉的……
Thumbnail
除非你有‘’決策恐懼症‘’(Decidophobia), 或是稱為“選擇困難症”,每個人每一天都會面對各種情況,也都必須做出選擇。差別只是,你是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尤其,面對比較重大的情況時,你會以什麼樣的思維方式來做選擇。 仔細回想過去面對比較重大情況;必須做選擇時,竟然發現自己不愛跟從多數人所愛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每到一週的尾聲,心力總覺得到了極限,想逃避卻不得不面對,壓力驅動著我在最後一刻完成工作。即使躺下,也無法真正休息。我知道這樣的循環不健康,但卻只能硬著頭皮面對。我反思自己總是被罪惡感所驅動,努力「遠離問題」卻感到筋疲力竭。當我改為「專注目標」時,便能看見自己的小小進步,這是我仍在學習調適的心路歷程。
Thumbnail
面對「失常」的自己,就像聽到一個你完全不感興趣的話題
當現實情況過於嚴苛或充滿挑戰,個人可能會選擇逃避,放棄追求自我實現的目標。這種逃避可能帶來一時的輕鬆,但長期來看,會導致內心的不安和悔恨。 那麼就會產生以下這幾種狀況的發生: 內心不安和悔恨: 逃避困難雖然一開始會讓你覺得輕鬆一點,但時間久了,你會開始感到內心的不安和悔恨。這種感覺就像是一個小石
Thumbnail
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 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有的人在遇到困難時,會選擇逃避或放棄;而有的人則會勇敢面對,積極尋求解決辦法。那些選擇逃避或放棄的人,往往是因為害怕失敗,擔心自己無法克服困難。他們認為,與其冒著失敗的風險,不如乾脆不去嘗試。 逃避並不能解決問題 然而,逃避並不能解決
人為什麼會自我放棄,成為一個連自己都討厭的人? 「在我因為看不見未來、感到徬徨而無動於衷的當下,我正在不斷地成為那個我所厭惡的、一成不變的未來的自己。」 肯定有什麼原因阻擋我成為自己想成為的自己,那個原因大概與恐懼有關,有我不願去面對、去改變的事情。 陷入困境時,想斬斷綑綁自己雙腳的鎖鏈首先..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面對恐懼的困難,過去因逃避習慣,現在在面對時感到痛苦並想逃。作者認為逃避只會減少轉換的時間,但也是一個生存模式。他描述了內心的狀態和麵對自我的挑戰,並提到了接納自己是一生的功課。這篇文章充滿了自我覺察和成長的內容。
Thumbnail
身為曾經患有拖延症,遇到讓自己不知所措、不想面對,或還沒有找到好的解決方式,就會想用先放放來面對的前拖延症(如今也不敢說已經完全好了)患者,我感覺「逃避雖可恥但有用」這句話和我的經驗是完全不符的。甚至反過來,事情通常都是在放著放著的過程中逐漸爛掉的……
Thumbnail
除非你有‘’決策恐懼症‘’(Decidophobia), 或是稱為“選擇困難症”,每個人每一天都會面對各種情況,也都必須做出選擇。差別只是,你是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尤其,面對比較重大的情況時,你會以什麼樣的思維方式來做選擇。 仔細回想過去面對比較重大情況;必須做選擇時,竟然發現自己不愛跟從多數人所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