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夠好的不是你,是你當時遭遇的事」│好書推薦│《羞辱創傷》│心理諮商/治療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raw-image

│前言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曾有這樣的話語出現。

「這麼簡單的事也不會,你是白痴嗎?」

「我是為你好才也這樣跟你說。」

「XXX在台積電上班才有這種待遇,你們這種在小公司的就是沒能力。」

「妳會遇到色狠一定是因為喜歡穿裙子出門招風引蝶。」

「他就是因為沒有爸爸所以性格才會偏差。」

「他一直交不到女朋友就是因為留長髮像變態。」

這些十分日常,聽起來讓人感覺不舒服的話,都會造成「羞辱創傷」。


今天想推薦一直以來十分欣賞的周慕姿諮商心理師的作品《羞辱創傷》。


【什麼是羞辱創傷】

羞辱創傷,是「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的其中一種樣貌。

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有其類似和不同之處。

最大的不同是,造成PTSD的創傷多半較為單一,例如巨大災難或意外,為單一的創傷事件;而CPTSD為一連串的創傷事件所造成,時間更為長期、具有持續性。


【我們批評著那些和我們不同的人】

在日常生活或各類社群網站上,常會有一種人出現。

就是當有人和自己的意見相左或是看法、做法不同時,有些人會因為覺得冒犯而

生氣。若在網路上就可能是出現筆戰,在日常生活中,則會出現下列的話:

「你怎麼會這樣處理事情?是白痴嗎?」

「你怎麼會喜歡這樣的東西?很沒水準欸!」

「你就是想太多了,要學會放下。」

「白痴」、「沒水準」、「想太多」

這些傷害對方人格和心的,都是屬於羞辱。


【我都是為你好】

舉呂秋遠律師訪問周慕姿諮商心理師時,呂秋遠律師提的問題。

以下簡稱呂、周。

呂:「如果持著善意是為對方好,但為什麼要這麼挑剔被認為是羞辱,像是:

『你很笨耶!菜怎麼這樣炒?我來幫你炒啦!。』這樣說算是羞辱嗎?」

周:「對,這樣算是羞辱。」「今天炒菜的人是對方。」

呂:「但要吃的是我!」

周:「那你如果不喜歡你可以自己炒。」

周:「你可以這麼說:『因為我很常炒菜,我想跟你分享一下怎麼炒菜比較省

力。』,如果對方想聽,就可以跟對方分享,但如果對方不想聽,就應該尊

重對方。」

呂:「所以『好心說壞話』和『壞心說壞話』。都是羞辱?」

周:「對,能不說壞話就不要說。」

包裹在「為你好」的羞辱,最難以被辨識。


【一再重演羞辱創傷】

曾遭遇過「羞辱創傷」的人,會學起來這種讓我們感覺到無力、挫折的方式,用以對付其他和自己一樣脆弱的人,藉此讓自己感覺到「我和以前不同了」、「我不是那麼脆弱的」、「所以我要懲罰那些和我以前一樣脆弱的人,這樣我就能擺脫它了」。

在職場和親子關係中很常見到一再重演的羞辱創傷行為。那些創傷不自覺的內化,複製重演。

在職場時,會有較資深的老鳥當眾「羞辱」菜鳥,因為老鳥也曾在當菜鳥時被當時的老鳥「羞辱」。

父母「羞辱」子女愛吃零食。凱特曾認識一位朋友當時就讀國小的女兒,她說她父親曾不只一次當面對她說:「妳是豬啊!都這麼肥還吃!」然而,她的父親,體重破百。我也在多年後得知,原來我那位朋友的父親,也是用「羞辱」的方式待他們,因此他也不自覺的複製,也對自己的女兒「羞辱」。


【羞辱創傷的影響】

  • 自我防衛機轉-戰、逃、僵
  • 討好
  • 否認
  • 自我歸因-會發生這樣的事,都是我造成的
  • 投射性認同-都是我的錯,都是我的問題
  • 用「虛假的自我」求得生存
  • 無法自我保護-忍受
  • 習慣的羞恥感與罪惡感
  • 情緒起伏大、衝動憤怒與焦慮
  • 難以忍受獨處-例如讓自己一直保持忙碌,一停下來就覺得恐慌,或是逃到酒、購物等物質依賴,甚至是性與關係當中


【療癒六階段】

raw-image
階段一:探究你的羞愧創傷,傷口被看見,才會被療癒。

這個階段指的是可以用錄音的方式對自己說出來,或是寫下來。

書中有一段文字十分有感。「當我們不說出來,我們無法擁有力量,去

阻止施加創傷者。當這些是秘密時,他們會以為自己仍然可以這麼做。

而「秘密」會讓這個羞恥感,繼續留在我們身上,使得我們承擔這些,

變成我們性格中的一部分。把這些羞恥感還給對方,是一件很重要的

事。」

階段二:哀悼那些你所失去的,了解不是你的錯。

這裡有六個步驟:

  • 找一個創傷知情者/見證者,向他訴說你的創傷經驗
  • 可以生氣
  • 可以掉眼淚
  • 可以替自己說話
  • 可以愈來愈能說給別人/自己聽
  • 感謝沒有放棄的自己

階段一及階段二是最困難的,唯有自我接納。被壓抑的羞恥感才有機會被釋放,不再纏繞,成為我們的詛咒。

階段三:撕下你的負面標籤:重述關於你的這個故事。

重新寫下這段記憶中,屬於自己的版本。

階段四:情緒調節的練習與重新建立──面對情緒重現,我可以怎麼做?

當情緒上來時,可以「停一下」「深呼吸」「做一些安撫自己的事,像

是撫摸自己的手;聞喜歡的精油;看喜歡的物品……」;「覺察」;「確認

是現在還是過去」

階段五:與唱衰魔人對話。

唱衰魔人指的是自己內在的「自我批評/自我怪罪」。

階段六:與人互動。

「和自我建立關係」:增加對自我的信任感、安全感、悅納感。

「學會自我安慰與溫柔的自我對待」

「健立健康的親蜜密關係」:學會建立界限與彼此尊重。

│後記:

我十分欣賞,也是喜愛周慕姿諮商心理師的原因,在她所撰寫的此書中,又再一次深切感受到。

她在此書中也舉出在她成長階段時所受到的「羞辱創傷」。但是,她並未因此而重複那些羞辱行為施加在他人身上,而是化為充滿溫暖卻富有力量的文字,想幫助曾受過「羞辱創傷」的人們走出。

「我們要做的,不是討論對錯,而是彌補、改善與預防」。她在書中這樣寫道。

下面這段文字,是整本書中,最令我感到被撫慰的一段:

「感恩」與「創傷知情」同時存在。
我們可以謝謝別人的善意與照顧,卻不代表我們要因為這樣的照顧,而否定他可能曾經在我
身上造成的創傷。
他可能有困難,可能當時他可能也是羞辱創傷的受害者而不自知;但是,他曾經在我身上造
成的創傷,不需要因為這些理由而被抹滅。
因為,我的感覺,對我是最重要的。我尊重我的感覺,不代表我一定會去怨恨或傷害別人。

這是一本像是朋友以溫柔的方式緩緩安撫我們內心的書,並且,以有系統和清楚的說明,提供強而有力的方法幫助我們終止「羞辱創傷」。十分推薦。


  • 書名:羞辱創傷-最日常, 卻最椎心的痛楚
  • 作者:周慕姿
  • 出版:寶瓶文化
  • 出版日期:2022/05/27
raw-image
感謝您閱讀凱特想太多的文章, 邀請您按下「拍掌」、「愛心❤」以及「留言」和我交流想法,將是最實際行動的鼓勵。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凱特想太多的沙龍
101會員
508內容數
每日介紹一種花卉植物及日本傳統色。
2023/04/19
在我看來,更好的幸福形式,其特質在於「無」而不是「有」--《我可能錯了》
Thumbnail
2023/04/19
在我看來,更好的幸福形式,其特質在於「無」而不是「有」--《我可能錯了》
Thumbnail
2022/10/19
很久、很久以前……這是許多童話故事的起手式。 太宰治的《御伽草紙》是本很有意思的書。 御伽,是「御伽話」,指大人說給小孩聽的故事。 草紙,或稱「草子」,是屬於較通俗、娛樂性的大眾讀物。 御伽草紙是指故事書。
Thumbnail
2022/10/19
很久、很久以前……這是許多童話故事的起手式。 太宰治的《御伽草紙》是本很有意思的書。 御伽,是「御伽話」,指大人說給小孩聽的故事。 草紙,或稱「草子」,是屬於較通俗、娛樂性的大眾讀物。 御伽草紙是指故事書。
Thumbnail
2022/08/14
是否有算過每天花多久時間在社群軟體上?扣除工作或學習等必要使用3C的時間,空閒的時間中有多少又是花在手機或電視、電腦上呢? 在這資訊量爆炸的年代,你我在不知不覺間,就像是在呼吸的同時也吸進了不少空污。高度頻繁被3C生活綁架的我們,或許可以試著「離線練習」重新為自己被過量資訊充斥的人生進行排毒。
Thumbnail
2022/08/14
是否有算過每天花多久時間在社群軟體上?扣除工作或學習等必要使用3C的時間,空閒的時間中有多少又是花在手機或電視、電腦上呢? 在這資訊量爆炸的年代,你我在不知不覺間,就像是在呼吸的同時也吸進了不少空污。高度頻繁被3C生活綁架的我們,或許可以試著「離線練習」重新為自己被過量資訊充斥的人生進行排毒。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心理師周慕姿在《羞辱創傷》書中提及,這個社會普遍習慣用「羞辱」的方式教養孩子,「你怎麼這麼笨?」、「你不比別人好,所以我羞辱你,希望你知道羞恥,才會努力進步。」類似的話語不經意的從父母口中說出。 甚至是隱藏在「為你好」下的羞辱創傷,更難以辨識。種種都可能成為孩子一輩子難以言喻的傷痛。
Thumbnail
心理師周慕姿在《羞辱創傷》書中提及,這個社會普遍習慣用「羞辱」的方式教養孩子,「你怎麼這麼笨?」、「你不比別人好,所以我羞辱你,希望你知道羞恥,才會努力進步。」類似的話語不經意的從父母口中說出。 甚至是隱藏在「為你好」下的羞辱創傷,更難以辨識。種種都可能成為孩子一輩子難以言喻的傷痛。
Thumbnail
過去遭遇很糟糕的事情,並不是因為你很壞。
Thumbnail
過去遭遇很糟糕的事情,並不是因為你很壞。
Thumbnail
本書作者周慕姿是一位諮商心理師,於2017年爆紅的書:《情緒勒索》就是她的作品,這四個字到現在還是時不時就能聽到有人談論著,可見那本書的影響之深遠。而她於2022年帶給大家的這本《羞辱創傷》,帶領我們回想與探討,自己遺忘或忽視的過去創傷,如何造就了我們現在的個性與行為模式,而我們又能用什麼樣的方式改
Thumbnail
本書作者周慕姿是一位諮商心理師,於2017年爆紅的書:《情緒勒索》就是她的作品,這四個字到現在還是時不時就能聽到有人談論著,可見那本書的影響之深遠。而她於2022年帶給大家的這本《羞辱創傷》,帶領我們回想與探討,自己遺忘或忽視的過去創傷,如何造就了我們現在的個性與行為模式,而我們又能用什麼樣的方式改
Thumbnail
是很糟糕的事發生在我身上,而不是我很糟糕 去看見、接觸我們的創傷與過往被封印的情緒,不代表我們正在責怪誰;我們會痛,不代表就是要去說「是誰的錯」;更甚者,對方可能需要為當時這樣對你負責任,但這仍然無法末煞你們現在的關係,以及曾經擁有的美好回憶
Thumbnail
是很糟糕的事發生在我身上,而不是我很糟糕 去看見、接觸我們的創傷與過往被封印的情緒,不代表我們正在責怪誰;我們會痛,不代表就是要去說「是誰的錯」;更甚者,對方可能需要為當時這樣對你負責任,但這仍然無法末煞你們現在的關係,以及曾經擁有的美好回憶
Thumbnail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 羞辱創傷是台灣與華人社會的一種常見現象, 在「不打不成器」的教養文化, 似乎已根深蒂固在華人社會中, 以愛之名的懲罰機制是為你好, 可是往往都是最親近的人帶給我們羞辱創傷, 以至於我們更難覺察傷口的存在, 因為承認自己受傷等於否認他們的愛。
Thumbnail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 羞辱創傷是台灣與華人社會的一種常見現象, 在「不打不成器」的教養文化, 似乎已根深蒂固在華人社會中, 以愛之名的懲罰機制是為你好, 可是往往都是最親近的人帶給我們羞辱創傷, 以至於我們更難覺察傷口的存在, 因為承認自己受傷等於否認他們的愛。
Thumbnail
羞辱創傷指的是「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的其中一種樣貌,為一連串創傷事件所造成,時間更為長期、具有持續性。 長期遭受一些貶低、壓抑人格特質或自我價值的手段對待,以至於對自我感受到羞恥、自己很糟糕、影響自尊等的創傷經驗,進而引發各種身心理的影響、生活適應不良或僵化的防衛機轉與生存策略。
Thumbnail
羞辱創傷指的是「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的其中一種樣貌,為一連串創傷事件所造成,時間更為長期、具有持續性。 長期遭受一些貶低、壓抑人格特質或自我價值的手段對待,以至於對自我感受到羞恥、自己很糟糕、影響自尊等的創傷經驗,進而引發各種身心理的影響、生活適應不良或僵化的防衛機轉與生存策略。
Thumbnail
後來,我不再需要這些關於心理創傷的書了。若有需要,我想是因為我想知道在別人心上有哪些創傷,好讓彼此舞刀弄劍時,可以有一個人能閃避,而不要一直都是兩敗俱傷。總是,關係裡要有一個人柔軟,才有機會解開糾成一團的結,也要有一個人是強壯的,才能保護和包容對方,以及那一段想要維持的關係。
Thumbnail
後來,我不再需要這些關於心理創傷的書了。若有需要,我想是因為我想知道在別人心上有哪些創傷,好讓彼此舞刀弄劍時,可以有一個人能閃避,而不要一直都是兩敗俱傷。總是,關係裡要有一個人柔軟,才有機會解開糾成一團的結,也要有一個人是強壯的,才能保護和包容對方,以及那一段想要維持的關係。
Thumbnail
如果我問你,你無法忍受什麼樣的人?我們可以很直覺性拋出各種形容詞,然而卻沒發現我們說出口的,是否可能是自己身上厭惡的特質。
Thumbnail
如果我問你,你無法忍受什麼樣的人?我們可以很直覺性拋出各種形容詞,然而卻沒發現我們說出口的,是否可能是自己身上厭惡的特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