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譯唐君毅.I.愛情之福音.編者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言:

唐君毅是至死不悔的理想主義者

唐君毅出生於1909年,逝世於1978年,是東方最偉大的觀念論思想家之一。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他們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聽過「唐君毅」這個名字;而在學術研究的圈子裡,基本上,唐君毅也被刻畫成一個嚴肅的、板著臉研究歷史、維護傳統價值的「老人」。
這樣的刻畫,其實也沒錯。但是,我們還可以看到的是:對唐君毅來說,所有的價值,都是由「我」決定的;不論是自然科學的價值、道德的價值、傳統的價值,都必須經過當下的、正在生活的這個「我」的思考和確認,這一切說法在我的人生中,才有真正的影響力和意義。
當然,關於更具體的問題,像是什麼是有價值的、或什麼的價值不高,我們可以和唐君毅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唐君毅提醒我們:要我們對自己的生活負責,用我們自己的心,去判斷和確認一切的意義。這些話則沒有過時。這對今天的我們來說,仍然還是適用的。
在我看來,這是唐君毅遺留給我們最重要的遺產。
特里.平卡德(Terry Pinkard)有一本書叫做《觀念論的遺產》。我想借用這個詞彙,也可以說,你們手上的這本《超譯唐君毅.I.愛情之福音》,是一本「遺產類」的著作。本書在唐君毅的時代之後,並不想對他的哲學思想照單全收,完整的重述一遍他的想法;那樣做既無必要,即使完成了,也只會引起學術中人的興趣,對世界上大多數人的生活,並不會有所影響。所以,我們在這裡只會選擇性的收集唐君毅比較有力的、具體的,即使撇開他整體的哲學框架,也大致可以理解的名句。
其實,唐君毅的思想,並不像一般所想像的那麼難懂。因為他的思想追根究柢,都是植根在對「觀念論」的深切信心中。用唐君毅自己的話來講,「觀念論」簡而言之,不過就是以下的一句話:
「唯一的方法就是使你們愛情中有更深的敬,而且使你們的愛情始終如一。
這權柄在你們自己,而不在外在的命運。」

編排說明:

我一直久仰《超譯尼采》的大名,很想學習。想說:奇怪,先不談它是不是忠實的呈現尼采的思想,但是它能夠基於哲學的內容,打造出一本大眾願意讀的書,這點我就覺得很厲害。
我頗想在唐君毅身上,也動這樣的工程;因為很少有人注意到,唐君毅年輕的時候,也寫了蠻多尼采式的對話體。但我不能接受亂翻譯,所以我大致上會保留唐君毅的原文。而其他《超譯尼采》的編輯手術,我看下來大概還有三點:一、用一個很簡單的理由分類;二、自由的加上段落間隔;三、取一個可以分開來理解、不須要讀過內文,也能看得懂的小標題。
圖片來自Unsplash,由Ben White提供,特此致謝
參考文獻
唐君毅:《愛情之福音》,收錄於《唐君毅全集.卷二》,臺北市:臺灣學生,1975年
特里.平卡德(Terry Pinkard):《德國哲學1760——1860:觀念論的遺產》。侯振武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年
尼采著.白取春彥編譯:《超譯尼采》。楊明綺譯。臺北市:商周出版,2012年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追蹤、留言,和下面的拍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8會員
143內容數
對有興趣的哲學論題進行科普,希望吸引大家來一起討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傅元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她與她所批評的對象,從根本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他們都把世界當成戰場,把自己的優點當作武器,想要去掠奪、逃跑和保存些什麼。
「日本人」的國民特性是什麼?什麼樣的民族特質,造就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日本社會?這個問題不僅是外國人想問,從古至今,日本人自己也不斷的思索、叩問這個問題。 在內田樹看來:日本人的國民性,有一個非常顯著、影響很深遠的特點,那就是所謂的「邊陲」(日文:辺境)性格。
馬賽爾說,更高深、更專注的臨在經驗,具有一種叫「可全給性」的特質。這是說:當我們在傾聽時,我不是急著要去回應或打斷對方說的話;也不是像一個空空的容器,單純讓對方說的話倒進來。在「臨在」經驗更充實、更深奧的情況中,我們會把整個自己投注進去,和對方站在一起,部份的經歷另一個人所遭遇的事。
「學科」告訴我們普遍的原理;但是,如果要把原理有益處的、降低風險的應用在生活,而且是應用在各種個別的、不同的特殊案例中,我們還必須去面對偶然性與特殊性,思考原理如何和現有的情況相結合。這便是所謂的「技藝」。
在妻子逝世後,心理諮商師諾曼.萊特寫下了這本書。萊特寫給了人們和自己很多的提問、量表,要我們做很多的功課,像是回憶冊、日記、寫給逝者的「放手」信,寫給悲傷的信。但不論是什麼,不論是沮喪、憤怒、還是絕望,他都要求我們不要只停留在那一點,而是要回過頭,去正視作為它們源頭的悲傷。
你曾經在這世界裡承受過的那些苦、那些悲傷,如果能在你還活著時,和你再分擔多一點痛苦、一點快樂,那不知道該有多好。
她與她所批評的對象,從根本上,並沒有太大的差別。他們都把世界當成戰場,把自己的優點當作武器,想要去掠奪、逃跑和保存些什麼。
「日本人」的國民特性是什麼?什麼樣的民族特質,造就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日本社會?這個問題不僅是外國人想問,從古至今,日本人自己也不斷的思索、叩問這個問題。 在內田樹看來:日本人的國民性,有一個非常顯著、影響很深遠的特點,那就是所謂的「邊陲」(日文:辺境)性格。
馬賽爾說,更高深、更專注的臨在經驗,具有一種叫「可全給性」的特質。這是說:當我們在傾聽時,我不是急著要去回應或打斷對方說的話;也不是像一個空空的容器,單純讓對方說的話倒進來。在「臨在」經驗更充實、更深奧的情況中,我們會把整個自己投注進去,和對方站在一起,部份的經歷另一個人所遭遇的事。
「學科」告訴我們普遍的原理;但是,如果要把原理有益處的、降低風險的應用在生活,而且是應用在各種個別的、不同的特殊案例中,我們還必須去面對偶然性與特殊性,思考原理如何和現有的情況相結合。這便是所謂的「技藝」。
在妻子逝世後,心理諮商師諾曼.萊特寫下了這本書。萊特寫給了人們和自己很多的提問、量表,要我們做很多的功課,像是回憶冊、日記、寫給逝者的「放手」信,寫給悲傷的信。但不論是什麼,不論是沮喪、憤怒、還是絕望,他都要求我們不要只停留在那一點,而是要回過頭,去正視作為它們源頭的悲傷。
你曾經在這世界裡承受過的那些苦、那些悲傷,如果能在你還活著時,和你再分擔多一點痛苦、一點快樂,那不知道該有多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陳生:天心,你看:劉怡君的《援經入律——《唐律疏議》立法樞軸與詮釋進路》,這就是我上次和你說的經學具體運用的研究之一。
Thumbnail
修心八偈是朗日塘巴尊者大師造頌,市面上有福智出版社傳譯版本及索達吉堪布大師的傳譯版本。這篇介紹了修行者應如何心懷感激,對待他人,並謹記對待眾生如自己父母般慈愛的哲理。
道家的思想精髓之一,無我的境界。
Thumbnail
人與生俱來擁有理性:他察覺到自己為生命的生命。他察覺到自己,察覺到其他人類,察覺到自己的過去,並察覺到自己未來的種種可能性。 這本書看了好久,終於在寒冷冬季看完它。閱讀過程中,有時不太理解佛洛姆想表達的「愛的藝術」,可是有時又好像能通透所謂的愛,不是只有情愛、親情之愛、人與人間的愛慕,而是對生活周
一、正確的觀點 當代文藝創作名家白先勇有本散文集「明星咖啡館」,書中有一論見﹕ 任何一位好的小說家觀點之間的轉移與順暢是不可或缺的環節;轉移得好就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家與作家! 白先勇先生的論見應是真知灼見,文學、藝術的創作中「觀點流轉的順暢」與「正確對焦」絕對是關鍵!宋代詞人蔣捷的名作「虞美人」
Thumbnail
《尼采與哲學》是在教導我們把批判性當工具,植入事件內部,找到價值,再藉由批判性橫向連通、縱向貫穿,再找到思維的系譜,最後看見永恆的邏輯。 而批判與價值都只是路上的風景,肯定價值後再漠視價值,只為不要讓價值所迷惑,還要活著,強烈地活著。
Thumbnail
「我們閱讀尼采,不是為了追隨他,而是要追隨自己」 德國哲學家─尼采(1844-1900),原計畫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分為6部分出版,最後只出版了4部分,未寫的最後兩部為描寫查拉圖斯特拉的布道工作以及最後的死亡。其不同部分完成於不同的年代,出版的日期為1883年至1885年。尼采以查拉圖
Thumbnail
悟達國師是唐代晚期的大師. 他因自己親身經歷的因果業報, 而寫了這部 " 慈悲三昧水懺 " .透過念誦此懺, 來幫助有心解冤消業的眾生, 洗滌心理的罪.
Thumbnail
對於人類狀態(human condition)以及身為主體的意義為何的關注,貫穿溫尼考特的所有作品。從非常早期開始,他的所有提問就全是關於生命的意義,以及這意義當中的什麼讓生命值得去活。他在作品中逐漸把精神分析牢牢放進人類天性(human nature)的框架裡。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陳生:天心,你看:劉怡君的《援經入律——《唐律疏議》立法樞軸與詮釋進路》,這就是我上次和你說的經學具體運用的研究之一。
Thumbnail
修心八偈是朗日塘巴尊者大師造頌,市面上有福智出版社傳譯版本及索達吉堪布大師的傳譯版本。這篇介紹了修行者應如何心懷感激,對待他人,並謹記對待眾生如自己父母般慈愛的哲理。
道家的思想精髓之一,無我的境界。
Thumbnail
人與生俱來擁有理性:他察覺到自己為生命的生命。他察覺到自己,察覺到其他人類,察覺到自己的過去,並察覺到自己未來的種種可能性。 這本書看了好久,終於在寒冷冬季看完它。閱讀過程中,有時不太理解佛洛姆想表達的「愛的藝術」,可是有時又好像能通透所謂的愛,不是只有情愛、親情之愛、人與人間的愛慕,而是對生活周
一、正確的觀點 當代文藝創作名家白先勇有本散文集「明星咖啡館」,書中有一論見﹕ 任何一位好的小說家觀點之間的轉移與順暢是不可或缺的環節;轉移得好就是不可多得的藝術家與作家! 白先勇先生的論見應是真知灼見,文學、藝術的創作中「觀點流轉的順暢」與「正確對焦」絕對是關鍵!宋代詞人蔣捷的名作「虞美人」
Thumbnail
《尼采與哲學》是在教導我們把批判性當工具,植入事件內部,找到價值,再藉由批判性橫向連通、縱向貫穿,再找到思維的系譜,最後看見永恆的邏輯。 而批判與價值都只是路上的風景,肯定價值後再漠視價值,只為不要讓價值所迷惑,還要活著,強烈地活著。
Thumbnail
「我們閱讀尼采,不是為了追隨他,而是要追隨自己」 德國哲學家─尼采(1844-1900),原計畫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分為6部分出版,最後只出版了4部分,未寫的最後兩部為描寫查拉圖斯特拉的布道工作以及最後的死亡。其不同部分完成於不同的年代,出版的日期為1883年至1885年。尼采以查拉圖
Thumbnail
悟達國師是唐代晚期的大師. 他因自己親身經歷的因果業報, 而寫了這部 " 慈悲三昧水懺 " .透過念誦此懺, 來幫助有心解冤消業的眾生, 洗滌心理的罪.
Thumbnail
對於人類狀態(human condition)以及身為主體的意義為何的關注,貫穿溫尼考特的所有作品。從非常早期開始,他的所有提問就全是關於生命的意義,以及這意義當中的什麼讓生命值得去活。他在作品中逐漸把精神分析牢牢放進人類天性(human nature)的框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