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運動 -- Slackline 走扁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週五下班回家,坐公車的路上忽然覺得脖子有落枕的狀況(上背部位,頭部下方)。週末我不敢去攀岩,只好在家做瑜伽伸展。有些動作完全不會影響,但一些其它動作會引發肩背內部痠痛。國外又沒有推拿師父,只好多做伸展,等身體慢慢自己好起來吧。

脖子拉到筋,不能攀岩,但男友買了新玩具,slackline board 走扁帶平衡板,超適合我的弱肉腳練肌肉,腳筋力量與平衡。

raw-image

第一次試用:難度對我來說還好耶。我本來以為站都站不上去,沒想到蹲著光腳在上面可以平衡1-2 秒呢,真開心。脖子扭到筋居然也還可以練(手臂要左右伸直幫助平衡)。單角站著居然比雙腳站立容易,也可平衡1-2 秒。 每天練習,希望可以進步到5-10 秒。

我本來對slackline 沒什麼太大興趣(因為感覺難度太高),但好幾個攀岩館都有設slackline ,然後看到很多小朋友跟大人都會走扁帶,感覺攀岩跟走扁帶兩項活動好像是有連結的,仔細想想,攀岩需要強而有力的大腳趾(實際上是整隻腳都得有力),也需要強壯的核心肌力及平衡感,兩項活動是有互相幫助的功能的。趁現在上半身無法用力攀岩,就乖乖練腳力跟腳平衡吧。希望我的肩背跟脖子可以早日好起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宮本貓-avatar-img
2022/12/11
太酷了,第一次聽到slackline board,我在北部岩館好像還沒看過這個器材?
攀攀 -avatar-img
發文者
2022/12/26
宮本貓你好,謝謝你的回覆。Slackline board 算是家用器材,很小。在國外岩館我有看過架設幾公尺長的扁帶,也有人買來綁在兩棵樹之間。
avatar-img
攀攀 的沙龍
13會員
44內容數
攀攀 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23
透過表達能力的進步,成功地提升了面試表現。達人教練分享「速度、聲量、情緒表達」的訣竅,短期課程帶來顯著效果。對於氣場的耐力、及表達能力對職場的影響,獲得重大啟發。目前正面對需換掉的舊人格面具,成為更自信與堅強的新自己。
Thumbnail
2024/07/23
透過表達能力的進步,成功地提升了面試表現。達人教練分享「速度、聲量、情緒表達」的訣竅,短期課程帶來顯著效果。對於氣場的耐力、及表達能力對職場的影響,獲得重大啟發。目前正面對需換掉的舊人格面具,成為更自信與堅強的新自己。
Thumbnail
2024/07/03
透過回顧媽媽的言行,反映出她在專制威權社會長大的思維,以及重視面子、現實生活與電視劇之間的落差。這篇文章探討過去和現在的社會價值觀的分歧,影響給她和她的價值觀帶來的變化和衝突。
Thumbnail
2024/07/03
透過回顧媽媽的言行,反映出她在專制威權社會長大的思維,以及重視面子、現實生活與電視劇之間的落差。這篇文章探討過去和現在的社會價值觀的分歧,影響給她和她的價值觀帶來的變化和衝突。
Thumbnail
2024/05/28
我找工作面試時會緊張過度,退化成恐懼的小孩子,很怕說錯話,對方看我一點也不像個有本事的人,當然就不錄用我,所以我得把這個行為改掉。已經幾十年都習慣動不動就別人稍稍批評一下,我就覺得自己做錯,很糟糕,表現一副過度驚嚇的樣子,要馬上改其實很不容易。 於是我找了一個教發音的教練,她本行是學聲樂的
Thumbnail
2024/05/28
我找工作面試時會緊張過度,退化成恐懼的小孩子,很怕說錯話,對方看我一點也不像個有本事的人,當然就不錄用我,所以我得把這個行為改掉。已經幾十年都習慣動不動就別人稍稍批評一下,我就覺得自己做錯,很糟糕,表現一副過度驚嚇的樣子,要馬上改其實很不容易。 於是我找了一個教發音的教練,她本行是學聲樂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肌肉的次序性之偏力線 就如同文字上所表達的,肌肉的使用是有順序的,但必須先知道力線是什麼,此篇文章是我學習力線的運用及分享。
Thumbnail
肌肉的次序性之偏力線 就如同文字上所表達的,肌肉的使用是有順序的,但必須先知道力線是什麼,此篇文章是我學習力線的運用及分享。
Thumbnail
背肌首推第一個動作,一定是引體向上,但是引體向上卻是對新手困難度最高的動作,因為要克服的是體重部分,因此手臂和背肌力量不足,根本引體向上一下都做不出來,所以初學者都可以從滑輪下拉這個動作先入手,增加手臂握力、上臂力量、肩胛控制和背肌力量發展,循序漸進,慢慢進階到練習到引體向上技巧跟動作
Thumbnail
背肌首推第一個動作,一定是引體向上,但是引體向上卻是對新手困難度最高的動作,因為要克服的是體重部分,因此手臂和背肌力量不足,根本引體向上一下都做不出來,所以初學者都可以從滑輪下拉這個動作先入手,增加手臂握力、上臂力量、肩胛控制和背肌力量發展,循序漸進,慢慢進階到練習到引體向上技巧跟動作
Thumbnail
不能攀岩,但男友買了新玩具,slackline board 走扁帶平衡板,超適合我的弱肉腳練肌肉,腳筋力量與平衡。
Thumbnail
不能攀岩,但男友買了新玩具,slackline board 走扁帶平衡板,超適合我的弱肉腳練肌肉,腳筋力量與平衡。
Thumbnail
本次重量訓練教練課內容: 握推、分腿硬舉, 側棒拉彈力帶、分腿推彈力帶、平板, 20分鐘划船; 彈力帶的優點、特性如下: 價格便宜、 方便攜帶、 單獨運用的話,離心出力、向心則是相反,所以力量上的使用並非從一而終、 可混合搭配使用
Thumbnail
本次重量訓練教練課內容: 握推、分腿硬舉, 側棒拉彈力帶、分腿推彈力帶、平板, 20分鐘划船; 彈力帶的優點、特性如下: 價格便宜、 方便攜帶、 單獨運用的話,離心出力、向心則是相反,所以力量上的使用並非從一而終、 可混合搭配使用
Thumbnail
如何運用技巧拉起單槓並且不需要使用彈力帶,讓人羨慕原來我也可以拉起一下的單槓
Thumbnail
如何運用技巧拉起單槓並且不需要使用彈力帶,讓人羨慕原來我也可以拉起一下的單槓
Thumbnail
肩頸痠痛是現代社會人常見的毛病,多半跟肩胛有關,要感受它的存在可以嘗試棒式(平板式)、滑輪下拉(划船🚣‍♀️)、日常手肘支撐方式;保養方式可以參考三個字與下班經濟學... 要怎麼改善?可以參考以下兩個影片,讓復健相關從業人員教導:
Thumbnail
肩頸痠痛是現代社會人常見的毛病,多半跟肩胛有關,要感受它的存在可以嘗試棒式(平板式)、滑輪下拉(划船🚣‍♀️)、日常手肘支撐方式;保養方式可以參考三個字與下班經濟學... 要怎麼改善?可以參考以下兩個影片,讓復健相關從業人員教導:
Thumbnail
你玩過「走繩」嗎? 起源於美國優勝美地的一種新運動 可以訓練肌群、專注力、平衡、協調 老少咸宜的免插電線上遊戲,來看看怎麼玩吧!
Thumbnail
你玩過「走繩」嗎? 起源於美國優勝美地的一種新運動 可以訓練肌群、專注力、平衡、協調 老少咸宜的免插電線上遊戲,來看看怎麼玩吧!
Thumbnail
健走杖用於肩關節的伸展有很多獨特之處。即使單側手較無力,也可以將患側手套在手環上,雙手握住手杖的兩端,形成封閉的動力鏈連結,用健側的手幫忙帶動患側活動,剛開始作輕鬆的左右擺手,動態伸展,試著引導學員感受正握或反握的差別。當手臂外展時,肩關節外展2度,肩胛骨也會外轉1度。
Thumbnail
健走杖用於肩關節的伸展有很多獨特之處。即使單側手較無力,也可以將患側手套在手環上,雙手握住手杖的兩端,形成封閉的動力鏈連結,用健側的手幫忙帶動患側活動,剛開始作輕鬆的左右擺手,動態伸展,試著引導學員感受正握或反握的差別。當手臂外展時,肩關節外展2度,肩胛骨也會外轉1度。
Thumbnail
去健身館3個月了,趁著還新鮮,記得時寫些改變和感想,時間一久,可能就忘了(或習慣了) [最近很難將這事寫得跟以前一樣順暢,奇怪,只好花好幾天的時間拼湊舉幾個例子] 一、先說收穫、改變好了 ●姿勢比較好了 從小就被說駝背,「要挺一點」,我當年忘了問:「請問要怎麼挺呢?」 姿勢不對,不挺,動作就做不到,
Thumbnail
去健身館3個月了,趁著還新鮮,記得時寫些改變和感想,時間一久,可能就忘了(或習慣了) [最近很難將這事寫得跟以前一樣順暢,奇怪,只好花好幾天的時間拼湊舉幾個例子] 一、先說收穫、改變好了 ●姿勢比較好了 從小就被說駝背,「要挺一點」,我當年忘了問:「請問要怎麼挺呢?」 姿勢不對,不挺,動作就做不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