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是最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前兩天看到一則有關德國教育的短文章,內容是大意是如何協助孩子做功課。
文中的德國老師建議家長對孩子的功課完全不用理會,也不用替他們檢查功課,即使看到錯了也不要修改,由他們錯。
當年我選兒子的小學時,聽了介紹小一的講座,就是聽到了校長的這番說話,我才決定選這所小學,因為理念一致。
首先,做功課是孩子的責任,但是很多時,家長比孩子更緊張有沒有交功課,有沒有寫錯,總是會坐在他身旁督促他們做功課,做完要檢查好,保証完全沒有錯,才算完成。
然而,家長有沒有想過,這樣功課的對與錯,就變成了你的責任,而不是孩子的責任。
我曾經和一位家長交流,她也是每天放工後檢查孩子的功課,然後我說出了我的方法,希望可以減輕他的壓力,結果她說,那小孩回來要改正很辛苦,像又多了一份功課要做。
接著,我就沒有再說了,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一套觀念,其實多說無益,真的想找好的教育理念的家長,會自行找文章看,找書閱讀。
可能我們都已經忘記了人類最原始的學習方式,就是從錯誤中,從經驗中學習,只有這樣才能記憶深刻。
德國式教育的方法是很好很理想,孩子做功課時,你就可以做自己的事,然後又可以培養他們自學能力,培養責任感。
不過,近年外國對虎媽式教養方法,也趨之若鶩,因為虎媽式教養,讓孩子都進名校,成績斐然,好像也是不錯的方法。
現代人很多都只看成果,卻很少留意過程。虎媽式教養,當中含有小孩多少的淚水與辛酸,孩子的心理成長又如何,又有多少人看到?
然而,總會有人反駁,世界本來就是殘酷,他們越早認識這個世界的真貌,不是更好預備成長後的人生嗎?
但是,人承受壓力的空間是有極限的,當一個小朋友在幼兒長期受壓,而無法反抗時,當她長大了,她長期處在一個壓力下,而自覺不到,到最後會成為怎樣呢?這個每年開學時,看到最多的新聞是什麼?
然而,完全的放養政策又是否適合每一個小孩呢?
不見得是。
每一個小孩都是獨立的個體,因材施教才是重點。
我的兒子天資比較聰穎,(這並不是自誇,而是根據我教學多年的經驗,能分辨到孩子的特質。)他是可以完全放手的給他自己做功課,我基本不會檢查,只會簽手冊,有時會看到老師寫他欠交一樣功課或欠帶一本書。
當他欠帶書或欠交功課時,他會承受當下的後果,例如別人都有課本,而他沒有,或沒交功課而迎來的心虛或害怕,這些不好的感受會讓他變得更加警惕,更會時刻提醒自己要做齊功課,每天收拾好書包,最近也沒有再見他的手冊有再被老師寫什麼了。
作為家長,我明白大家都抱著愛子心切的心態,希望他們能樣樣都順利順心,可是,人必須在錯誤中才能真正成長,就像幼兒學走路,也是在不停的跌跌碰碰下學懂的。
我自己的態度是,寧願他在小時候多犯下一些小錯誤,也不要在長大後只大犯一次無法補救的大錯。
然而,遇上天資不怎樣的小孩怎麼,能放手嗎?
記得我以前學校有一個兩歲的小男孩,由公公婆婆照顧,父母都上班,他不會說話,而且學習進度也比較慢。
直到升到K 1 仍舊如此,到K 2時母親辭了職,全職照顧他,學習成績馬上進步很多,個性也變得比較活潑外向了。
孩子就是花朵,有些是蒲公英,他們可以在任何環境下生長,有些是蘭花,他們必須有人細心照料,才能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我的女兒完全有別於哥哥,她就是一朵小蘭花。從小就有過目即忘的本事,到現在還背不出二十六個英文字母。
她也曾很不開心的對我說,媽媽,我是不是很笨,什麼也學不好。
因為她自覺會和哥哥比較,這種比較是不能避免的。
我最喜歡用龜兔賽跑的例子鼓勵她,只要努力,大家都能去到終點。我也常常用這個例子告戒兒子,不要像兔子一樣驕傲。
有時,我們不能騙小孩說,其實你很聰明,他們也有自知之明的,但是我們可以告訴他們:「你各方面每天都在進步,一天比一天棒。」
這是一則非常出名的心理暗示,能讓孩子進步,也能為他們建立自信。
對於女兒,我是屬於半放養狀態,功課我會教她,也會幫她改錯,因為她無法獨自完成,也不會自學,但是她的個性是非常責任感和主動,會自動自覺做功課,也會自己收拾,只是功課這一環要多協助一些。
養育方式各有門派與擁護者,但是我一直認為先了解你的孩子是怎樣的個性,才用合式的方法教導,這才是最重要,而不是別人說那套好,就跟著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5會員
119內容數
分享我的閱讀心得。閱讀類型大多是:小說、育兒、自我成長、經濟、歷史、成功學、寫作教學、身心靈等等。不過閱讀速度緩慢,也不一定每一本都寫讀後心得,這裏只分享讀過覺得好的才寫下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七里浮香 的其他內容
昨晚孩子臨睡前發生了一件小插曲,當時我在洗手間刷牙,哥哥和妹妹衝進房間後,我聽到以下的對話。 哥哥:「嘩,還未開冷氣。」 然後過了一會兒,哥哥大喊:「媽媽,妹妺玩電掣。」 之後,爸爸進房處理,罵了妹妹一句:「玩電掣,唔啱(不對)。」打了妹妺的手掌一下,以示懲戒。 妺妹大哭。 接著,真的激死我了⋯⋯
我的兒子才七歲罷了 事件: 放學的時候,兒子哭著出來,哭得非常淒涼,老師說,因為有一位女同學今天和大家說要移民了,明天最後一天上學。 我接了兒子放學,然後接過書包,還有他手上的一張小小的心意卡,是那位即將離開的小女孩寫的。 「我不捨得你。I love u too.」 「我要眼淚流下來做紀念。」
「哇哇哇~~~~」持續不斷的哭聲,可能都曾經是每一對初為人父母的夢魘。 初為人母,我對照顧嬰兒一曉不通,於是上網做功課,到底怎麼才可以將孩子照顧好,而父母也能安好呢?
和小孩出外玩樂,有沒有常常遇到一種情況:高興出門,敗興而歸。 相信很多父母會在假期準備很多活動給孩子,例如去主題樂園,野餐,其他形形式式的活動。 總想著孩子一定會玩得很開心,有時候確實會玩得很開心,但也有時候,因為一些預料之外的事情,小孩開始鬧脾氣,結果最後變成小孩哭鬧,大人敗興而歸。
在小學時,母親替我買了一對新的皮鞋上學,新皮鞋很硬,我的後腳跟都被磨破皮了。 我試過用紙巾攝在後面,可是紙巾太薄,磨幾下又破損了,又試過貼膠布,也是太薄,腳跟還是很痛。
現在很多專家和教養文化,都說不應打罵孩子,因為這樣某程度會影響到幼兒的大腦發展,對他們造成心理影響,然後影響成長。 於是,不打不罵的風氣持續成長,但是我想說,劍走偏鋒,走向任何一邊的極端,都不會有好結果。
昨晚孩子臨睡前發生了一件小插曲,當時我在洗手間刷牙,哥哥和妹妹衝進房間後,我聽到以下的對話。 哥哥:「嘩,還未開冷氣。」 然後過了一會兒,哥哥大喊:「媽媽,妹妺玩電掣。」 之後,爸爸進房處理,罵了妹妹一句:「玩電掣,唔啱(不對)。」打了妹妺的手掌一下,以示懲戒。 妺妹大哭。 接著,真的激死我了⋯⋯
我的兒子才七歲罷了 事件: 放學的時候,兒子哭著出來,哭得非常淒涼,老師說,因為有一位女同學今天和大家說要移民了,明天最後一天上學。 我接了兒子放學,然後接過書包,還有他手上的一張小小的心意卡,是那位即將離開的小女孩寫的。 「我不捨得你。I love u too.」 「我要眼淚流下來做紀念。」
「哇哇哇~~~~」持續不斷的哭聲,可能都曾經是每一對初為人父母的夢魘。 初為人母,我對照顧嬰兒一曉不通,於是上網做功課,到底怎麼才可以將孩子照顧好,而父母也能安好呢?
和小孩出外玩樂,有沒有常常遇到一種情況:高興出門,敗興而歸。 相信很多父母會在假期準備很多活動給孩子,例如去主題樂園,野餐,其他形形式式的活動。 總想著孩子一定會玩得很開心,有時候確實會玩得很開心,但也有時候,因為一些預料之外的事情,小孩開始鬧脾氣,結果最後變成小孩哭鬧,大人敗興而歸。
在小學時,母親替我買了一對新的皮鞋上學,新皮鞋很硬,我的後腳跟都被磨破皮了。 我試過用紙巾攝在後面,可是紙巾太薄,磨幾下又破損了,又試過貼膠布,也是太薄,腳跟還是很痛。
現在很多專家和教養文化,都說不應打罵孩子,因為這樣某程度會影響到幼兒的大腦發展,對他們造成心理影響,然後影響成長。 於是,不打不罵的風氣持續成長,但是我想說,劍走偏鋒,走向任何一邊的極端,都不會有好結果。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Thumbnail
六歲以下的兒童在模仿和聽講方面具有極高的能力。他們的學習是主動的、智能的,而且隨時在潛移默化地進行。他們學習的效果與模仿和聽講的對象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常說你是什麼樣的人,比你對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讓子女求學能夠順利,不要他考不及格或留級,光會打他、罵他,還有講更嚴厲的話:「你下次再這樣.....我就給你怎樣.....」不要講這個。如果這一招很有用,小孩都出類拔萃了?問題是沒有!小孩這樣被折騰,心理變態的很多。所以,要給他(子女)「除障」,去除障礙、消業障,多給他助印佛經,讓他開智慧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對於孩子的學習態度,你是否曾感到無助?現代家庭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如何讓孩子學會自主完成功課,培養自律與責任感。 不妨從一個簡單的例子出發,當孩子滿懷熱情想要創造某個東西時,你會怎麼做?透過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我們可以啟發孩子的內在動力。這不僅關乎功課的完成,更是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Thumbnail
在教養孩子的挑戰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或許面對他人評論時會有困惑,但只要我們確信自己的教養對孩子有正向影響,日後不會後悔,之於自己與孩子就是最好的方式。
Thumbnail
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影響甚鉅。這篇文章指出,父母可以透過培養孩子的恆毅力,幫助孩子設定目標,幫孩子選擇好同儕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幫助孩子成功,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批評獨生子女多半嬌生慣養,而且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在人際關係上也相對比較不適應。然而,真的是如此嗎?至少以我自己養育一個孩子的經驗來看,我觀察到的狀況顯然與上述情況相反。我的孩子不僅比他人更具同理心,而且學習主動性很高,人際關係也表現良好,所以到底獨生子女跟自私自利及社會適應能力是否有關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常生活裡,需要跟孩子解釋的東西,真的太多了, 在這些親子對話中,我們會跟孩子一起長大。 小孩天生是喜歡聽父母說話的, 我們得把握機會好好跟他們說(不是嘮叨), 不要等到父母想說的時候, 孩子已經不想聽, 那親子關係也會漸行漸遠的了。
Thumbnail
之所以重拾《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這本書,原因這本書早在兩年前就買回家,而我的老大都已經五歲了、幾乎不算是學齡前了,若不再趕緊看完,深怕書中有用的資訊來不及用上。
Thumbnail
六歲以下的兒童在模仿和聽講方面具有極高的能力。他們的學習是主動的、智能的,而且隨時在潛移默化地進行。他們學習的效果與模仿和聽講的對象密切相關。因此,我們常說你是什麼樣的人,比你對孩子做什麼更重要。
Thumbnail
  兒童工作是為了累積技能及生活經驗,整合運用。簡單的事情重複一直做,能夠培養專注力,堅持孩子每天的作息表,持之以恆,能夠培養次序感。要請孩子做甚麼事情要先告知,孩子做甚麼事情也先告知成人,能善用規則制定。溫和對待孩子的錯誤,若孩子認為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會錯,會養成安逸的性格。孩子不是不夠好
Thumbnail
讓子女求學能夠順利,不要他考不及格或留級,光會打他、罵他,還有講更嚴厲的話:「你下次再這樣.....我就給你怎樣.....」不要講這個。如果這一招很有用,小孩都出類拔萃了?問題是沒有!小孩這樣被折騰,心理變態的很多。所以,要給他(子女)「除障」,去除障礙、消業障,多給他助印佛經,讓他開智慧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對於孩子的學習態度,你是否曾感到無助?現代家庭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如何讓孩子學會自主完成功課,培養自律與責任感。 不妨從一個簡單的例子出發,當孩子滿懷熱情想要創造某個東西時,你會怎麼做?透過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我們可以啟發孩子的內在動力。這不僅關乎功課的完成,更是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Thumbnail
在教養孩子的挑戰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式。或許面對他人評論時會有困惑,但只要我們確信自己的教養對孩子有正向影響,日後不會後悔,之於自己與孩子就是最好的方式。
Thumbnail
父母是孩子第一個老師,因此,父母對孩子的成長影響甚鉅。這篇文章指出,父母可以透過培養孩子的恆毅力,幫助孩子設定目標,幫孩子選擇好同儕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幫助孩子成功,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批評獨生子女多半嬌生慣養,而且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在人際關係上也相對比較不適應。然而,真的是如此嗎?至少以我自己養育一個孩子的經驗來看,我觀察到的狀況顯然與上述情況相反。我的孩子不僅比他人更具同理心,而且學習主動性很高,人際關係也表現良好,所以到底獨生子女跟自私自利及社會適應能力是否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