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竟攜酒高亦同過共用寒字》(761年) 唐 · 杜甫
- 臥病荒郊遠,通行小徑難。
- 故人能領客,攜酒重相看。
- 自媿無鮭菜(1),空煩卸馬鞍。
- 移樽勸山簡,頭白恐風寒(2)。
- (鮭一作蝦)
- (頭白句:原注:高每云:“汝年幾且不必小于我。”故此句戲之)。
【鮭】,戶佳,戶皆切,hai5/ha5, 不過音符圭為 -ue音! 故有可能是 he5音! 這樣就跟【蝦】同音了(註解1.)! 目前我們吃的泰緬,雲南的「蝦醬」,或說魚露,極有可能就是「鮭醬」!
古字的【鮭】,不是今日熟知的salmon,而是今謂之河豚。【論衡】鮭肝死人。戸佳切,音鞵。吳人謂魚菜總稱。而在東南沿海,則為鹽漬小魚的稱謂!
《台日典》【鮭】: ke5/kue5(偏泉)/kere5(泉) (1)細隻ê魚á、蝦á用鹽sīⁿ。 (2)糖á餅、魚koaⁿ等無完整ê形體;破爛。相對:[全(soân)]。例句:(1)kiâm(鹹) ~。chiâⁿ (成)~ 免jōa(若干) chē (多)iâm(鹽)。
最常用的【ke5】是第一種用法,特指魚蝦類的鹽漬品! 《台日典》紀錄的有:
- 【âng-li̍k-kuê】紅綠鮭。[紅綠蛤]sīⁿ鹽ê kê。
- 【tsu-lê-kuê】珠螺鮭。赤螺漬(sīⁿ)鹽ê kôe。
- 【hê-kuê】蝦鮭。蝦ê sīⁿ-kôe。
- 【hōng-gán-kuê】鳳眼鮭=[kàn仔鮭]。
- 【kàn-á-kuê】𧒄仔鮭。田貝sīⁿ鹽ê kôe。
- 【ka-tang-kuê】加冬鮭。[加冬魚]用鹽sīⁿ ê kê。
- 【kiâm-kuê】鹹鮭。細尾魚sīⁿ鹽。
- 【àu-kuê】腐鮭。臭臊(chho)。
- 【tshàu-kuê】臭鮭。臭味ê豉(sīⁿ)鮭。
劉枝萬《臺灣民間信仰論集》裡記載,早期王船信仰中的必備祭品有:"……蝦鮭40甕、蚵鮭40甕、麥螺鮭40甕、赤嘴鮭40甕、珠螺鮭10甕、蚶鮭10甕、鎖管鮭40甕、花魿鮭40甕、丁香鮭20甕、澗(𧒄)仔鮭、紅蟶鮭、烏蚶鮭、鳳眼鮭20甕、….."。
可以得知【ke5】製品在庶民中的地位!
註解:
- 【ka-pue】吉貝。(1) (動)烏貝。 (2) (戲)陰門。=[田貝]。
- 【tshân-pue】田貝。田裡ê大蛤。
鮭
《潮汕》字 鮭讀 koi,